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金門百年庶民列傳(限量精裝套書典藏版)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台灣農會史(上、下,套書不分售)
作者:
丁文郁、胡忠一、胡盛光、廖朝賢、顏建賢
分類:
套書
/
社會•人文•史地
叢書系列:其他
出版社:
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
出版日期:2012/5/15
ISBN:9789868606333
書籍編號:kk0319398
頁數:0
定價:
980
元
優惠價:
82
折
804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暫停販售
暫無供應商:尋找供貨商中(也有可能出版社已結束)。
團購數最低為 20 套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台灣農會史(上、下,套書不分售)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同類推薦
台灣農會史(上、下,套書不分售) 一百多年來,台灣農業發展的歷史,農會一直在其間扮演重要角色。從農會的歷史切入,一方面可以了解台灣農民在農業活動上的演變,一方面也可掌握如此的農民組織,與不同統治政權間的互動關係。 當前台灣的農會組織,奠基於日治時期,但現行的三級制農會體系,卻有一段迂迴的演化過程。日治時期的「農會」團體,是目前台灣省農會與直轄市及縣農會的前身,而今日深入基層的鄉(鎮、市、區)農會,則來自於當時的「產業組合」組織。儘管來源不同,但兩者皆為帝國統治當局以由上而下的方式扶植成立,意欲推動殖民地開發政策,兩者均為百分之百官製與官治的農業團體。 戰後國民政府沿襲日治末期的「農業會」體系,儘管歷經農會與合作社的分合變動,最後仍合併為統稱「農會」的一元化組織。農會法幾經修正,但有關「股金制」存廢的爭議仍時有所聞。回顧台灣戰後所推動的農業政策,農會仍舊帶有濃厚的農政末端機構性格。然而,晚近台灣的政經環境變動極大,農會不斷調整因應,在經歷不良信用部的整頓事件而爆發「1123與農共生」大遊行後,更努力面對市場競爭,朝向經濟事業的轉型邁進。 本書以1945年分期,分成上下兩冊。上冊著眼於「日治時期溯源」,下冊則綜論「戰後的演變」。台灣史上的第一家農會為何者?現行的三級制農會體系,從何時形成?為什麼絕大多數的上級農會沒有設置信用部、不辦理金融業務?農會自始就是標榜以農民為主體的組織嗎?為何農會會有股金制?想要了解台灣農會的組織特性,一切皆須上溯日治時期探源,方能掌握箇中因由。而農會「股金制」存廢的爭議,為何歷久不衰?農會到底是農民的合作組織,抑或只是一個職業團體?農會為何不是理事長制,而是採行權責劃分制度?這些問題,則必須從戰後的政治脈絡裡尋求解答。 本書共分六章。第一章〈農會百年雲和月〉,執筆人丁文郁,扼要勾勒台灣農會百年的組織演變,並點出農會所具有的全球少見的四大特色。第二章〈新帝國的熱帶殖民地經營──日治時期的台灣農會〉,與第三章〈共存同榮之夢──日治時期的台灣產業組合與農業會〉,執筆人胡忠一,開始細論日治時期農會團體的誕生與變異,並闡述殖民政府與農會之間的緊密關係,其形塑出農業生產的面貌。第四章〈春耕的允諾──戰後農會的接收與轉變(1945-1995)〉,執筆人胡盛光,則集焦在國民政府在沿襲日治時期農會組織與制度的反覆不定之上,並敘述若干重要的農會法規的演變。第五章〈蛻變的潮浪──農會的現狀與改革〉,執筆人廖朝賢,著眼於台灣政經環境轉變下的農會興衰蛻變,並詳述農會最後踏上經濟事業的轉型之路。第六章〈農會明日又百年〉,執筆人顏建賢,則關心農會的未來挑戰,期待農會這個百年品牌能更上層樓。
丁文郁 1960年出生於雲林縣台西鄉,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博士。由於成長於父親擔任農會總幹事、舅舅們出任農會代表、理事的「農會世家」之故,從小對農會有著一份難以言喻與割捨之情愫。1989年起任職於有「農漁會智庫」之稱的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歷練研究員、組長、總編輯與處長等職務,更深化與農會的淵源。2002年因出任「全國農漁會自救會」執行祕書之故,致力於落實「1123與農共生」農民運動提出的3大主張、10大訴求,成功推動「農業金融法」立法與信用部讓與銀行承受的36家農漁會之重建工作。 胡忠一 1958出生於台南市善化區,日本東京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高等考試及格後,1985?1986年任職台灣省政府農林廳,主辦農會農業推廣事業。1987?2007年任職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歷任技士、技正、科長、副處長,參與農會、漁會、農田水利會、農業合作社與合作農場等農民團體行政事務管理、輔導及法規制度研訂,為少數同時擁有輔導台灣4種類型農民團體實務經驗之行政人才。由於精通日文之故,致力於日治時期臺灣農會、產業組合與農業會之研究,儼然成為台灣探討日治時期農民組織之權威。 胡盛光 1949年出生於苗栗縣頭屋鄉,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法學碩士。在內政部為農會中央主管機關時期,於1981-1993年擔任內政部社會司農民團體科科長、專門委員,主管全國農漁會監督工作,負責解嚴前後台灣農會法相關法規修法與4次農會屆次改選工作。因有著豐碩的農會實務經驗,出版過農會法論、農會法的理論與實務等2本專書,為研究農會不可或缺書籍。 廖朝賢 1947年出生於雲林縣西螺鎮,美國愛俄華州立大學(IOWA STATE UNIVERSITY)農業教育碩士。1984年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辦農會輔導起,迄2011年共27年,其中擔任農民組織科科長凡15年。2000年7月,農會中央主管機關自內政部改隸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時,負責相關業務移交、移轉作業,主辦2001年起農會法相關法規研修作業並參與農會3次屆次改選工作,為台灣農會界一位活字典。 顏建賢 1958年出生於台南市安南區,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博士。1986年起任職於中華民國農民團體幹部聯合訓練協會,歷任研究員、組長、總編輯與處長等職務,推動農會資訊化的訓練工作與導入農會企業至識別體系(CIS) 。2002年擔任「全國農漁會自救會」執行祕書,圓滿完成當年「1123與農共生」農民運動,解農會被政策消滅危機後,轉任朝陽科技大學、景文科技大學教職,仍持續從事與農會的組織及其休閒事業有直接關聯教學與研究,是一位與農會有深厚感情的「農會之友」。
臺灣山林故事(從雲端
蔣中正日記1961-
高陽作品集.史筆文心
【歷史的轉換期•全1
圖解世界史盒裝套書【
細思極恐套書──人類
中國古典風華套書:跟
重探抗戰史(三冊全集
被消失的中國史【八冊
疑案裡的中國史【帝王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