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點石成金的股票之神:巴菲特的成長故事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葛林史班的非理性繁榮
作者:
作者:羅勃.席勒
譯者:
周翠如、齊思賢
分類:
財經投資
/
股票期貨
叢書系列:NEXT
出版社:
時報
出版日期:2000/11/1
ISBN:9571332704
書籍編號:bu0023128
頁數:296
定價:
260
元
優惠價:
79
折
205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絕版書
絕版書:確定不再版的商品,僅提供書籍資訊參考。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葛林史班的非理性繁榮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內容簡介
葛林史班震撼股市的名言:「世紀末金融風暴即將登台?!」全球第一本由經濟學者提出的股市建言,讓你在股市泡沫中避免成為犧牲者! 美國股市近年來走大多頭行情,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葛林史班以「非理性繁榮」形容市場背後的人心起伏,頗為恰當。專研市場波動的羅勃•席勒從異於傳統的角度解讀這波行情,下筆大膽,並提醒投資人居高思危。他指出,股市未來走勢可能不盡理想,並告訴社會及個人如何因應。 席勒指出,美股創下歷史高點,是多種因素史無前例地湊在一起、因緣際會所致。他從結構及心理因素,解釋道瓊 30 種工業股價指數從一九九四年到九九年上漲三倍的原因,但是經濟其他領域並沒有出現相對應的成長幅度。他著重足以改變投資人看待市場心態的環境因素,與眾不同。其中包括網際網路進入美國家庭、嬰兒潮世代高齡化有助於長期多頭市場的錯誤觀念、從眾心理,例如當日沖銷。他也檢討文化因素,包括媒體以報導體育比賽的方式,披露道瓊指數的漲跌起伏;還有「新時代」經濟的觀念。無論是從嚴格定義下的效率市場理論,或者投資人最近才了解市場真正價值,他認為都不足合理解釋股市的繁榮。 本書最具爭議的部分是,席勒提醒投資人,以歷史標準而言價格高估的市場絕對有其風險。他也提出解決之道,包括立刻終止社會安全基金民營化的危險計畫,轉而大幅改革社會安全制度。他也認為,部分民間退休基金鼓勵投資人把所有退休金都投入股市,這種心態應該導正。席勒呼籲美國的儲蓄及投資機構,更合理地評估風險管理原則。他提出許多令人信服的資料,無論市場未來是多、是空,本書不但說明美國股市為什麼一路飆漲,也告訴讀者其他的投資選擇。 對一般散戶、投資專業人士、退休基金贊助廠商、基金管理人、決策者來說,《葛林史班的非理性繁榮》都是必讀的好書。凡是投機泡沫幻滅時,不想坐以待斃的人,無論你在華爾街或者其他行業, 都得研讀本書。
前言
本書根據許多報告及歷史資料,廣泛研究近年來美國股市的大多頭行情,其他國家的多頭市場也一體適用。書中也向相關單位提出具體建議,希望修改政策以因應當前的股市榮景。 目前外界對股市前景的看法南轅北轍,代表正反雙方都只掌握部分事實。因此筆者試圖提出更多層面的資訊,歸納提供讀者進一步詳細觀察當前的股市。 美國股市為什麼能在進入千禧年前攀登高峰?是什麼因素造成股市居高不下?這些改變如何影響未來十年的股市?股市維持在高檔、甚至日後續創新高,是否都靠著強力的基本面支撐?萬一股市回檔修正呢?或者這一切都是非理性繁榮(Irrational Exuberance)作祟,是投資人無視於實情、一廂情願的樂觀態度導致而成? 當前及未來的股市評價,絕對會影響重大財經及社會政策,進而左右投資人、整體社會、甚至全世界。