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台灣限時批:100個新世代尋夢藍圖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博物館與社會:博物館學論文選輯
作者:
梁吉生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社會科學
出版社:
五南文化
出版日期:2024/10/10
ISBN:9786263935624
書籍編號:kk0591941
頁數:564
定價:
650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博物館與社會:博物館學論文選輯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博物館與社會:博物館學論文選輯 內容簡介 穿越時空瀚海,回溯、展望博物館學發展之路! 在人類歷史上,博物館的起源很早,但近代以前的博物館,只是供皇室或少數富人觀賞的奇珍異物收藏室,並未向一般公眾開放。18世紀末,西歐一些國家博物館相繼成立,並向社會公眾開放,博物館開始肩負社會文化教育的角色。而中國現代博物館學的起始,則是在19世紀後半,接觸西方的博物館,並在甲午戰爭前後,更多中國知識分子開始認識博物館的社會作用:「廣見聞」、「開風氣」、「啟心思」。到了20世紀初,中國相繼成立現代意義的博物館,以及各方學者的博物館學相關論著、研究、館刊,為今日的中國博物館學奠定基礎。 本書收錄博物館學相關研究論文六十多篇,時間從1980年代至2022年跨越世紀40年。回顧博物館學建構的學理基礎、發展歷史,以及博物館學教育、國際博物館學將來的發展趨勢等。提供讀者綜合的觀察面向,期能激盪思考,開創博物館學研究新局面。
作者簡介 梁吉生 南開大學教授、南開大學校史與地方史研究專家。曾任南開校史研究室主任、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周恩來思想生平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張伯苓教育思想研究會常務理事及學術研究委員會主任、天津市教育史研究會副會長、南開大學周恩來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領域涉及博物館學與教育學等領域。
陳序 引言 第一部分:博物館學理論基礎與發展 第1 篇 試論博物館學研究的對象、內容和方法 第2 篇 近代中國博物館學研究概述 第3 篇 台灣的博物館學研究 第4 篇 可喜的收穫,良好的開端—1982 年博物館學研究綜述 第5 篇 認真研究總結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經驗,開創我國博物館學研究新局面 第6 篇 博物館學重建十年的回顧與斷想 第7 篇 十年來的博物館學及其今後路向—祝賀中國博物館學會成立10 週年 第8 篇 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博物館卷》條目—《博物館學》、《博物館學概論》(費畊雨、費鴻年)、《博物館學概論》(傅振倫)、《博物館學通論》、《蘇聯博物館學基礎》、《中國博物館學概論》 第9 篇 博物館學本土化發展及其今後路向 第10 篇 國際博物館學研究的趨勢及我國博物館學研究的現狀 第11 篇 21 世紀—博物館學和博物館學教育的沉思 第12 篇 筆談博物館學—與蘇東海、甄朔南、楊志剛、史吉祥、嚴建強、宋向光的一組通信 第13 篇 一卷在手,全域在胸—讀「論點摘編」感言 第14 篇 博物館學教育芻議 第15 篇 加強教育工作,培養博物館專門人才 第16 篇 現代博物館教育散論 第17 篇 發揮學會優勢,增強學會活力—中國博物館學會成立10 週年漫議 第二部分:博物館的歷史 第18 篇 舊中國博物館歷史述略 第19 篇 中國博物館史 第20 篇 中國古代的博物館 第21 篇 中國人眼裡的外國早期博物館 第22 篇 論舊中國博物館事業的歷史意義 第23 篇 中國近代博物館事業紀年(1868-1949) 第24 篇 台灣博物館近況 第25 篇 中國博物館協會留下的學術遺產—紀念中國博物館協會成立70週年 第26 篇 中國博物館協會及其學術活動 第27 篇 中國博物館的驕傲—關於張謇及其博物苑的隨想 第28 篇 近代中國第一座國立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 第29 篇 中國近代博物館事業的里程碑—紀念辛亥革命80 週年 第30 篇 應重視中國博物館史的研究 第31 篇 強化「學科意識」,拓展博物館史研究新路徑 第三部分:博物館管理 第32 篇 振奮精神,勇於改革,開創博物館事業新局面 第33 篇 深化改革,提高博物館整體水準 第34 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博物館改革 第35 篇 90 年代中國博物館發展芻議 第36 篇 關於中國博物館發展的思考 第37 篇 加強對博物館現實問題的研究 第38 篇 博物館三題 第39 篇 博物館的文化選擇 第40 篇 博物館觀念與社會效益 第41 篇 關於我國博物館陳列的思考 第42 篇 參觀威廉浩斯故居感言 第43 篇 應當改變博物館服務觀念 第44 篇 給南京博物院姚遷同志的的覆信(附:姚遷同志致部分博物館館長、博物館學研究人員的一封信) 第45 篇 應當開展博物館的評估工作 第46 篇 再論建立博物館評估制度 第47 篇 關於縣級博物館的一點思考 第48 篇 應當重視縣級博物館建設 第49 篇 中國博物館藏品保管 第50 篇 台灣的館藏文物 第51 篇 新中國文物立法的回顧與展望 第52 篇 中國聲音第一次響徹國際博協大會—出席第13 屆國際博物館協會大會憶往 第四部分:博物館學者選介 第53 篇 中川成夫論日本的博物館與博物館學 第54 篇 一部台灣博物館學新著的評介 第55 篇 包遵彭和他的《博物館學》 第56 篇 辛勤耕耘,樂此不疲—讀《甄朔南博物館學文集》感言 第57 篇 不言春作苦,仍丹許國心—讀《甄朔南博物館學文集(續)》劄記 第58 篇 嚴範孫的博物館情懷 第59 篇 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博物館卷》條目—張謇、蔡元培、嚴智怡、李濟 第60 篇 追憶博物館學教育家王玉哲 第61 篇 創業維艱啟後人 第62 篇 秋葉遐思—讀黃然先生《落葉集》 第63 篇 在改革開放世紀交點上的蘇東海 附錄 第64 篇 博物館學綱要 第65 篇 中國大陸的博物館專業訓練 第66 篇 追求教科書式的博物館學研究之道 第67 篇 相會在異國 第68 篇 舉旗開路雄氣豪—紀念中國博物館協會成立40 週年 後記
騷動火藥庫:10場衝
扁平時代:演算法如何
我逃離的帝國:從毛澤
野心時代:在新中國追
美麗的書來自臺灣:近
奇怪捏!印度跟你想的
靈基壹築:見證百年香
大景:內蒙古「皇家」
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與
不許超越:美國打壓日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