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漫畫地球科學:教科書裡的瘋狂實驗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失落的三億年:史詩般的地質年代發現之旅
Greywacke: How a Priest a Soldier and a School Teacher Uncovered 300 Million Years of History
作者:
尼克.戴維森
譯者:
甘錫安
分類:
科學•自然
/
地球科學
叢書系列:一卷自然
出版社:
一卷文化
出版日期:2025/1/15
ISBN:9786269914777
書籍編號:kk0594753
頁數:328
定價:
480
元
優惠價:
79
折
379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失落的三億年:史詩般的地質年代發現之旅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失落的三億年:史詩般的地質年代發現之旅 內容簡介 志留紀、寒武紀、奧陶紀……我們今天學到的地質年代劃分, 奠定在維多利亞時代三位地質學先驅的基礎上 一位牧師、一位退伍老兵、一位中學教師。 非正統學歷出身的三個業餘地質學家,解開地球古生代的謎團 行遍三千里,發現三億年!! 三位出身背景不同,也各有著不同的個性, 他們既合作又競爭,於崎嶇地形間跋山涉水,終於造就驚人發現, 地球的歷史從此改寫!當年他們如何在一堆不起眼的石頭中, 挖掘出塵封地底下億萬年的祕密? 不用穿上靴子、帶著槌子。 只需隨著本書主角一起大步來到山上, 觀察腳下,揭開這個星球的生命之謎。 我們今天所知的地質學年代劃分是怎麼來的呢?古生代的志留紀、寒武紀、奧陶紀等等,大部分是透過十九世紀三位地質學先驅的發現才得以確立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們,與今天的我們相比,所知道的非常有限。地層與年代的劃分在當時初見雛型,但英國的威爾斯有一些極為雜亂而不連續的地層,難以解釋,在當時始終是地質學上一道懸而未決,等待高手來挑戰的難題。 一八三〇年代,就在達爾文搭乘「小獵犬號」至加拉巴哥群島的同一個時代,英國兩位業餘的地質學家,一位是牧師出身的塞吉維克,一位是軍人出身的莫奇森,他們勇於挑戰這個無人能解的難題與懸案,他們跋山涉水,在威爾斯、蘇格蘭鄉間崎嶇的地形上到處挖掘石頭、化石,推測地層及年代, 他們的發現,令當時的學界為之震撼。而他們既合作又競爭,亦敵亦友,後來不同的觀點引發志留紀與寒武紀如何劃分的激烈爭論,甚至演變為互相攻擊,不惜反目。他們的激烈爭論為既為了學術的真相,也為了個人的名聲與榮譽,是非成敗,成了一團糾纏不清的糊塗帳。 塞吉維克與莫奇森的發現,雖然奠定了志留紀與寒武紀的基礎,但只將懸案破了一半,仍留下不少疑點,直到三十年後,終於出現第三位業餘學者拉普沃斯,發現了破案的關鍵: 筆石,從而確定了又一個新的地質年代:奧陶紀...... 三位主角在英國的威爾斯、蘇格蘭與俄國西部探勘成果,揭開了古生代(距今約5.4億年至2.5億年前)這長達三億年期間的祕密。就在這段期間,地球上開始出現了可識別的生命。本書作者戴維森,考證了許多珍貴史料,包括地圖、日記、信件、田野筆記和當時的文獻記錄等,挖掘出這段歷史,讓我們跟隨著他們的足跡走遍曠野追尋線索,讓這三位容易被忽略的地質學英雄,栩栩如生地重現在我們現代讀者的面前。 本書所描述的這些故事,不光僅是地質學的發展歷史而已,在我們跟隨著作者的文章,穿越英國一些最壯觀的地景時,將能夠體會到:歷代的地質學家們,在探索腳下的大地時,所獲得的那種最純粹、最直觀的暢快感,使人不由自主的打從心中,對大自然的奇蹟發出由衷的讚美與讚嘆! 人類由古猿演化而來、地球有四十六億年歷史,對今天的我們來說,是小學生都知道的常識。但我們今天之所以能知道得更多,不是因為我們比較聰明,而是因為我們站在無數前人研究成果的肩膀上,而這些研究成果往往並非一步而成,而是歷代科學研究的先驅們,在一連串不斷的嘗試與錯誤之中,在歧見的論爭甚至互相攻擊之中,點點滴滴的累積,披荊斬棘所開闢出來的知識之路。本書的故事,可說是以這三位地質學的先驅為例,精采而生動地還原了這些過程,堪稱是科學發現史上的重要的一頁。 本書特色 ★精采結合自然科學與歷史人文 我們所學過的那些地質年代是怎麼來的?它們如何劃分,為何如此劃分?