如果過度高估,社會投入新興事業及擴張經濟的資源可能會過多,在提撥退休金、維持儲蓄率、立法改良社會安全制度及提供其他社會保險時,就會顯得掉以輕心。許多危險原本可以利用日益提升的金融技術,找出解決之道,卻因高估股市而喪失這項利器。 為了回答當前股市的種種問題,筆者從相當多元的角度取得資料,甚至從比較冷僻的領域。市場分析師對這些領域往往不加注意,但以史為鑑,相關資料確實可以解讀美國股市的近況。這些領域包括經濟學、心理學、人口統計學、社會學及歷史,可以帶領我們更深入探討問題。而行為財務學這門新興領域提供的證據更多,假以時日,這門學科不只是財務學的分枝,而將逐漸成為財務理論的主幹。 筆者整理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提出的重要卓見。整體而言,他們認定當前美國股市屬於典型的投機泡沫:股市維持在高檔,但並非基於對實際價值的評估,而是投資人一頭熱的心態。縱使股市能夠維持現有的水準,甚至繼續大幅走高,未來十年或二十年的展望恐怕並不樂觀,甚至相當危險。筆者在此無意針對金融市場行為提出全新的觀點,本書既非經濟理論,也非計量經濟學的著作,但兩方面都略有涉及。本書希望為當前美國股市錯綜複雜的特性找出定位,判斷真正的市場是否符合我們的預期。從經濟及市場心態等相關證據觀察,國會議員及財經領袖目前遵循的政策方向相當危險,筆者希望以本書予以導正。一般認為,市場價格可以反映所有相關的財經資訊,但證據顯示價格代表的含意不止如此,筆者期望財經學者提出更周全的理論。 財務理論有個很重要的假設:所有人都是理性且精明的。財經學者認為市場價格可以有效解讀財經資訊,他們的影響力相當深遠,上起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下到市場經紀員。但是大部分財經學者不願公開談論股市水準(吃飯時或喝了啤酒後又另當別論),因為他們覺得公開發言必須有證據支持。為了維持學術中立超然的表相,這些財經學家傾向以市場效率這種簡單俐落的模式,作為他們專業立場的佐證。 不過,討論政策時如果過於依賴這種模式,往往會帶來嚴重的風險,因為這些模型只能處理答案極為精確的問題,但是太過精確又可能過於偏狹,乃至於偏離主題。本書提出的證據顯示,當前股市的真相絕對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交代清楚。要提升財務理論的用處,所有經濟學家都必須認清市場真相往往繁雜難解。同時,參與公共辯論及經濟決策的相關人士,也得儘快釐清糾結不清的市場因素,否則可能時不我予。當前投資文化充斥許多前所未有的現象,其中之一是數千萬名投資大眾似乎認定,未來股價只漲不跌,而且漲勢會依照以往的速度持續上揚。投資大眾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行為?他們似乎存有一種搭便車的心態。如果成千上萬的研究人員及投資人研究過股價,也認同當前的價格,個人何必浪費時間,找出合理的價位?其他認真用功的投資人已經徹底研究過股價,而且開始買進, 我們只要一窩蜂跟進就好了! 大部分投資人不知道的是,股市研究的品質往往參差不齊,對一般大眾也不夠透明及正確。有些所謂的研究充其量和算命或者佔卜一樣。口頭上嚷著道瓊指數會漲到三萬六千點、四萬點、甚至十萬點,這很難引起共鳴。當然,也有部分研究人員面對股市前景時比較務實,而且也比較能客觀運用事實及知識,但是佔據媒體頭條、進而影響投資大眾行為的人不是他們。 新聞媒體關注的是一些微不足道、似是而非的評論,以及股市「明星」對股價水準的言論。媒體為了爭奪觀眾,不得不強調表相,也因此強化了大眾對市場的誤解。媒體報導似乎強調股票只漲不跌,一般大眾可以接受這種傳統想法,筆者卻認為這種想法淺薄不值一駁。我們很難苛責經常上媒體的華爾街專家,因為讓他們亮相的媒體就是喜歡誇張刺激。只有靠寫書才能糾正這種現象,這就是本書的目的。 