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風水(3):屍吼鬼怒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懲罰
Strafe
作者:
費迪南•馮•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
譯者:
姬健梅
分類:
小說
/
推理驚悚
叢書系列:人文思潮
出版社:
先覺
出版日期:2019/2/1
ISBN:9789861343365
書籍編號:kk0481509
頁數:208
定價:
280
元
優惠價:
79
折
221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懲罰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懲罰 內容簡介 什麼是事實?什麼是真相? 我們如何變成現在的自己? 沒有罪行,也沒有罪責,又為什麼會有懲罰? 大多數人不識得暴力死亡,不識得它的樣貌和氣味,也不識得它留下的那種空虛。我想到我曾為之辯護的那些人,想到他們的寂寞、他們的陌生,和他們令自己感受到的驚嚇。──摘自本書〈我的朋友〉 費迪南•馮•席拉赫在本書中描述了十二個命運,揭示出要公平地看待一個人有多麼困難,而我們對於「善」與「惡」、「對」與「錯」的定義,往往操之過急。 這位德國知名的辯護律師從不批判,他心平氣和,既超然冷靜又充滿同情地敘述著孤獨與冷漠,以及對幸福的追求與失落──不擅社交,和妻子離異後轉向性愛娃娃尋求慰藉的中年男子;能力與外貌兼具,卻始終覺得自己不夠好的年輕女子;飽受同儕壓力、欺凌盲眼老人的學童……故事中的人物,顯得那麼平凡、那麼熟悉。 馮•席拉赫寫的是疏離,是陌生,是寂寞,是孤單。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他筆下的主角。他寫的是你和我──我們──的故事。 本書特色 ◆德國最會說故事的律師費迪南•馮•席拉赫,繼《罪行》與《罪咎》後,以本書為三部曲最終作,直指人心最深層的孤寂與無助 ◆十二篇精采的短篇故事,不僅揭露當代社會的疏離與冷漠,也對人類的脆弱與寂寞寄予深深的同情,令人動容 ◆蘇絢慧、蔡依橙、邱顯智、林立青、李惠仁,專文推薦與解析 ◆作者首度訪台,於2019年台北國際書展專題演講與新書發表 各界推薦 【藝文界】 吳念真│導演 詹宏志│作家/網路家庭董事長 小 野│作家 李惠仁│導演 林立青│作家 藍祖蔚│影評人 蔡詩萍│作家/媒體工作者 彭樹君│作家 宋怡慧│作家/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臥 斧│作家 冬 陽│推理評論人 杜鵑窩人│推理評論人 黃 羅│推理評論人 托托探長│偵探書屋 譚光磊│作家/版權經紀人 台北歌德學院 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坎城影展最佳導演 弗洛里安•伊里斯(Florian Illies)│《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作者 【法律界】 邱顯智│雪谷南榕法律事務所律師 林永頌│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永信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許澤天│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賴芳玉│律師/作家 【醫 界】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蔡依橙│醫師/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楊斯棓│醫師/台灣菲斯特顧問 好評推薦 馮•席拉赫以《懲罰》再度重擊我們的心窩。 他依然以不疾不徐的語調講述著一個接一個讓你無法閃神的故事,但同時卻殘酷地逼使讀者面對自己心靈深處被蓄意掩蓋,或不願承認的懦弱、欲望、恐懼與陰暗。──吳念真(導演) 在馮•席拉赫的筆下,不論是貴族或是底層的人,也不論是名利雙收或是一無所有的人,只要是還活著的,都會面臨相似的寂寞和痛苦。他們的人生同樣辛苦和困頓,也有同樣的迷惘和不安。 而我們驚覺,自己窮其一生的體驗和領悟,往往不如他筆下的一篇小說來得深刻動人,甚至不如他小說中一個人物來得鮮活清晰。這正是讀一篇或是一本小說最大的樂趣。──小野(作家) 當護理師把臍帶剪斷的那一刻,人的心就像是捲筒撕下的錫箔紙,隨著功能與使用方式,被形塑出各種不同的樣態。