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中外歷史大事酷搜本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異鄉人之地:清帝國在新疆的教化工程
Land of Strangers: The Civilizing Project in Qing Central Asia
作者:
許臨君
譯者:
苑默文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歷史地理
叢書系列:黑盒子
出版社:
黑體文化
出版日期:2023/12/20
ISBN:9786267263624
書籍編號:kk0575877
頁數:336
定價:
550
元
優惠價:
79
折
435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異鄉人之地:清帝國在新疆的教化工程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異鄉人之地:清帝國在新疆的教化工程 內容簡介 ★★本書榮獲2021年美國歷史協會約翰費正清獎★★ ★★全球唯一中譯本、獨家收錄中文版作者序★★ 第一本從察合台語檔案探討近代新疆文明衝突的重量級作品 從穆斯林的東突厥斯坦,到大清帝國的新疆省 晚清中國征服者追求的儒家理想社會 如何摧毀新疆穆斯林與漢人的日常生活 「《異鄉人之地》是一部建立在豐富史料及精彩分析的卓越著作,書中充滿令人難忘的細節描述,涵蓋一群鮮為人知的歷史人物。」──梅爾清,《躁動的亡魂:太平天國戰爭的暴力、失序與死亡》作者 本書作者透過多語言史料的相互映照,闡釋湘軍集團所推行的教化工程背後的思想淵源及政治脈絡,並透過檔案紀錄中的漢人士兵、突厥穆斯林及回民事蹟,還原近代新疆社會的真實圖像。 《異鄉人之地:清帝國在新疆的教化工程》描述十九世紀末晚清時期,中國本地湘軍集團重新征服了新疆地區,並嘗試以儒家社會的理想來改造這個「異鄉人之地」,將穆斯林教化為漢人。然而,這樣的教化工程卻對當地人民的身分認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包括隔閡、不平等和暴力,最終推動「東突厥斯坦」在地民族意識的形成。 首先,本書跳推傳統官方敘事,透過漢人士兵、突厥穆斯林及婦女的平民視角,真實呈現近代新疆的社會生活圖像,涵蓋了婚姻、家庭以及宗教習俗的層次。本書指出,語言與文化的隔閡,而非宗教,是族群衝突的核心原因。雖然官方政府透過「通事」這樣的翻譯官僚,試圖進行調解與融合,但轉譯的結果往往造就了更激烈深層的衝突,而非平順的融合過程。 再者,本書深入爬梳左宗棠為首的湘軍集團網絡,並結合官方文書及雜史記錄,呈現湘軍集團和清帝國中央之間錯綜複雜的政治互動,如何影響新晚清疆社會的發展變化。而湘軍集團的行動背後,有著更為深層的中國文化脈絡──經世思想作為指導原則。再者,本書進一步分析湘軍的統治理念,揭示湘軍在新疆實踐經世思想的過程中,以儒家為核心的同化政策如何逐漸轉向殖民主義的方向。 本書最大特點,在於採取新清史觀點與歷史人類學的方法,將湘軍集團的教化工程與同時代歐洲殖民主義的「文明使命」進行比較。這樣的比較不僅打破了過往以帝國核心為出發點的歷史敘事基調,也從邊陲的角度出發,重新檢視中國歷史中隱而不彰的邊緣與核心關係。這樣的視角不但使讀者能夠深入理解新疆歷史的深層變化,同時也重新詮釋了中國歷史的近代脈絡。 本書指出,儘管許多學者都著重於分析當代新疆衝突的民族主義訴求,但這種身分認同的形成過程非常複雜,所涉及的不僅僅是民族主義,還包括階級和宗教因素。湘軍的教化工程造成新的社會結構和話語,並促使穆斯林社區開始表達自己的身分認同,帶來穆斯林社區抵抗統治者的影響。理解晚清新疆社會的身分認同變遷,對於解釋當代新疆的現況至關重要。 本書特色 一場身分認同的巨變!十九世紀末,重新征服新疆的大清帝國,嘗試以儒家理想改變穆斯林社會。本書揭示儒家及伊斯蘭文明衝突所帶來的深遠影響,由暴力及規訓而引發的社會分裂、不平等,直到今天仍然持續作用中。 儒家教化工程與突厥穆斯林:中亞的穆斯林社區,自元代以來信奉伊斯蘭教、使用突厥語言。然而,由儒家知識分子主導的改造計劃,嘗試改變穆斯林社會,導致當地產生文化衝突、社會不平等及日常暴力。 身分認同的轉變:歷經晚清同化時期的穆斯林,在抵抗外加的認同與重新定義自我身分的過程中,逐漸建立起共同血統的神話,而成為日後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起點。 