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圖解RC造建築入門:一次精通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的基本知識、設計、施工和應用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建築的元素【全新增訂版】:形式、場所、構築,最恆久的建築體驗、空間觀與設計論
作者:
皮耶•馮麥斯
譯者:
吳莉君
分類:
工業•工程
/
建築•土木
叢書系列:Plus-design
出版社:
原點出版
出版日期:2017/7/4
ISBN:9789869481205
書籍編號:kk0445187
頁數:400
定價:
599
元
優惠價:
79
折
473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絕版書
絕版書:確定不再版的商品,僅提供書籍資訊參考。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建築的元素【全新增訂版】:形式、場所、構築,最恆久的建築體驗、空間觀與設計論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建築的元素【全新增訂版】:形式、場所、構築,最恆久的建築體驗、空間觀與設計論 1986年首次出版,感知性+觀念性的建築永恆之道,最新增訂版 可信的基礎,啟發正確建築觀,30年歷久彌新經典導論 最恆久的原理原則 VS 最值得一學的設計理論 交通大學建築所講座教授暨人社院院長 曾成德 選書導讀 「馮麥斯希望為建築學習揭櫫的是『設計的理論』,也稱之為『方案的理論』。『設計』與『方案』不僅是學門之外的人所難以明白的名詞,也是建築人自己說不清楚的過程。……建築師手中拿著建築方案,這是他的設計,這是他的夢想。而我們知道:『方案的理論』才是建築之夢的基礎。」──曾成德 「教授建築近二十年來,這本最適合幫助同學進入建築領域。」──林昌修 「出版至今逾30年仍歷久彌新,是引導學生認識建築的一本經典教科書。」──施植明 「在數位時代的今天,書中談述的空間觀念正在全面流失中。」──Kenneth Frampton 國內外各大建築院校指定參考書目、學術論文引用專書 這不是一本歷史也不是理論,而是一本詳盡的導論,對建築界眾所接受的概念,做一番分類總覽,書中架構出的感知性和觀念性,性質接近「設計的理論」,幫助我們了解建築設計的觀念,發現一些確實可信的基礎,學到一些方法。增訂版做了大幅擴增與修訂,後半部5-10章,是當中最具新意的部分,收錄了許多全新素材,尤其是以空間為主題的第五章,令人耳目一新,當中詳述了各種範疇的空間觀念,在數位時代的今天,這些觀念正在全面流失中。另於附錄中,收錄半世紀以來討論建築組構、城市和地景的三篇重要文章。 作者融合逾三十年的教學經驗,以一位西歐建築師的角度書寫,深受「完形心理學」、「現象學」影響,結合理論與實務,特別強調「know-how」。從不同角度談論各種建築體驗,包括秩序vs.失序、場所vs.空間、光線vs.陰影、對稱vs.非對稱。 書中援引的例子,囊括國際大師,從艾森曼、李伯斯金到哈蒂,從黑茲貝赫、西薩到妹島,從蓋瑞、祖姆托到赫佐格與德穆隆,從安藤忠雄到伊東豊雄,並說明一系列最關鍵的空間觀念,包括深度、密度、相互穿透、組合、組構,連同某些現代主義的空間觀念,例如阿道夫•魯斯的「空間體量設計」和柯比意的「自由平面」。 作者身為建築教育界的老兵,自身的經驗讓他強烈感覺到,傳統的建築修辭不該盲目繼承,但也不能以日益動盪的後現代情境為由,輕率否定,分析到最後,建築既非藝術也非科學,它依然是一門哲學技藝,少了傳統很難出現真正重大的創新,反之,少了創新也很難讓傳統存活延續,這種持續、吊詭的互惠,正是本書的終極主題。 專家學者一致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吳光庭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兼藝術中心主任 林昌修 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哈佛大學建築碩士 施植明 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兼系主任 孫全文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 張崑振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陳珍誠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陳林蔚 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曾成德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所講座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黃少妤 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黃奕智 淡江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劉克峰 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本書基於現象學的理論,帶領讀者進入一座『想像博物館』內,體驗建構場所的建築空間元素;出版至今超過30年仍歷久彌新,是引導學生認識建築的一本經典教科書。」──施植明 台灣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兼系主任 「本書的特出之處,在於對建築設計,提出一個兼具認識論與方法論的描述、分析與論證。」