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台灣這裡有貓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黑面舞者:黑面琵鷺濕地生活影像
作者:
周大慶;攝影:王徵吉
分類:
科學•自然
/
動物
叢書系列:生態記事
出版社:
晨星出版
出版日期:2000/1/1
ISBN:9575838165
書籍編號:sb0054656
頁數:0
定價:
350
元
優惠價:
82
折
287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目前缺書中
目前缺書中:暫時性存量不足,或需與供應商確認後才能訂購。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黑面舞者:黑面琵鷺濕地生活影像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 晨星提供,新書發表新聞稿 黑面琵鷺,2000年千禧鳥,今年來台度冬數量截至十二月八日已達537隻,而今年黑面琵鷺的全球存活數量也只有587隻。從這數字來看,黑面琵鷺對台灣有著濃厚的鄉愁。因著對於「異鄉客」或是一種「故鄉人」的深情關懷,候鳥先生王徵吉、深情鳥人周大慶連袂出擊,撰寫了這一本紀錄黑面琵鷺生活的圖文集《黑面舞者》,並由晨星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為黑面琵鷺的台灣行腳留下深刻而清楚的紀錄。 黑面琵鷺影像記錄者王徵吉,一九四六年生於台南市,一九七○年開始學習攝影,創立攝影俱樂部,曾任中華日報攝影記者。一九九三年因任新聞記者之便,頻繁接觸黑面琵鷺,因著黑面琵鷺出現在「本鄉本土,又離家近」,於是對黑面琵鷺投注相當的熱情,從此,每天的生活、行、坐、臥、營生都離不開牠。 這一本《黑面舞者》是王徵吉六年多來守候的成果,也為他對黑面琵鷺的一往情深,留下栩栩如生的影像見證。最難能可貴的,今年八月他和林本初、陳加盛、鍾榮峰等人為了一探黑面琵鷺繁殖區地神秘面貌,千里跋涉,歷經千辛萬苦、千回百折,進入大陸遼寧長海縣,在杏仁坨這座小島拍攝到了黑面琵鷺的繁殖區照片以及巢穴。他們是台灣鳥界首團進入大陸繁殖區的觀察者,他們不畏艱辛的觀察精神也為台灣黑面琵鷺研究大事紀留下功不可沒的一筆紀錄。 黑面琵鷺文字紀錄者周大慶,是一位資深鳥人,出版有《藍色的精靈─黑枕藍鶲的生活史》、《魚鷹之戀》、《台灣賞鳥地圖》(晨星出版)。在與王徵吉交換賞鳥意見與心得的過程中,體會了王徵吉對於黑面琵鷺生態的一片深情與苦心,於是將王徵吉的黑琵心情以文字刻鏤出來,而成為《黑面舞者》的撰稿者。 《黑面舞者》收錄八十多幅的影像紀錄,在文字撰寫中,將國寶珍鳥─黑面琵鷺生態特性與保育困境如實呈現。其中遠赴大陸遼寧拍攝的黑面琵鷺繁殖區圖片,更為本書增添價值與非凡意義。在進入2000年之際,《黑面舞者》的出版,為千禧鳥奏出最歡喜的禮讚,這是給黑面琵鷺的聖誕禮物,也是給你我的千禧年大禮。HAPPY2000,黑面琵鷺期待更多人的關心與了解。 ■ 候鳥先生深情焦距黑面舞者風華盡現《黑面舞者》以豐富的影像記錄,翔實的文字描摹,將國寶珍鳥──黑面琵鷺生態特性與困境,如實呈現;其中遠赴大陸遼寧拍攝的黑面琵鷺繁殖區圖片,更掀開長久不為人知的繁殖神秘面紗。 本書總共分成三個部份:「認識黑面琵鷺」介紹黑面琵鷺的形態、繁殖、度冬遷徙、棲息地等生態特性;「黑面舞者」,選出王徵吉先生所拍攝的黑面琵鷺濕地生活圖像36幅,展現出了黑面琵鷺的生活姿態;「黑面琵鷺與我」則是由周大慶執筆,描述王徵吉先生在拍攝黑面琵鷺時的一日心情札記,其中述及黑面琵鷺的未來與保育觀念。 【認識黑面琵鷺】 族群與棲地現況 1930年代為大陸東南沿海普遍的冬候鳥,族群急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歸因於濕地的消滅或乾涸(1999,),綜合所有已知度冬地點的最新數量統計,全球可能僅存六百餘隻,繁殖地點目前僅知在南、北韓和遼寧外海幾個小島上。而主要的渡冬地點已知有三處,一為曾文溪口七股地區的潟湖漁塭,二為香港米埔后海灣的福田保護區內的濕地,三為越南紅河三角洲的潮溪區。此外,在日本、南韓、台灣、大陸海南島的少數地點,亦有少數族群,甚至還有許多其他的渡冬地點未被發現,此外也有可能因混在大陸東南沿海的渡冬白琵鷺群中而不易被發現。 繁殖 黑面琵鷺通常小群營巢於離岸不遠的小島或無人島上的懸崖峭壁以小樹枝為巢材,一巢通常生4~6個蛋。目前已知確切存在的繁殖地有北韓和南韓西方沿海的岩石小島分別是蝟島、大甘島、索甘島、雷島、烏本島、德島、齊山島、玉島(以上島名皆為音譯)等島嶼(劉,1997);和大陸遼寧渤海灣中的杏仁坨。其他可能的繁殖區則在西伯利亞和大陸東北及華北地區,如三江平原,札龍生態保護區、向海野生動物保護區等。但仍未獲證實(趙,1995)當年孵出的幼鳥,經成鳥幾個月照養的,羽翼初豐,冬天來臨前就得隨親鳥南下,展開長途旅程。 遷徒 當每年秋風再度地吹起,黑面琵鷺在北方的棲地,氣溫下降,當在冰冷的水中覓食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時,黑面琵鷺紛紛離開各自的繁殖地,遷往較為溫暖的南方。目前已知的遷移路線可能有兩條,一為沿大陸沿海往南至香港、越南。另一沿南、北韓、跨海至日本列島,再到台灣。沿途棲息於淺水沼澤、濕的水田、紅樹林、漁塭、潮間帶、潟湖等濕地環境。 前述遷徒路線上的重要地點有南韓的濟洲島,斧山的Nakdong河口,日本東京灣的谷津干潟湖、南葛西、博多灣、有明海、鹿兒島的Mannose河口,沖繩島的Manko潮間帶。中國大陸地區的洞庭湖、鄱陽湖、草海及海南島的東寨港。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 【黑面琵鷺與我】 考驗 躲在堤腳下的偽裝帳中已經四個小時,池水早順著褲腳來到大腿,透過小小的網孔往外窺視,還不見小黑琵飛進漁塭來。明明這兩天上午黑琵都在這口池子撈魚,等了半天,怎麼除了兩隻小白鷺在淺灘來回啄食小魚蝦,竟連黑琵的斥候大白鷺也不見蹤影,莫非好料已被吃的差不多了。看看手錶時間已經接近正午了,這口準備曝池的魚塭池底殘存的水都已昇溫,手臂流下的汗珠浸濕錶帶,傳來陣陣酸味。遠處水面耀眼的反光因熱氣盤據逐漸氤氳,加速視神經的錯亂。烈日的威力被密不透風的偽裝加溫,我只能將頭緊靠上風的那一面帆布,求助那吹入偽裝中無濟於事的一絲清涼。