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說電影:那個迷死人的玩意兒
.
關鍵論述與在地實踐*
.
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台灣數位表演與科技劇場:歷史、美學與創作
Taiwan Digital Performance and Technotheatre
作者:
邱誌勇
分類:
電影戲劇
/
綜論
出版社:
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
出版日期:2023/12/20
ISBN:9789869197762
書籍編號:kk0581702
頁數:225
定價:
460
元
優惠價:
79
折
363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台灣數位表演與科技劇場:歷史、美學與創作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台灣數位表演與科技劇場:歷史、美學與創作 內容簡介 「數位表演」是一個持續演進的新詞彙,一個關於透過科技的使用與應用來增進表演與視覺藝術美學底蘊、奇觀效果、情感聯繫與感官衝擊,也是對於意義與符號的獨特運用。本書是針對2010年後台灣數位表演暨科技劇場的深度觀察,從藝術家的創作實踐出發,透過田野式親身觀察,再回到理論思潮的抽象化,對藝術家團隊的系列創作進行剖析。
作者簡介 邱誌勇 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科技藝術研究所教授暨所長、藝術學院學士班主任。美國俄亥俄大學跨科際藝術系博士,雙主修視覺藝術與電影,副修美學,學術專長為數位美學、科技文化研究、藝術評論與策展。連續獲得日本東京大學、日本關西大學訪問學者資格。曾擔任《台灣數位表演與科技劇場的歷史、美學與創作研究暨出版計劃》、《科技藝術政策規劃研究案》等計畫主持人,並策劃《眾聲・嬉境:邱國峻個展》、《台灣燈會客家燈區—伶俐》、《鏡像・映像:80後的當代影像藝術展》、《虛幻生命:國際生物科技藝術展》、《後・技・藝》、《絕對・凝視:柯錫杰玖齡影像藝術展》、《後數位人類紀:2019國際科技藝術展》、《故事跨視界展》、《2015-2016年台灣科技藝術節—潮》、《2014科技藝術展—奇幻視界》、《顫・動・感:台灣新媒體藝術新銳展》等展。著有《關鍵論述與在地實踐:在地化脈絡化下的新媒體藝術》,並編輯《藝術松》、《數位藝述》、《媒介擬想(4):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等書。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前言 概念勾勒—從後劇場到科技劇場的轉向 邁向混真展演的當代性 重繪「數位科技」+「表演藝術」 後劇場 定義數位表演 數位科技作為創新媒材 數位表演發展脈絡 未來主義(Futurism) 達達主義(Dadaism) 包浩斯(the Bauhaus) 福魯克薩斯(Fluxus) 〈九個夜晚〉(9 Evenings)及藝術與科技實驗(E.A.T.) 1970後的新頁 結語 台灣數位表演發展系譜 一個未竟之詞 雙重跨域・分進合擊:台灣數位表演發展的四條路徑 台灣數位表演藝術實踐的美學特質 重新令人著魔的數位表演 數位表演的美學底蘊 影像與介面的流變 時—空關係的超越 身體與科技的體現 虛擬與在場性的辯證 觀眾角色之轉化 聯覺:感官與知覺的融合 結語 從破除鏡框、演員退場到沈浸體驗:王俊傑在《萬有引力的下午》、《罪惡之城》與《索多瑪之夜》中展現的科技劇場形貌 王俊傑系列創作 科技劇場的美學表徵 結語:醞釀中的劇場形變 後劇場的科技性:周東彥在《空的記憶》、《我和我的午茶時光》與《光年紀事:台北—哥本哈根》中的「影像詩學」與「科技時空」 周東彥的科技劇場三部曲 瀰漫擴散的影像詩學 科技時空的匯聚 觀眾角色的轉變 結語 身體,複像及其數位替身:蘇文琪在《Loop Me》、《Remove Me》與《微幅W.A.V.E.》中的身體意象與數位美學 身體、科技,及其之間:蘇文琪的數位表演三部曲 身體及其複像 數位替身、在場性及其能動性 結語 *替身操演:數位表演藝術中的「異體」與「機器/人」 「偶」的現身:從道具到主角的轉化 「偶」的形貌 從義肢到異體、從機器偶到機器/人 始終已是主體科技:偶的主體化與人的隱身 結語 *空間性身體的實踐:謝杰樺在《第七感官》、《Second Body》與《永恆的直線》中的空間與身體 謝杰樺及其系列創作 科技中的身體與空間 空間性身體:在科技空間中重寫身體的表演性 結語 *結語 走向虛擬的未盡之境 *參考書目
愛在三部曲30週年【
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
日本動畫指南(2冊精
星空下的黑潮島嶼幕後
自我對畫:給所有大人
救贖者:馬丁.史柯西
日本電影人物志
天涯總有相會時:台灣
從法國康城看世界電影
梨園偶拾(京崑篇)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