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圖解RC造建築入門:一次精通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的基本知識、設計、施工和應用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活現築蹟:工廈.活化.新生
作者:
祈宜臻
分類:
工業•工程
/
建築•土木
出版社:
商務(香港)
出版日期:2019/11/1
ISBN:9789620765582
書籍編號:kk0504234
頁數:257
定價:
1070
元
優惠價:
88
折
942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活現築蹟:工廈.活化.新生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活現築蹟:工廈.活化.新生 內容簡介 首本研究歐美及香港古蹟活化專著 翻新改造物業必備參考 全書中英文對照 保育歷史建築物可以為社會帶來多種利益。它不只保存歷史建築物的文化價值,減少製造建築廢料,延長大廈壽命,也鼓勵透過再利用現存的大廈來實現建築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本書探討活化再利用這種保育方法,由介紹保育建築的基本概念和歷史開始,並挑選海外及本地多個活化舊建築的成功案例,展示「活化再利用」的形式如何演變,及如何在歷史建築物和現代規例之間作出協調。 香港的工業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北移,造成很多工業大廈使用率不足,而這些建築物正是活化再利用的最佳對象。本書最後兩章探討活化工廈在香港的情況,並聚焦聯泰工業大廈活化再利用的真實案例,展示它經過長時間轉變成銀座式購物商場――「 活@KCC」的過程及挑戰。書中每一個案都為那些對建築活化再利用感興趣的人帶來啟示。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brings multiple benefits to the society. It not only preserves cultural significance, minimizes construction wastes, extends building life cycle, but it also encourages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by reusing existing building stocks. This book investigates into a conservation practice, known as adaptive reuse. It begins with some basic concepts and the historical context of other conservation practices, followed by a series of local and overseas case studies on adaptive reuse to show how this practice evolves and negotiates among historic buildings and modern regulations. In Hong Kong, industrial buildings are left under-utilized due to the massive shift of production plants to the mainland China in recent decades. These industrial buildings can be adaptively reused for new uses. The final two chapters focus on the revitalization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in Hong Kong and investigate the example of adaptive reuse of Luen Tai Industries Building, showcasing the process and challenges of its long-haul transformation into a Ginza-style shopping mall, life@KCC. Every case study in this book becomes a learning lesson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the process of adaptive reuse. 本書特點 - 本書為香港首本研究工廈活化的專書。讀者可從活化個案了解香港活化建築政策的推行及其局限性,並從中探討都市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方向,出版角度獨特,有代表性 - 研究主力祈宜臻博士學術背景強,為保育建築方面專家,曾任香港大學建築學院的「社區項目工作坊」總監,參與大澳警署文化保育項目並出版專書,對同類項目富有經驗。是次研究團隊包括大學建築系教授、建築師等專業人士。 - 本書除本地活化建築個案,也包括海外活化再利用的個案,加上內容中英對照,對其他地區讀者也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祈宜臻Tris Kee 香港註冊建築師和認可人士。現任香港科技與高等教育學院(THEi)設計和環境學院副教授及課程主任。 曾出版多本與建築相關的書籍,包括《舊大澳警署之百年使命與保育》、We Own the City 和Building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in Hong Kong(合著),並為Hong Kong – Barcelona Urban Exchange 撰文。 於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建築學院畢業後,曾在羅馬、阿姆斯特丹、倫敦和溫哥華工作,然後返回香港發展。她一直致力於多元化的項目,包括城市復興計劃、地區願望研究、海濱規劃研究、可持續發展、文物保育和公眾參與。她在所有的項目中均倡導積極方法,讓社區參與建築和設計實踐。 Registered Architect and Authorized Person in Hong Kong. She is currently the Programme Leader and Associate Professor at the Faculty of Design and Environment at the Technological and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of Hong Kong (THEi). She has published a number of architecture-related books, including Old Tai O Police Station, We Own the City and Build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in Hong Kong (co-published) and contributed to the Hong Kong – Barcelona Urban Exchange. After graduated from the School of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Tris worked in Rome, Amsterdam, London and Vancouver before returning to Hong Kong. She has worked on a broad range of projects including urban revitalization schemes, district aspiration studies, waterfront planning researc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public engagements. Tris advocates an active approach to engaging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practice in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in all of her work.
目錄 序言 活化再利用的背景 梁以華 1.1 活化再利用之概念的興起 1.2 現代保育中「改變」的概念 1.3 遺產概念的改變 1.4 釋放工業建築的潛能 1.5 規管條例與活化重建 1.6 現行香港保育及活化再利用的機制 1.7 香港活化及改建私人歷史建築的前景 1.8 活化再利用是傳遞歷史資訊的最佳方式 從建築的角度看活化再利用 何培斌 杜睿杰 2.1 以活化再利用作為文物保育方式 2.2 以活化再利用作為建築創造 2.3 結語 活化再利用項目的海外案例 鍾宏亮 前言 都靈快意林格托工廠:從汽車製造廠到城市交匯點 三藩市吉爾德利廣場:從巧克力工廠到文化遺產 上海1933 老場坊:從屠宰場到創意基地 新加坡河畔駁船碼頭 :從貿易碼頭到河岸消遣地 活化再利用的香港案例分析 林中偉、李仲明、洪彬芬、陳祖聲、祈宜臻 前言 4.1 社區服務:雷生春 4.2 整合社區網絡:藍屋建築羣 4.3 為創意產業增值:茂蘿街七號(前稱動漫基地) 4.4 復甦經濟生產︰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4.5 結語 工業大廈的活化再利用 余家聲 前言 5.1 香港的工業發展 5.2 香港輕工業工廠之沿革 5.3 如何活化再利用香港之工廠建築? 香港工業大廈的活化再利用項目:葵涌聯泰工業大廈(活@ KCC) 祈宜臻 前言 6.1 葵涌和大連排工業區的歷史 6.2 聯泰工業大廈的發展 6.3 聯泰工業大廈的建築修改:深入分析 6.4 評定價值 6.5 公眾參與 6.6 活化再利用的建築分析 6.7 結論︰未來項目發展方向 結論 余家聲 前言 7.1 規劃活化建築物的建議步驟 7.2 識別許可用途 7.3 新用途下的新條例 鳴謝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
園冶30:建築文化與
園冶30:建築文化與
人本建築:一位匠造者
健康建築導論:健康建
唐宋時期的公園文化(
大都更時代攻略 耕築
往生之間:緬懷逝者的
寄生之廟:台灣都市夾
生態土地使用規劃:全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