前文提及,傳統觀念認定股市是最佳的投資管道,甚至依歷史水準已偏高的股市也是如此。愈來愈多散戶用退休金投資股市,百分之百投資股市的退休基金也愈來愈熱門。他們膜拜什麼,資金就到哪裡去。這種態度自然吸引企業拿股票換鈔票。「你想要股票?我們就給你股票。」 大部分投資人認定,股市本身是一種自然力量,卻忘記所有投資人才是決定股市水準的力量。許多散戶認為法人主導股市,這些「穩操勝券」的專業投資人一定有些法寶,才能掌握股價變動。散戶不知道的是,大部分法人對股市前景一樣毫無頭緒。簡單來說,法人、散戶大致相同的看法才是決定股價水準的主要因素,再加上媒體推波助瀾,更加堅定投資人的傳統觀念。 道瓊指數於 1999 年 3 月首度站上萬點大關,美林證券公司推出全版廣告,標題是「和我們一樣有長期投資觀點的公司,也不得不發出讚嘆」。廣告左下角在股價走勢圖的旁邊出現「人類成就」幾個大字。如果股市上萬點是值得大肆慶祝的事,員工提出洋洋灑灑的自我評估報告時,我們是否也該慶祝一番呢? 縱使不是非理性繁榮,目前市場也彌漫一股熱切的期望。大家對股市非常樂觀,不願冷靜看待下檔的風險,以及後續可能造成的影響。如果道瓊指數跌到 6,000 點,損失的財富相當於美國所有房地產的價值,對個人、退休基金、大學基金及慈善機構都會造成傷害。 我們想要了解今天、明天、乃至於任何一天的股價是否合理反映經濟現實,正如一般人必須知道自己銀行帳戶內還有多少錢一樣。股價其實就是我們未來的食衣住行,幾乎影響我們今天每一個要花錢的決定。我們必須深入了解決定股市長期展望的力量,這是本書另一個目的。
推薦序
戳破泡沫,回歸基本面 .王作榮(知名經濟學教授) 在一個比較富裕成熟的經濟社會,經濟繁榮持續一段時間後,由於人民及機構的儲蓄累積不斷增加,難以循正常途徑消化,必須謀求較有利的出路,而不動產及股票市場正好適合這一條件,因而造成兩者價格的上漲,投資者通常均可獲得較優厚的利潤。於是經濟不斷成長,儲蓄不斷累積,不動產與股票價格不斷上升,形成一種螺旋形的膨脹。再加上必然會發生的心理因素助勢,使兩者價格遠遠脫離其真實價值,泡沫經濟於是形成。而泡沫遲早終有破滅的一天,一旦泡沫破滅,便是一場大小長短不同的經濟災難。 歷史上這種災難不斷的發生。最著名的一次為 1929 年紐約股市的大崩盤,造成了連續十年的世界經濟大恐慌。最近的一次則是 1997 年東南亞及韓國的金融危機,以及自 1990 年便開始延續了十年的日本經濟衰退。所不同的是東南亞及韓國是爆炸式的,日本是消化式的,但兩者都是崩盤。 台灣早在若干年前就應崩盤,而 1998 年則已達到爆破點,但在政府傾國家之力予以壓制下延緩下來。這並非表示危機已經消除,只是延緩而已。若無消解的政策措施,則延緩只是累積爆炸能量,一旦爆炸,經濟災難便會更為嚴重。 本書作者係一位對股票市場有專精研究的著名經濟學家,以嚴謹科學的態度,用廣泛蒐集的確實資料,再加以專業知識的分析與判斷,對美國股市長期非理性的繁榮所作的診斷。他所提出的原因、未來的走勢與解決的辦法,大都可適用於台灣的股票市場;其解決辦法尤其值得我國當局的警惕與採用。我國現在所採用解決股市的對策與辦法,可以用「揚湯止沸」四個字來概括,恰與本書作者所提的解決辦法相反,將來不造成災難很難。 最後,我要特別向投資大眾提出的是,作者認為股票價格不應脫離其基本價值,無論飆漲多高,從長期觀點看,仍必須回到或接近基本價值。這也是我一向的觀察與主張,事實上,也幾乎是所有經濟學家的意見。我希望台灣的投資大眾如果目的不在投機與賭博,而只是單純為了儲蓄,則購買股票便必須遵循這一法則。我也希望決策當局任何關於股票市場的決策,都應以回歸基本價值為依歸。 這是一本值得投資大眾、政府決策官員、經濟學者、以及一般社會大眾一讀的好書。讀後會確切了解非理性繁榮與泡沫經濟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及早解套,對個人、對社會、對政府都有好處。