這一切都要回到十九世紀的一些重大發現說起。本書是一道時空隧道,帶領讀者回到距今一百八十年前的世界,跟隨那些地質學發現的先驅們,跋涉於崎嶇而壯闊的山水之間,重新再走一遍探索發現的路程,值得細細品味! ★淺顯易讀 本書由史料回顧探索發現過程的故事寫作,使得無論是對於地質學、地球科學領域程度深淺的讀者,都能夠在閱讀三位主角精采的故事當中,不知不覺增長很多該領域方面的知識,無論你在地質學方面的程度深或淺,閱讀後皆能有所豐收。本書是地質、地球科學本身的專業書籍之外,非常好補充材料。 ★別開生面、充滿競爭的科學發現史 本書的三位業餘主角,憑藉著對石頭、化石的高度熱忱,鍥而不捨,終於解開了地球之謎。但科學發現,除了崇高的求知慾與探索精神外,同時無可避免的,也是一種激烈的競爭。是誰先發現、發表的?誰的理論更能解釋現象?誰得以留名青史?在在關乎到參與者的榮譽、名聲,乃至於實際利益。十九世紀的學者在從事探索發現的活動時,在想著什麼?做些什麼?兩位原本是好友的主角因何故翻臉?本書生動的故事,不單只有科學發現,同時也詳實描寫了當事者的這些心路歷程。除了知識本身,你還可以閱讀到科學史這些人性的一面。 得獎紀錄 榮獲英國皇家學會2022年度科學圖書獎 (ROYAL SOCIETY SCIENCE PRIZE 2022) 推薦人 宋聖榮 臺大地質系教授 陳文山 臺大地質系教授 洪廣冀 臺大地理系教授 寒波 科普作家、【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經營者 各界好評 這是一本丈量地球億萬年悠遠時間之書,揭露十九世紀的地質學者們,如何以蜉蝣般的生命,度量天地之永恆。──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副教授/洪廣冀 三位地質學家的野外觀察與創見,奠定了現代地層學的基礎,並且對地質學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書中詮釋自然科學家在野外的觀察與思索,以及日後為理念的爭辯,體現出科學家求真務實的風範。── 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教授/陳文山
作者簡介 尼克•戴維森(Nick Davidson) 紀錄片製作人與業餘地質學家,現居英國倫敦。本人描述自己對周遭世界充滿好奇心,也對講故事充滿了熱情,希望將複雜的問題轉化為引人入勝的故事。在全球各地製作自然、歷史、環境生態等紀錄片,也曾在南斯拉夫、伊拉克、東帝汶和剛果等衝突地帶報導。著有《黑色報告》(合著)探討英國社會政策、《人類失去掌控》(合著)探討科學與新生產技術、《英國公共衛生調查》等書。 審定者簡介 羅立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副教授,對自然的美麗感到好奇,喜歡徜徉在地球歷史的長河中思索複雜多變的種種可能,希望透過不同的方式與更多的人分享這些喜悅,也希望汲取於幽遠過去的經驗與知識,能為當代的挑戰帶來新的可能性。 譯者簡介 甘錫安 物理系學業結束後轉職成為專業翻譯,曾獲吳大猷科普著作獎翻譯類佳作,為《科學人》、《BBC知識》及《國家地理》等知識類雜誌翻譯。譯作包括《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天生不愛動》、《間諜解謎》、《身為自己》等。在吸收新知和翻譯之外,最愛的休閒活動是旅行、攝影和水上活動。目前住在有山有海有美食的台灣頭基隆,最大的心願是知識普及、人人快樂。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古怪的塞吉維克教授 第二章 雄心勃勃的莫奇森先生 第三章 跋山涉水威爾斯 第四章 歷史新頁:寒武紀和志留紀 第五章 泥盆紀爭議 第六章 在俄國巧遇二疊紀 第七章 志留紀對寒武紀 第八章 從合作到競爭 第九章 高地爭議:蘇格蘭的志留紀 第十章 失落的關鍵:發現奧陶紀 第十一章 最後的謎團
觀念天文學(上+下)
世界環境大發現:用漫
太空人都在做什麼?:
臺灣濕地誌:從東亞文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概論
復返阿里山:一場跨時
時間的起源:史蒂芬.
礦物與岩石完全圖鑑
國家地理終極氣象百科
寫給地球人的《三體》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