精神不斷恍惚,思緒忽地由觀景窗內模糊的飄到從前。 緣起 曾經風景和旅遊攝影是我最熱衷的主題,四處旅行只為了拍攝美麗的景物。15 年前,利用年假和點點攝影俱樂部的文雄兄前去北海道拍攝雪景,途中接受文雄兄的提議順便去釧路濕原(濕地)看看丹頂鶴。據說丹頂鶴和人保持相當距離,為顧及取景構圖需要,就先到東京上野的攝影器材店買長鏡頭。志得意滿地挑了一支美樂達500mm的反射式長鏡頭,裝了新鏡的沉重背包倒是讓虛榮的腳步走起來更輕快。豈料到了鶴居釧路地區冬季的棲地,便被兩排摩肩擦踵的攝影者和他們架起的超望遠鏡頭所震懾,那陣容就像戰地野戰炮一字排開,相當壯觀。猶豫了許久始終不好意思拿出自己的「小」鏡頭,後來心想反正都是黃面孔,不開口他們就不曉得我是台灣來的。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一邊觀察一邊開始拍攝,不久就被丹頂鶴曼妙的舞姿吸引,慢慢忽略週遭的事物,逐漸融入拍攝的樂趣中。回到台灣將底片沖洗出來之後卻發現不熟悉新器材的特性,多數的作品對焦失準。儘管如此,倒沒有因此氣餒,反而對丹頂鶴的美一直不能忘情,更對日本人保育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很感動,心想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再去拍一趟,順便享受在下攝氏-25℃氣溫下聽快門震動的輕脆聲音。從此開始有計劃的收集器材、行程、和丹頂鶴的生態資料。四年後終於再有機會攜帶徠卡800mm鏡頭和一整套器材回到鶴居,不管當時拍的技術好不好,器材總是讓日本人的眼光流露出讚嘆。之後連去了四、五趟。1986我就以北海道風光和唯美式的丹頂鶴寫真為主題,辦了以「冬暖」為名的巡迴義展,贊助育幼院的孤兒。 【黑面舞者】 漸行漸遠的思緒被帳外一陣騷動和水花四濺的聲音拖回現實當中,匆匆將鏡頭擺向聲音來源的方向,由相機觀景窗中望去,老花眼來不及對焦,只覺花白刺眼,強忍眼睛酸楚,果然黑琵們進來了,他們時而各自小跑步ㄌㄚˇ魚,時而群起圍捕池中所剩不多的小魚。不久高人一等的大白鷺亦被吸引,飛來加入覓食的行列,趁機偷襲胡亂奔逃的魚兒。我的鏡頭隨著帳外有趣的目標轉動,搜尋、對焦、按下快門、一卷又一卷的底片過片,情緒隨快門的咖擦聲音不斷高昂,四十幾度高溫的烘烤煎熬此時彷彿已不存在。一個多小時後,天際雲朵蒸起,緩緩移到頭頂,陰影使帳篷內外各自漸趨冷靜。 終於底片耗盡,使我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看著他們調皮爭樹枝,比力氣,比技巧,我會心一笑。見他們相互親熱理羽,我感動由然而生。當他們翩翩起舞,我不禁神往。等到他們蹲伏在水中用翅膀撥水清理沐浴,用頭頸部位摩蹭背後和翅膀,我竟也不自主的仰頭晃動。過了一會兒,部份黑琵開始將頭埋在翅膀下休息,少數依然興奮的個體還在走來走去,想串門子。剩下零星的個體則以大嘴修整羽毛,但不久也加入休息行列。有大白鷺擔任警戒工作,黑琵們似乎是天塌下來也不怕,在這裡我看到了不同種生物間互利共生的行為。 寄情 感動,入神,思緒這次回到1993年…… 那時趁擔任新聞記者之便,經常奉命跑鳥會,找尋有關黑面琵鷺的新聞。