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愛LOVE:電影寫真書+愛的紀錄
.
人間四月天之徐志摩的
.
人間四月天之徐志摩的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她從海上來
張愛玲傳奇
作者:
王蕙玲
分類:
電影戲劇
/
影劇小說
叢書系列:風華館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4/1/5
ISBN:9864172409
書籍編號:kk0077746
頁數:512
定價:
450
元
優惠價:
79
折
356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她從海上來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內容簡介
王蕙玲以創作者的以她一貫深情的筆,走訪張愛玲的情愛與創作旅途,除了飛往美國開始蒐集張愛玲的資料,包括到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查閱張愛玲美國作家情人瑞荷的日記手稿,從模糊的親筆筆墨中「比對」出張愛玲旅美的可能樣貌,還採訪張愛玲生前多位親友。 一九九五年在美國過世的張愛玲,多年來以她靈犀的心眼「張看」這個世界,卻不能躲開無數讀者渴望要「看張」。被此劇製作人徐立功笑稱「已被張愛玲靈魂附身」的王蕙玲,將帶領觀眾走進張愛玲的人生旅途,走進張愛玲的心靈世界,走進張愛玲的作品世界,讓你自己去知道她,感受她,自己去想、去知道或不知道,去懂得或不懂得。
序
我見過胡蘭成先生一面,那時我高中畢業,隨朋友去朱天心家玩,帶我去隔壁鄰居家坐坐,便見一白髮老先生從樓上走下來,穿著還是一襲長袍,笑笑點點頭、和藹可親。朱天心說這是胡爺。那年我們都小,隨天文、天心稱胡先生為胡爺,輩分已定。 胡爺流亡日本三十年,於一九七四年應邀華岡講學,後來還是因為當年往事難被接受,遂應朱西甯老師之安排,下山客居朱家旁一年;那年我們因緣際會而辦起了「三三集刊」。之後,胡爺返日,七十五歲去世,葬於東京福生。 辦三三那幾年,我寫了三本書,第一本書天心幫我拿到日本敬呈胡爺,胡爺徹夜看完,清晨下樓問天心:這個這個阿丁有多高?答曰一六五,胡爺似是苦惱的想想,隨即開顏一笑,似是自言自語說:沒關係,李白也不高。遂讓天心帶回一套日文版的《今生今世》賞我;另贈一幅拓印書法「江山如夢」。那書裡胡爺親筆一頁頁校勘過了,那幅書法懸在我家客廳數十年,我喜歡胡爺的字,風姿瀟灑,自在生長。 這是我跟胡爺的因緣,先說明白了,好驗明正身。我喜歡胡爺,是他的文章開了我的悟識;是他的大氣寬了我的性情。許多人是因為張愛玲而喜歡胡爺的,我不是,我是先認識了胡爺,才能懂得張愛玲。 那時我們辦三三,看的說的想的寫的都是胡蘭成與張愛玲,時人譏之為張腔胡調;是不是呢?多年後的今天我重看自己的一些舊作,如同張愛玲一般的齜牙裂嘴,毛骨悚然,果然我是!當然不是全部,但後期幾篇自命寫得十分世故的小說、不歸入張派也難,難怪不再寫了。後來我開始改寫劇本,想來是想極力逃脫胡腔張調的文字魔咒,這一逃、便是二十年。 《她從海上來》,寫的是張愛玲一生傳奇,胡爺自然難脫干係,這兩個人、難說難道,因為都同是世俗又不俗之人。世俗好寫,不俗也好寫,人的複雜多面性卻是最難以戲劇呈現,因為難以統一。因此這齣戲,對我跟蕙玲都是比《人間四月天》更難的挑戰。《人間四月天》寫「情」的真,易懂,《她從海上來》寫的是「人」的真,難。 戲劇提煉人生,因為精粹、所以去蕪存菁;此所謂整理人生、此所謂情節主題、此所謂戲劇人物、此所謂之戲劇化也。一般傳記人物,是由歷史定位、或者社會定位來說起,本人性格、一生行誼、皆藉以鋪陳解說證明傳記人物一生主題之戲劇人格,其他不入格的細節,只能「去蕪」掉了。王蕙玲的這兩部傳記人物劇本,卻挑戰了這個難度。 《人間四月天》還好些,徐志摩一生追求靈魂伴侶,已具戲劇主題。我們從情感的追求,生命的執著去理解,那些不甚戲劇化的人物性格和情節,矛盾不統一不具戲劇合理性的真實人生境遇及人物,才因此打動觀眾真實的情感。《她從海上來》談的不是情,是張愛玲的生命,而張愛玲的生命是什麼呢?她不像徐志摩有著叨之念之的生命主命題,她就連自己文學作品都不愛提出冠冕堂皇的主題或意義,她只寫人、只寫生命、寫人的生命與生活的環境,她不拿命題框住她筆下的人,寫她的傳記,能又以什麼來框住她、幫她代言呢? 張愛玲的人生越行越低調,就連她跟胡爺的戀情,也終生保持沉默,不發一語;她刻意的保持隱私,遠避他鄉,隱居於世;張愛玲不留自傳,她的生命不自言,以至一生成謎。那麼,要怎麼來說她呢? 王蕙玲想寫張愛玲,不同於坊間許多張愛玲傳記的是,她不企圖從張愛玲的生平去解析張愛玲的作品,也不企圖來詮釋或界定張愛玲。她只是,以同是創作者的經驗,去理解及感動另一個創作者的生命。她想說的,是「不管怎麼樣,她一生都在寫,不停的寫。」這樣的創作者的生命。追尋張愛玲生命的軌跡,王蕙玲從自己的感動出發,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個創作者相同及不同於一般人的生命。 