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說對了就成交!想對了就成功!
.
未來式領導人-21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未來式領導人-21位當代領導權威的智慧論壇(下)
作者:
Patrick J.Mckenna & David H.Maister/
譯者:
李芳齡
分類:
行銷企管
/
經營學•成功典範
叢書系列: Business Point 21
出版社:
商智文化
出版日期:2003/3/1
ISBN:986796943X
書籍編號:kk0053963
頁數:256
定價:
260
元
優惠價:
79
折
205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絕版書
絕版書:確定不再版的商品,僅提供書籍資訊參考。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未來式領導人-21位當代領導權威的智慧論壇(下)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是為了對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教授學術生涯卓著貢獻,表達敬意所編著的一本論文集。書中所有文章,皆為二○○○年五月由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管理與組織學系舉辦的研討會中發表的論文。研討會期間,華倫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且是未來領導者必須了解與解決的課題。本書正是多位當代知名學者或管理領域具先進思維的業師與年輕領導者,提出他們在研究或實務工作中所探究或遭遇的特別議題。 本書對於二十一世紀領導者可能面臨的挑戰提出真知灼見,辨識未來領導者可能面臨的新環境與組織狀況,以及在這些狀況下,成功領導者必須投入的工作。不論公部門或私部門管理經驗老到或新任的主管人員,都能從閱讀本書中獲得啟發與實用的知識。 本書也為那些期望了解未來、以協助領導者因應未來的人力資源專業人員、組織諮詢顧問,及組織發展從業人員提供重要知識與構想。鑽研組織與領導等主題的學者及研究人員,也可以在本書中發現許多值得探討的未來議題,同時可以藉以確認或挑戰他們自己對未來領導的想法與見解。 本書第一部(第一章及第二章)為未來領導者可能面臨的環境建構舞台。第一章是華倫對未來領導的概論,他在文中提出未來組織領導者想成功領導,所必須了解與解決的十二項課題。 在第二章中,作者愛德華.羅勒三世(Edward E. Lawler III)指出,在部分重要技術、政治與經濟變化集結下,人力資本已經成為影響絕大多數組織營運成效的關鍵因素。在本文中,羅勒說明人力資本如何成為競爭優勢的來源,以及組織領導者該如何促進人力資本的取得、發展,並留住優秀人才。 第二部(第三章至第六章)說明未來領導者可能面臨的組織情況。 在第三章,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描繪未來的組織型態概分為兩類:效率導向的大型企業(稱為「大象」),小型的創新新秀與專業公司(稱為「跳蚤」)。韓第認為,跳蚤型組織將會愈來愈多且重要,它們將對社會所有層面的領導形成新挑戰。同時,韓第也在文中描述成功的跳蚤型組織特徵、其需要的領導,以及如何發展這些領導技能。 第四章作者湯瑪斯.戴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指出,未來的組織中將會有愈來愈多的知識工作者。和傳統產業工作者不同的是,知識工作者需要不同的組織結構與領導。在本文中,戴文波特概述知識工作的性質,以及領導方式該有哪些改變,以支援及發展知識工作,包括建立知識工作社群與支援文化,使知識工作者得以成長茁壯。 第五章作者史帝夫.柯爾(Steve Kerr)認為,未來的組織將面臨愈來愈明顯的員工、顧客、產品及競爭環境的差異化問題。因此他在文中說明,無界限型態的組織(boundaryless organization)能促進資金、人員、資訊在組織內部與外部的跨界流通,有助這些差異化問題的管理。柯爾以他在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GE)的經驗為例,說明無界限組織的運作方式,以及其將為領導者帶來的挑戰。 第六章中,湯瑪斯.史都華(Thomas A. Stewart)指出,未來的組織將變得更像網絡,不再是傳統的層級組織;組織也不再像過去那樣,依賴正式機制以促成協調、指導與控管,而是更加依賴組織成員彼此之間的信賴。網絡型組織需要特殊的支援,以營造及強化人員彼此間的信任。因此,本文中也提出一些可幫助領導者促進人員之間信任度的工具。 本書第三部分(第七章至第十三章)談的是未來的領導者,以及未來領導者必須知道的事,藉此才能在前述的環境與組織中成功領導。 第七章作者詹姆斯.寇濟斯(James M. Kouzes)與巴利.波斯納(Barry Z. Posner)強調,過去部分的領導啟示與教訓仍將是未來領導者的指引,他們提出四項歷久彌新的領導法則,並把這些法則應用於領導未來的組織。 第八章中,作者卡爾.魏克(Karl E. Weick)認為,由於未來比過去更難預知、更難猜測,因此,二十一世紀組織領導者的中心課題不是決策,而是察覺與理解演繹(sensemaking)。魏克在文中分析未來的領導者,該如何幫助組織人員從他們所處的世界中獲得洞察與理解,提供他們方向,幫助他們與不斷變化、演進的環境維持緊密關連。第九章作者菲利浦.史賴特(Phillip Slater)指出,在未來更加扁平與流動的組織中,領導者的作為必須更有彈性、更民主。為此,領導者必須對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並且有能力控管自己的個性,以免無意中破壞了成功領導者該有的行止。 第十章作者米哈里.西克斯詹特米哈里意(Mihaly Csikszentmihalyi)則表示,在需靠不斷調整以因應變遷的競爭環境中,為求組織的生存與繁榮,領導者必須營造能促進創造力的條件。領導者本身不一定要有創意,但必須挑選最佳人才,提供最佳資訊,認同並支持最佳創意。 