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說電影:那個迷死人的玩意兒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幽遠寂滅 喧嘩人間【上卷】:周逸昌的劇場藝術與社會實踐上卷 【30年】文獻.憶述.專訪
作者:
主編:石婉舜
分類:
電影戲劇
/
綜論
叢書系列:書林叢書
出版社:
書林
出版日期:2021/8/6
ISBN:9789574459483
書籍編號:kk0536807
頁數:554
定價:
600
元
優惠價:
88
折
528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幽遠寂滅 喧嘩人間【上卷】:周逸昌的劇場藝術與社會實踐上卷 【30年】文獻.憶述.專訪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幽遠寂滅 喧嘩人間【上卷】:周逸昌的劇場藝術與社會實踐上卷 【30年】文獻.憶述.專訪 內容簡介 上卷 【30年】文獻. 憶述. 專訪 .小劇場與社運結合的先鋒. .當代南管藝術承先啟後者. 解嚴那一年,周逸昌創立「零場實驗劇團」,開啟小劇場與社會運動結合的先聲。而在迎來新時代的同時,成立「江之翠劇場」(1993年),不斷從本土表演藝術的土壤,實踐一條嶄新的解殖路線,嘗試建立台灣當代的劇場美學,擺脫橫向移植的主流西方劇場美學脈絡。 上卷由石婉舜主編並撰寫專文〈關於周逸昌〉。全卷編纂包含首次公開的文獻,並訪談與周氏生前往來密切的學者、團員、以及合作過的海內外劇場藝術家包括友惠靜嶺(日本)、Eugenio Barba(丹麥)、Mugiyono Kasido(印尼)等人,藉以記錄保存周氏的劇場軌跡及被他打開的諸多可能,為日後進一步的研究與推廣奠基。隨書另附《周逸昌. 造次》紀錄片,結合珍貴歷史影像與訪談,呈現周逸昌三十載的藝術略歷。 深情推薦(按姓氏筆劃排序) 吳密察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吳靜吉 總統府國策顧問/政大教育學系名譽教授/蘭陵劇坊創辦人 林于竝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副教授 林曼麗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林鶴宜 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系教授 紀蔚然 劇作家/國家文藝獎得主 胡慧玲 作家 張元茜 亞洲文化基金會台北代表 陳建仁 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副總統 黃明川 紀錄片導演/前國藝會董事長 楊 翠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葉菊蘭 總統府資政 蔡欣欣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前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副校長 鄭麗君 前文化部部長 「周逸昌先生『搬演台灣傳統藝術、轉化劇場生命』的故事,包容了多元探索心智、在地實驗、國際跨域行動,指引了台灣未來表演藝術發展,值得期待的一條創新路。」 ——吳靜吉(總統府國策顧問、蘭陵劇坊創辦人) 「從西方現代劇場的前衛風潮回溯到台灣戲曲的古典美學身世,這不只是時代創造了周逸昌,而是周逸昌內在裡的某種狂熱,幫助台灣以另類的方式來照見了最美好的自己。」 ——鍾明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教授兼戲劇學院院長) 「從身體到思想,從藝術到社會,周逸昌先生以三十年的劇場實踐,映現了追求自由的時代精神,豐富了台灣文化的當代面貌。這部紀念套書的出版,無疑是重建臺灣表演藝術史重要的一步。」 ——鄭麗君(前文化部部長) 本書特色 1.小劇場開拓者周逸昌紀念專書,集三十年戲劇生涯大成。 2.上卷收錄各領域評論與演講內容等,以及近三百張珍貴圖片,呈現周逸昌表演歷程與立論。 3.下卷詳述周逸昌自創的表演體系,以及詳細步驟教學與練習,附有影片連結QRcode。 附贈吳耀東導演拍攝紀錄片《周逸昌•造次》DVD。