生命無主題無答案,生命裡只有許多的感動。《她從海上來》不解答張愛玲,只訴說張愛玲一生的經歷,和我們對生命的感動。 因為是張愛玲,因為張愛玲難說,因為張愛玲難說又不願意硬加詮釋,因為難說不能多說又不得不說得準確;因此這個劇本有其特殊風格,王蕙玲打破了時空的限制、不依時間軸進行情節,故事從張愛玲中年到了美國之後開始、再接回少女成長時期,而後成名、與胡蘭成戀愛,離開中國,再跳接回一九六二年的美國婚姻,而至老死他鄉。為什麼傳記故事,卻不依慣例的從出生開始,順著時間進行寫起?王蕙玲說,選擇這裡開場,許多原因中的一個,便是因為這時候的張愛玲對國人是完全的陌生,因為不熟悉,才能讓觀眾先擺脫掉對張愛玲許多先入主為主的概念,有機會重新認識張愛玲。從凡人裡看出不凡之處,便是《她從海上來》的企圖。 從美國部分開場,張愛玲三十六歲,是個來自上海的中國作家,除此之外,一片空白。這樣的出場,張愛玲便純粹只是個普通人,頂多,多了一個作家身分。由這裡,從她一個平凡人的身分,我們看到她與瑞荷平凡幾近無趣的戀愛、平淡的婚姻,再從一點一滴的細節、一些記憶,從張愛玲的回憶,故事才倒敘回她的出身、童年及後來的一切。是的,想知道張愛玲的傳奇,便應該先知道她只是一個「一般人」。 寫傳奇人物的平凡處,是先解脫她太多傳奇色彩的煙霧,讓人看清她的素面,素面相見、才能得見本心;這樣的企圖,在劇本風格自然是極力的避免戲劇化的營造。本劇中的故事人物幾乎都有所依據,情節對白有編排,但很少杜撰事件,為的便是還原這本來面目。因為這部戲的主體是寫「人」、寫「生命」,所以努力要呈現的是人的複雜性、人生的多面貌,許多矛盾、不統一、無法說明的行為動機及轉折心態,只能儘量保留事件發展的原樣,不加主觀的解釋與整理,以免歪曲或狹隘限制,因此,這個戲裡的張愛玲和其他許多人物,不以戲劇性格統一,卻更接近真實的人生。 忠於事實,是傳記篇的基礎,然而,要寫一個創作者心靈世界的思想和情感,卻又不能只是一般人物傳記的直舖事實情節,因此王蕙玲混雜更多的敘事手法,筆法時而貼近張愛玲的心靈,冒然的進入她的回憶;時而跳接張愛玲的作品,並企圖展現她的作品與心靈情感的呼應;更有時索性直接的大量旁白出現,直接讓張愛玲發聲,………這些複雜的技法,組織出《她從海上來》的企圖多采多姿的風貌及靈動的敘述風格,使這部作品更具文學性,卻也更難戲劇呈現。 王蕙玲認為,我們不能替傳記人物說話,但我們可以讓人更貼近她。是的,貼近張愛玲、感受張愛玲,也許便是這個戲的企圖:帶領觀眾走進張愛玲的人生旅途,走進張愛玲的心靈世界,走進張愛玲的作品世界,讓你自己去知道她,感受她,自己去想、去知道或不知道,去懂得或不懂得。其他的,我們不能多說,因為是她的生命,是你的感受。 這樣來寫張愛玲,只能徹底的把戲劇還原回人生的繁複多樣,如同王蕙玲自己說的:想寫一個沒有戲的戲,一個沒有故事的故事。《她從海上來》劇本,沒有戲劇性的情節,只有一場場的生命細節,生活紀實,比較像日記散文,更像繪畫或音樂,豐實以生命的各種色彩,串聯起來的是心靈的韻律起伏。對習慣於電視連續劇思路的觀眾似是種挑戰,其實將是種解放:當情節不再牽著觀眾走的時候,觀眾便可以自己生出自己的觀點及感受,用自己的感受去感受張愛玲,才不框住張愛玲及觀眾自己。 也因此,這個劇本也許更接近留在這世界的張愛玲,也更表現出了張愛玲的各個面貌;所謂:「時人對此一枝花,如夢相似。」是真的嗎?是真的嗎?張愛玲是這樣嗎?她讓人想之不盡、說之不完;感受深淺,是我們各人飲水,冷暖自得,卻不能論斷,更又與她自己無關;這是王蕙玲對張愛玲及大眾的尊重,也更是還原了傳奇人物該有的傳記態度。我喜歡這個劇本,是寫了我們想知道的張愛玲,同時沒寫出不該替她說的話,沒框住她自己的生命。 生命以她自己獨特之姿舒展、綻放;人人可觀,無人可代言。 二○○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本文為作者序,丁亞民先生)
目錄
時人對此一枝花,如夢相似 丁亞民 主要演員名單 工作人員名單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第四集 第五集 第六集 第七集 第八集 第九集 第十集 第十一集 第十二集 第十三集 第十四集 第十五集 第十六集 第十七集 第十八集 第十九集 第二十集 後記 張愛玲睡了嗎? 王蕙玲 附錄一 引用資料 附錄二 參考資料
作者簡介
王蕙玲 山東省汶上縣人 一九六四年生 省立台北師範專科音樂系畢業 代表作品 電影: 飲食男女 夜奔 臥虎藏龍 候鳥 電視: 四千金 兩代情 追妻三人行 京城四少 歡喜樓 第一世家 女人三十 人間四月天
背著善宰跑:劇本集〔
印象・
全面管控(劇照版封面
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
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
第一次寫劇本就上手:
好電影如何好?—教你
職場上司惡靈退散符∼
即興:全球暢銷40年
鬼們之蝴蝶大廈電影紀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