第十一章中,琴.李普曼布魯門(Jean Lipman-Blumen)強調,在充滿不確定性與變化的時代,差勁領導者所提供的錯誤安全感,尤其容易使組織人員受到不良誤導與傷害。她在文中建議組織人員,該如何藉由發現自己的長處與內在領導能力,以降低自己對領導者的依賴程度,並進而為整個組織提供更多領導才能。由凱蒂.格林柏格華特(Cathy Greenberg Walt)與艾拉斯戴爾.羅伯森(Alastair Robertson)共同執筆的第十二章,總結Accenture策略變革中心(Accenture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Change)「主管領導力研究團隊」(Executive Leadership Research Team)所提出的研究結果。該團隊對領導角色的演進進行長期研究,總體結論是,未來的領導者必須與其他人共同領導,以領導不同世代的員工,因應全球環境的需求。 第十三章作者詹姆斯.奧圖(James O’Toole)指出,領導並不一定只是個人特色,也可以成為組織的能力。奧圖根據一項對多家公司進行的領導與組織成效調查研究結果,說明組織該如何把領導工作與責任建構在公司制度、實務與文化中,才能顯著增進組織的領導能力,不再依賴單一優秀領導人。 第四部(第十四章與第十五章)談的是領導者該如何維持高績效,以及他們該如何持續發展自己,為自己注入新活力。在第十四章中,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敘述他如何維持活力、動力與好奇心,並說明驅動他前進、在領導力領域保持顯著影響力的個人特色與動機。 第十五章作者傑弗瑞.桑能費爾德(Jeffrey A. Sonnenfeld)認為,我們不能光從領導者如何面對順境來評量其毅力與耐力,還必須視其如何因應逆境。他在文中說明,領導者要如何在逆境中迅速恢復精力,如何化逆境為順境,並從這些經驗中成長茁壯。 第五部(第十六章與第十七章)係由將成為下一代高級主管的年輕領導者,對未來領導所提出的洞察觀點。在第十六章中,泰拉.邱吉(Tara Church)建議,快速變遷的企業、政治與社會機構如欲確保擁有健全的未來,最佳的方法是讓年輕一代直接參與領導的深度匯談與練習。她引據自己創辦「樹之捍衛者」組織(Tree Musketeers)的經驗,說明應該如何支持年輕的社群行動主義者,並授權他們擔任社會與環境變革的領導者。 第十七章作者愛德華.海丁頓(Edward Headington)主張,應該從世代的角度來思考領導。他說明目前在X世代發展中的公僕領導模式,這種領導模式強調社群層級的投入與改變。 第六部(第十八章與尾聲)是總結評論,葛雷琴.史布雷哲(Gretchen Spreitzer)與湯瑪斯.庫明斯(Thomas G. Cummings)在第十八章中回顧本書內容,並對未來的領導作出結論。尾聲係華倫.班尼斯對其個人資歷生涯的回憶備忘錄,詳述影響與點燃他研習領導力之熱情的人生經驗。
目錄
I.. 建構未來的領導舞台 第一章 沒有有效期限的未來─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 第二章 人力資本紀元的到來─愛德華.羅勒三世(Edward E. Lawler III)II. 未來的組織 第三章 跳蚤與大象的世界─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 第四章 知識工作與未來的管理─湯瑪斯.戴文波特(Thomas H. Davenport) 第五章 無界限組織型態─史帝夫.柯爾(Steve Kerr) 第六章 相信我:無階級世界中組織對信任的支持─湯瑪斯.史都華(Thomas A. Stewart)III. 未來的領導者 第七章 從昨日的啟示,看領導的未來─詹姆斯.寇濟斯(James M. Kouzes)巴利.波斯納(Barry Z. Posner) 第八章 從「心存懷疑」出發─卡爾.魏克(Karl E. Weick) 第九章 領導你自己─菲利浦.史賴特(Phillip Slater) 第十章 創造力的發展背景─米哈里.西克斯詹特米哈里意(Mihaly Csikszentmihalyi) 第十一章 不再忍受差勁的領導者─琴.李普曼布魯門(Jean Lipman-Blumen) 第十二章 主管領導力的演變─凱蒂格林柏格.華特(Cathy Greenberg Walt),艾拉斯戴爾.羅伯森(Alastair Robertson) 第十三章 成為組織特色的領導力─詹姆斯.奧圖(James O’Toole)IV. 領導者如何維持高績效 第十四章 只要說”好”─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 第十五章 英雄式領導的最大戰役:戰勝失望vs.因戰敗而失望─傑弗瑞.桑能費爾德(Jeffrey A. Sonnenfeld)V. 關於培養年輕領導者 第十六章 領導者如何培養下一代領導力─泰拉.邱吉(Tara Church) 第十七章 追求更新的世界─愛德華.海丁頓(Edward Headington)VI. 結論 第十八章 未來的領導─葛雷琴.史布雷哲(Gretchen Spreitzer)湯瑪斯.庫明斯(Thomas G. Cummings) 尾聲 備忘錄 ─班尼斯
作者簡介
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 華倫.班尼斯是南加州大學教授及該校領導力發展機構(The Leadership Institute)創辦主任,有多達二十餘本關於領導、變革管理、創意合作等主題的著作與編著,其著作銷售量超過兩百萬冊。 班尼斯為許多全球企業與政治領袖提供諮詢顧問,其著作《領導者》(Leaders)最近被《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評選為最具影響力的五十本商業類書籍之一,《富比士雜誌》(Forbes)稱他為「領導學權威院長」(Dean of Leadership Gurus)。 班尼斯最近的著包括一九九七年出版之《七個天才團隊的故事》(Organizing Genius)、一九九九年出版之《最佳拍檔》(Co-Leaders)、及二○○○年出版之《經營夢想》(Managing in the Dream),這些著作內容探討的都是他最關切的議題:領導、變革、創意合作。 