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台灣限時批:100個新世代尋夢藍圖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石頭記:一位人類學家關於沉積、斷裂和失落的遐想
The Book of Unconformities: Speculations on Lost TimeThe Book of Unconformities: Speculations on Lost Time
作者:
修.萊佛士
譯者:
伍啟鴻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社會科學
叢書系列:左岸科學人文
出版社:
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23/9/27
ISBN:9786267209493
書籍編號:kk0572154
頁數:432
定價:
550
元
優惠價:
79
折
435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石頭記:一位人類學家關於沉積、斷裂和失落的遐想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石頭記:一位人類學家關於沉積、斷裂和失落的遐想 內容簡介 石頭沒有生命,但會生長,他們說了什麼? 包容悲傷和形成岩石都需要時間, 記憶和地層都是層層堆疊,間或被不連續面中斷。 結合個人記憶、地質學、人類學、歷史學、遊記、親身訪談, 這是一本既私人又公眾的悼亡書。 --榮獲J.I. Staley 人類學著作獎-- 作者的親密家人接續過世,令他直撞生命的斷裂,這種戛然而止的不連續,呼應著地質學裡的不整合斷面。愛石成癡的作者,展開如同朝聖般的生命遐想之旅,他行過北極圈現地考察,在「無言」的岩石世界,讀出被歷史遺忘的人群和生物,也在個人生命經驗裡提煉令人玩味的哲思。 走過格陵蘭、冰島、蘇格蘭諸離島等地,作者透過六種岩礦(大理石、砂岩、片麻岩、磁鐵礦、鯨脂石、鐵),呈現人類與周遭環境互動的歷史,提出具批判性的自然史。大理石與城市紋理,砂岩和巨石陣,片麻岩和神聖崇拜,磁鐵礦和火山災難,鯨脂石和捕鯨業,鐵和伊努特人,岩層與故事會隱沒,但「岩脈的露頭」和證據會幫助我們尋找消失的曾經。 身為人類學家,每一則紀事都親臨現場,不論觀察、訪談或與當地人實際相處,除此之外,還運用地質學、古生物學、歷史文獻和遊記挖掘歷史縱深。六種岩石、六個故事,在看似世界盡頭的北極圈周邊發生,但端視你從哪裡觀看,反而那有可能才是世界中心,例如:冷戰時,北極圈是各國勢力交鋒的熱區。作者還引領我們探尋幾個主題,像是人類的信仰、走入當代時間的原住民、大航海時代對未知的探險、捕鯨業如何影響自然環境等。每次消失和每段遺落都形成了我們的此時此刻。 不論是因為瘋狂捕鯨時代而誕生的人造石「鯨脂石」,或者西方白人覬覦伊努特人秘密隱藏的「隕石」,或者納粹集中營為軍事產業「雲母片」而強迫人們勞動……岩石看似堅硬,但岩石背後是一個又一個不同角度和版本的故事,頓時把我們從堅硬的基礎拋向各種可能的詮釋。岩石看似無生命,但它的形成和運用,卻與人類的存在樣態息息相關。 本書特色 搭配100多幅黑白圖片 好評推薦 徐振輔(《馴羊記》作者) 黃瀚嶢(《沒口之河》作者) 蔡政修(台大古脊椎動物演化及多樣性實驗室) 2023年 J.I. Staley 人類學著作獎 《紐約時報》每週選書 A Kirkus Reviews Best Book of 2020 A Literary Hub Favorite Book of 2020 徐振輔(《馴羊記》作者) 這是一個人類學家對人類的反省,也是一個說故事的人對時間的沉思。作者採用近乎考古學的方式,以岩礦為引,向讀者揭露多重歷史的沉積過程。一般而言,石頭是描述地球歷史最大的時間尺度,很難解釋人類社會的因果,但作者從人與石頭的交會處,將動輒千百萬年的地質現象、幾個世代的殖民侵略史、個人生命經驗等不同尺度的時間軸纏繞在一起,展現如同小說家編織時間的技藝。在「人類世」概念日漸流行、專家們宣稱人類已然介入地質歷史的此刻,這本書選擇從石頭出發,開啟另一種看待人類的新鮮視角。 黃瀚嶢(《沒口之河》作者) 斷裂的時間,終了的生命,破碎的記憶……其實無限的潛能,正蘊藏在那些不連續之處——等待多年後,或許億萬年後,才終於降臨的新地層——新的動能犁開歷史,翻攪次序,敘事得以重新銜接,湧現出總在事後才逐漸呈顯的意義。正如尋寶者在紐約街頭,一粒粒挖鑿的古老礦物;正如我們總在回溯過往點滴之時,找到前行的力量;一如作者從緘默的石頭中,召喚出這本沉重深邃的書寫。 蔡政修(台大古脊椎動物演化及多樣性實驗室): 沒有生命力之外,石頭給大多數人的印象就是硬梆梆、冷冰冰,也因此除了理性的科學相關研究,似乎很難連結到人文、帶有感性的一面。但作者透過了常被忽略到也有自身歷史的石頭們、加上他個人的人生經驗,交織成一本讓石頭也有滿滿生命力的書籍。這是一本有著人文學者的視野,融合人類史和地質史的書。作者不斷嘗試提醒讀者去瞭解與思考呈現在我們眼前、但似乎經常會被遺忘的背後深遠的歷史。我自己身為一名古生物學家,基本上就是以生命化成了石頭的「化石」為主要研究對象,讀著這本書讓我有滿滿的感觸,尤其是作者利用他身為人文學者的角度來替看似冰冷、堅硬的石頭注入了感受的一面。有趣的是,我們古生物學家研究的並不是一直以來都是冰冷的石頭,而是原本有著無限活力的生命,但在生命走到了盡頭之後、加上天時和地利的環境狀況下形成了的化石,這些化石最後在我們人類活動下重見天日,而後我們嘗試藉由深入的研究工作賦予他們第二生命。相信讀者從這本書可以感受到石頭不只帶有看似堅硬不移的理性,也能含有打動人心的感受一面,這也可以回過頭來提醒大家:台灣消逝的生命所形成的化石,一方面等著我們投入更多的基礎研究心力來揭開其「理性」的面貌,但同時透過歷史研究與個人的交會也能擦出令人流連忘返的感性體驗。
作者簡介 修.萊佛士(Hugh Raffles) 耶魯大學森林與環境研究博士學位,曾經當過計程車司機、清潔工,目前任教於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人類學系。他致力探索人、動物和無生物之間的關係。其《昆蟲誌》榮獲「The Society for Humanistic Anthropology」所頒發的特別獎,而繁體中文版榮獲Openbook年度好書。另外著有In Amazonia: A Natural History,也榮獲許多獎項。 譯者簡介 伍啟鴻 英中、法中譯者,現居法國,就讀巴黎第三大學,法國與比較文學學程。 以翻譯人文社科著作為主,合譯有米歇爾.塞荷《失控的佔有慾》、《寄食者》;布魯諾.拉圖《面對蓋婭》、《巴斯德的實驗室》等作品。
目錄 楔子 之一 大理石 之二 砂岩 之三 片麻岩 之四 磁鐵礦 之五 鯨脂石 之六 鐵 後記:白雲石
你好,我是書店員:今
地緣政治【典藏套書】
走進烏克蘭戰場 臺灣
聖母峰之死(二版)
旅讀的理由: 城市山
一座總統圖書館的誕生
馭風男孩
盲人國度:從看的見到
假新聞:解密戰爭暴行
生命的尋路人(附彩頁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