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大陸當代思想史論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雲端亡魂:往生者的數位個資與AI時代的生命思考
The Afterlife of Data: What Happens to Your Information When You Die and Why You Should Care
作者:
卡爾.歐曼
譯者:
傅文心
分類:
哲學•宗教
/
當代哲學思潮
叢書系列:Beyond
出版社:
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5/4/30
ISBN:9786267645147
書籍編號:kk0597300
頁數:288
定價:
480
元
優惠價:
79
折
379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雲端亡魂:往生者的數位個資與AI時代的生命思考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雲端亡魂:往生者的數位個資與AI時代的生命思考 內容簡介 如果有來生,只會在雲端上發生! 臉書上死人即將多過活人?AI可以用來與過逝親友對話? 這不是科幻情節,而是現正進行中的全球現象! 該刪除網路上的往生者嗎?死人的資料可否盈利?誰應該擁有數位遺物? 當「音容宛在」不再是形容詞,人類社會就有義務做出回應 ────在亡魂塞爆伺服器之前 瑞典思想家Carl Öhman.雲端時代對生死與科技倫理的反思 人一旦過世,我們留在雲端的數位個資會發生什麼事?二十一世紀走到第二個十年,如今絕大多數人的一生,都會有許多事情是在線上大量發生。但你我可能都不曉得,這些數位遺物將在我們死後展開新生。我們的消費,我們的喜好,我們用來紀念生活點滴的記憶,文字與聲音,照片與影像,全都遺留在網路上,等待人們進一步處理。本書想探討的,就是這樣一個日益迫切的問題:我們究竟該如何處理這些數位痕跡?是要想盡可能銷毀,還是設法重建再利用?「誰」又有權力決定? 這不只是個人及往生者家屬的事情,而是攸關每個社會及人類文明。往後三十年,將會有超過二十億離世使用者加入雲端亡魂的行列。我們及我們的後代將成為地球上第一批數位公民,我們的生活將無處不圍繞著繼承而來的龐大「數位遺物」。無論是誰掌握這些數位檔案,勢必都將帶來巨大的政治經濟及社會影響。如何處理數位遺物,因此成為與所有人都密切相關的課題。 《雲端亡魂》是一本超前部署的思考指南,帶領讀者理解網路個資及數位遺物的重要性,重新思考生者及死者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在一切數位遺物都被不負責任地壟斷及營利之前,重新奪回對過去、現在及未來的主導權。 得獎紀錄 ★《經濟學人》2024年度選書 名人推薦 專文推薦 曹馭博,詩人/小說家 蔡蕙如,臺灣大學新聞所副教授 各界推薦 林從一,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大師兄,接體員、作家 甘偵蓉,東海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李梅君,中研院民族所助研究員 紀金慶,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陳芳毓,《天下雜誌》未來城市頻道總監 陳建佑,資鋒法律事務所所長 超級歪SuperY,說書YouTuber 各界好評 「書中引人入勝的哲學思考將長期縈繞在你我腦海中。幾乎可以說,這本鼓勵讀者思考該如何處理數位遺物的著作,值得在書架上活久一點。」──《經濟學人》 「一部開創性的實證與哲學探索,可讀性強,充滿有趣的個人趣事與豐富的歷史案例,對重要文化現象的分析則能讓讀者深入理解當今最重要的數位倫理爭議。」──美國《科學》(Science)期刊 「文筆精雕細琢、一針見血,輕鬆便將讀者帶入對全新領域的深入理解。本書鼓勵我們思考何謂數位往生者,以及我們對他們有何責任。」──卡斯凱特(Elaine Kasket),《如何在網路時代好好說再見》作者 「幾年前,我做過一則報導:一位悲傷的父親,用AI技術將早逝女兒的聲音與影像,轉化為一個能互動的數位助理,好讓熟悉的嗓音能繼續在家中迴盪。