泰拉.邱吉(Tara Church) 泰拉.邱吉在八歲那年發起創辦「樹之捍衛者」組織(Tree Musketeers),這是一個邀集街坊鄰居的植樹計畫,後來逐漸壯大成一個全美非營利事業組織,成員多達數百萬人。邱吉持續不懈地推動植樹運動及其他相關計畫,但她最熱愛的事是授權及指導其他年輕人,因此她協辦了兩項全美性質的研討會,發起全美「一人一樹」(One In A Million)活動,推動一百萬個小孩在二○○○年結束之前,種植一百萬顆樹,現在則正致力於推動青年志工參與「白宮千禧年委員會」(White House Millennium Council)。 泰拉的努力廣受推崇,一九九四年獲美國柯林頓總統頒發「志願行動成就總統獎」(19994 President’s Volunteer Action Award),一九九六年獲頒獎勵年輕社區領導人的「磐石獎」(1996 BRICK Award)以表彰她對社區的貢獻;其他獲頒獎勵還包括已故歌手約翰.丹佛所設立的「溫史得少年成就獎」(Windstar Youth Award)、聯合國地球日基金會「青少年環保成就獎」(Youth & Environment Award)。 泰拉曾獲選為參加「美國之未來高峰會」(Presidents’ Summit For America’s Future),是該組織五十位非營利事業機構代表之一,最近並獲媒體選為「每日焦點人物」。 泰拉的優異學術表現為她贏得「Phi Kappa Phi」及「Phi Beta Kappa」榮譽學會會員,亦曾是「杜魯門獎學金」(Harry Truman Award)及「羅氏獎學金」(Rhodes Scholarship)決選候選人。泰拉於二○○○年以最優異成績畢業自南加大政治與歷史學系,目前在哈佛法學院攻讀法律博士學位。 米哈里.西克斯詹特 米哈里意(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克雷蒙大學彼得.杜拉克管理研究所(Peter F. Drucker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暨生活品質研究中心(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Center)主任,同時也是芝加哥大學人類發展榮譽退休教授,曾經擔任芝加哥大學心理系主任。 西克斯詹特米哈里意的研究領域是,如何使人們獲得真正的快樂。他根據多年有系統的研究,發明「暢流」(flow)的觀念,隱喻伴隨最適滿足感與成就感而來的罕見心理狀態。他的研究發現,在面臨高度挑戰而使個人技能獲得極致發揮時,最能促成一個人達到「暢流」心理狀態。西克斯詹特米哈里意教授是出生於匈牙利的社會科學家,在羅馬念完預科大學後轉至芝加哥大學完成大學教育,並於一九六五年取得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學位。他是「美國國家藝術與科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院士、「美國心理學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會員、「美國國家教育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院士、「美國國家休閒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of Leisure Studies)院士、「匈牙利國家科學學院」(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外國院士。 西克斯詹特米哈里意擔任許多期刊的編輯委員會委員,及各企業、政府組織、教育機構和文化機構的顧問,經常應邀至全世界各地授課。其一九九○年的巨著《快樂,從心開始》(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被翻譯成十五國語言,另外還有其他十三本著作及兩百多篇研究報告,最新著作是二○○○年出版的《蛻變成人》(Becoming Adult)。 湯瑪斯.庫明斯(Thomas G.Cummings) 南加大管理與組織系系主任暨領導研究學院執行主任,在康乃爾大學取得學士與企管碩士學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社會技術系統博士,曾任教於凱斯西部保留區大學(Case-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有十三本著作及四十多篇學術研究報告。 庫明斯是《組織行為期刊》(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副編輯、《管理探索》(Management Inquiry)前任主編、「管理學會組織發展變革組」(the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 Division of the Academy Management) 主席、美西管理學會(Western Academy of Management)會長。 庫明斯的主要研究與顧問服務興趣領域包括,設計高績效組織與策略變革管理,他曾經主持過多項大型組織設計與變革計畫,也為美國、歐洲及墨西哥的許多私人與公共部門組織提供管理顧問服務。 湯瑪斯.戴文波特(Thomas Davenport) Accenture策略變革中心(Insititute for Strategic Change)總監,達茂斯大學阿莫斯塔克學院(Amos Tuck School, Dartmouth College)客座教授,柏森大學(Babson College)傑出訪問學者,是資訊與知識管理、再造工程、企業系統、資訊技術的企業應用等主題頗富盛名的作者與演講者。 戴文波特為哈佛大學組織行為學博士,曾任教於哈佛商學院、芝加哥大學、德州大學奧斯汀(Austin)分校商學研究所,並曾任致遠管理顧問公司(Ernst & Young)、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McKinsey & Company)、CSC Index之研究指導。 