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我要活下去:康復五部曲
.
越過死海
.
五色的異端
.
五色的異端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敬重與惜別:致日本
作者:
張承志
分類:
文學
/
文學總集
出版社:
行人文化實驗室
出版日期:2014/3/24
ISBN:9789868965294
書籍編號:kk0370963
頁數:352
定價:
350
元
優惠價:
79
折
277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絕版書
絕版書:確定不再版的商品,僅提供書籍資訊參考。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敬重與惜別:致日本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敬重與惜別:致日本 我們並沒有多了任何一件思想武器。 我們仍在多重的含義下側身而立,一面迎戰著史無前例強大的帝國主義,同時批判著狹隘的民族主義。──張承志 「只因扔下了原子彈,對日本的戰爭少死了一百萬人。這是一種很實際的邏輯。在飽受日本軍國侵略蹂躪的中國,這樣的觀點也被一些人認為理所當然。 但是,到過廣島或長崎的人,都因為兩座城市的受難,突然開始思考──究竟什麼是戰爭或國際紛爭之中的道德底線,究竟什麼才是敵與我、黑暗與光明、正義與反動的鏖戰之間的人道主義。」──張承志,「長崎筆記」 張承志,中國回族作家,高中畢業後曾在內蒙古草原的東烏珠穆沁牧區深處插隊下鄉,早期作品多是以民族文化、歷史為題的小說;九O年代之後,深入接觸中國穆斯林社會的共同體,除了完成其著名作品《心靈史》,也開始在文字中展現更多知識分子態度,對當代中國、國際關係提出批判與見解。《敬重與惜別:致日本》是張承志2009年的作品,以其久居日本的經驗,重新思考中日歷史;不過誠如張承志自己在書中所言:梳理著日本的事情,心裡想的,是中國。 在「長崎筆記」這一篇裡,張承志開宗明義,以大江健三郎的《廣島筆記》作為對照;只是張承志選的地點是長崎──鎖國、蘭學、切支丹(基督徒)、怡和洋行──這裡是日本「脫亞入歐」的「開明起點」,卻被所謂「西歐文明」炸個粉碎。張承志寫長崎西化的前因後果、寫一九四五年八月九號短短幾個小時的戲劇轉折、寫日本人如何看待這場戰爭,也寫下這顆原子彈,不啻是對西方價值最尖刻的諷刺。 甲午戰爭、日本赤軍、武士道、《惜別》與魯迅、亞細亞主義,張承志以我們熟悉歷史、文化、人物為引,一個一個,帶出他的日本觀察。橫須賀的軍艦,代表的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亦或衰敗?什麼才是戰爭中的道德底線?六O年代日本赤軍可以為今日帶來什麼思考?忠義與犧牲、古典的士的傳統究竟是什麼?「武士道」為何淪為侵略的工具?中國與世界間的文學交流及人的關係是平等的嗎?以及,所謂「亞細亞主義」透露的是日本國家擴張與侵略的歷史、還是還是一個民族的視野與熱情? 其中每一個提問,張承志寫的是日本,更是中國。若狂熱與自私的民族主義塑造了近代日本,那面對為強國崛起之夢而興奮不已的中國,我們該如何思考?中日百年來的矛盾爭端,是否也有部分源自所謂的大中華民族主義;日本對中國的敵意裡,是否也可一窺亞洲弱小對大中華帝國的警戒? 「每逢與日本人相逢,總抑制不住——想即席清算甲午的屈辱、南京的虐殺;而每當和中國人談及日本,又總控制不能——要滔滔講解櫻花的凋落、茶道的心境。和日本人交談,往往只因一句對中國的失禮之語,便勃然大怒推案絕交;人有兩面,和國人清談時,又對中國恨鐵非鋼咬牙切齒,滔滔批判中,引用的淨是日本的例子。」 一直以來,中日之間交往心態極其複雜:於文化相遞傳承,親密且佩服敬重;然而歷史苦痛,卻又交雜著屈辱憤怒。這是長久糾纏的心理問題,它捆綁著沉重的是非,牽扯著歷史的道德;它表達敬重時,它選擇惜別時,那內藏的嚴肅與真摯,並非話語所能表示。因為公開立足穆斯林底層而被視為異類的張承志生、長於中國,並以中文為母語寫作半生,中國於他乃是感情繫之的母親。當他站在日本的土地上看著中日近代歷史糾葛的遺跡,其複雜的民族身分、以及特殊的個人體驗,會為他帶來什麼不一樣的感受? 一如張承志所言,日本是中國最好的參照鏡;而張承志的中日書寫,或許亦是身在台灣的我們,觀看中國、日本,以及台灣,既遠且近,最恰當的視角。 許知遠、陳柔縉推薦
張承志 無論如何我只剩下一支筆了,怎樣用它是我唯一的自由,而且尚要它對得起自己的讀者,對得起成就自己的前定。──張承志 回族人,1948年生於北京,高中畢業後在內蒙古烏珠穆沁旗插隊四年,197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學系,1981年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歷史語言系碩士學位,之後主要進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因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從當時任職的海軍文藝創作室憤而退職,放棄薪俸、醫療保障及幹部身分。一度輾轉日本,曾任東洋文庫外國人研究員,出版日文著作數種。後任愛知大學法學部助教授。1994年回到中國。現為自由作家,筆耕為生。 張承志從1978年以蒙文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八O年代以「理想氣質主義」著稱,短篇小說《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以知青為題,張承志在其中開始了他以「人民」為主題的探索。九O年代張承志以中國穆斯林民族共同體的歷史為主題的長篇小說《心靈史》震動文壇,並高張起向世俗挑戰的旗幟。此外,因為曾於八O、九O年代兩次長期居留日本,張承志也對日本有較深的觀察及理解。 張承志的小說表現的多是民族文化歷史,讀來緩慢優美;但散文則不同,憤世嫉俗,不吝對中國當今的社會型態及國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字裡行間呈現出知識分子典型的憂患意識。代表作品有《黑駿馬》、《北方的河》、《心靈史》、《誰是勝者》、《聾子的耳朵》、《鮮花的廢墟》(允晨出版)等。
引子 東蘇木以東 第一章 三笠公園 第二章 長崎筆記 第三章 赤軍的女兒 第四章 四十七士 第五章 解說•信康 第六章 文學的「惜別」 第七章 亞細亞的「主義」 終章 解剖自己
初筆故事集
一千零一夜故事集【新
汝忘了余之容顏嗎?日
亞特蘭提斯的水手:從
樹可能記得[精裝]
樹仔凡勢猶會記[精裝
飛:翱翔在夢想的天空
虛實交晃
萌閱讀(二版)
島嶼時光機:臺灣文學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