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大開悟經典
.
漢傳佛教專題史
.
漢傳佛教復興:雲棲袾
.
觀音:菩薩中國化的演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求法與弘法:—漢傳佛教的跨文化交流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作者:
于君方
分類:
哲學•宗教
/
佛教
出版社:
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2015/10/1
ISBN:9789575986834
書籍編號:kk0409703
頁數:624
定價:
650
元
優惠價:
79
折
514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求法與弘法:—漢傳佛教的跨文化交流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求法與弘法:—漢傳佛教的跨文化交流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封底文案 文化交流過程中,宗教是最重要的載體之一。漢傳佛教以漢譯佛典為根本,其影響之深遠,至今不減;教理教義固不在話下,種種儀軌、文藝,乃至日常生活以及節慶文化,莫不如是。 本論文集收錄了專題演講兩篇、研究論著十二篇,包括理論反思、歷史文獻、乃至管理實踐,儀軌與義理兩不偏廢,並以日本、韓國的佛教發展為參考對象,從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省思漢傳佛教的歷史源流與發展軌跡。這是中華佛學研究所的新嘗試,希望能為漢傳佛教的研究,貢獻不同的觀察視角以及論述話語,同時充實深化漢傳佛教研究領域的內涵。
于君方 專題演講 于君方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聖嚴漢傳佛學講座教授」(榮退) 李志夫 中華佛學研究所榮譽所長、法鼓佛教學院名譽教授 研究論著 鄧偉仁 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助理教授 蕭麗華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教授 釋果鏡 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 林韻柔 逢甲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何燕生 日本郡山女子大學短期大學部文化學科教授、武漢大學講座教授 廖肇亨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陳繼東 日本青山學院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部教授 林佩瑩 美國柏克萊大學佛教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釋宗浩 韓國東國大學佛教學系教授 陳英善 中華佛學研究所專任研究員、法鼓文理學院副教授、華嚴專宗研究所教師 朴永煥 韓國東國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劍鍠 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目次 【導論】 別即是圓 ——從跨文化交流省思漢傳佛教的歷史軌跡 釋果鏡、廖肇亨 3 【專題演講】 西遊與東遊——漢傳佛教與亞洲的跨文化交流 于君方 27 漢傳佛教在隋唐時代形成了亞洲新的文化運動 李志夫 43 【研究論述】 幾個批判「佛教中國化」理論的再審視 鄧偉仁 79 再議《中國佛教文學史》的建構 蕭麗華 105 唐、北宋時期中日佛教文化交流考 ——以天臺山與比叡山為主 釋果鏡 141 移動的聖山—中日五臺山信仰的跨域交流 林韻柔 205 道元對宏智正覺的理解 ——中日曹洞宗交流的一個側面 何燕生 297 晚明清初曹洞宗壽昌派在東亞的流衍傳布 ——以石濂大汕與東皋心越為中心的討論 廖肇亨 333 近代性的稜鏡—互為他者的中日佛教 陳繼東 375 新羅崔致遠《四山碑銘》中的禪宗祖師觀 林佩瑩 401 看話禪在韓國的引入和吸收 釋宗浩 431 中韓水陸法會之考察 ——以召請對象之「踵事增華」為主 陳英善 463 儒釋衝突與調和 ——近現代臺灣與韓國漢傳佛教比較 朴永煥 523 東南亞中文系的管理文化 ——以佛家管理思想探討教師的研究與教學 陳劍鍠 567
廣論止觀初探 第四卷
浩浩師恩:星雲大師的
怎麼聽
六朝隋唐佛教展開史
看見改變的力量
廣海明月:道次第廣論
星雲說喻 中英對照版
《尋找上師》師父說
慈悲:時時歡喜,處處
文字禪堂:傳遞人間福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