戴文波特是首位發表有關再造工程主題文章與書籍的作者,該著作為一九九三年出版之《流程創新:透過資訊技術之再造工程》(Process Innovation: Reengineering Work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其他頗受好評的論述包括兩本有關資訊與知識管理新方法的著作,分別是一九九七年出版的《資訊生態學》(Information Ecology: Mastering the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Environment),以及一九九八年出版之暢銷書《知識管理》(Working Knowledge: Managing What Your Organization Knows);另由哈佛商學院於二○○○年出版其有關於企業系統的著作《關鍵性任務》(Mission Critical)。最新著作是預計於二○○一年春季出版的《注意力經濟》(The Attention Economy),探討注意力管理。戴文波特經常於《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史隆管理評論》(Sloan Management Review)、《加州管理評論》(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及其他期刊上發表論文,並為月刊《資訊執行長雜誌》(CIO Magazine)的「戴文波特評論」專欄執筆。他也是《知識公司》(Knowledge, Inc.)的創始編輯之一,並為許多組織的董事會成員。 凱蒂.格林柏格華特(Cathy Greenberg-Walt) 華特博士是Accenture公司的合夥人,負責組織與人力績效部門,變革管理及全球新事業模式等小組也隸屬於該部門,她於一九九六年在該公司策略變革研究所內創設「主管領導力研究主題團隊」(Executive Leadership Research Theme Team),與艾拉斯戴爾.羅伯森(Alastair Robertson)同為該研究團隊領導人。在過去二十多年,華特博士運用其學術訓練與專業專長協助許多公司達成事業策略、流程、技術、與人員的整合及管理。她提供顧問服務的對象遍及各產業,包括金融服務業、公用事業與管制產業、製造業、交通運輸業、消費性產品業、政府機構等,其專長為企業轉變與轉型之變革管理,包括流程再造工程、主管訓練指導、文化與組織評估、涉及全企業變革方案的過程管理。華特自羅格斯大學(University of Rutgers)取得人類學跨組織行為學博士學位,是羅格斯大學跨系教授,並經常應邀演講。 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 韓第曾任倫敦商學院教授多年,目前是自由作家與傳播工作者,他形容自己近年來是社會哲學家。韓第的主要研究興趣是,探討技術與經濟為工作場合及人類生活帶來的急遽變革,對社會與個人的含義,他最早探討此主題的著作是暢銷書《非理性的時代》(The Age of Unreason),第二本著作則是新近出版的《覺醒的年代》(The Empty Raincoat),在美國出版的書名為《弔詭的年代》(The Age of Paradox)。 韓第畢業自牛津歐里爾學院(Oriel College),在古典、歷史與哲學等學科,均獲得「優異」成績。畢業後,在進入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就讀之前,韓第曾任職殼牌石油公司(Shell International)。進入史隆管理學院後一週就結識了華倫.班尼斯、克里斯.阿奇利斯(Chris Argyris)、艾迪.舒恩(Ed Schein)、麥森.海利(Mason Haire)等人,激發了他對組織與組織運作方式的興趣。 在一九六七年自史隆管理學院取得企管碩士學位後,韓第返回英國,在英國倫敦商學院設計、並負責管理美國本土以外的第一個史隆教育方案(Sloan Program)。一九七二年,韓第成為該校全職教授,專長於管理心理學。自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一年,他擔任溫莎堡(Windsor Castle)聖喬治館(St. George’s House)館長,這是一個以社會道德與價值為關切主題的研討會與研究中心。韓第也曾在一九八七年至一九八九年擔任英國皇家藝術學會(Royal Society of Arts)會長,獲得英國七所大學頒發的榮譽博士學位。 愛德華.海丁頓(Edward W. Headington) 海丁頓目前擔任美國國家事務部(Government Affairs Division)全國住宅建築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ome Builders)幕僚助理,同時就讀於喬治亞華盛頓大學政治管理研究所領導領域,並擔任該校學生會研究所學生代表。 在任職全國住宅建築協會幕僚助理及進入喬治亞華盛頓大學政治管理研究所就讀前,海丁頓曾經擔任加州議會議員史考特.威爾曼(Scott Wildman)及洛杉磯市長理察.萊爾丹(Richard Riordan)的助理。 海丁頓是「羅伯甘迺迪論壇(The Robert F. Kennedy Forum)」的創辦人,這是以前美國總統羅伯.甘迺迪生平與遺風為主題的教育論壇,自行出版言論集《演說者聖經》(The Speaker’s Bible),目前則出版季訊《海丁頓黨徒》(Headington Cabal)。 曾經參與州、地區、總統等層級的競選協助工作的海丁頓,畢業於南加州大學政治系,受教於華倫.班尼斯與史蒂文.山普(Steven Sample)所開設的領導力課程。史帝夫.柯爾(Steve Kerr) 奇異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公司領導力發展副總暨學習執行長,負責奇異公司聲譽卓著的克魯頓維爾(Crotonville)領導人教育中心。柯爾曾經任教於俄亥俄州立大型、南加大、密西根大學,並於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九年擔任南加大商學院院長。 