作者簡介 石婉舜 總編輯、上卷主編 戲劇學者。1966年生。1987年起參與河左岸、環墟等小劇場團體的演出製作,1988-1990年間加入周逸昌主持的零場121.25劇團。曾任《自由時代》等政論週刊採訪編輯、《表演藝術》雜誌企劃編輯,並曾參與國家電影資料館台語片搶救計畫。2010年以《搬演「臺灣」:日治時期臺灣的劇場、現代化與主體型構》取得博士學位(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研究專長為台灣現代戲劇、劇場史學。著有《林摶秋》(2003)以及〈高松豐次郎與台灣現代劇場的展開〉、〈尋歡作樂者的淚滴:戲院、歌仔戲與殖民地的觀眾〉等學術論文多篇。近年與中央研究院中心合作建置「台灣老戲院文史地圖(1895-1945)」網站,主持國立臺灣文學館「《林摶秋全集》資料蒐集編纂計畫」及財團法人江之翠文教基金會「台灣現代劇場先鋒周逸昌先生之有形、無形文化資產數位典藏暨出版計畫」。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電影劇本獎(2005)、K氏台灣青年獎人文獎(2005)、國科會優秀年輕學者研究獎助(2011)等。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目錄 (上卷) 出版緣起 編者的話 序 源自心靈神秘深處的觸動與追尋—— 周逸昌與南管/林谷芳 生產《朱文走鬼》的熱情、悟性與探索精神/鍾明德 憶周逸昌—— 一位開風氣之先的烈士/王櫻芬 他說他快成了/林世煜 關於周逸昌/石婉舜 致來者 •邂逅「江之翠劇場」―― 梨園戲的傳統與現代(交通大學專題演講,2013) /周逸昌主講 •一種從傳統出發的創新――周逸昌自述劇團理念、營運與國際化推動(表演藝術團隊個案訪談,2013)/周逸昌口述,張啟豐、余昕晏採訪 •從執著到超越――周逸昌談「動中定」與藝術追求(《藝乘三部曲》讀書會,2016)/周逸昌主講,安原良整理、節選 語錄•文存 •社區劇場的理念與實踐――與周逸昌的訪談(民眾日報,1993)/林寶元採訪 •演出前的話(《南管遊賞》節目冊,1995)/周逸昌 •「身體、語言與意識型態」座談會引言(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1986-1995台灣小劇場,1996)/周逸昌 •獲獎謝詞(第一屆臺灣省特殊優良文化藝術人員獎,1998)/周逸昌 •「社區劇場」座談會引言(一九九九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1999)/周逸昌 •緣起與期盼(《古曲清韻》節目冊,2005)/周逸昌 •「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專訪――《朱文走鬼》(「台新藝術獎」入圍影片,2007)/周逸昌 •自由叛逆的精神,勇於探索實踐的風範――專訪周逸昌先生(未刊稿,2010)/張佳棻採訪、整理 •傳統梨園戲與現代劇場藝術的對話――《朱文走鬼》(傳藝,2011)/周逸昌、林于竝 側寫 •當劇場遇到社會運動――側寫周逸昌和零場劇團(台灣評論,1993)/莊珮瑤 •傳統戲曲在現代劇場的另類演繹――訪江之翠劇場藝術總監周易昌(傳統藝術,2000)/吳秋瓊 •實驗劇場中地道的梨園傳習――談江之翠的梨園薪傳(傳統藝術,2000)/林谷芳 •江之翠實驗劇場在傳統的土壤中滋養當代(新台風,2007)/陳梅毛 •周逸昌 鞠躬盡瘁的音樂人生――梨園南管新傳唱(新北市文化,2014)/呂伊萱 憶述 •憶與周逸昌先生的一段因緣――專訪李豐楙教授/石婉舜採訪 •一條在地的劇場「解殖」路線――那些與周逸昌在零場「造反」的日子/陳梅毛 •以前我是個肩膀歪一邊注意力也不集中的人――專訪三金影帝吳朋奉/吳耀東採訪 •「汝心中若有專念,足底自有雲生」――專訪前江之翠劇場資深團員温明儀/石婉舜採訪 •BOX―「現階段南管滾門曲牌影像與聲音資料保存計畫」執行始末/温明儀 •江翠之心/徐智城口述,編輯部整理 相遇 •兩個最Exciting城市的劇場融合實驗――專訪韓偉康、龔志成談一九八九年《重:重,力/史II》演出/石婉舜採訪 •BOX―草長鶯飛――關於台灣劇場的二三事/施心慧 •BOX――《重:重.力/史II》演出筆記/彼得小話(Peter Stuart) •懷想周逸昌的浪漫與堅持――專訪《後花園絮語》編作吳素君/林乃文採訪協力 •關於二○二○年「江之翠劇場」《朱文走鬼》公演 /友惠靜嶺,黃資絜譯 •風格化表演傳統的延續與再造――專訪尤金諾•芭芭(Eugenio Barba)與茱莉亞•瓦雷(Julia Varley)/安原良採訪 •南管是他的過程而不是終點――專訪《摘花》導演郭文泰/林乃文採訪協力 •周逸昌的心南向:台、印表演文化交流的一頁――專訪薩爾教授(Prof. Sal)、穆吉優諾(Mugiyono)與密羅陀(Miroto)/林佑貞採訪協力 附錄 周逸昌相關線上影音資料庫暨出版品一覽 周逸昌相關書目彙編 周逸昌年表
愛在三部曲30週年【
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
日本動畫指南(2冊精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幕後
自我對畫:給所有大人
救贖者:馬丁.史柯西
日本電影人物志
天涯總有相會時:台灣
從法國康城看世界電影
梨園偶拾(京崑篇)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