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世外異人:揭祕中國世外異人奇事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不只是發明:科技改變人性?
Our Own Devices: How Technology Remakes Humanity
作者:
愛德華.田納Edward Tenner /
分類:
科學•自然
/
科學人文
叢書系列:NEXT
出版社:
時報
出版日期:2004/9/13
ISBN:9571341800
書籍編號:kk0101248
頁數:352
定價:
350
元
優惠價:
79
折
277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不只是發明:科技改變人性?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內容簡介
你可知道台灣保齡球選手的「飛碟球」,是為了超越球道條件等因素而發展出的特殊身體技術嗎? 你可知道當揚可音樂鍵盤發明後,由於它運作得太好最後反而在發展的道路上夭折? 你可知道當人們了解所穿之鞋具備吸收衝擊力的設計後,走、跑落地時的力道會明顯增加,反而增加腳部受傷的可能嗎? 繼探討科技特異復仇方式的《科技反撲──萬物對人類展開報復》(Why Things Bite Back)後,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譽為「日常科技的哲學家」的愛德華.田納,再度以科技與人類的關係為主軸,自日常器物的使用與歷史中,檢視其對人類造成的深遠衝擊與令人驚訝的重塑力量:人類的創造發明,如何反過頭來改造我們身體機制及生活方式。 田納自一組詞彙:科技/技術,從歷史線索中觀察身體技術(body technique)與科技的使用、演變與改造。如果包括裝置、系統與發明的「科技」(technology),代表的是「人類對自然世界的改造」;那麼技術(technique)便是我們使用發明物件的方式。然而,這些創造物究竟是如何使用的?新發明會改變人類行為,影響我們身體的坐、站、走、跑與溝通方式等,卻未必與發明家或製造者所預期的相同。它們改變我們的身體使用,而這些事物其實都是人類自己的發明。 針對人類自身所做的適應調整,田納從一般人出生後接觸的奶瓶展開討論,其後論及人字涼鞋、運動鞋、立姿座椅、後仰座椅、音樂鍵盤、文字鍵盤、眼鏡與頭盔等日常物件的改變力量。試圖以科學方法哺育嬰兒的奶瓶與配方奶,帶來的卻是營養與健康的危機。適應氣候及穿脫方便的日式人字涼鞋,由於鞋帶結位置未依腳趾結構設計,反而造成穿者內八的行走體態。頭盔原是頭部保護之用,為了征戰得勝、制敵要害,促使古希臘軍隊採用更尖銳、更具威力的武器,因而揭開了往後軍備競賽的序幕。人類受到椅子的制約,過去曾有的各種蹲踞姿勢演變為坐姿為主的世界,一旦沒有椅子人們便覺得全身不自在。眼鏡既是為了幫助近視患者,十九及二十世紀閱讀材料的爆炸性成長,造成了我們對眼鏡更深的依賴。文字鍵盤取代了筆成為書寫工具,也改變了人類對其他眾多程序的控制;音樂鍵盤則因演奏型態及樂器製造原理間的影響而改變,尤其鋼琴在十九世紀及二十世紀初成為中產階級生活重心,年輕婦女為學會「彈鋼琴」這項成就,不惜犧牲閒暇、使用各種訓練器來「征服」鋼琴;更別說有人以手術切斷第四與第五手指間肌腱,來擴大彈奏指幅的激烈手段。 今日人們穿鞋是為了保護細嫩的腳部,但腳部的細嫩難道不是因穿鞋所造成?日常科技左右我們使用身體的方式,科技與使用科技的技術,幾千年來不斷地攜手演進。人類的能力可能因此更強大,但是這些事物對我們的掌控力也與日俱增。當其他物種經由演化天擇塑造了牠們今日的樣貌;對人類來說,田納認為當我們使用這些發明之時,也同時改變了我們的社會自我:「科技決定了我們的身分。」 科技或許來自人性,科技卻也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重塑了人類行為、身體機制及生活方式。田納透過風趣機智的分析,帶領讀者縱貫古今,《不只是發明》為一部極具巧思、啟發且趣味十足之鉅著。
作者簡介
愛德華.田納(Edward Tenner)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英語及地球科學系常任客座教授,除獲得美國JS古根漢基金會(John Simon Guggenheim Memorial)研究基金贊助外,亦為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交流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會士。目前於美國華府史密森機構(Smithsonian Institution)轄下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萊梅森發明創新研究中心(Jerome and Dorothy Lemelson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Invention and Innovation)擔任資深副研究員。著作包括《科技反撲──萬物對人類展開報復》(時報出版)及《科技談》(Tech Speak)等書,現居美國紐澤西州(New Jersey)平原市(Plainsboro)。 ▼ 譯者簡介 李佩芝 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系畢,台灣師大翻譯研究所口譯組畢。譯有《理性賭局》、《女生寫給女人的懷孕私房書》、《懷孕百科》、《嬰兒會說話》、《規劃經營前景──企業穩健的 25 個計畫重點》及《亞洲銀行新未來》等書。
快速掌握氣象與天候:
齊物逍遙 2024
齊物逍遙 2024
多重宇宙、平行世界是
記憶決定你是誰:探索
世界汽車史100:探
海島核事:反核運動、
生命的電:生物醫學x
臺灣區域海洋學(三版
數理化通俗演義套書【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