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中華寶石創作設計圖鑑:溫麗絲精華作品集(隨書附贈DVD光碟、書腰折價券)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走向現代:高而潘建築的社會性思考
作者:
徐明松、劉文岱
分類:
藝術•美學
/
綜論
叢書系列:木馬建築
出版社:
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5/11/11
ISBN:9789863590514
書籍編號:kk0411486
頁數:160
定價:
340
元
優惠價:
79
折
269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絕版書
絕版書:確定不再版的商品,僅提供書籍資訊參考。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走向現代:高而潘建築的社會性思考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走向現代:高而潘建築的社會性思考 「他總是在時代中保持清醒,也深信好的人文建築生産可以彌合台灣歷史上不斷的斷裂。」──徐明松 高而潘經歷了台灣史上多重的年代,從日治、戰後初的素樸、粗獷到一九七○年代商品化後的虛矯,他總是在時代中保持清醒,也深信好的人文建築生産可以彌合台灣歷史上不斷的斷裂。在一九九○年代慢慢淡出建築圈的高而潘,仍不斷閱讀與思考,二○一一年再推出令人驚艶的萬華龍山寺於板橋的佛堂,除該有的佛像外,空間沒有多餘的表徵性符號,該作品拋出一連串的問題,現代台灣寺廟空間應如何設計?它的佛堂空間如何面對現代性?這不就是人文?建築師不該像知識分子般質疑正在發生的事?高而潘已八十八歲,他在晚年勇敢地挑戰社會的成規,就像他高峰期的執業生涯,對任何社會的慣性思考總提出疑惑。台灣社會如果想繼續前進,需要停下脚步回顧前輩的足迹,因爲回到過去就是回到未來。 本書特色: ※國內第一本完整敘述高而潘建築師的書。 ※本書分為兩本,一本以文字為主,闡述建築師從年幼至今的成長背景、社會文化轉變、建築思考歷程,以及作品發展脈絡等。一本則以歷年精采的作品呈現,歷史的痕跡、難見的手稿圖等。 ※窺見經典作品,如:台北市立美術館、月裡山莊,從點子的發想、作品的產出、社會背景影響等等的過程。 ※難得一見台灣建築史的進程,回到過去,窺探當時建築樣貌的思維,看到現在,預想未來,建築扮演的角色,感受建築和社會不可分割的緊密關係。 ※提供喜愛建築的讀者多面思考的角度,建築的功能為何?如何創見時代性的建築?建築為何重要?什麼是建築的現代性社會性? 高而潘 臺灣省臺北人。畢業于台南工學院建築工程系,並通過公務人員、建設人員及工業技術師高等考試。早期執教成功大學建築工程系。是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 1956年進入基泰工程公司,曾赴日本研習建築設計。後任主任建築師,並執教於淡江大學及中國文化大學建築系。曾任臺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長。 其設計作品遍佈全省,尤以台北市立美術館、華視大樓、胡適墓園、臺北市銀行大廈、日月潭觀光大飯店為代表作,以造型簡潔、機能實用為特色。曾任臺灣建築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 高而潘建築師重要作品選: 1961 懷恩堂學生中心 1962 省立護專文教大樓與體育館 1962 胡適墓園 1969 新淡水高爾夫球俱樂部 1970 三明大樓 1978 台北市銀行大廈 1979 台中張淑齡公館 1980 台北市市政中心競圖計畫案 1981 月裡山莊 1981 台汽客運中崙站 1983 台北市立美術館 1983 華視大樓 2007 二二八和平紀念碑競圖計畫案 2011 龍山寺佛堂 名人推薦: 李乾朗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 教授
徐明松、劉文岱 徐明松 史學者與建築、都市評論,銘傳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威尼斯建築學院建築碩士、義大利國家建築師。 著有《柯比意:城市•烏托邦與超現實主義》(田園城市,2002)、《古典•違逆與嘲諷:從布魯涅列斯基到帕拉底歐的文藝復興建築師》(田園城市,2003)、《愛讀本01•建築:打開建築的第一道門》(總策劃與合著,誠品書店,2005)、《建築桂冠:普立茲克建築大師》(合著,木馬出版社,2005)、《久違了,王大閎先生!》展覽目錄(合著,建築師雜誌社,2006)、《王大閎:永恆的建築詩人》(木馬出版社,2007)、《國父紀念館建館始末:王大閎的妥協與磨難》(編,國立國父紀念館,2007)、《粗獷與詩意: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木馬出版社,2008),《建築師王大閎 1942-1995》(誠品書店,2010)、《蔡柏鋒 不帶偏見的形式實驗者》(木馬出版社,2012)、《建築師王大閎 1942-1995》(簡體版,同濟光明城,2015) 劉文岱 劉文岱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北京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研究所碩士, 北京清華大學評審論文《高而潘建築師,那一代》,為2012年建築學院優秀碩士學位論文,與徐明松為大學死黨,在因緣際會下共完成了這一本《走向現代:高而潘建築的社會性思考》。
序(李乾朗教授) 寫在文章之前 家族與個人影像 第1章 1978 關鍵戰役 第2章 大稻埕的青澀歲月 第3章 走向現代 第4章 專業養成 第5章 獨立創業 第6章 再現生機 尾聲 後記 附錄一 高而潘生平年表 附錄二 高而潘作品年表
托爾斯泰藝術論(百年
科技藝術的未來圖譜:
類博物館定向與產業
中國藝術史【全新修訂
歷史從未終結:王墨林
這些魔王級藝術家,太
帕格尼尼的手:死亡之
徐悲鴻論藝境:審美是
美學無界1994—2
美學修煉:看見不一樣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