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小婦人
.
看不見的城市
.
分成兩半的子爵
.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樹上的男爵
作者:
作者:伊塔羅.卡爾維諾;
譯者:
紀大偉;主編:邱淑鈴
分類:
小說
/
大師經典
出版社:
時報
出版日期:1999/7/14
書籍編號:AA0906
定價:
250
元
優惠價:
79
折
198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絕版書
絕版書:確定不再版的商品,僅提供書籍資訊參考。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樹上的男爵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內容簡介
卡爾維諾羅曼史小說最佳代表作之一。故事背景以18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期,義大利半島地中海沿岸的熱內亞共和國的翁勃薩地區。大意敘述一個父親為過氣的男爵,母親為曾經身經百戰的女將軍家中,十二歲的長子柯西謨,因為不願食用蝸牛大餐,與父母發生嚴重衝突,於是在積了一肚子對家庭(或社會?或世界?)的怨恨之後,終於爆發出來,他爬到樹上,並誓言永遠不再重返地面。他不僅窮盡心力探索,統治樹上王國的一切,並且在樹上受教育、讀書、狩獵、救火、與海盜作戰,甚至談戀愛、寫作、俯看人類世界、觀察時代巨輪的轉變;直到終老之際,都沒有再回到人群之中。 作者前言 novel(小說)和romance(羅曼史)【註1】在英文裡是不同的兩個詞語,在義大利文裡只有romanzo這個字。雖說義大利文只運用romanzo這一個詞,可是我們仍然懂得區分「小說」和「羅曼史」。依我看,收在這本書裡的3個故事,就該被視為英文中的羅曼史。不過,在1950年代,人們要求義大利文壇(尤其要求我)提供小說,而不要羅曼史──也因此,當書中的3個故事在義大利面世的時候,讀者就皺眉頭了。從我開始發表著作以來,人們就一直把我認定為「寫實主義」的作家;說得更真切一點,我算是「新寫實主義」派──「新寫實主義」這個當時通用的詞,擷自電影圈【註2】。讀者的失望也讓我錯愕,因為我本來只把《分成兩半的子爵》看成遊戲之作,想偷偷發表,並不打算引起讀者注意。結果,讀者居然抗議我的戲作、認為我背棄了文學使命──這些大驚小怪的反應,我始料未及。 我在1946年寫下自己的第1本小說以及第1批短篇作品,內容都是義大利戰時的浪徒歷險以及戰後的社會騷動。我一直努力生產寫實主義的小說,想要反映義大利的社會問題──可是,我覺得夠了。(那時,我被稱為「具有政治使命感的作家」。)而在1951年的時候,我正值28歲、一點也不確知自己是不是會繼續寫作,我開始自然而然去做我想要做的事──也就是,追索自童年起記憶裡頭最摯愛的人事物。讀者希望我發表某種小說,要求我寫下我「應該」寫出來的書──而我偏要避開這種約束;我寧可去想像一本我自己樂於享受的書:這種書可能出自不知名的作家,或許來自異國時空,說不定在閣樓角落積塵多年之後才為人發現。 我一讀再讀某些作家的小說,也不知不覺將他們視為榜樣──R•L•史蒂文生【註3】就是其中一位。我重視史蒂文生,因為他寫下他自己愛看的書;此外,也因為史蒂文生身為一位精雕細琢的藝術家,懂得仿寫古老的歷險故事,以他自己的生命讓這些舊作復活。對史蒂文生而言,寫作就意味著翻譯一份看不見的文本──所有的歷險情節,奧秘故事,千百作家著作裡意志與激情的衝突,都將精華匯集在這看不見的文本之中。史蒂文生運用他那準確而幾無瑕玼的文體,以及他那舞步一般既激越又節制的韻律,將這看不見的文本其中精華加以翻譯。(在世界文壇,仰慕史蒂文生的人少而精。仰慕者裡頭最顯要的一位是波赫士【註4】)。 我私淑的另一典範,是「哲學故事」(conte philosophique),尤其是伏爾泰【註5】的《贛第德》(Candide)。