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真原醫:21世紀最完整的預防醫學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當癌症來敲門
作者:
曹朝榮
分類:
醫療•保健
/
醫學科技
叢書系列:心靈拓展系列
出版社:
張老師文化
出版日期:2020/7/27
ISBN:9789576939457
書籍編號:kk0514578
頁數:368
定價:
500
元
優惠價:
79
折
395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當癌症來敲門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當癌症來敲門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堪稱癌症資訊的葵花寶典。7/31面市的《當癌症來敲門》醞釀發酵期,前後長達10年,終於要美夢成真了。 端起緣起,寫在前面 《當癌症來敲門》由柳營奇美醫院創院院長曹朝榮醫生主稿;2020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年份,曹醫生行醫40年,舌癌開刀存活第20年。 曹醫生歷癌歸來,更懂癌,樂意分享自己的抗癌經驗,以及治療癌症病人逾40年的觀察和體會,期待透過自己的專業醫學知識,讓一般民眾,尤其罹癌病人和家屬在接觸比較專業的知識或專業網站之前,有這本書做為橋樑,更容易理解專業的部分,也期盼對醫療人員有所助益,這是出版本書最重要的目的。 他認為,癌症治療領域,正面叢書很少,大部分書籍好像要給讀者一個驚奇、驚喜,語不驚人死不休,然而內容並不正確;全書有系統邏輯,起承轉合,再交由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系教授趙可式親自書審,肯定讀來引人入勝;若懷抱一顆輕鬆自在的心情,這本書冊,還滿接近醫學小說的。目錄章節全多露,有導讀的概念。方便網友先睹為快,請跟隨曹朝榮醫生的步履前進! 抗癌之旅,新里程碑 在伴行安寧的路上,曹朝榮以自身的專業與才學,散播光散播熱,完成最新著作《當癌症來敲門》民眾透過閱讀,了解正確的癌症知識、醫療方式及罹癌心理歷程、輔助治療以及生活上必需注意的事項等,定格了行醫與伴行珍貴的經驗與哲學典範。 在對抗癌症的路上,創全國之先,成立了癌症哲學門診,不只醫病,也要醫人、醫心。既是醫療專業人員也是患者,他說「面對癌症的恐懼、焦慮,我也體驗過,但唯一的出路,就是用正確的方法去面對它⋯」 《當癌症來敲門》將是國內最新版、最權威的一本抗癌工具專書。也將是您家家書案上,最完整與最新的抗癌戰報;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且讓曹醫生陪我們走到花開的那一天… 本書特色 1、作者的權威性。曹朝榮院長是台灣血液腫瘤科領域的TOP 1代表人物。 2、罹癌病人及家屬的救心書。曹朝榮院長不僅關心病人,視病如親,也關心病人的生活脈絡及背景,他將於107年3月開設的「癌症哲學門診」,是台灣第一個跟癌症病人談心的場所,不動手術,不用藥物,只開立「話與處方箋」,帶給病人及家屬樂觀生活的希望。「癌症哲學門診」曾由趙可式教授與曹榮譽院長合作。 3、給醫護人員的再教育書。
作者簡介 曹朝榮醫師 曹朝榮特聘教授,畢業於高雄醫學院醫學系、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博士。 歷任成功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科教授、內科學科主任、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主任、血液腫瘤科主任、柳營奇美醫院創院院長。 