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台灣限時批:100個新世代尋夢藍圖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節慶與傳播:七夕文化
作者:
潘志賢, 葉映均, 區志堅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社會科學
出版社:
香港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2020/10/16
ISBN:9789888676170
書籍編號:kk0522030
頁數:248
定價:
440
元
優惠價:
88
折
387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節慶與傳播:七夕文化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節慶與傳播:七夕文化 內容簡介 七夕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慶,早自先秦時代的《詩經》已有記述天上牛郎星及織女星,日後更演變成為七夕節。自二○○六年,國務院把七夕節列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二○一九年,廣州市道教協會與香港泓澄仙觀首次攜手合作,聯合主辦「穗港七夕文化活動」,推進七夕道德文化的全面保育及推廣。為了讓各界人士能進一步了解七夕節日,加強對七夕文化的關注,本書編者邀來多位海內外學者撰寫有關研究七夕文化的論文,並大致可從道教文化、節日文化的演變、女性的形象和地位,以及不同地區的七夕文化異同四個方面探討這個節日。
編者簡介 潘志賢 現任廣東省道教協會會長,早於1983年入道於廣州三元宮,被選送往中國道教協會道教專修班(中國道學院前身)深造,學成歸來在三元宮繼續修道。為中國道教的重要人物,多年推動粵港澳及大灣區道教文化的弘道工作,先後出任純陽觀都管、廣州市道教協會副會長、純陽觀住持、廣州市道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廣州市增城何仙姑家廟住持等要職。2008年後更出任廣州市道教協會會長、廣州都城隍廟住持、廣東省道教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道教協會副秘書長、廣州市道教三元宮管委會主任、廣州市道教三元宮住持。 葉映均 道號文均,早年在江西祖庭龍虎山天師府加授三品上清五雷經籙「法號大均 」、英國白金漢郡新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畢業、現任香港道教聯合會副主席、香港泓澄仙觀觀主及任職董事會主席。2001年創立泓澄仙觀,致力弘揚道教及闡揚中華道德傳統文化。多年來積極舉辦多項大型活動,包括敬老千人盆菜宴,並舉辦教祖張道陵天師寶誕系列活動。歷年來推廣七夕節文化設大型活動及至2019年穗港兩地聯合主辦七夕文化論壇,以弘揚傳統中華文化美德為己任。 區志堅 現任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德堡大學東亞歷史文化學系、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東洋文庫等高等院校及學術機構訪問學人,著作:合編《香港海關百年史》、《古蹟與文化保存:中日及臺港的研究》、The Perspective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及The Introduction to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等,主要從事近現代中國學術思想及社會文化、香港歷史的教研工作。
目錄 序潘志賢 葉映均 區志堅 圖輯 第一篇 道教與七夕 第一章道教與七夕文化/潘志賢 第二章香港泓澄仙觀與香港七夕文化的流播/葉映均 第三章七夕文化在本地的推廣與挑戰—─以泓澄仙觀為例/吳佰乘 第四章從七夕「鵲橋會」談道教及中華民俗的瑞獸意象/雷高承 第二篇 七夕文化的演變 第五章牛郎織女故事結構形成初探/徐振邦 第六章傳統文化與教化—─以七夕節為例/張紅霞 第七章神靈呈現:七夕文化從傳統走向現代節慶/區志堅 第八章七夕源流及其對現代之作用/吳高逸 第三篇 七夕與女性 第九章乞巧節傳統風俗的禁與導/危丁明 第十章藉「乞巧節」文化習俗探討中國傳統婦女的優良品格—─以清代才媛閨秀詩人七夕詩詞為例/賴志成 第十一章小喬初嫁—─蘇軾黃州七夕詞與《念奴嬌.赤壁懷古》/衣若芬 第十二章七夕節重建現代女性生命教育/潘樹仁 第四篇 不同地區的七夕文化 第十三章中國七夕文化的傳播—─以廣東為例/侯杰、李淨昉 第十四章甘肅西和與廣州珠村兩地乞巧文化的比較—─以傳承為核心/儲冬愛 第十五章 邁向情感自覺的民間宗教儀式研究—─以甘肅西和的乞巧節為例/宋紅娟 第十六章織女、七娘媽、月老與當代台灣七夕節日文化/洪淑苓 第十七章何昔再顯七夕—─以新加坡為例/賴素春 第十八章中日兩國的七夕文化/周佳榮
人類學反思三部曲:文
杜拉克印象:懷念我的
不受統治的藝術:東南
人類世的億萬塵埃:輕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
經典教育三十講,重溯
香蕉、海灘與軍事基地
胡耀邦:從國共內戰到
女工之死:後工業時代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