柯爾是美國管理學會(為全世界最大的管理學術學會)前任會長,他在領導、取代領導、及「期望B,但卻愚蠢地獎勵A」等主題的論述,經常被引用及刊載於管理科學刊物上。柯爾最新的著作包括一九九五年出版的《無界限組織》(The Boundaryless Organization)、發表於《財星雜誌》(Fortune, July 22, 1996)的〈冒險的企業:新的付出遊戲〉(Risky Business: The New Pay Game)、以及一九九七年編著之《最終的報酬》(Ultimate Rewards)。 詹姆斯.寇濟斯(James M. Kouzes) 寇濟斯和巴利.波斯納(Barry Posner)共同合著數本獲獎的領導力書籍,包括:《危機領導人─面對挑戰的領導智慧》(The Leadership Challenge: How to Keep Getting Extraordinary Things Done in Organizations)、《誠信》(Credibility: How Leaders Gain and Lose It, Why People Demand It)、《鼓舞人心》(Encouraging the Heart: A Leader’s Guide to Rewarding and Recognizing Others)、《領導挑戰的規畫》(The Leadership Challenge Planner: An Action Guide to Achieving Your Personal Best)。詹姆斯.寇濟斯也參與被廣泛應用、獲得高度好評的「領導實務清單」(Leadership Practices Inventory)的發展工作,此為全面評量領導行為的問卷調查。 寇濟斯是專業培訓各階級領導人才的湯姆.彼得斯顧問公司(tompeters!company)的榮譽總裁,也是聖塔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李維商學院(Leavey School of Business)創新與創業中心(Center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執行研究員。寇濟斯是很受歡迎的研討會與會議演講者,他在一九九三年被《華爾街日報》評選為「最常受到美國企業邀請的”非大學常規教育傳授者”」之一,他的客戶包括AT&T、安達信管理顧問公司(Arthur Anderson)、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波音公司(Boeing)、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消費者能源(Consumers Energy)、戴爾電腦(Dell Computer)、聯邦快遞(Federal Express)、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3M、摩托羅拉(Motorola)、太平洋電信系統(Pacific Telesis)、YMCA等。 愛德華.羅勒三世(Edward E. Lawler III) 羅勒在一九六四年畢業於加州柏克萊大學後,進入耶魯大學工業行政管理與心理系擔任助理教授,一九七八年成為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一九七九年於該校創設有效組織中心(Center for Effective Organization),並擔任該中心主任,一九八二年獲頒南加大研究教授頭銜,一九九九年獲頒傑出商學教授頭銜。 羅勒在人力資源管理、薪資報酬、組織發展、組織成效等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實務貢獻卓著,發表兩百多篇論文及三十本著作,最新的著作包括一九九三年出版的《最終優勢》(The Ultimate Advantage)及《高瞻遠矚的組織方法》(Organizing for the Future)、一九九五年出版的《創造高績效組織》(Creating High Performance Organizations)、一九九六年出版的《從基礎做起》(From the Ground Up: Six Principles for Creating the New Logic Corporation)、一九九八年出版的《未來的組織》(Tomorrow’s Organization)及《高績效組織的策略》(Strategies for High-Performance Organizations – The CEO Report)、一九九九年出版的《領導挑戰手冊》(The Leadership Challenge Handbook)、以及二○○○年出版的《獎勵卓越》(Rewarding Excellence)。 琴.李普曼布魯門(Jean Lipman-Blumen) 李普曼布魯門教授是組織社會學家,自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取得學士與碩士學位,自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分別在卡內基美隆大學及史丹福大學做過一年的數學、統計學、電腦科學領域博士後研究。李普曼布魯門目前任教於克雷蒙大學,是彼得.杜拉克管理研究所領導力進階研究機構(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Leadership)的創辦者之一,同時也是位於加州帕沙汀那的管理顧問公司「成就風格機構」(Achieving Styles Institute)的主任。 在進入克雷蒙大學(Claremont)之前,李普曼布魯門教授曾任康乃狄克大學與馬里蘭大學社會學與組織行為學客座教授。在此之前,她曾經在前美國總統卡特任內擔任國內政治事務幕僚;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七九年期間,在行為科學進階研究中心(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Behavioral Sciences)擔任研究員;一九七三年至一九七八年於美國全國教育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NIE)擔任助理主任,負責指導女性研究計畫。