──曾成德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所講座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 「這是一本頗具深度與廣度的建築學基礎原理專書;值得建築系學生以及年輕建築師閱讀及探討。本書內容涵蓋建築學的基本元素及構築主題;不僅承續了西方建築傳統之精華,也揭示了符合時代性的建築議題。」──孫全文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名譽教授 「教授建築近二十年來,我認為這本是最適合幫助同學進入建築領域,不但能夠建立完整全面的基礎認識,且啟發許多正確的建築觀。」──林昌修 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哈佛大學建築碩士 「本書跳脫一般建築論述在認知上光滑無斷裂的完整性偏見,以多重複音的感知經驗描述,清晰呈現了空間/人的實在感。」──陳林蔚 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建築家皮耶•馮麥斯投注情感於建築思維中,以現象學詮釋材料、構築、場所、氛圍與詩性,拓展了建築學的想像。」──陳珍誠 淡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建築學是一種物質美學與非物質的空間美學的綜合體。本書藉由建築史之中,必要認識大量的建築案例,來論證與說明建築有其自明的體系,在秩序、度量、場所、空間、構築與知覺的系統中交相辯證!」──劉克峰 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經四分之一世紀修整,本書凝聚了建築的物質性營造與抽象思考之論述,做為一部具備批判當代脈絡之哲學工藝導論。對於建築研究與教學皆提供關鍵性的梳整與參考。」──黃少妤 東海大學建築系助理教授
皮耶•馮麥斯 最早於康乃爾大學擔任助理教授,之後在洛桑聯邦理工學院擔任建築和都市設計與理論教授,長達三十餘年,對於教授建築基本原理興趣深濃,致力於發展適當的教學方法。 1973年,他在聯邦理工學院創立建築實驗研究室(LEA, Laboratory for Architectural Experimentation),除了研究外,也讓學生從做中自學,用一比一的模型輕鬆模擬教室、醫院或旅館房間、公寓和兩層樓以下住家的空間配置。 他所承接的建築設計案總是會對他的教學與研究提出質疑和滋養,反之亦然。在這個看似恆變的世界裡,他最關心的是,如何將建築、都市和地景設計中比較不受時間限制的原理原則展現出來。 他的思考和研究多發表於歐洲和海外的出版品上。本書的初版是法文,1986年上市,陸續翻譯成德文、英文、義大利文、韓文和中文。2012年推出增訂改寫的新版本(2013年出版英文版),並加上「構築」這個新主題。本書參考的資料和知識來源包括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英美。做為一本可供世界各地建築系學生參考的教科書,使用來自不同文化裡的多元原始資料,是其成功關鍵之一。 譯者簡介 吳莉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畢業,譯有《觀看的方式》、《觀看的視界》、《我們在此相遇》、《持續進行的瞬間》、《A致X:給獄中情人的溫柔書簡》、《建築的法則》、《包浩斯人》、《設計是什麼?》、《當代建築的靈光》、《好電影的法則》、《光與影》、《建築的危險》、《建築的語言》、《畫建築》等書。任職出版社多年,現為自由工作者。
前言 新版導言 第一篇建築元素:從形式到場所 第1章感知現象 看建築,聽建築,感覺建築,觸碰建築,以及在建築裡移動的樂趣 觀看 聆聽 嗅聞 碰觸 身體移動 觀看與感知 視覺法則 眼睛並不天真 球體與玫瑰 第2章秩序與失序 無法迴避的秩序 營造秩序 秩序感 構成凝聚性的因素 重複與相似 鄰近 圍牆或共同的背景 元素的方位:平行或輻輳 從秩序到混亂 均質和肌理 對齊和系列 漸層 層級 對比 複雜 矛盾 混亂 因素互動 規律和不規律 簡潔 規律 規則中的特例 亂中有序和序中有亂 第3章度量與平衡 以人為尺度的空間 尺度觀念 擬人論與建築 對數字和比例的迷戀 可通約的比例 不可通約的比例 比例的困境 平衡 對稱 不對稱的平衡 第4章紋理與物件 城市和紀念物 物件的組構:接合和連續 接合 連續 物件:表面、轉角、與天空和地面的關係 正形接合:醒目的轉角,基座和簷口 負形接合:凹接 銳邊 面的交融 插曲一:從物件到空間 物件的空間性 物件之間的關係 第5章空間 界定空間的元素 空間的深度 空間的密度 空間的開口 空間並置和相互穿透 基本形狀的空間特性 組合:萊特和福祿貝爾積木 組合:柯比意和〈四種組構〉 垂直組合 空間組構三策略 結構性空間 空間體量設計 自由平面 樓地板、牆壁和天花板 第6章光與影 來自物件的光 質與量 光線和空間 無所不在的窗 半明半暗與陰影 照明挑戰五重點 插曲二 從空間到場所 第7章場所 地景:一大挑戰 基地與場所 界限、門檻和過渡空間 支撐身分的場所 路徑動態學 插曲三:宇宙的、大地的和時間的方位 第二篇構築 第8章讓材料唱歌 形式和材料 石頭 鋼筋混凝土 磚 木材 玻璃 從金屬到碳 第9章重力美學 一目了然的堅固感 優雅演出的穩定性 為求平衡的不平衡 側向推力 科技和現代性 事實或虛構? 第10章身體與覆面 議題 肌理、拼組和細部幾何配置 厚度 面孔或面具 素顏或美膚? 依隨骨架vs.獨立自主 受到織品啟發的覆面理論 從「高科技表現主義」到「面紗神祕主義」 立面做為一種複雜「機器」 結語 附錄 附錄1 透明性:實質與現象 附錄2 建築依憑或反抗城市 附錄3 另類地景 參考書目 圖片出處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
園冶30:建築文化與
園冶30:建築文化與
人本建築:一位匠造者
健康建築導論:健康建
唐宋時期的公園文化(
大都更時代攻略 耕築
往生之間:緬懷逝者的
寄生之廟:台灣都市夾
生態土地使用規劃:全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