《贛第德》深得我心,因為它準確、輕盈、音韻宜人;再說,我對18世紀向來偏愛。此外,我也欣賞某些日耳曼浪漫主義作者的部分作品:比如沙彌索(Chamisso),霍夫曼(Hoffmann),阿爾寧(Arnim),以及艾興多夫(Eichendorff)。 當然,我的文學啟蒙並非只限於以上作品。有一位19世紀的義大利小說家,名叫伊波利托•尼耶佛(Ippolito Nievo,1831─1861),英年早逝,可惜他在義大利以外的國度沒有夠高的名聲。他的作品就影響了我的《樹上的男爵》。以中古時期查爾曼大帝宮廷武士為題的騎士羅曼史不少,《不存在的騎士》即偽裝為其中一種版本。這些文學傳統雖然未必在其他國家發揮持久的魅力,然而長年以來卻一直在義大利文壇和大眾之間廣受歡迎;甚至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西西里的傀儡戲中看見中古文學的蹤跡。 我想要說明的是,透過上述這些文學形式的濾鏡,我可能比較有能力來表現我的意念;如果我直接從自己的經驗動手,反而不見得能夠呈現夠好的成果。躲藏在屏幕後面,我的書寫可以更自在。至於要寫什麼呢?我當然書寫自己必須說出來的唯一一回事:該如何面對我的時代、我的生命裡的難題。 書中的三個故事透露了我的個人經驗。先談地理景觀罷。雖然這些故事設定於想像中的國度(《不存在的騎士》發生於騎士詩歌中的不特定場景),故事之中卻都洋溢著地中海氣息:這也正是我這一輩子一直都在呼吸的空氣。許多義大利文學都具有地域的根源。我向來迴避地方色彩,因為地方色彩的認祖歸宗特質並不合我意;可是,我的個人歷史也的確是從一個特定的地域展開。我的家鄉在聖雷莫(San Remo),位於里維拉(Riviera)海濱;在上個世紀,英國人闖進里維拉之後就愛上這塊樂土,這裡的戰後建設已經全面改變原來的風貌。我的嬰兒期、童年、青春期,都在聖雷莫度過,一直到我25歲為止,都沒有離開這裡的高山大海,我父親的家族更在此地居住了幾世紀之久──所以,當我想要述說發生在想像國度的想像故事時,我自然會以我的生長地──里維拉──來形塑故事裡的場景。也因此,雖然里古利亞的(Ligurian)海濱樹林早已滅跡多時,我卻在《樹上的男爵》中將該地風光描寫成綠意盎然的聖地。 書中的3個故事有其共同之處。故事的起點都是非常簡單、非常鮮明的意象或情境:劈成兩半的男子,兩片人體各自繼續過著自己的生活;爬到樹上的男孩不願意下來,一輩子在樹上度過;一具中空的甲胃自認為是一名男子,不斷貫徹它自己的意志力。這些故事由意象滋長出來,而不是來自我想要闡述的理念;意象在故事之中的發展,也全憑故事的內在邏輯。這些故事的意義──準確地說,這些故事以意象為基礎而衍生的意義網絡──總是有點不確定的;我們無法堅持一種毫無疑義的、強制認可的詮釋。 我尤其想請讀者注意故事意象和情節所提供的道德課題。《分成兩半的子爵》討論了缺憾、偏頗、人性的匱乏;《樹上的男爵》的題旨則包括孤立、疏遠、人際關係的困頓;《不存在的騎士》探索空洞的形體以及具體的生命實質,自我建塑命運以及入世的意識,還有出世的全然撤離。除了以上這些基本要點之外,我不想再提供其他解釋:因為讀者必須以自己的意願去解讀這些故事──或許讀者也根本不必費力解析故事,只要讀了愉快就好──這樣的讀者反應,就讓身為作者的我心滿意足了。所以,不論這些故事被當成存在主義還是結構主義的作品,被馬克思主義還是新康德主義的讀法詮釋,或者進入佛洛依德還是榮格的方法分析,我都開心接受。畢竟,我想欣然指出:據我所知,光憑單單一支鑰匙就想打開一切的鎖,是不可能的事。 《分成兩半的子爵》寫於1951年,《樹上的男爵》寫於1957年,《不存在的騎士》寫於1959年。在這些故事中,也可以嗅見我寫作當下的文化界氛圍:《分成兩半的子爵》表露對於冷戰分裂的嫌惡:其他國家的割碎,也牽連國土並未分化的我們;《樹上的男爵》探討了知識份子在理想幻滅的時候,該如何在政治洪流中知所進退;《不存在的騎士》則對「機構人」【註6】提出批判。老實說,雖然在3個故事中,《不存在的騎士》的時空乍看之下和現世的距離最為遙遠,可是我卻認為這個故事也最深切觸及我們當前的處境。 