在任職NIE之前,李普曼布魯門在美國教育事務助理國務卿辦公室擔任特別助理;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四年期間,則是擔任位於華盛頓的政策分析與管理顧問公司LBS國際(LBS International, Ltd.)總經理一職。 詹姆斯.奧圖(James O’Toole) 奧圖在南加州大學商學院任教超過二十年後,於一九九四年退休,目前是南加大有效組織中心研究教授。在南加大服務期間,奧圖曾經擔任領導力發展機構執行主任、《新管理》(New Management)雜誌編輯、以及「二十年期預測計畫」(Twenty-Year Forecast Project)指導(一九七三年至一九八三年期間,他在此計畫中為全美前三十大企業的經營高層詮釋社會、政治、與經濟變遷) 。奧圖的研究與著作領域包括政治哲學、規畫、企業文化及領導力,曾經發表七十篇論文與十三本著作,包括《領導變革》(LEADING CHANGE)、《領導的A到Z:》(LEADERSHIP A TO Z: A GUIDE FOR THE APPROPRIATELY AMBITIOUS)。 奧圖自牛津大學取得社會人類學博士學位,曾獲羅德獎學者(Rhodes Scholar)獎。 他曾擔任美國健康、教育與福利事務國務卿艾略特.理察生(Elliot Richardson)的特別助理、國務卿的「美洲工作任務小組」主席、尼克森總統的「校園動盪不安調查委員會」(Commission on Campus Unrest)現場調查主任。奧圖曾經以一篇有關經濟成長政策的論文,贏得密契爾基金會(Joan Mitchell Foundation)的密契爾獎(Mitchell Prize)殊榮,他也曾經擔任《大英百科全書》(Encyclopaedia Britannica)編輯委員會委員,以及《美國牛津人》(The American Oxonian)雜誌編輯。 奧圖在一九九四至一九九七年期間擔任亞斯本國際菁英組織(Aspen Institute)的執行副總裁,不久前曾擔任布茲亞倫與漢彌爾頓策略領導中心(Booz.Allen & Hamilton Strategic Leadership Center)常務董事,目前則是該中心顧問委員會主席。 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 彼得斯於一九八二年和華特曼(Robert H. Waterman, Jr.)共同出版的巨著《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被「美國國家績效評估委員會」(NPR)評選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三本管理書籍之一。其後,彼得斯又陸續出版了多本暢銷書,包括:一九八五年和南西.奧斯汀(Nancy Austin)合著的《熱愛卓越》(A Passion for Excellence),一九八七年出版的《混沌中的生機》(Thriving on Chaos),一九九二年出版的《解放型管理》(Liberation Management;此書最近被評選為一九九○年代的「最佳管理書籍」),一九九七年出版的《創新圈》(The Circle of Innovation: You Can’t Shrink Your Way to Greatness),一九九三年出版的《湯姆彼得斯研討會》(The Tom Peters Seminar: Crazy Times Call for Crazy Organizations),一九九四年出版的《追求驚訝》(The Pursuit of WOW! : Every Person’s Guide to Topsy-Turvy Times),以及一九九九年九月開始針對工作方式革命主題而出版的三本系列書籍《嗨!專業出擊50招》、《哇!發燒創意50招》、《 耶!打響自己50招》。 彼得斯擁有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學士、碩士學位,史丹福大學企管碩士、博士學位。曾經在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年期間,服役於駐紮越南與華盛頓的美國海軍,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年期間擔任白宮反藥物濫用資深委員,一九七四至一九八一年期間任職於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並於一九七七年成為該公司合夥人。彼得斯是國際管理學會(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全球生產力協會(The World Productivity Association)、國際顧客服務協會(International Customer Service Association)、以及品質與參與學會(Society for Quality and Participation)的會員。 巴利.波斯納(Barry Z. Posner) 聖塔克拉拉大學(Santa Clara University)李維商學院(Leavey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暨院長,和詹姆斯.寇濟斯共同合著數本獲獎的領導力書籍及兩本計畫管理領域的著作,並曾發表九十幾篇有關領導、組織文化、管理價值、團隊合作等主題的學術與實務導向論文。此外,波斯納是三份期刊的編輯委員會委員,同時也是數個組織的董事會成員。他是著名的領導領域演講者,並為全球知名組織進行領導培訓計畫,包括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汽巴嘉基(Ciba-Geigy,譯註:現已改名為諾華公司(Novartis))、加拿大諮議局(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惠普科技(Hewlett-Packard)、凱撒永久保健組織(Kaiser Permanente Health Care)、李維公司(Levis Strauss & Co.)