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變/遷/留/轉:視域之徑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
作者:
蘇致亨
分類:
電影戲劇
/
電影史
叢書系列:春山之聲Voice
出版社:
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19/12/31
ISBN:9789869849708
書籍編號:kk0502371
頁數:484
定價:
550
元
優惠價:
79
折
435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 內容簡介 風光一時的臺語片,為何淪為粗製濫造的代名詞? 本書將告訴你,關於本土文化的粗俗印象是怎樣煉成的。 重寫臺語電影史,就是重建臺灣戰後文化史! *** 伍佰 + 林強 + 吳叡人 + 蔡揚名 + 聞天祥 + 迷走 張亦絢 + 簡莉穎 + 柯裕棻 + 白虹 + 謝盈萱 共同讚聲 *** 國寶級電影手繪海報大師陳子福親筆題寫書名 X 橫跨日治到戰後,百幅以上珍貴配圖 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歷覽臺語電影工作現場 從前從前,歌仔戲班躍上大銀幕,拉開了臺語片黃金時代的序幕。年輕導演、攝影師機會無窮,有實力就能竄出頭;少男少女大發明星夢,爭搶報考演員訓練班;當紅小生玉女收信收到手軟,得僱專人幫忙回信;第一座「金馬獎」國語片通通沒份,專門只頒給臺語影人。高峰時期,北投就是臺灣的好萊塢,平均一週有三部臺語片問世,是今日國片事業望塵莫及的榮景。 但是,臺語電影和影人並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段美好如童話的時光,始於五〇年代中期,在七〇年代迅速衰敗且難以復甦。是誰,踩碎了這個夢?《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蘇致亨,長年追索,亟欲解答這道臺灣電影史的關鍵謎題。 我們都知道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卻不知道六〇年代有過一部同名臺語片;我們都知道「白蘭」洗衣精,卻不知道白蘭真有其人,是臺語片一線女明星。我們也都知道金馬獎影帝柯俊雄,卻不知道他的演技是從臺語片磨練而來。為引領對臺語片無知的讀者無痛回返阿公阿嬤的少年時代,作者大量地說故事,講臺語片工作現場,也講百年來臺灣影劇工作者的夢想、堅持與失落。 議論夾藏在敘事中。藉由影響電影生產甚鉅的材料──底片,以及彩色電影技術門檻,重新檢視關於臺語片衰亡的兩大主流論述:譴責受害者(臺語片粗製濫造)和政治決定論(一味歸咎「國語運動」)。本書避免給予簡化的答案,力圖呈現臺語影壇共同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乃至東亞政經局勢變化造成的牽動,甚或臺灣個案在全球電影史的獨特之處。 《毋甘願的電影史》是一次精采翻案。臺灣戰後本土文化的歷史面貌,不再只是白色恐怖下的肅殺無聲,而七〇年代是否真能算是「回歸鄉土」,也得打上問號。臺語片「毋甘願」的委屈,將在本書沉冤得雪,臺語影壇的光輝歲月,也在其中完美留存。 本書特色 審閱 王君琦(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 李泳泉(前電影資料館時期「臺語片小組」主持人、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退休講師) 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推薦序 王君琦(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 黃秀如(左岸文化總編輯、第一代「臺語片小組」成員) 推薦人 伍 佰(音樂人) 林 強(音樂人) 吳叡人(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柯裕棻(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迷 走(影評,《新電影之死》主編) 聞天祥(影評,金馬執委員會執行長) 張亦絢(作家) 簡莉穎(劇作家) 蔡揚名(導演,臺語影壇一線小生陽明) 白虹(臺語影壇一線女星) 謝盈萱(第五十五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作者簡介 蘇致亨 1990年生。