當代衝突的起源:《異鄉人之地》不僅呈現近代新疆社會的關鍵變化,更闡釋族群衝突的核心並非宗教或道德觀念的不同,而是帝國與邊陲的統治及暴力問題,這對於理解當代新疆的現況至關重要。 專文推薦 孔令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侍建宇|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所副研究員 熊倉潤|日本法政大學法學部國際政治學科副教授 好評推薦 孔令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侍建宇|臺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安所副研究員 張中復|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前系主任 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楊海英|靜岡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部教授 喬舒亞.弗里曼|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蔡偉傑|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熊倉潤|日本法政大學法學部國際政治學科副教授 (按姓氏筆劃排列) 「許臨君是一位擅長收集、閱讀和翻譯艱澀珍貴材料的專家,他為我們提供一個窺探十九世紀末邊疆社會的窗口。《異鄉人之地》是一部建立在豐富史料及精彩分析的卓越著作,書中充滿了令人難以忘懷的細節描述,涵蓋一群鮮為人知的歷史人物。」 ──梅爾清(Tobie Meyer-Fong),《躁動的亡魂:太平天國戰爭的暴力、失序與死亡》作者 「許臨君結合其驚人的語言技能,以及廣泛的檔案研究和概念分析,呈現出清代吐魯番生動的社會生活及日常百態。《異鄉人之地》是一個精細入微的歷史記錄,更是一項卓越的學術成就。」 ──阿迪卜.哈立德(Adeeb Khalid),《製造烏茲別克:早期蘇聯的國家、帝國和革命》作者 「透過本書對清朝殖民統治之理論及實踐的豐富探討,我們看到暴力和規訓如何持久地塑造新疆的群體身分。作者許臨君運用其豐富的多語言工具爬梳日記、紀念碑和法庭案件文件,進而揭示在晚清新疆的殖民過程中,漢人及其中介者,與被殖民的維吾爾人之間的日常生活互動。」──瑪麗安娜.坎普(Marianne Kamp),《烏茲別克的新女性:伊斯蘭、現代性和共產主義下的揭面》作者 「在這本優秀的專著中,許臨君描述晚清新疆平民的身分認同邊界是如何被塑造的。本書使用吐魯番的突厥、滿洲和中國來源的多方文獻,介紹當地的精英、來自湖南的儒家官員、通曉多語言的當地通譯與說漢語的穆斯林等人物。他的敘述生動地描述文化衝突、身分認同、性別意識形態、殖民紀律錯綜複雜的關係,並且巧妙而具有說服力地與今天現狀相互呼應。」──喬納森.李普曼(Jonathan N. Lipman),《熟悉的陌生人:西北中國穆斯林的歷史》作者 「撰寫一部關於任何歷史時期社會的『底層歷史』,都不是容易的任務,但《異鄉人之地》是一個出色的例子。本書為探索現代中國和中亞地區的歷史,並提供啟發性的見解。」──王元崇,德拉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透過理解一百五十年前晚清湘軍集團在新疆展開的儒家教化工程,對我們理解現代中國政府如何治理新疆的行動有寶貴的貢獻。」──《亞洲書評》(Asian Review of Books) 「作者以十分特殊的歷史視野,並運用老維吾爾文(察合台文)地方文本在內的豐富史料,重新檢視新疆在清末經歷穆斯林抗清事變後,清廷體制再度以「教化」之名,對這個失而復得的化外之地實施文明化的正當性及其矛盾。這種似新實舊的措施,表面上跳脫了以往鎮壓穆斯林反叛後「善後」的傳統模式,其實是更加凸顯出中原儒家統治觀與中亞突厥伊斯蘭社會間,並企圖建立共生關係的複雜性與弔詭性。本書雖著眼於歷史,但對於理解當代新疆治絲益棼的局勢,有著相當重要的參考價值。」──張中復,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前系主任 「清末新疆建省時,給的名字是「甘肅新疆省」;臺灣建省時則先稱為「福建臺灣省」。新疆與臺灣相距頗為遙遠,可是兩地倒有頗多的共同點或相似處。因此,閱讀新疆能帶給大家的意義遠遠大過新疆本身。