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Cmaz!!臺灣同人極限誌Vol.6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天下雜誌435期(五月天封面)
分類:
雜誌•期刊
/
其他雜誌
出版社:
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9/11/18
ISBN:4717211005781
書籍編號:kk0256062
頁數:0
定價:
180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絕版書
絕版書:確定不再版的商品,僅提供書籍資訊參考。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天下雜誌435期(五月天封面)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天下雜誌435期(五月天封面) 生命教育 一場沒有輸家的人生競賽 你要孩子別輸在起跑點,問題是,你要他跑向何方、怎麼跑? 長期偏重智力、升學導向的教育,已經讓愈來愈多台灣孩子人生迷航,自殺、憂鬱比率愈來愈高。 在不確定的時代,該如何給他一生受用的生命能量,讓每個孩子都成為人生的贏家? 「孩子,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這一句話,不知恐嚇過多少父母,威脅過多少小孩,卻只說了前半段。 贏了起跑點。然後呢?要跑到哪裡去呢? 人生要跑向何方? 台大醫院一樓咖啡廳。哲學教授孫效智,和台大醫院兩位最頂尖的外科醫師柯文哲、黃勝堅,難得湊在一起喝咖啡。身兼台大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主任的孫效智形容,一個是讓病人沒有心臟還可以活的名醫,一個是讓病人沒有頭還可以活的名醫,正在和他討論存在的意義:「什麼時候該關掉葉克膜(維生機器)?怎麼樣才叫活著?」 台灣的教育,從幼稚園一路到碩士、博士,學校硬塞各種專業知識,生怕學生學不到東西,畢業後找不到工作。這是讓大家都能圖個溫飽的生存教育。不過,人生要跑向何方、要怎麼跑,學校卻沒有教這套攸關一生幸福的生命教育。這一門課,學不完,但終身受用。 年輕時經歷過喪母、喪妻之痛的孫效智對此感觸最深。他反思,台灣教育太向生存傾斜,過度重視「know how」(知道怎麼做),輕視「know why」(知道為什麼做),常常養出一堆無法區別需要或想要、短視近利、「無明」(不明白)的人。所以,社會也屢屢上演一堆荒誕離譜的怪現象。 生命教育已成為近十年來教育專家最投入的議題。 力量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十一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全球高等教育會議,與會的教育專家總結,二十一世紀社會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複雜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人。趨勢專家品克(Daniel Pink)在《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中歸納,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是能夠發掘自我,有高度感受力和同理心,能賦予事物意義,並且擅長團隊合作的人。 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管區」。 台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所長陳錫琦觀察,我們活在一個生命可以複製、價值迅速崩解的時代,以前確定的事情如今都不再確定。在人生的洪流裡,如何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不因一時起落受影響,「這是生命教育帶給人的力量,」陳錫琦說,在不確定的年代,生命教育能幫助孩子建構較大格局的人生觀,以應付多變的世界。 日本形容無法獨立自主、又找不到人生目標的年輕世代,是「下下籤」的一代。美國則用「浮萍世代」,比喻生命缺乏動機、只能隨水漂流的這一代。關於此生何來,台灣的七、八年級生正處在迷航的路上,自殺、憂鬱的比例逐漸上升。 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青少年自殺率,雖然低於大部份亞洲國家,不過,十年來也增加了超過四成(見下頁表一、表二)。