具備內科專科醫師、腫瘤專科醫師、血液專科醫師與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目錄 ◎作者序 為何還要再寫一本癌症的書 016 ◎序文 伴您懷著希望開門迎接癌症這位不速之客 021 趙可式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第0章 對不起,敲錯門了 029 引言: 「談癌色變」幾乎是大多數民眾的經驗,但不少真實案例都是經過科 學性診斷後,發現其實只是虛驚一場。 029 第一章 當癌症來敲門,您聽到了嗎? 035 確定診斷,才能對症下藥 036 ◎什麼是「確定診斷」? 036 ◎切片的重要性 039 癌症治療有三帖 040 ◎癌症治療第一帖 如何選擇醫院、科別? 040 選擇通過癌症診療品質認證的醫院 040 就醫時,要考慮所在地的醫療資源 042 自家員工也安心的醫院 042 癌 症病人的診療,要多專科團隊的合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042 您需要認識的腫瘤內科(血液腫瘤科) 046 ◎癌症治療第二帖 尋找好醫師的眉角 048 好醫師是伴我們走過癌症旅程的良師益友 048 名醫,不一定是符合病人期待的醫師 048 尋找好醫師,向醫院員工打探就對了! 049 對症尋找適合的醫師 051 醫師要能為我們的疾病與健康把關 052 能把病人放在最前面的醫師 053 請珍惜會幫您做理學檢查的醫師 054 ◎癌症治療第三帖 尋求第二意見 056 病歷資料、檢體都是屬於病人的 058 糖衣的誘惑 058 ◎健康食品的危害 060 ◎癌症的治療,沒有另類療法的空間 061 ◎補助療法,真能 1+1≧2 嗎? 062 當上天給了考題,如何作答?∼病人的抉擇 064 ◎在意治療的副作用更甚於生命,將因小失大 064 ◎癌症治療的選擇,常須兩害相權取其輕 067 ◎善用病人的體驗,鼓勵對接受治療正猶豫不決的病人 068 ◎不要錯過黃金治癒時機 070 ◎善用團隊的資源,協助病人做出正確的選擇 071 ◎時也?命也?決定命運的,是我們的選擇! 073 表 1-1 外科系負責癌症的開刀手術治療 044 表 1-2 執行全身性治療的科別 045 第二章 細說從頭話癌症 077 癌症共分兩大類,請停,請看 077 ◎不同的名稱,代表不同屬性的腫瘤 078 ◎良性與惡性腫瘤的區別 078 ◎良性腫瘤也是要小心 080 ◎癌症的前身:癌前病變 080 ◎癌症並非單一的疾病 082 癌症細說從頭 084 ◎人體的起始 084 ◎致癌基因 vs 抑癌基因 084 癌細胞的超能力 085 ◎癌症是一種基因突變的疾病 085 ◎癌細胞的基因突變過程,超乎想像的繁複 086 ◎細胞中的暴走家族 087 ◎不朽的癌細胞 088 ◎免疫,免除疫病 089 ◎癌症與免疫力 089 ◎癌細胞突破免疫系統的監控 090 ◎癌症的侵犯、轉移 091 ◎癌症飛天鑽地的魔法 093 釐清關於癌症的迷思∼哪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左右了我們 095 癌症會遺傳嗎? 095 ◎追查家族病史,利己又利親 096 ◎遺傳性癌症二三事 098 ◎癌症會傳染嗎? 101 ◎生物界中會傳染的癌症 102 ◎人與人之間,癌症到底會不會傳染? 103 ◎微生物的傳染致使罹癌率增高 104 癌症的症狀 106 癌症一定會有症狀嗎? 107 ◎有症狀不一定有病,沒症狀不一定沒病 107 ◎小心「持續性」的異常症狀 109 ◎「症狀輕重」不等於「病情輕重」,不要被症狀給騙了! 109 ◎症狀只是一個警訊 110 ◎沒有任何症狀卻已有癌症的存在 111 ◎很少症狀是癌症所獨有的 111 常被漠視的危險:癌症相關的血栓栓塞症 114 ◎留意臨床症狀和表徵 115 ◎發生風險與癌症種類、嚴重度有關 116 表2-1 身體各部位常見的良性腫瘤 078 表2-2 癌症的癌前病變 081 表2-3 各類癌症的常見轉移部位 093 表2-4 被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第一級致癌殺手的微生物 106 表2-5 癌症病人常見的就醫症狀 112 第三章 癌症治療前的準備 119 癌症分期 119 ◎看懂癌症分期的 TNM 119 ◎影像檢查是最常用的癌症分期工具 120 正子掃描在臨床分期上的應用 120 正子掃描檢查偶然發現的異常 121 ◎病理分期是癌症治療的重要依據 122 ◎影像檢查的異常,常須由病理診斷給出明確答案 123 ◎為何不推薦癌症病人做更多的影像檢查? 