他們的外貌雖然不同,不過,卻有著相同的傷痕,一道又一道怎麼樣也撫不平的「皺褶」。……人心的皺褶,如同天上的月,有亮的一面,自然就有暗的另一面。(摘自本書〈佳評與解析〉)──李惠仁(導演) 馮•席拉赫的文字既鋒利又清楚,像是一把古樸卻銳利的雕刻刀。他如同熟練的工匠,在他的文字之中雕刻出人性的複雜面貌,那些在平常現實中不被公開談論的私癖、憂傷、罪刑和衝突,紛紛顯露無遺。他具有犀利之眼,多年的律師經驗使他能夠透過文字,清楚闡述法律的局限和人性的複雜。他的文字擅長在結尾時加重這樣的感受,能在閱讀時令人感到這些作品中的真實性,唯有見過人生百態和法律局限的人,才能夠產出這樣的文字。因為他的文字能讓我們知道,人存在於法律之外,人終究是個人,有著法律無法處理的部分。──林立青(作家) 傷口表面會結疤,卻不代表底層已然痊癒。馮•席拉赫的每則短篇中,都浮動著一個黯黑靈魂,有時哭泣,有時悲憤,都在關鍵時刻出現出人意料的急轉彎,然後你就看見了故事人物一直不曾好好對待與交談的自己,擱久了,有時臭腥,有時嗚咽,你會想要掩卷嘆息,卻也還想再看下去。──藍祖蔚(影評人) 在這本書裡的每個主人翁,都有著我們最深處的恐懼──寂寞與空虛、無意義感;寂寞勾動著我們人性的矛盾,空虛讓我們情願背離自己、逃避自我,無意義感讓我們寧可掩蓋內心真實的呼求,做出我們自以為無可奈何的選擇,卻無法承認:這其實就是自己的選擇。(摘自本書〈佳評與解析〉)──蘇絢慧(諮商心理師/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 我以前不太讀小說的,但這本很可以。 文字直白而精簡,但馮•席拉赫堆起來就是不一樣,明明就是誰都寫得出來的敘述句,堆個幾段,怎麼忽然字裡行間跑出了情感、冒出了衝突、形成了悲劇,卻又不至於令人絕望。 以為是平凡無奇的樹枝,結果卻是攝走魂魄的魔法棒。(摘自本書〈佳評與解析〉)──蔡依橙(醫師/新思惟國際創辦人) 刑事案件從來不會沒有脈絡地跳出來,刑事被告也不會只有「犯罪行為時」的那個剎那動作。犯罪行為的背後,會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會有很多的原因。……如果沒有理解人,我們就不可能理解案件,更不能理解究竟要怎麼懲罰。(摘自本書〈佳評與解析〉)──邱顯智(雪谷南榕法律事務所律師) 作者是很會說故事、有二十多年刑事辯護經驗的律師,他以既平靜又戲劇轉折的特殊筆法,在十二個刑事案件中,敘述參審員、辯護律師、被告或被害人等故事,深刻描繪人性的多面及複雜,包括幸福的期盼與落空,遭背叛的傷痛與後悔,親人分離的寂寞、失落與投射,勤奮向上與遭打擊後的自我放棄,遭藐視與被尊重等。真是一本值得品嘗的好書。──林永頌(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董事長/永信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 依照《刑法》的教義,只有具備避免從事違法行為能力的人,才具有罪責,原則上只有符合法定的阻卻或免除罪責事由,才能否定行為人的罪責,以致欠缺罪責的不法行為僅是少數例外。擅長敘事的作者告訴我們,生活故事裡的每一個犯人與被害人,都很難逃出命運的考驗與罪惡的誘惑,我們沒有資格朝他們丟擲鄙視的石塊,而應在不得不為的懲罰外,給予憐憫與尊重。──許澤天(成功大學法律學系教授) 司法是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是法律永遠只是最低的道德要求。作者在這本書中藉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來告訴讀者,罪與罰兩者並不是絕對或相對的概念。人的犯罪行為並不一定會在法庭被追究,也不是只能在法律權力的執行中被懲罰,甚至在現實面中可能看不到有被懲罰,但是道德方面終究還是一種缺失,畢竟「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杜鵑窩人(推理評論人) 常看推理小說的朋友,相信對「動機」二字並不陌生。偵查殘酷犯罪的過程中,調查者可以很科學地探究犯罪心理、剖繪兇手的性格特徵與成長經歷,「反社會人格」和「思覺失調」等專有名詞或許已近乎濫用、誤用,但隱藏於後的動機開發顯然已大幅取代精巧詭計,成為小說家的書寫核心。馮.席拉赫的昔日著作《罪行》與《罪咎》亦展現了前述的書寫企圖,然而新作《懲罰》卻更為精進地以冷靜白描的文筆進入生活與情感面,並以犯罪為中心,將加害人、受害人、偵辦者、審理員等原本各具功能的不同角色全都吸納捲入,同時運用更加靈活的敘事布局,觸動讀者緊盯至最後一行才爆發開來的驚愕感,讚嘆精采之餘卻又讓人深思低迴不已。──冬陽(推理評論人) 這是一本描繪寂寞人心的文集。可悲、孤絕、令人心痛的一個個孤單的靈魂。