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生命的十二堂情緒課:王浩威醫師情緒門診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開放對話•期待對話:尊重他者當下的他異性
作者:
亞科.賽科羅, 湯姆.艾瑞克.昂吉爾
譯者:
吳菲菲
分類:
教育•心理•勵志
/
心理治療
叢書系列:Master
出版社:
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6/12/15
ISBN:9789863570806
書籍編號:kk0434324
頁數:280
定價:
400
元
優惠價:
79
折
316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開放對話•期待對話:尊重他者當下的他異性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開放對話•期待對話:尊重他者當下的他異性 建構一個相互對話、積極傾聽的新時代 來自心理學與社會科學領域的兩位芬蘭學者,亞科•賽科羅與湯姆•艾瑞克•昂吉爾,分別以他們人際工作中長期累積的經驗,探討對話的各種可能性,及貫徹對話作法的不同方式。 臨床心理學家亞科的觀點,來自精神病治療中的「開放式對話」,其治療系統以關係為基礎:臨床人員在治療過程中將個案家人及其社會關係網也包括進來,允許多元複調的聲音,並視案主是自己改變的專家。「開放式對話」的目標在於促進「活性」──在對話交流中受到新觀點打動,因而創造出改變的可能性。 社會科學家湯姆的觀點則來自「期待/未來式對話」:為了緩解專業人員的焦慮、解決多方援助所致的混亂局面而設計對話,其目標在使個案有延續性的改變;個案亦可以發展自己的資源,反過來支持專業人員更有信心協助個案執行改變計畫。 本書展開了一個對話精神的世界,邀請我們虔心等候、接待當下在場的他者,不但為心理治療工作帶來深刻的反思,對於置身文化/族群多樣性的台灣社會亦深具啟發性,值得每一位致力於對話工作的人參酌細讀。 名人推薦 〔推薦〕 吳熙琄(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創始人) 金樹人(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教授) 林耀盛(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鄧元尉(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助理教授) 誠摯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列) 「當我們有機會接觸開放對話與期待對話的哲學觀,並看到如何透過研究而產生接近精神科情境的實踐和效果時,對於我們在地的心理治療工作一定會帶來反省與改革的激盪。」──吳熙琄 「台灣臨床處境目前尚未完全抵達的地帶是『為他人』的倫理,通常思考的是『替自己』的邏輯化,這本書則直接挑戰臨床倫理的無能回應之處,促發我們思考臨床實踐的不同方式。」──林耀盛
亞科.賽科羅, 湯姆.艾瑞克.昂吉爾 臨床心理學家、家族治療師,主要工作是發展以家庭與社會網絡為基礎的精神病治療實踐。在 1981 年至 1998 年間,賽科羅參與芬蘭西拉普蘭省一個極力發展全面對話方法的團隊,他所關注的是對話的進行過程以及針對急性精神病的治療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對話」的成效顯著,約 85% 的病友可以恢復到充分就業,80% 的人可以回復正常生活,且經過五年的追蹤證實精神疾病沒有復發,而這是在用藥量最少的情況下產生的結果。 1998 年任職芬蘭傑法斯基拉大學(University of Jyvaskyla)心理學系之後,他把開放式對話的理念延伸到與兒童問題相關的社會工作,以及組織中的諮商、管理與教育訓練之中。賽科羅的主要興趣之一是家族治療中的對話方法。他與同事們為心理治療所發展出來的研究方法融合了各個學科領域,而非著眼於特定的心理治療學派。賽科羅深受俄國文學理論家巴赫金(Mikhail Bakhtin)的語言哲學影響,尤其巴赫金提出的「參與中的存在感」,更是他在治療、寫作與教學的主要靈感來源。 2002 年起,他著手研究一套檢查多主體對話(multi-actor dialogues)品質的方法,新版本的方法在 2008 年成形。此外,賽科羅在多個國家參與發展研究計畫,致力於透過新的實踐方法,提升個案在危機中的社會網絡資源。 湯姆•艾瑞克•昂吉爾(Tom Erik Arnkil) 社會政策博士、社會科學家及教師,目前為芬蘭健康與社會福利研究院(Finnis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Welfare)的研究教授。 昂吉爾與其團隊跟地方政府密切合作,主要目的是在兒童、青少年、家庭,或任何需要跨越疆界的領域中,協助機構與專業人員發展出民主工作文化。他和同事們一直以來都積極嘗試將「早期干預」(early intervention)重新形塑成以網絡對話為核心的「早期開放協作」(Early Open Collaboration)。他所發表的研究論文與專書主要為促進專業人員與個案私人網絡之間在不確定情境下的對話。
【推薦序一】對話哲學與實踐的極致 吳熙琄 【推薦序二】自從我們是一場交談/並且互相聽到起 林耀盛 【推薦序三】與他者對話 鄧元尉 序言:本書的目標與主題 本書的主題 第一章 聆聽案主的陳述,你就不會再心存定見 「現在全然不同了」 聽學童說話 在有結構的會談中聆聽 「難纏的問題」 第二章 擔憂及早期對話 預期接下來會發生在我身上的事 請求幫助以導入對話 親愛的讀者,你現在也可立即試試看 方法與人生觀 總結 第三章 對話作法的途徑:開放式對話 不同文化的對話 從互動結構治療到對話作法 治療會談中的開放式對話 具有對話性的會談 以開放式對話為核心的精神病治療體系 以開放式對話為核心的危機處理 治療會談即是創造對話的論壇 落實採用對話作法 第四章 研究上的安排成為了第一線作法 可實現的願望 多方參與所致的混亂 用社會研究中的實驗發動「正向干擾」 朝對話作法的文化走去 第五章 與他者對話 納入案主及與之有關的專業人士 承認他者 無條件接納他者 邁向對話空間的許多途徑 誠摯的關心可以促進溝通 對話在此時此地被創造出來 總結與往前 第六章 生命是對話音樂:交互主體性 人身參與之複調對話中的當下此刻 意圖與相互性 從個別認知到交互主體之知──試探對話性的本質 如何置身於此時此地──簡引 第七章 如何使多方參與之對話中的回應具有意義 在危機中創造對話 妄語是眾聲之一 小組是共同語言的啟動者 回應的發生 在回應過程中,人不是被聽見,就是沒被聽見 對話中的暴力話題:小組置身於故事中,而非此時此地 「沒有比得不到回應更可怕的事了」 使對話具有意義 第八章 對話性的工作文化 為自己的憂慮擔起責任 與案主對話,而非在他們背後對話 結合日常資源 合乎工作倫理的早期干預等同早期合作 適用於任何狀況的對話作法 藉對話來討論有效作法 地方政府的對話 地方政府之同儕學習的「打榖倉」作法 第九章 對話作法的研究工作 創造適當的研究以評估開放式對話 「一法行天下」:狹隘的評估設計 「各組平均值比較」的研究缺乏外在效度 實驗設計所導致的傷害 療效在真實作法中消失了 從「解釋」模型到「描述」模型 控制作法的社會機器 能發揮社會影響力的科學 總結 第十章 前往對話的未來 參考書目
心靈時刻:亞隆與22
改變心理學:用言語注
以愛為名的童年俘虜:
疲勞世代:找回身心能
今天,你還戴著微笑的
麗莎同學的煩惱:臺灣
情緒虐待自癒療法:擺
職場女魔頭使用說明書
尋找百憂解:一位精神
圖解諮商助人技術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