124 ◎如何讀懂病理報告? 124 腫瘤指標(Tumor Markers) 128 ◎腫瘤指標是監測癌症變動的工具 129 ◎腫瘤指標不是診斷癌症的工具 130 治療目標的設定 131 ◎目標設定的考量:以乳癌為例 132 不同的期別,有不同的治療目標與計畫 132 ◎目標設定的考量:以找不到原發部位的轉移性癌症為例 134 以疾病痊癒為治療的目標,是專業醫師應該懷抱的首要目標 135 ◎了解疾病資訊的途徑 136 ◎治療準則或指引提供的標準療法,是當前最好的治療方法 139 臨床試驗 139 臨床試驗告訴我們的事 140 ◎新藥上市的基本門檻 142 ◎新藥上市前,藥品臨床試驗在不同期別的進行重點 142 ◎勿貿然使用未經大規模臨床試驗科學檢證的方法 144 ◎要留意藥物仿單上的警語 144 ◎晚期癌症抗癌藥可用於早期癌症的治療嗎? 146 ◎臨床試驗的不良反應事件 148 ◎如何避免新藥的副作用? 149 ◎落實新藥上市後的安全性監測(第四期臨床試驗,真實世界的狀況) 150 ◎艾瑞莎事件的教訓 152 溝通與共享決策 153 ◎病人、家屬與醫療人員形成團隊,共同合作、達成治療目標 153 癌症病人旅程的軌跡 154 ◎痊癒性治療之路 154 ◎緩和性治療之路 155 ◎在病人身上總能看到令人敬佩的韌性 156 表 3-1 各癌症相關的血液腫瘤指標(tumor markers) 130 第四章 癌症的治療 157 癌症治療前的準備 157 團隊合作的醫療 160 ◎照顧病人,需要跨專業的合作 160 ◎團隊合作是「以病人為中心」照護模式的靈魂 161 團隊夥伴特別介紹一:癌症個案管理師 162 團隊夥伴特別介紹二:醫務社工師 162 團隊夥伴特別介紹三:腫瘤心理師 163 什麼是確定性治療? 163 手術治療 163 ◎最新穎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 166 ◎轉移病灶切除是轉移性癌症的確定性治療 167 ◎開刀手術在緩和性(Palliative)治療上的角色 167 放射線治療 168 ◎為了救命,放射線治療要承擔的代價 170 全身性治療(化學治療、抗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 171 ◎認識化學治療 173 我的化學治療要打到什麼時候? 174 治癒性治療通常有一定的治療期間 175 當癌症不可治癒時 176 ◎化學治療的副作用 178 化學治療有哪些常見的副作用? 178 嗜中性白血球低下發燒—腫瘤急症,一定要先當成感染來治療 179 化療腦 181 化解認知功能短路的方法 182 記錄自己的副作用,幫助醫師評估解決之道 184 ◎支持性治療(supportive care) 185 支持性照顧大幅降低治療的副作用和風險 185 ◎標靶治療 187 特異分子的標靶治療 187 標靶治療藥物的分類 188 抗荷爾蒙治療是最古老的標靶治療 189 預測療效的生物標記—伴隨式診斷檢測 190 標靶藥物的副作用、毒性 192 癌細胞對標靶藥物也會出現抗藥性 193 標靶治療,不得隨意停藥 194 標靶治療是治癌的萬靈丹嗎? 195 ◎癌症的免疫治療 197 被動式 vs. 主動式免疫療法 198 免疫治療的關鍵:突破免疫抑制的運作 199 喚醒免疫細胞對癌細胞進攻 200 新型免疫療法開啟癌症免疫治療的轉捩點 202 預測免疫檢查點阻斷劑療效的生物標記 204 預測生物標記之一—PDL-1 的表現高 205 預測生物標記之二—腫瘤突變負荷(TMB)高 205 預測生物標記之三—具微衛星體不穩定性高、或核酸錯配修復缺損 205 預測生物標記之四—熱腫瘤 207 預測生物標記之五—腸道內微生物群(microbiome) 207 免疫檢查點阻斷劑的副作用、毒性 208 實證背書的癌症新型免疫療法 209 魚目混珠,未經證實有效的免疫療法 210 魏則西:你認為人性最大的惡是什麼? 