目錄
推薦序 戳破泡沫,回歸基本面 /王作榮 推薦序 不完全理性的經濟人 /殷乃平 前言 第一章 歷史上的股價水準
第一篇 結構因素
第二章 突發的因素網路、嬰兒潮,及其他事件 第三章 乘數效應:應運而生的老鼠會
第二篇 文化因素
第四章 新聞媒體 第五章 新紀元經濟的思潮 第六章 全球的新紀元及投機泡沫
第三篇 心理上的因素
第七章 主宰市場的心理因素 第八章 從眾行為及流行趨勢
第四篇 為股市榮景尋找理由
第九章 效率市場、隨機漫步及投機泡沫 第十章 投資人習心去舊
第五篇 採取行動
第十一章 自由社會下的投機風潮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羅勃.席勒(Robert J. Shiller)
耶魯大學經濟系教授。他著有《市場起伏及總體市場》(Market Volatility and Macro Markets),曾獲 1996 年經濟學薩繆森獎(Paul A. Samuelson)。
譯者簡介
周翠如
英國伯明翰大學國際政治經濟所碩士。國立中興大學經濟系畢業,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職《自立晚報》、《新新聞週刊》、圓神出版集團。現任時報出版社商業線主編,譯有《全球經濟預言》。
齊思賢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畢業。擔任國內主要財經媒體資深編譯 13 年,負責國際金融新聞。最近譯作包括《引爆趨勢》、《知識經濟時代》、、《價值行銷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獲利關鍵》、《貪婪時代》、《投資心理學》、《操盤高手》等,並編譯審核多本金融專書。
書摘 1
第一章 歷史上的股價水準
1996 年 12 月 5 日,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史班在一場演說中,用「非理性繁榮」來描述當時的股市。全球股市隨即應聲巨跌:東京日經指數下滑 3.2 %、香港恆生指數跌掉 2.9 %、德國法蘭克福 DAX 指數和倫敦金融時報百種指數都挫跌 4 %,美國道瓊工業平均指數當天收盤下跌 2.3 %,幾乎跌回開盤水準。「非理性繁榮」因此成為葛林史班最廣為人知的名言,只要股市老手都能朗朗上口。 為什麼全球股市對這句話的反應如此強烈?有人認為,葛林史班此話一出,聯邦準備理事會馬上就要縮緊貨幣政策,全球股市只是合理的反應而已。不過,為什麼多年之後,社會大眾對這句話還是記憶猶新。我認為,這句話反映社會大眾的隱憂:在投資人心理的影響下,股市的確可能出現異常但難以持久的走勢。葛林史班只是點出股市很可能即將走空的事實,至少未來榮景難再。 歷史不乏一些證據。本章大多在研究歷史紀錄,難免牽涉許多細節,但是溫故知今,仍然適用當前情勢、相互輝映。我建議讀者緊跟著這條思路。
股市高峰
依照以往標準,近年來美股算是飆漲,如今又演出超高水準。投資大眾因此誤會,在可預見的未來,股市可以維持在這種高峰,甚至進一步上漲。然而,以歷史上的飆漲行為為鑑,投資大眾可能會對未來幾年股市績效大失所望。 美國股市在千禧年前夕一路飆漲,漲幅前所未見,也把股市帶到歷史高峰。道瓊三十種工業股價指數(以下簡稱道瓊指數)1994 年初約為 3,600 百點,1999 年已經超越 11,000 點,短短五年間飆漲三倍以上,股票總市值成長幅度也超過 200 %。2000 年伊始,道瓊已超過11,700 點。 不過,這段期間的經濟指標並未成長三倍。美國的平均個人所得和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不到 30 %,其中一半得歸功於通貨膨脹;企業獲利成長則低於 60 %,而且其中部份還是因為跟過去的經濟蕭條比較。