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台灣限時批:100個新世代尋夢藍圖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歷史如何教?從閱讀到探究
How to Teach History From Reading to Inquiry
作者:
林慈淑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社會科學
出版社:
三民書局
出版日期:2023/8/23
ISBN:9789571476407
書籍編號:kk0570875
頁數:352
定價:
430
元
優惠價:
95
折
408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歷史如何教?從閱讀到探究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歷史如何教?從閱讀到探究 內容簡介 在「探究與實作」的課程下 歷史如何教?學生如何讀? 從分析文本到問題探究 告訴你歷史教學的核心與策略 ★臺灣歷史教育重磅學者──林慈淑教授全新著作 ★引領歷史閱讀及深入問題探究的絕佳好書 近幾十年來,臺灣學子們的閱讀能力有明顯弱化的趨勢,這對重視閱讀能力的歷史科目來說,無疑是一項重大的危機。學生將無法欣賞歷史的開闊與深邃,以及體會歷史對於人的價值。這股憂心帶起了歷史教育的大翻轉,強調重視學生「閱讀與探究」的能力。如何引領學生閱讀文本、探究歷史?也就成了教師的首要任務。 本書提出歷史教育的三項基本要素:文本閱讀、證據概念、問題探究。書中不僅剖析歷史閱讀的基礎、試述文本證據的推演,還延伸提示如何帶領探究課程。作者長期關注英、美等國與臺灣的歷史教育,其透過豐富的文獻資料、嚴謹的學術考證,以及富含多年教學的實務經驗,期盼能引領讀者從史學的萬千文字中尋得關鍵,一同培養歷史思考、探析「歷史如何教」! ◤歷史如何教的四大步驟◢ Step1. 歷史怎麼「探究」?──從認識「文本」開始 在強調「多元視野」、「主題式學習」的探究與實作的新課程中,學生如何在龐大的資訊海當中掌握方向、詮釋歷史,不僅是學生的疑惑,同樣也是教師所面臨的問題。因此,本書試分析閱讀歷史的必備工具──文本,援引多位歷史教育學者之例,從「什麼是文本」談到文本的作者、情境、脈絡,以及當中所欲表達的真正意圖,奠定「歷史閱讀」的基礎。 Step2. 如何教導歷史閱讀?──教師必備的四大認知 是否只要認識文本的性質,學生便能獨立探究歷史呢?實際上仍有諸多困難,而教師所需做的便是從中尋找問題、逐一化解,彷彿勇者鬥惡龍般披荊斬棘,開拓名為歷史閱讀的道路;然而,教師如何有效率地找到問題關鍵呢? 為解決教師的疑惑,本書參閱多方資料,提出教導歷史閱讀的四大要點──閱讀理解、證據推演、史料辨別、古今差異,力求破除學習歷史時可能帶有的迷思(比如當今教育時常褒揚雅典民主、貶抑斯巴達),並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Step3. 「林肯是種族主義者嗎?」──歷史探究的問題設計 美國前總統林肯作為美國廢除奴隸制度的重要推手,在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另一方面,林肯認同白人與黑人在智力與外觀上明顯有別,如從今日「人權鬥士」的眼中來看,林肯定然被歸為「種族主義者」行列。 這便是當今歷史教育所遇問題──學生陷於「不是0便是1」的二分抉擇中,同時是歷史探究欲解決的情境。因此,如何設計一個富含「歷史探究」的問題,或是如何破除上述「二分抉擇」的問題迷思,是當今歷史教育者的重責,也是本書的重點之一。 Step4. 歷史如何教?──從閱讀到探究的歷史思考 本書從歷史教育而起,點出學生實行「歷史探究」的核心──閱讀。然而,僅「閱讀」似不足以應付當今龐大的資訊來源,如何理解文本、推演證據,並從中尋得關鍵、探究歷史,方為重要關鍵。但歷史如何教?教師如何準備教案?是當今歷史教育界的共同疑問,也是本書亟欲訴說的核心重點,希盼以「閱讀」為核心基礎,帶領教師剖析文本,同時也期待能引領學子探究歷史、培養歷史思考。 誠摯推薦 皮國立(國立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所長) 宋家復(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李健輝(臺北市立育成高中歷史教師) 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黃麗蓉(高雄市立明華國中歷史科教師、112學年度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團隊專案教師) 蔡蔚群(臺北市立北一女中歷史教師) 戴志清(臺北市立建國高中專任歷史教師) (依姓名筆劃排序)
作者簡介 林慈淑 東吳大學歷史系專任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2018年創立「歷史教學學會」並任理事長。研究興趣在於:由史學出發,爬梳且反思英、美歷史教育理論與發展,以省視臺灣歷史教學現況和改進之道。著有《歷史,要教什麼?英、美歷史教育的爭議》(2010),審訂和主譯《歷史思考大未來:勾勒歷史教學的藍圖》(2020)。教研之外,亦致力於推展歷史教學精進的工作,目前與中學歷史教師正積極研發「探究式教學」教案。
目錄 自序 第一章從閱讀教育到歷史教學 一、「閱讀歷程」是什麼? 二、PISA閱讀評量知多少? 三、PISA大翻轉:閱讀測試新趨向 四、歷史教學核心:「文本閱讀」與「證據推論」 第二章 什麼是「文本」? 一、「資料」有什麼問題? 二、「文本」之興 三、從語言到論述 四、從作者到脈絡 五、歷史與「文本」的碰撞 第三章 史家一般如何閱讀? 一、「文本」意義的再梳理 二、教育與教學的新視野 三、美國歷史教育的「危機」與生機 四、史家閱讀的共性:「潛在文本」 五、史家閱讀的方法:「溯源」與「脈絡化」 第四章 如何教導歷史閱讀?四個認知 一、歷史閱讀首重「理解」 二、歷史閱讀是推進探究之力 三、認識資料之為「文本」 四、覺察「現在主義」心態 第五章 如何教導文本閱讀? 一、溯源與脈絡化,孰輕孰重? 二、教學模式何以先要改? 三、什麼是「認知學徒法」? 四、如何教導溯源? 五、如何教導脈絡化? 第六章「證據」是什麼?如何教? 一、在課綱中消退的概念 二、歷史教育重要的思考 三、什麼是「證據」? 四、為何教導證據? 五、如何教導證據? 第七章教導「問題探究」的意義與建議 一、歷史探究與問題設計 二、善用教科書 三、教導探究的幾點建議 引用書目
不當世界的局外人:當
閒話中國人:談到中國
文化的困境:20世紀
中國病人與美麗國度
我們永遠都在:慈悲利
中城浮世繪:生活劇場
老年之書:思我生命之
誰讓青春沒有明天:揪
等待在夜裡被捕:維吾
無懼黑暗:自願臥底納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