這些靈魂陷入各自的人生困境,又卡在現代社會倫理和法律制度中,無法自拔。馮•席拉赫顯然是具有強大訴說能力的律師,觀察入微,把人性的弱點、困境、隱微之處挖掘出來,說的是律師下班後在酒吧對人釋放的那些內心難以承受的故事。但他並不止於以法律形式來審定涉案人,而是筆下充滿了同情與無可奈何。他的散文體小說令我想起侯文詠《大醫院小醫師》、蔡崇達《皮囊》。我覺得這樣的故事已經超越了紀實與虛構的範疇,而是作者試圖為讀者打開的一扇人性的窗口,一張他們自己的贖罪券。──托托探長(偵探書屋) 馮•席拉赫的才華令我讚嘆再三,他能用極少的篇幅表達出人性的矛盾,用寥寥數語勾畫出深刻的情感。這種冷靜的精準與悲天憫人的情懷相結合,使他的文章獨樹一幟,一再使我感動落淚。──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坎城影展最佳導演) 這些故事何以如此打動我們?因為我們全都寂寞,也因為馮•席拉赫一再敘述寂寞可能導致的後果。他如此冷靜、如此明白、如此令人無法抗拒地引誘我們,使人上了癮,這就是我們受到的懲罰。──弗洛里安•伊里斯(Florian Illies,《繁華落盡的黃金時代》作者) 馮•席拉赫是去蕪存菁的高手。他的短篇故事雖然沉重,卻流露出無言的慈悲。──《法蘭克福評論報》 罕有其他作家能用如此精簡的文字描述並喚起如此深刻的感受。馮•席拉赫是個富有同情心、深具人性的作者。──《慕尼黑晚報》 十二篇令人難忘的故事,仍是出自司法界,刻畫精準,不加粉飾,有時保持著冷冷的距離,卻又深深流露出人性。──德國第二電視台新聞節目「今天」
作者簡介 費迪南•馮•席拉赫(Ferdinand von Schirach) 1964年生於慕尼黑,自1994年起擔任執業律師,專司刑事案件。他的委託人包括前東德中央政治局委員、前聯邦情報局特務、工業鉅子、達官顯貴、中下階層人士及常民百姓。 2009年出版的處女作《罪行》引起廣大迴響,德國讀者及媒體好評不斷,售出三十多國版權。2010年獲《慕尼黑晚報》選為年度文學之星,同年獲頒德國文壇重要獎項克萊斯特文學獎。2010年第二本書《罪咎》出版,立即登上德國《明鏡週刊》暢銷書榜冠軍。《明鏡週刊》稱馮•席拉赫為「偉大的故事作家」,美國《紐約時報》讚美他的文字「風格獨具」,英國《獨立報》把他與卡夫卡和克萊斯特相提並論,《每日電訊報》則說他名列「歐洲文壇風格最鮮明的作家」。 《罪行》及《罪咎》獲得全球百萬書迷擁戴,電影版權皆由《香水》的出品者康士坦丁電影公司買下。《罪行》改編而成的電影《罪愛妳》由國際知名導演多莉絲.朵利執導,2012年上映後,不僅奪下「巴伐利亞國際影展」最佳導演獎,更在柏林影展上大放異彩;改編電視迷你影集則由德國第二電視台(ZDF)製作,2013年在德國播出後也廣受歡迎。《罪咎》電視影集2015年播映後,隨即在巴伐利亞電視節獲獎,改編電影則於2018年上映。 《罪行》中文版在台灣亦大獲讀者喜愛,除了「誠品選書」推薦之外,甫上市即登上博客來文學類、誠品人文類、金石堂文學類等暢銷書榜榜首,久踞不退,推薦之聲絡繹不絕,並榮獲金石堂2011年度「十大影響力好書」。 除了短篇故事集外,馮•席拉赫還著有長篇小說《誰無罪》與《犯了戒》、散文集《可侵犯的尊嚴:一位德國律師對罪行的13個提問》(以上皆由先覺出版)、劇作《恐怖行動:一齣劇本》,以及對話集《發自肺腑的理性》。 譯者簡介 姬健梅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中英文組。從事翻譯多年,文學類譯作包括:馮•席拉赫《可侵犯的尊嚴:一位德國律師對罪行的13個提問》、杜倫馬特《拋錨》、卡夫卡《變形記》《審判》《城堡》《失蹤者》、托瑪斯•曼《魂斷威尼斯》、瑪莉蓮•羅賓遜《家園》《萊拉》、茨威格中篇小說選《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徐四金《夏先生的故事》《鴿子》等。
目錄 各界推薦•好評迴響 參審員 錯邊 藍天明亮的日子 莉蒂雅 鄰居 小個子 潛水伕 臭魚 湖畔之屋 義務勞動 網球 我的朋友 〈佳評與解析〉 是你身不由己嗎?還是你不讓自己做出別的選擇? 蘇絢慧 你不會想快速讀過的,因為你知道,那樣會錯過重點 蔡依橙 如果沒有理解人,我們就不可能理解案件,更不能理解究竟要怎麼懲罰 邱顯智 人性,會不會就是身而為人的原罪和懲罰? 林立青 皺褶 李惠仁
救贖時刻(除罪三部曲
推理 (289):怪
奇岩館殺人案
他們口中的惡魔
家弒對決【盯好你的鄰
推理 (288):夢
幻象消失之夜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
黎明破曉的街道【事後
辛格家族 (二版)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