、默克製藥廠(Merck)、網路器材(Network Appliance)、美國郵政局(U.S. Postal Service)。 艾拉斯戴爾.羅伯森(Alastair Robertson) 羅伯森負責領導管理與資訊科技顧問公司Accenture的全球領導力發展業務(Worldwide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actice),同時也是組織與人力績效能力(Organizational nad Human Performance Competency)合夥人,提供策略變革、領導與組織績效等領域的深入專長服務,和客戶密切合作,針對個別組織的事業策略與需要,培訓領導行為以提高其績效。羅伯森的專長在於個人、團隊與組織的領導評量與行為發展,以及以激勵方法發展個人長處,是歐洲及美國多家企業主管的諮詢顧問與訓練指導。羅伯森的客戶包括多家名列「財星五百大(Fortune 500)」的各產業企業,除了諮詢顧問與訓練指導工作外,也持續進行有關領導方面的研究,並經常接受媒體採訪此領域的主題。 羅伯森出版不少著作與專業期刊論文發表,最近發表的論文有:〈組織內部領導者〉(The Leader Within)、〈壓力下的領導〉(Leadership Under Stress)、〈領導的新聚合〉(Leadership’s New Convergence)、〈E-領導〉(E-Leadership)、〈領導:無法一體適用〉(Leadership: One Size Does Not Fit All),以及《領導的訓練》(Coaching for Leadership)一書中的一章。 羅伯森自英國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取得碩士學位,任職於皮爾斯倍瑞公司(Pillsbury Corporation)、百事可樂公司(Pepsi Co)及火星食品公司(Mars Inc.)等長達十二年,一九九四年進入倫敦的PA Consulting服務,一九九五年進入Accenture公司服務至今。菲利浦.史賴特(Phillip Slater) 在一九七一年決定離開學術界之前,史賴特是布蘭戴斯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社會系教授暨系主任,之後,他創辦溫室公司(Greenhouse Inc.),稍後又遷居加州聖塔克魯茲(Santa Cruz),研修戲劇與撰寫劇本。 出版十本非小說類著作與一本小說《我如何挽救這世界》(How I Saved the World),非小說類著作包括《追求寂寞》(The Pursuit of Loneliness)、《熱中財富》(Wealth Addiction)、《延緩追求之夢》(A Dream Deferred),並曾與華倫.班尼斯合著《過渡社會》(The Temporary Society)一書。史賴特的文章散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新聞日報》(Newsday)、《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女士》(Ms.)及許多專業期刊。史賴特目前正在撰寫新的非小說類著作,名稱暫訂為《槍砲與網路》(The Gun and the Web)。 傑弗瑞.桑能費爾德(Jeffrey A. Sonnenfeld) 桑能費爾德是主管領導機構(Chief Executive Leadership Institute)總裁暨董事長,該機構為一致力於透過學術研究與同儕導向教育方案以促進管理教育的非營利事業組織。桑能費爾德是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兼任教授,先前曾任教於艾莫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古茲維塔商學院(Goizueta Business School),在該商學院創設「領導與資歷研究中心」(Center for Leadership & Career Studies),並負責領導該中心達八年。在此之前,桑能費爾德於哈佛商學院任教十年。他研究、著作與顧問服務領域領域為,高層領導培訓、主管接班人及董事會治理等主題。 桑能費爾德自哈佛大學取得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曾經獲得「艾爾文產業社會研究獎」(Irwin Award for Social Research in Industry)、「AT&T霍桑產業社會研究獎助金」(AT&T’s Hawthorne Fellowship for Social Research in Industry)、「約翰.懷德海教職員獎助金」(John P. Whitehead Faculty Fellowship),兩度獲頒艾莫里傑出教育家獎(Emory’s Outstanding Educator Award),一九九六年獲得美國訓練與發展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頒發「傑出教育家獎」(Outstanding Educator Award)。 桑能費爾德出版五本著作及發表無數關於資歷發展、主管訓練與發展、企業社會績效管理等主題的論文,是美國管理學會管理委員會成員,不久前曾擔任美國企業指導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rporate Directors)的「執行長傳承藍絲帶委員會」(Blue Ribbon Commission on CEO Succession)主席,並為數個董事會成員。 葛雷琴.史布雷哲(Gretchen M. Spreitzer) 目前任教於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同時也是該校有效組織中心與領導力發展機構的師資成員,她專注的研究領域是員工授權與管理發展,特別是在組織變革與式微下的授權與管理,並根據研究結果發表許多有關當代組織行為課題的論文。