211 精準醫療 212 ◎精準醫學應用在癌症醫療的時代已來臨 213 ◎液態活體檢測(Liquid Biopsy,液態切片) 215 治療後的評估 217 症狀的評估 218 ◎副作用的評估 218 ◎療效的評估 218 ◎影像檢查的評估 219 ◎五年存活率=痊癒? 222 當治療碰到瓶頸∼絕望之際的癌症醫療 224 絕望之際,尋求出路的正道 224 ◎醫療極限非絕對,而是相對的 227 ◎當治療出現瓶頸,醫病間應做的溝通 228 ◎醫療的哀愁∼永遠充滿著不確定性 229 ◎放手與不放手的掙扎 231 ◎放手需要愛與勇氣 233 ◎治療三問 234 首先是,病人還有多少本錢呢? 234 其次是,目前還有哪些武器可用呢? 235 最後是,病人及家屬對於疾病預後的理解為何? 235 ◎為自己做好末期醫療的準備,是送給摯愛至親最好的禮物 235 ◎向奧立佛.薩克斯學習面對死亡 237 ◎除了死亡那一天,其他的每一天我們都活著! 238 表 4-1 放射線治療常見的急性副作用、毒性,以及慢性後遺症 170 表 4-2 標靶藥物的分類 189 表 4-3 肺腺癌預測療效的生物標記(Predictive biomarkers) 191 表 4-4 標靶治療用藥的範例(上) 196 表 4-5 標靶治療用藥的範例(下) 196 表 4-6 免疫檢查點阻斷劑 203 表 4-7 基因檢測的目的 216 表 4-8 治療效果評估 221 第五章 攔截癌症來敲門,從生活細節做起 241 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241 ◎改變生活型態,降低罹癌風險 242 國際癌症研究署(簡稱 IARC) 243 ◎輪班工作者,罹癌風險高 245 ◎室內日曬機的致癌風險 246 菸是第一級的致癌物 247 ◎戒菸的重要性 247 ◎抽菸需付出 10 年的壽命代價 248 ◎二手菸的危害 249 ◎菸是第一級的致癌物,造成社會的癌症負擔 249 ◎得到癌症,更應該努力戒掉抽菸的習慣 250 ◎電子菸 251 飲酒 251 ◎飲酒的風險高 251 ◎飲酒與癌症 253 檳榔 254 致癌物—環境因素 256 ◎染髮也不容輕忽 257 ◎手機 258 ◎游離性放射線 260 台灣地區十大癌症的危險因子及癌前病變 263 致癌的危險因子 265 ◎您身邊有哪些致癌危險因子嗎? 266 改變生活習慣攔截癌症上身 267 ◎攔截癌症,從生活細節做起 267 ◎決定、選擇要調整習慣,操之在您,操之在我 268 ◎飲食與癌症 268 ◎紅肉和加工肉製品 269 ◎糖分攝取與癌症 269 ◎素食 271 ◎大豆與癌症 271 ◎維他命 D 與癌症 272 ◎咖啡 274 ◎超過 65 ℃的高溫熱飲 275 ◎蔬菜和水果 275 ◎身體活動面面觀 276 ◎肥胖與癌症 278 為何肥胖會與癌症扯上關係呢? 280 癌症不會遺傳,但易罹患癌症的基因異常會遺傳 282 ◎家族性癌症並非一定來自遺傳—曝露在相同的致癌環境 282 ◎癌症遺傳來自基因突變 283 ◎易罹患癌症的基因異常會遺傳 285 ◎外科手術在癌症預防上的角色 286 ◎癌症的化學預防(chemoprevention) 288 癌症篩檢雖非完美,卻是癌症防治的利器 289 ◎癌症篩檢的名人效應 291 ◎癌症篩檢正常,過陣子卻診斷罹患癌症—間隔癌(Interval Cancer) 292 ◎USPSTF 針對預防保健醫療措施的分級 295 ◎癌症篩檢後的過度診斷、過度治療 296 ◎腫瘤指標(Tumor Markers)與癌症篩檢 300 透過 CEA(癌胚抗原)檢測,能診斷出大腸癌嗎? 301 ◎正子掃描檢查是篩檢癌症的最佳選擇嗎? 