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建築與美學的對話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隈研吾
作者:
Nikkei Architecture
譯者:
林錚顗
分類:
藝術•美學
/
形上學•美學
叢書系列:美學誌
出版社:
博雅書屋
出版日期:2012/2/25
ISBN:9789866098451
書籍編號:kk0311988
頁數:312
定價:
650
元
優惠價:
79
折
514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絕版書
絕版書:確定不再版的商品,僅提供書籍資訊參考。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隈研吾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隈研吾 繼首波登場的伊東豐雄之後,「建築家系列」第二位所要整 理介紹的正是隈研吾。相較於其他知名的日本建築師,隈研 吾成名的經歷確實有別於人。著眼的層次並不僅侷限於建築 界的他,最初讓大家認識到「隈研吾」這個名字,並非其建 築師身份所設計製造的建案作品,而是以評論家角色所出版 的《10宅論》(1986年)與《再見,後現代主義》(1989年) 等評論集。因此帶動起社會熱絡討論話題的隈研吾,開始積 極接受專訪、撰寫專欄,建構起他在媒體上的評論管道。環 顧當今日本建築界,能夠像昭和時代的建築大師丹下健三那 樣,為建築與社會架構起溝通的橋樑,似乎也只有隈研吾能 做到以一般人聽得懂的方式來居間溝通,在知名建築師當 中,堪稱為罕見的異類。此外,他備受四十歲以上業界相關 人士關注的這一點,在同業當中也是少見的現象。 然而,以評論者角色大出風頭的隈研吾,在建築師的本職道 路上,一開始走得並不順遂。1991年,集自身方法論之大成 所完成的「M2」,卻不巧遇到泡沫經濟崩潰等因素,而未能 獲得業界高度的評價。同時他在東京的工作量也銳減,於是 此後的10年,他便將重心轉移至地方型都市。 所幸,連番的挫折反而成為成長的滋養,他開始建立起自己 新的設計手法。「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造型」「為素材帶出新 的一面」這些創新的做法,再度引起建築業界的關注。當 然,之後他在日本國內與海外的活躍發展,至今已是大家有 目共睹。 本誌將循著隈氏經歷的足跡,分為「從評論作出發、與地方 都市正面對決、素材的再發現、特別對談、歷史的繼承與再 生、再度前進都市&海外、隈流構思術&設計手法」等七大 章,來介紹他的方法論、建築作品、生平事蹟、設計流程& 事務所組織、競圖奮鬥史、以及與「妹島和世(建築師)、福 岡伸(分子生物學者)、宮台真司(社會學者)」等的對談內 容。 本書特色: 本書用全面而完整的角度來探討隈研吾這位建築大師,包含 他的經歷、作品和思考,以及大量的全彩圖片。對於想認識 和了解隈研吾的讀者來說,是相當完整的一本書。
隈研吾 隈研吾 Kuma Kengo:日本建築大師,慣用竹子、木材、泥 磚、石板、和紙等自然建材,建築風格散發日式和風與東方 禪意,在業界被稱為「負建築」、「隈研吾流」。 1954年生於神奈川縣。1979年畢業自東京大學建築研究所 碩士班。1985-1986年擔任哥倫比亞大學建築•都市計畫學 系客座研究員。1990年在東京青山成立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 事務所。2001-2008年任教於慶應大學科技科學系。2009 年開始擔任東京大學教授。 知名作品有「龜老山展望台」(1995)、「水/玻璃」 (1995,AIA獎)、「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1995)、「森 舞台/宮城縣登米町傳統藝能傳承館」(1997,日本建築學 會賞)、「石之美術館」(2001,國際石材建築大獎)、「馬 頭町廣重美術館」(2001,Murano Prize)。近期作品有 「長城下的公社/竹屋」(2002,北京),「長崎縣立美術 館」(2005,長崎)、「三多利美術館」(2007,東京)。目 前於中國及歐洲仍有許多建案進行中。近十年更一手囊括 JCD、日本AIJ獎、美國AIA、全球創新建築獎、芬蘭Spirit of Nature Wood Architecture、法國Energy Performance + Architecture Award等國際大獎。著作 有:《十宅論》、《再見•後現代》、《建築的慾望之死》、 《負建築》等。
CHAPTER 1 從批評出發 INTERVIEW 01「不明自己的方向,痛苦折騰的二十來歲的 年代」 READING 01 隈研吾全部著作編年史 READING 02 三十代•隈研吾的戰略【1988年】 PROJECT 01 M2【1991年】 INTERVIEW 02「在挑戰性的設計背景中,也有對整飭氣氛 的反抗」【1992年】 CHAPTER 2 與地方性都市面對面 PROJECT 02 梼原町地區交流設施(雲上飯店)【1994年】 PROJECT 03 龜老山展望台【1994年】 PROJECT 04 森舞台(登米町傳統技藝傳承館)【1996年】 PROJECT 05 北上川•運河交流館 水之洞窟【1999年】 PROJECT 06 寶積寺車站 直藏廣場【2008年】 PROJECT 07 下關市川棚溫泉交流中心(川棚森林)【2010 年】 CHAPTER 3 素材的再發現 PROJECT 08 水/玻璃【1995年】 PROJECT 09 川/濾光板(乙字亭)【1997年】 PROJECT 10 那珂川町馬頭広重美術館【2000年】 PROJECT 11 石頭美術館【2000年】 INTERVIEW 03「藉著選擇一種素材,也可以使在地產業重 生」【2001年】 PROJECT 12 塑膠屋【2002年】 對話 【特別對談】想聽聽這個人 來賓01 妹島和世【建築師】「船到橋頭自然直──突然改變 態度,海外變得很重要」 來賓02 福岡伸一【分子生物學者】「不論建築或生物因『流 動』而活著」 來賓03 宮台真司【社會學者】「在今後的都市裡,必要的是 『遲鈍』與『不吻合』」 CHAPTER 4 歷史的繼承與再生 PROJECT 13 陽之樂屋【2000年】 PROJECT 14 村井正誠紀念美術館【2004年】 INTERVIEW 04「對於新而強的物質,如何附加上『柔弱』 呢?」【2005年】 PROJECT 15 銀山溫泉 藤屋【2006年】 PROJECT 16 根津美術館【2009年】 CHAPTER 5 再次向都市,向海外 PROJECT 17 ONE表參道【2003年】 PROJECT 18 escorter 青山(NTT青山大樓修改)【2004 年】 PROJECT 19 戶畑C街區整備事業【2007年】 PROJECT 20 朝日放送(螢町A街區)【2008年】 READING 03 隈事務所的海外PROJECT CHAPTER 6 隈式發想術•設計手法 READING 04 到建築師隈研吾形成為止 READING 05 我最好的細部設計 INTERVIEW 05 「建築逐漸變成為了感知環境的接觸點」 ──與山梨知彥氏、貝島桃代氏三人對談 READING 06 解剖隈事務所2008 READING 07 在蒂芬妮銀座大樓所見的照明技藝 READING 08 隈事務所的競圖奮戰記 READING 09 緊跟一天探討時間管理的奧秘 【卷末】 隈研吾年譜 STAFF LIST 後記(隈研吾) 執筆者/報導刊載號
到蘭嶼當五天的島民吧
無形.有影:發掘無形
宗教自然之美
日系暢銷配色公式:復
日本版面的法則:大師
為什麼他們都沒穿衣服
動漫人體結構表現技法
建築藝術的演繹,探索
街頭劇場
解讀當代建築大師:5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