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前國家電影中心研究員。碩士論文《重寫臺語電影史:黑白底片、彩色技術轉型和黨國文化治理》獲頒文化研究學會、臺灣教授協會、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傑出碩士論文等多項大獎。 聯絡信箱:chihheng.su@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 序言 【第一部】 第一章 臺語片出頭天 ◎ 何基明與陳澄三的相會 ◎ 橫空出世的邵羅輝 ◎ 廈門來的都馬班與廈語片 ◎ 《六才子西廂記》的電影實驗 ◎ 《薛平貴與王寶釧》的籌拍 ◎ 《薛平貴與王寶釧》開鏡了 ◎ 在《薛平貴與王寶釧》之後 ◎ 鐘聲劇團與《雨夜花》 第二章 遲來的發聲練習 ◎ 小小何基明的電影驚奇 ◎ 摩登少年的電影夢 ◎ 跳舞時代的二三事 ◎ 從無聲到有聲的聲音革命 ◎ 想在銀幕上發聲的臺灣人 ◎ 誰是第一部福佬話電影 ◎ 國民政府的有聲電影檢查 ◎ 皇民化下的發聲練習 ◎ 皇民化下的電影宣傳 ◎ 在帝國與祖國的夾縫間 ◎ 在戰爭的陰影下攝影 ◎ 電影史視角的終戰那一天 ◎ 公營片廠的臺語片初體驗 第三章 臺語片的第一波高峰 ◎ 無心插柳的意外高峰 ◎ 何基明與「臺商回流」 ◎ 何基明與《青山碧血》 ◎ 臺妹們的大學姐:反攻大陸小艷秋 ◎ 學作電影人:全島男女的明星夢 ◎ 女性出頭天的臺語影壇 ◎ 學作電影人:當導演的第一步 ◎ 不會說臺語的外省導演 ◎ 學作電影人:攝影師的試金石 ◎ 左手打右手:電影檢查與教育部影輔會 ◎ 第一屆臺語片影展 第四章 臺灣文藝復興的理想與幻滅 ◎ 少年博秋的戲劇夢 ◎ 厚生演劇的「文化仙」 ◎ 天猶未光:二二八前夕的臺語戲劇 ◎ 戲劇史視角的二二八 ◎ 麥子不死:從文化劇到臺語片 ◎ 玉峯影業與湖山製片廠 ◎ 出師未捷的玉峯影業 ◎ 不平等制度的重新開始 ◎ 理想幻滅的臺語電影夢 【第二部】 第五章 臺語片的復甦之路 ◎ 歌仔戲電影的彩色實驗 ◎ 不畏低潮的歌仔戲電影 ◎ 求新求變的永新影業 ◎ 被迫外流的臺語影人 ◎ 重新復甦的製片能量 ◎ 再起高峰的臺語片 ◎ 臺語電影的彩色之路 ◎ 也想拍臺語片的公營片廠 第六章 臺語片勁敵來襲 ◎ 《梁祝》的發行爭奪戰 ◎ 《梁祝》的排片期程戰 ◎ 《梁祝》的捉對宣傳戰 ◎ 《梁祝》捲動的文化效應 ◎ 彩色國語片在臺起飛 ◎ 健康寫實與亞洲影展 第七章 臺灣有個好萊塢 ◎ 寧為小國之王 ◎ 臺灣有個好萊塢 ◎ 臺語片的混血與轉化 ◎ 跨越類型的臺語片作者 ◎ 臺語片的地位之爭 ◎ 臺語片的十年光榮 ◎ 未獲器重的臺語經典 ◎ 憤怒青年的無奈 【第三部】 第八章 臺語片的彩色天花板 ◎ 界線模糊的電影人們 ◎ 教育部文化局的成立 ◎ 壁壘分明的輔導政策 ◎ 國語電影的夢工廠 ◎ 被消失的福佬文化圈 ◎ 與日本合作的臺語影人們 ◎ 國語電影的發展代價 第九章 臺語片的衰亡與重生 ◎ 不景氣中的典型紅牌 ◎ 異色電影的殘存迷思 ◎ 無米之炊:臺語片的底片斷源 ◎ 「打」進香港的臺語片導演 ◎ 戰場轉移:從大銀幕到小螢幕 ◎ 難再回頭的發展瓶頸 ◎ 臺語電影的未完待續 ◎ 語言解嚴後的重新復甦 終章 ◎ 重訪臺語片的興衰起落 ◎ 臺語電影史的理論意涵 謝詞 注釋 書目
天堂春夢:二十世紀香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
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
我們的電影神話:梁山
【牛津通識課12】好
台語片第一女主角:小
電影南渡:「南下影人
昨天今天明天:內地與
臺南全美戲院(2冊套
八十年代香港影畫回憶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