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我愛你的理由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我所愛過正當最好年齡的人:一九三○-一九六六年沈從文家書
作者:
沈從文、張兆和
分類:
文學
/
愛情散文
叢書系列:人文
出版社:
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21/10/1
ISBN:9789570533590
書籍編號:kk0539007
頁數:448
定價:
480
元
優惠價:
88
折
422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我所愛過正當最好年齡的人:一九三○-一九六六年沈從文家書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我所愛過正當最好年齡的人:一九三○-一九六六年沈從文家書 內容簡介 諾貝爾文學獎最大遺珠沈從文的遺留家書 一探作家與妻子最刻苦銘心的愛戀 「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 歷經了六十多年,沈從文的妻子張兆和仍然如此自問。 沈從文是近代中國最閃亮的作家,幼年時深受五四運動影響,觸發了他對文學的熱愛。他曾發表過多篇膾炙人口的小說,並於1988年一度成為諾貝爾文學獎最有機會獲獎的候選人,但他卻在同年不幸與世長辭。 1929年,沈從文受到胡適之邀,來到上海公學講學,他一眼就愛上了時年18歲的張兆和。當時還是學生的張兆和,曾在日記中喃喃自語「不懂得什麼叫愛」,並多次拒絕沈從文的追求。面對上海公學的才女佳人,沈從文以筆述情,寫了上百封情書,終於打動了張兆和的心。 才子佳人的結合,卻遭遇了大時代無情的變動,伴隨兩人共同看遍了民國初年的繁華盛事,也一起承受戰爭導致的紛亂與分離。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接踵而至的國共內戰,使得兩人體會如雲泥之差的生活。隨後,新中國的建立、參加下鄉土改,徹底改變了他們的日常。大時代的波浪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沈從文和張兆和兩人,在大時代下載浮載沉,用柴米油鹽來遮擋生活的刻苦辛酸。 張兆和是沈從文人生中最重要的存在,也是陪伴他不斷創作的友人。儘管沈從文的一生顛沛流離,甚至曾面對無情的政治批判而精神崩潰,但張兆和卻未從他身邊離去,甚至仍不斷鼓勵沈從文拿起筆來,寫下美麗動人的小說。沈從文家書從雙方踏入戀愛為起始,到文革前夕,收入了橫跨三十餘年的家書。頻繁的書信與細膩的情話,見證了兩人刻骨銘心的愛戀,也帶我們側看了大時代的演變。 內容摘句 「龐雜繁亂的人生中,無處不顯出它的矛盾衝突,如果沒有了這許多矛盾衝突,任人生如何龐雜,如何繁亂,各人在自己的軌道中,或與自己有關係的人中,走著他和平合拍的道路,世界雖大,便永遠是安靜的,沒有出軌的事情發生了。」──〈劫餘情書•日記〉 「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種東西,並不比一株花更經得住年月風雨,用對自然傾心的眼,反觀人生,使我不能不覺得熱情的可珍,而看重人與人湊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湊巧是不會有的。」──〈劫餘情書•日記〉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劫餘情書•日記〉 「離你一遠,你似乎就更近在我身邊來了。因為慢慢的靠近來的,是一種混同在記憶裡品格上的粹美,倒不是別的。這才真是生命中最高的歡悅!」──〈霽清軒書簡〉 「我想喊一聲,想哭一哭,想不出我是誰,原來那個我在什麼地方去了呢?就是我手中的筆,為什麼一下子會光彩全失,每個字都若凍結到紙上,完全失去相互間關係,失去意義?」──〈囈語狂言〉 專文導讀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柯惠鈴 聯合推薦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 彭小妍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須文蔚 歷史作家 謝金魚 作家 蔡詩萍 作家 張西 (依來函順序刊登) 沈從文與張兆和兩人以一種化外姿態,在不得不隨歷史與時代大浮大沉之下,體現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的知識分子修養,以「過生活」的常態來應對政治的詭祕變態。……回望上個世紀沈從文寫或不寫,提醒我們歷史的難測與傲然,而時代悲劇彌天蓋地,有誰能真正躲過?閱讀這批書信,使我們駐足凝思,也許歷史的幾年幾十年,不過是一瞬,但對於個人來說,它是獨有的、可貴的一世一生。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柯惠鈴 這是當代最重要的作家書信集,不僅收錄了沈從文追求張兆和的美好文字,也見證了他面對政治攻擊時的絕望與崩潰。更重要的是當沈從文無法跨越1949,他豐沛的故事與靈感淤塞在記憶中,本書如同一個時空膠囊,收錄了一個偉大文學心靈在亂世中和家人娓娓敘說的心事,尋常的一篇指導孩子寫作的信箋,都讓人感受到生命與時間巨大的重量。這本書雖然看似片斷與零散,真是一本讀也讀不盡的「大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副院長 須文蔚 我忘了什麼時候讀過這本書的,但幽幽淡淡,書香傳家的兩人書信,勾勒出了大時代的飄搖裡,人對愛與知識的堅定信念。至今讓我難忘。 ──作家 蔡詩萍
作者簡介 沈從文 1902年出生於湘西鳳凰,他未滿15歲即擔任軍人,浪跡湘鄂川黔邊境地區,目睹血腥暴力的現實,又受到「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而得到生活和人性的啟蒙。1923年秋前往北京,在北大旁聽,結識了徐志摩、郁達夫等文化俊英,開始發表充滿自敘傳色彩的作品。1928年南下上海,先後在上海中國公學、青島大學任教,創作漸趨成熟。1933年重返北京,並任天津「大公報」副刊主編。 抗戰期間在西南聯大任教,內外交逼的孤獨感,使他展開對人生的抽象思辯,小說創作銳減。戰後回北大任教,同時主編報紙副刊。1949年中國政權更迭前後,他面臨無情的政治批判,導致精神崩潰,試圖結束自己生命未果。 1950年代以降,沈氏雖不忘情文學,但形格勢禁,乃將熱情投注於文物研究,並獲得輝煌成果,但他的文學業績則長期沒有得到公允的評價。1980年他曾短期訪美,1988年與世長辭。一生著作甚豐,代表作有《邊城》、《阿麗思中國遊記》、《月下小景》、《從文自傳》、《湘西散記》、《長河》、《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 張兆和 1910年出生於安徽合肥,於十姐弟中排行第三,童年在蘇州度過,並就讀父親所創辦的樂益女中;1932年畢業於上海中國公學文史系。翌年與沈從文結婚,長子龍朱、次子虎雛陸續出生,婚後有六年未外出工作。 抗戰期間在昆明教授中學英語。1954年起擔任《人民文學》雜誌編輯;1969年下放湖北五七幹校,1972年退休返回北京。1980年代初期,為重新輯印沈從文著作而做了大量篩選、審訂、校勘工作。筆名叔文、叔兆,曾出版由巴金編選的作品集《湖畔》。
目錄 導讀:人間熱淚已無多 /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柯惠鈴 劫餘情書•日記 湘行書簡 飄零書簡 霽清軒書簡 囈語狂言 川行書簡 南行通信 跛者通信 破者的抒情 臨深履薄 後記
熱戀:邊界往返的信
有時幸,有時傷
黃魚聽雷【20週年全
多謝款待:那些愛與被
你是時光最美好的遇見
別管明天,就這樣愛吧
如果有些心意不能向你
不在一起不行嗎?
寧可一個人,也不將就
聽說時光記得你【四時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