從這些經濟數字看來,如此之高的股價漲幅根本沒有基本面支撐,證諸過去經驗,也不可能指望好景長在。 這段期間其他國家股價也連袂大漲。1994 到 1999 年期間,歐洲的法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英國股市市值接近成長一倍。加拿大股市市值成長幅度也不下於歐洲,澳洲股市市值則上漲了 50 %。1999 年間,亞洲的香港、印尼、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南韓,及拉丁美洲的巴西、智利和墨西哥,股市都出現驚人漲幅。但是,美國股市 1994 年以來狂飆的程度,任何同型國家都難望其項背。 十分令人憂心,同一時期,美國獨幢式住宅價格也走揚,不過只有少數都會區的房價大漲。1994 到 1999 年間,美國十大都市的住宅平均實價只上漲 9 %,比起美國股市的飆漲,這種漲幅算是小巫見大巫! 美股近年來居高不下的股價,以及社會大眾的預期心理,認為股市能夠維持在高檔甚或向上提昇的情況,值得我們深思幾個問題。目前撐在高檔的股價,會和歷史上其他高股價階段有相同的命運嗎?換句話說,未來幾年是否也會走入空頭市場?我們得確定,這波多頭市場是否只是一種投機泡沫?股市上漲只是投資大眾的瘋狂買進的結果,而不是反映真實的價值。簡單來說,一旦投資人哄抬出來的市場價格無法反映真實的價值,那麼我們就該重新調整自己的計畫和思維。
檢討數據
圖 1-1 股價和企業盈餘,1871─2000上方曲線是 1871 年 1 月到 2000 年 1 月的實質標準普爾公司 500 種股價指數月線圖,下方曲線則是 1871 年 1 月到 1999 年 19 月指數成分股的實質盈餘。資料來源:標準普爾公司統計服務、美國勞工統計菊、科爾斯公司的《普通股價指數》、華倫及皮爾森的《黃金及物價》。 圖 1-1 上方的曲線代表:1871 年 1 月到 2000 年 1 月的實質標準普爾公司五百種股價指數(Standard and Poor CompociteStock Price Index),也就是經過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過的指數。下方曲線則是相對應指數成分股的企業盈餘。根據這個圖表,我們可以從歷史角度觀察美國股市最近的水準,撫今追昔,才知道股市最近的表現如何與眾不同。美國股市從從 1982 年 7 月觸底後,一路穩定上漲,顯然是美國史上最戲劇化的大多頭市場。1992 到 2000 年的股價表現最突出:股價指數幾乎以直角的角度衝向圖表的頂端!這次規模空前的股市榮景,可以稱之為千禧多頭行情。 然而,1982 年以來股市的漲幅,遠遠超過同時期企業實質盈餘的成長幅度。由上圖可知,最近幾年企業盈餘並未大幅成長。事實上,企業盈餘似乎處於緩慢、穩定的成長軌跡,而且已持續一個世紀以上。 這種股價飆漲的情形,簡直就是美國股市的專利。當然,最有名的例子就是 1920 年代股票狂飆,終於在 1929 年崩盤。圖一.一顯示這些年來股市出現的幾個頭部區。 1920 年代的確和最近的股市榮景很相似,也是唯一能和現在的繁榮股市相提並論的歷史走勢。 1950 年晚期和 1960 年初,美國股市曾經出現大漲的多頭行情,1973 至 74 年的股市崩盤後,股市在狹幅整理了 5 年左右。縱使那段多頭行情,仍然遠遜於近年來高潮迭起的走勢。
.大利從小:少錯穩贏
100張圖學會ETF
Python:股票×
別再看股價了!:每次
.股市大崩壞,照樣穩
美股配息獲利法:持續
投資守則第一條:有錢
會賺錢的人都這樣讀財
108張圖學會 K線
權證小哥短線終極戰法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