史布雷哲最近的著作包括二○○一年出版的《充滿領導者的公司》(A Company of Leaders: Five Disciplines for Unleashing the Power in Your Workforce)、一九九九年出版的《領導者的變革手冊》(The Leader’s Change Handbook: An Essential Guide to Setting Direction and Talking Action)。 史布雷哲自密西根大學商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後,繼續於該校的主管教育方案中授課,同時也是《管理探索期刊》(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的編輯、《組織行為期刊》(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編輯委員會委員、美國管理學會會員(為該學會「組織發展與變革」組(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Division) 執行委員會成員)、美西管理學會會員(同樣為該學會執行委員會成員),並於一九九七年為美西管理學會評選為學術新秀。 湯瑪斯.史都華(Thomas A. Stewart) 史都華是《財星雜誌》(Fortune)編輯委員會成員,以及該雜誌每月管理專欄「尖端」(The Leading Edge)等文章作者,他的著作《智慧資本:資訊時代的企業利基》(Intellectual Capital: The New Wealth of Organizations)曾經入圍「一九九七年金融時報/布茲.亞倫與漢彌爾頓最佳商業類書籍獎」(Times/Booz-Allen & Hamilton)決選名單。史都華是一九九九年美國訓練與發展學會第二屆「工作場所學習與績效獎」得主,第一屆得主是當時奇異電氣公司(General Electric)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一九九六年,《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把其第一屆「知識管理警覺獎」(Knowledge Management Awareness Award)頒發給史都華;一九九三年,史都華登上《財物報告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Reporting)中「藍籌新聞室」(Blue Chip Newsroom)的最佳商業記者排行榜。 他在一九九一年十二月的一篇封面故事,〈美國企業中的同性戀者〉(Gay in Corporate America),使他獲頒「同性戀聯盟反中傷媒體獎」(Gay and Lesbian Alliance Against Defamation Media Award)。在加入《財星雜誌》服務前,史都華從事書籍出版工作長達十八年,歷任雅典娜神殿出版公司(Atheneum Publishers)主編、總經理、發行人職務,並曾在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及Farrar, Straus & Giroux等出版公司擔任過編輯工作。史都華的文章散見於《曼哈頓》(Manhattan)、《公司》(Inc.)、《七天》(7 Days)、《城鄉》(Town and Country)、《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哈佛雜誌》(Harvard Magazine)。他的專長領域包括智慧資本、變革管理、人力資源、企業社會問題研究、全球競爭力、及資訊科技。史都華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會員,並曾擔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一九九八年世界發展報告〉(1998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的顧問。史都華於一九七○年以最優等成績,畢業於哈佛學院(Harvard College)。 卡爾.魏克(Karl E. Weick) 李克特學院組織行為與心理學教授(Rensis Likert Collegiate Professor 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Psychology)、密西根大學心理學教授,他自俄亥俄州立大學取得社會與組織心理學博士學位。魏克在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五年期間擔任《行政管理科學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編輯,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七年期間擔任《組織行為與人力績效期刊》(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副編輯,目前擔任《野火》期刊(Wilefire)人力要素主題的編輯。魏克的研究興趣包括在壓力下的集體意識的形成;在動態事件中的錯誤診療、不干預與轉型;高可靠性的績效;即席而作;及持續變革。他的著作《組織的社會心理學》(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ing)被《公司》(Inc.)雜誌評選為「有史以來九本最佳商業類書籍」之一。
系統創富一桶金
致未來的你:做對選擇
內心真正強大的人:《
用商業思維優化你的人
長板與短板理論【木桶
長板效應、彼得原理、
羅斯柴爾德:世界上最
年薪翻倍的向上轉職法
零經驗也能成為一流!
不能說的真相!日本經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