《天下》教育特刊今年針對高中和大學生所做的調查顯示,三七%的高中、大學生缺乏自信,更有四二%的大學生,最痛苦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見二八六頁) 核心 喚醒孩子的生命 專業知識再好,也解答不了這個生命的大哉問。 溫潤洗練的小提琴聲,從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院長黃俊傑的辦公室流洩而出。十五年前自掏腰包和朋友創立通識教育學會的黃俊傑,一邊陶醉音樂,一邊感性地說,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讓人的心靈覺醒。如果不能喚醒學生的生命,「教育只剩下就業,只是增加他畢業後做壞事的能力。」 曾經擔任新加坡教育部儒家倫理小組顧問的黃俊傑坦言,偏重專業學科的生存教育,或許可以幫助學生具備短期競爭力,但那只能提高學生的「被利用價值」。生命教育栽培的是學生的長程競爭力,「不會把三、五天的天氣變化,當成是氣候的本質,讓人有深度思考的能力,」黃俊傑表示。 當經濟學界開始思考,用快樂指數衡量國家競爭力時,真正要比較的,也是每個國家生命教育的成果。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劉孟奇談到,經濟學界普遍有共識,可用三種指標衡量快樂。一,維持較富足的生活;二,建立有自尊且尊重他人的生活;三,有選擇的自由。劉孟奇直言,台灣的孩子最缺乏第二種指標。 「尊重不只是有禮貌,而是體會到自己生命有意義、價值,可以有貢獻,能和別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並且從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劉孟奇在和學生互動的經驗中感受到,台灣小孩最大的「競爭」障礙,是人己互動太差,又不懂得尊重別人。 他以美國小孩打棒球為例,這是訓練他們如何和別人互動、分享,共同成長,完成目標,學習領導和被領導,最終讓他們知道,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對團隊做出貢獻。「台灣的教育,看到的都是競爭,而不是貢獻,」劉孟奇感嘆,台灣小孩在求學過程中,要靠打敗同學,才能擠進升學窄門,和同學的關係,只有競爭分數,沒有合作、尊重和同理。 教育部在八年前大張旗鼓提倡生命教育,當時擔任教育部長的曾志朗坦承,至今效果仍未顯現出來。雖然學校、老師、家長都不否認,品格、情緒管理、挫折復原力等這些生命能力很重要,但是,「等考上(學校)再說。」台北市某國中原本每週有一堂叫好又叫座的生命教育課,後來校長發現畢業生基測的國文成績比較差,於是取消這堂課,改上國文。 「在學校的菜單上,國英數是主菜,公民是配菜,生命教育是爆香,」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系主任蔡明昌不諱言,學校過度重視智育,疏於經營德育、群育和情育,往往製造出有專業知識的惡魔,或是會讀書卻不會生活的人。 人人都是生命的贏家 焦慮台灣教育走向的人,對「不要輸在起跑點」這句話愈來愈反感,教育部長吳清基接受《天下》專訪時也強調,這句話是補習班用來引誘家長的廣告文宣,不是教育的真理。不在乎起跑點輸贏的生命教育,才能培養出一個人的真實競爭力。 每個週末,宜蘭羅東高中校長游文聰總是要北上台北或南下台中高雄當學生,聆聽生命教育種子教師的培訓課程。游文聰以實作經驗分享,在學校推動生命教育,不但不會影響考試結果,反而還有助於升學。因為當孩子想清楚生命的優先順序後,邏輯思考、人生目標會更明確,性情更穩定,對自己更了解,「成績只會更好。」 「生命教育是沒有輸家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生命的贏家,」十年前自發在學校教生命教育的台南市協進國小輔導主任黃月芳體悟。 柯柏格十八歲的時候,在加拿大國會打工,替議員寫演講稿。有一天某位紳士突然問他:「小子,你想要留下什麼樣的人生傳承?」這句話促使他走出舒適圈,出發前往全球各地貧民窟,腳踏實地去「改變世界」。 請你,暫時離開電腦,把手上的學校課本、參考書或評量試卷放在一邊。問問自己,你想留下什麼樣的人生傳承?
木活雜誌第6期《年刊
台史博觀察日誌(日文
臺史博觀察日誌(英文
萌娘電波(創刊號)
非懂不可FinTec
Cmaz!!臺灣同人
Watch Taiw
Cmaz!!臺灣同人
Cmaz!!臺灣同人
Cmaz!!臺灣同人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