303 ◎癌症高危險群更不容忽視 304 罹患某些特定癌症的高風險族群的篩檢更是不能忽略 305 頭頸部腫瘤病人常有的性格特質 305 篩檢的誤解 306 症狀∼來自身體的提醒 307 ◎不要忽略來自身體的聲音,症狀常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307 ◎延遲診斷的原因 308 歸咎延遲診斷的原因,不外乎對癌症徵候的警覺性不足 308 世 界癌症研究基金會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WCRF AICR)2018 年的十項忠告:預防癌症及避免癌症復發 309 ◎確實有效的實證:生活習慣與癌症的關聯 310 癌症的預防 311 ◎癌症的預防有四個層級 311 表5-1 IARC 將物質在致癌上的作用做出分類 244 表5-2 生活型態致癌四大天王 255 表5-3 台灣地區十大癌症的危險因子及癌前病變 263 表5-4 外科手術的癌症預防 287 表5-5 台灣政府推行的四種癌症篩檢 294 表5-6 USPSTF 針對預防保健醫療措施的分級 295 第六章 健康的癌症體驗者 315 癌症體驗者 315 ◎治療方法的選擇要顧及日後生活、職業的考量 316 ◎癌症體驗者的照顧、復原、回歸正常生活 319 ◎癌症體驗者的社會福利資源—仲介給的啟發 320 治療後的追蹤:提早發掘、提早處置對病人有助益的問題 320 ◎不同癌症,追蹤檢查也迥異 321 ◎追蹤檢查做得越多、越詳細,不一定是好事 323 ◎追蹤檢查也需要「明智的抉擇」(choosing wisely) 323 復發 326 ◎發現異常,切莫躁進,摸清底細,善用武器 326 ◎癌症復發常常是因為診斷之初,癌細胞其實已埋伏各地 328 ◎復發後,尋求第二意見,是理性的考量 329 二次性癌症 330 ◎怎麼又來一個癌症? 330 區域性癌化是孕育另一個癌症的沃土 331 微生物感染症的治療能有效降低二次性癌症 332 遺傳性易罹患癌症症候群當然是罹患二次性癌症的極高危險群 333 抗癌治療引起的二次原發性癌症 333 有異常不能直接當作復發來處理,仍須經過病理檢驗 335 ◎二次性癌症的防治 336 後遺症 338 ◎後遺症,有時是為了趕走癌病可能必須承受的惡 338 ◎當後遺症不能處理時,接納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339 給親友的忠告:不要隨意做出醫療、保健的評論與建議 340 ◎同情共感的陪伴 340 ◎探病送禮也是一門學問 340 ◎探病時該說些甚麼? 341 ◎您有張揚自己隱私的自由,但病人絕對有不透露隱私的選擇 342 ◎把建議留給自己,不要隨意開口給病人建議 343 ◎對病人實質的助益 344 給家人的忠告:陪伴照顧中,讓罹癌家人保有控制感 345 ◎凝聚家人的共識和力量 345 ◎還給病人掌控、自由的空間 346 ◎不要低估父母面對危機的智慧 347 ◎主要負責照顧的家人常是第二個病人 348 ◎別忘記照顧照顧者 349 ◎一些小事,對罹癌家人滿滿的愛 350 給癌症體驗者的忠告:享受不被癌症綁架的生活 351 ◎總是會從負面的情緒走出來 351 ◎自己要做的功課 353 為自己作出選擇、決定 353 戒除菸、酒、檳榔是必須的任務 354 學習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 354 學會閱讀疾病和治療的資料,與醫師充分溝通 355 ◎善用筆記和手機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 355 ◎分享疾病隱私的後座力 357 ◎享受如常的生活 358 ◎網路世界的美麗與哀愁—陌生的朋友、病友團體、病友 359 ◎回歸職場∼建構一個對癌症體驗者友善的職場 361 ◎以期待受到別人尊重的心情來尊重別人 363 後記 365
走出巴金森病幽谷:神
心靈幹細胞:遇見生命
生醫材料好簡單
端粒效應:諾貝爾獎得
HEALTH RUL
跨世紀黑科技:神奇植
《再生醫療∼研發、實
呼吸,為了療癒:全新
手術的發明 (上下冊
30個不可不知的細胞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