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靈學寶典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生死學十四講
作者:
余德慧,石佳儀
分類:
哲學•宗教
/
生死學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03/1/1
ISBN:9572808478
書籍編號:kk0052558
頁數:240
定價:
280
元
優惠價:
79
折
221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生死學十四講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內容簡介
十年前,余德慧就跟楊國樞教授在台灣大學心理系,開設了國內第一門「生死學」課程。當時,每一堂課都大大爆滿,可見國內對於「到底什麼是生死學?」有著強烈的求知需求。 後來,余德慧離開台北,來到花蓮的東華大學,並持續在花蓮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擔任志工,開始接觸臨終病人,親身體證生死,既深刻體會到身體一步步毀敗對人們心理的撞擊;同時也見證到人們身上的靈性之光,如何在世俗事物的剝落之後,幽然顯現。生與死,在安寧病房的特殊時空中,更清晰浮現出互為表裡的本質和意味。 活著是一齣熱鬧繁華的戲,死去也可以是一首轉化之歌。余德慧自己這兩年也曾遭逢重病,對於死亡有更切近的照看,因而導引出更寬闊的對生死之學的體悟。 「我們在世的繁華有多少操心?多少遮蔽?我們如何能突圍而出,尋得澄澈的本真,讓自己從日常世界走進靈性世界,瞭解回到宇宙的母體是人們最終的歸返。於是向死而生,因瀕臨之心而行於生死學的修行之路,在生活中既認真又不認真,遊戲而又自然,了悟生寄死歸,死亡也是一種存在。」余德慧認為,貼身近觀死亡之後,對生命將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二○○○年起,余德慧於慈濟大學重開生死學課程,本書是二○○二年的上課記錄,文中以海德格、齊克果的思想為經緯,作者學養與體驗交織,融合了臨終照顧實務、研究累積的學術理論及自身體驗,文聲如清水潺潺,提供人們一條「通往徹念的擺渡」之路,也是一本寓世修行之書。 推薦:林欣榮(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慧開法師(南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教授)、蔡錚雲(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陳福濱(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吳庶深(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教授)
作者簡介
余德慧 台灣屏東人,一九五一年生,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張老師文化公司總顧問,現任東華大學族群與文化關係研究所教授、諮商與輔導心理學系主任,教學內容包括:文化心理學、宗教人類學、文化諮詢等。他也是心靈工坊文化公司諮詢顧問總召集人。余德慧早年從事臨床心理學,擔任心理學教授十餘年,之後因覺人的世界跟文化、經濟、生活等息息相關,在加州柏克萊大學開始埋首於心理、醫療人類學,同時也浸淫在詮釋現象心理學、宗教與臨終照顧等研究領域。 而近六年來,余德慧持續在花蓮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擔任志工,開始接觸臨終病人,親身體證生死,並在慈濟大學重新開設「生死學」課程。著作:《詮釋現象心理學》(心靈工坊出版)、《中國人的寬心之道》、《中國人的自我蛻變》、《中國人的生命轉化--契機與開悟》、《孤獨其實是壞事》、《男兒心事不輕彈》、《回首生機》、《感應之情》、《生命夢屋》、《情話色語》、《觀山觀雲觀生死》、《生命史學》與《生死無盡》等。
當靈魂離開身體:踏上
生命的非選題:為了追
瑜伽就是心靈修行地圖
21天沁輪脈輪曼陀羅
新時代覺活:第五次元
鳴響雪松10:阿納絲
貪生不怕死:念念分明
生死彼岸
靈魂小語:給失親者的
優雅的告別:現代醫療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