乾隆將新疆納入版圖之後,就常常將要被流放的人送往新疆。這些人往往本是大官或者有錢的生意人,因此漢人的文化因子在左宗棠重定新疆之前,已經埋下。本書的重點著重在「新疆回變」以後的種種事情,特別是漢文化的強勢導入,頗具意義。」──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異鄉人之地》資料來源豐富,理論分析深刻,為中國史、維吾爾歷史以及殖民主義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貢獻。……許臨君將清代新疆的殖民主義置於中國現代史與全球帝國主義中考察。同時,他也展示這項殖民工程如何在影響地方層級的事物,因為該區域的多數穆斯林人口要與日益干涉人民生活的省政府調整關係……藉由聚焦在中國政府與當地穆斯林之間的日常互動,以及國家的意識形態律令如何被本地人民理解、重新想像,與重新利用,許臨君讓我們進一步了解這些現象背後的歷史脈絡……他具備了從晦澀難解的檔案文獻及其他稍縱即逝的資料中抽繹出生動敘事的天賦。」──喬舒亞.弗里曼(Joshua L. Freeman),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中國研究》(The China Journal) 「本書探討清朝在一八七七年弭平新疆回變,收復新疆後,新一批的湘軍統治菁英如何推行新的儒家教化政策以維持新疆的長治久安。這段歷史實際上也是我們理解維吾爾民族主義起源以及當代新疆衝突局面的窗口。作者指出湘軍菁英在清末新疆所推行的儒家教化工與與歐美殖民主義的特定形式非常相似,藉此也可以說明殖民主義在非歐美的脈絡下如何浮現。本書另外的特點在於運用了華南研究的歷史人類學方法來回答美國新清史所提出的問題,這表現在作者對吐魯番多語種地方檔案的運用上。可以說本書是第二代新清史研究者透過整合不同學科方法來研究清代新疆史的最新成果。對於清代邊疆史、歷史人類學以及殖民主義有興趣的讀者而言,相信本書不會讓你失望。」──蔡偉傑,中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許臨君(Eric Schluessel) 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學博士,現任喬治華盛頓大學現代中國史助理教授。曾任教於蒙大拿大學,並曾於2018至2019年擔任普林斯頓高級研究院梅隆研究員。著有《異鄉人之地:清帝國在新疆的教化工程》以及中亞文獻教材《察合台文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Chaghatay)。 譯者簡介 苑默文 自由譯者,常年關注伊斯蘭世界的藝術和物質文化,譯有《賓.拉登文件》(黑體出版)、《中斷的天命》、《大英博物館裡的伊斯蘭史》、《絲路上的帝國》等書。
目錄 推薦序 你的新疆、我的故鄉/孔令偉 推薦序 晚清在新疆塑造中華帝國的同化企圖和脈絡/侍建宇 推薦序 認識辛亥革命前新疆的必讀作品/熊倉潤 中文版序 凡例說明 導論 前奏:在世界破碎之後 吐魯番:異鄉人之地 關於稱呼 本書結構 第一章 中國法律:教化工程的起源 無法之法:「禮」的奧義 教化使命的思想淵源 湘軍共同體與其意識型態的社會淵源 左宗棠與西北穆斯林地區的重建 第二章 作為例外之地的新疆:教化工程的轉型 左宗棠的繼承人和新疆建省的災難 作為一個例外行政區的新疆 作為法律上例外之地的新疆 一個位於西北的南方省份 湖南人的衰落和帝國多元主義者的增長 第三章 前線調解:通事的崛起 尋找中間人 翻譯的類型學 儒家學校 通事的崛起 調解與模仿 第四章 壞女人和丟失的孩子:儒家殖民主義中的性經濟 婚姻與性:習俗與觀念 透過暴力和重新安置進行的遷移 漢人男性購買突厥穆斯林新娘 儒家父權制的突厥穆斯林殉難者 父權制和邊界管制 家庭中的民族性 第五章 收斂屍骨:作為歷史創傷的穆斯林起義 家庭創傷和集體創傷 幽怨的神祕景觀 以亡者為證 流亡士兵送漢人魂魄歸鄉 第六章 歷史斷絕與帝國終結 中國皇帝如何成為一個穆斯林 雅弗血脈的政治學 韌性強大的帝國 永恆的皇帝和世界的盡頭 中國斯坦的纏頭 結論 謝辭 註釋 參考書目
醫療與帝國:從全球史
朝鮮半島六百年史:政
真假丈夫:馬丹蓋赫返
臺灣政治有意思!若林
雜碎:美國中餐文化史
盧比孔河:509–2
歐洲歷史的轉捩點(3
追尋北一:日治時期台
拜占庭帝國:324-
金融的世界史:泡沫經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