第一次來到黑面琵鷺的主棲息地,赫然發現800mm鏡頭仍然太短,拍出來的黑面琵鷺群宛如泊在天際線上的一搓白羽。那時的我只知道黑面琵鷺和丹頂鶴同是國際上瀕臨絕種的鳥類,至於其他的生態行為一概不知,即使現在仍然所知有限。既然黑面琵鷺出現在本鄉本土、離自己家又近,於是將對丹頂鶴拍攝的熱情轉移到黑面琵鷺身上。沒想到從此無法自拔,每天的生活、行、做、臥、營生都離不開黑琵。身旁的人都問我為什麼如此投入拍攝黑面琵鷺,很難用文字回答清楚,或許這就是答案。 正當我的意識再度模糊時,「啊-」大白鷺沙啞的警戒聲音劃破長空,黑琵群中起了一陣不小的騷動,原來是兩隻黃狗走上了對面的堤岸。我認得這兩隻狗,它們經常和另一隻白色的小型狗在台十七省道東邊的魚塭趕鴨子。兩隻黃狗中的一隻則喜歡游泳,另一隻和白狗則在水邊又嗅又跳,躍躍欲試終究只敢沿土堤奔跑追鳥。今天這兩隻黃狗拉長了舌頭喘氣,顯然難耐午後的高溫,面對一大群的鳥,依然提不起追趕的興緻,很快回頭下了魚塭就不見了。黑琵群又在池子另一頭恢復了平靜。看來它們這一覺沒有睡上日薄西山可能不會起來,希望天黑前不會有狀況再度發生。飢餓的感覺提醒我浸在水中的背包裡面還有一包口糧和清水原封未動,小心的打開背包拿出口糧,狠狠的啃起來,墜落水面的餅乾屑,迅速被表面張力扯的四散,然後沈入水中無影無蹤。陰暗的帳內,依稀可以看見自己的倒影,孤獨郤滿足的輪廓。 自私的本位主義 黑面琵鷺的生育資料和瀕臨絕種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的確有研究的必要。可是這兩年幾個單位為了研究繫放的問題,又是競爭又是不服氣,經常有第一手資料又是保密又是防諜。別人做的繫放不算數,自己親手抓到套上腳環的才行,常常一隻鳥左腳戴張家的鐵環,右腳套李家的塑膠環,背上還得揹著衛星追蹤器背包,非常不合情理,換做是人也受不了。有幾個單位去年為了抓鳥和未經許可的抽血,折損了幾隻不敢說,還怪記者多事。學術掛帥的心結使他們忘記抓黑面琵鷺過程使鳥兒飽受的驚嚇和傷害。像是追蹤器造成的肩傷變成落翅仔、捕捉陷阱不小心夾斷腳、陷阱繩子幾乎割斷喙、足部皮膚割傷潰爛等傷害,令人於心不忍全部都有照片為證。曾經有好幾次我真想用我記者的筆呼籲政府,阻止那些自命清高的狠心研究人員。其實大家都是為了鳥好,好希望他們能夠改進,換一種方法研究,只是苦了鳥。 ■ 王徵吉 一九四六年生於台南市,一九七○年開始學習攝影,創立攝影俱樂部,曾任中華日報攝影記者。一九八○年代初期到日本拍攝雪景,因緣巧合之下,感動於丹頂鶴曼妙之美,投注拍攝熱情。一九九三年因任新聞記者之便,頻繁接觸黑面琵鷺,因著黑面琵鷺出現在「本鄉本土,又離家近」,於是將對丹頂鶴的感動與熱情轉移至黑面琵鷺,從此至今,無可自拔,每天的生活、行、坐、臥、營生都離不開姿態優雅的黑面琵鷺。 1986年至1999年間,舉辦多項野鳥生態攝影個展,出版攝影集有《縱情萬里》世界風光專輯、《白羽》、《鳥語》兩本野鳥天地專輯。 頁數:112頁
怪咖動物偵探2:家門
怪咖動物偵探1:你家
怪咖動物偵探 1:你
與路共生:道路生態學
我們的星球【藍星+綠
遠東冰原的貓頭鷹
座頭鯨赫連麼麼:小說
國家地理終極昆蟲百科
超微昆蟲圖鑒
傷獸之島:我當野生動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