報導迎來了廣大迴響,許多人分享著類似的渴望,希望為因癌症早逝的母親、插管無法言語的祖母,留下健康的聲音與影像。 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介入我們處理失去與記憶的方式。而《雲端亡魂》恰恰為這則報導所見證的現象,提供了一個宏大而深刻的歷史與哲學座標──作者將我們比作『新納圖芬人』,如同遠古先民將亡者骨骸納入居所,我們也正透過社群媒體、雲端相簿、甚至AI生成的數位替身,將逝者『帶回』我們的生活,賦予數位永生。 書中提出的『後死亡處境』概念,精準描繪了這個亡者足跡無所不在、隨時可及的新現實。但這不只關乎個人層面的哀悼與慰藉,更觸及了更廣泛的議題:誰有權決定數位遺產的去留?當利潤導向的私人企業掌控著集體的數位記憶庫,甚至形成『數位身後產業』,過去的未來又將屬於誰? 這本書不僅解釋了科技如何重塑我們與亡者的關係,更迫使我們思考身為『檔案公民』的責任──這正是我在採訪第一線感受到的、許多人的疑問。」──陳芳毓,《天下雜誌》未來城市頻道總監 「《雲端亡魂》一書深刻探討在AI時代,我們留下的『數位遺物』所引發的數位倫理議題。臉書上『數位遺物』的未來檔案庫堪稱人類行為的全球性檔案,如同美劇《黑鏡》中經常呈現的科技反思,當AI能夠分析甚至模擬我們的數據,創造出某種形式的『數位分身』時,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逝者的數位存在? 從立法的角度來看,全球大部分國家的現行法律對於『數位遺物』的處理仍有許多模糊地帶,例如究竟誰擁有或有權控制逝者資料?這些豐富資訊或語料,到底算誰的所有物或人格?本書提醒我們,如何管理、繼承甚至『處置』這些數位資料,已是迫切需要面對的課題。這不僅關乎個人隱私,更牽涉到社會對於死亡與記憶的重新定義。筆者雖然曾撰寫關於數位遺產、AI復活等文章,例如在某些情況下,逝者的繼承人可能擁有對其資料的控制權,但仍僅在法律層面稍微著墨,但本書的探討不只法律,更觸及人類歷史、社會、哲學、經濟等思維角度,提供宏觀的視野。 本書以其獨到的視角,引用許多重要的案例,帶領我們深思在AI與社群媒體高度發展的今日,如何建立健全的『數位倫理』,尊重逝者的數位意願或資訊自主權,並為後代留下一個有意義的數位歷史。甚至作者認為在我們處於Web2.0的時期,應有去中心化管理的措施,且我們每人應有身為『檔案公民』的自知與責任。就此,筆者推薦本書給所有對AI資料、數位分身及自身社群媒體足跡感到好奇與關心的人,相信本書能讓讀者在AI時代重新省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陳建佑,資鋒法律事務所所長
作者簡介 卡爾.歐曼(Carl Öhman) 瑞典思想家,英國牛津大學博士,英國研究潛力新人獎得主,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政治科學助理教授。研究專長包括AI人工智慧的政治倫理學、數位遺物及深偽技術。 譯者簡介 傅文心 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中英翻譯組,臺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愛吃愛貓愛散步,每天都努力把話說得簡潔清楚。
目錄 推薦序 成為好祖先的協定(曹馭博) 導讀 雲端記憶的壟斷政治:數據資本主義下的數位亡靈(蔡蕙如) 開場 眾人之事 新納圖芬人 如何處理往生者的數位存在? 所有人都該關心 第一章 從骨頭到位元組 開端 死者的深度時間 攜帶式死者 啟航的港埠 今日現況? 第二章 如何思考數位遺物 什麼是數位遺物? 幽靈車和祈禱機器人 資訊豐富的屍體 死者會受到傷害嗎? 數位版死者百科全書 布魯圖的儲藏室 到底有多少史料價值? 第三章 數位生後產業的興起 亞許和瑪莎 數位生後產業 數位生後產業遭受的批評 線上博物館 第四章 誰擁有(數位)過去? 岌岌可危 誰值得留存? 臉書要是破產怎麼辦? 歐威爾的警告 去中心化 第五章 活在後死亡處境 我們都是布勞德 「後死亡」、「處境」的意義 檔案公民的責任 該怎麼做? 尾聲 致謝 注釋
閒暇與無聊(2025
思考的力量:察覺帶來
監獄中的哲學課:探索
電玩的本質:遊走於真
滄海橫流要此身:流亡
男性廢退:失落、孤僻
心智生命
階級與品味:隱藏在文
區判:品味與美學的知
大師失格:如何在人品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