我一直以為,此3部曲可以為當代人類描畫出一幅家譜。所以,我把這3本書合併重印於一冊,稱為《我們的祖先》:如此,可以讓我的讀者瀏覽一場肖像畫展,從畫像中或許可以辨識出自己的特徵,奇癖,以及執迷。 【註1】「羅曼史」在台灣社會指稱愛情小說,然而在英美文學領域的意涵卻非如此。相對於著重呈現社會與歷史的「小說」,「羅曼史」的幻想成份高、抽離近當代情境。比如,以19世紀資本主義發展為背景的敘事作品會被視為「小說」,而述說中古世紀騎士鬥龍的文本則會被當成「羅曼史」。不過兩者之間未必有截然的區隔。 【註2】義大利電影圈在第2次世界大戰之後,年輕一代的電影導演紛紛以殘破器材拍攝戰敗國的民不聊生,蔚為風潮,稱為「新寫實主義電影」。代表作包括狄西嘉(De Sica)的《單車失竊記》(Ladri di biciclette)等。 【註3】史蒂文生(Robert Louis Balfour Stevenson,1850-1894),蘇格蘭詩人、小說家。代表作包括《金銀島》(Treasure Island)以及《化身博士》(The 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等。 【註4】波赫士(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詩人、小說家、學者。代表作包括《小說集》(Ficciones)以及《砂之書》(El Libro de arena)等。 【註5】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法國當時極具影審力的作家、哲學家。 【註6】「機構人」在英譯本中為Organization man,意思應指「處於機構中的人」、「受困於制度的人」。
●作者簡介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1923-1985) 出生於古巴,父母都是熱帶植物學家;兩歲左右父親就任義、法邊界的聖雷莫植物園園長,舉家遷離古巴。二次大戰期間他加入抗德游擊隊,45年加入共產黨,47年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院,並出版小說《蛛巢小徑》。50年代他致力於左翼文化工作,即使在57年因蘇聯入侵匈牙利而退出共產黨之後亦然。50年代的重要作品有《阿根廷螞蟻》、《分成兩半的子爵》、《不存在的騎士》、《樹上的男爵》和《義大利寓言故事》。60年代中期起,他長住巴黎15年,與李維•史陀、羅蘭•巴特等有密切交往;60年代的代表作為科幻小說《宇宙連環圖》,曾獲頒美國國家書獎。70年代卡爾維諾致力於開發小說敘述藝術的無限可能,陸續出版了《看不見的城市》、《命運交叉的城堡》和《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奠定了他在當代文壇的崇高地位,並受到全義大利人的敬愛。85年夏,他突患腦溢血,成為全國上下最關心的話題,雖經全力營救,仍於9月19日辭世。86年,短篇小說集《在美洲虎太陽下》出版。88年,未發表的演說稿《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問世。94年,自傳《巴黎隱士》結集成書。
●譯者簡介
紀大偉 1972年生於台中大甲,台大外文碩士。譯有《蜘蛛女之吻》(獲聯合報讀書人周報年度十大好書獎)以及卡爾維諾《分成兩半的子爵》、《不存在的騎士》、《樹上的男爵》等。另著有小說《膜》、《感官世界》以及評論若干;編有《酷兒啟示錄》、《酷兒狂歡節》。 ISBN:9571326666 開本:長25開 頁數:328
蒼蠅王(圖像小說版)
傲慢與偏見【復刻18
可恥(挑戰性、暴力、
劉以鬯長篇小說:郵票
碧血劍(二)(亮彩映
碧血劍(一)(亮彩映
鹿鼎記(四)(亮彩映
鹿鼎記(五)(亮彩映
鹿鼎記(三)(亮彩映
鹿鼎記(二)(亮彩映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