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有毒污泥愛你好:揭開黑心公關的祕密檔案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社企是門好生意?社會企業的批判與反思
作者:
徐沛然
分類:
軍政•法律
/
社會議題
叢書系列:LEARN
出版社:
時報
出版日期:2018/11/27
ISBN:9789571375953
書籍編號:kk0477523
頁數:288
定價:
360
元
優惠價:
79
折
284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絕版書
絕版書:確定不再版的商品,僅提供書籍資訊參考。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社企是門好生意?社會企業的批判與反思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社企是門好生意?社會企業的批判與反思 內容簡介 全臺第一本,揭露「社會企業」的是非虛實! 是改善社會問題的靈丹妙藥,抑或是包裹「良善」外衣的營利企業? 是想解決問題,還是靠問題營利? 破解「邊賺錢邊做好事」神話故事! 從全球實際案例探討,爬梳營利與公益間的衝突, 這些創新的商業模式,真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微型貸款──貸款給原本無法申貸的窮人,再收「點」利息(20%至100%),這究竟是「幫助」還是「掠奪」? •臺灣版《大誌》──批發雜誌給街友,規定他們穿著背心在指定時間與地點銷售。然而街友沒有基本工資、沒有勞健保、罰單自己繳,這就是社會企業嗎? •Soccket──充其量只是個有趣的玩具,根本無法實際解決當地缺電危機的「發電足球」,為何可以獲得柯林頓全球倡議基金會的資金支持,並被大量購買後捐贈到發展中國家? •遊戲幫浦──令人驚艷且被大力推廣的水資源援助計畫,主打小朋友可以邊玩邊取水。然而當地居民用過後竟說:以前的手動壓取幫浦還比較好(也比較省錢)? •貧窮旅遊──當貧窮變成吸引遊客的觀光商品,是否得夠窮夠慘才能留住遊客? “批評壞人做壞事很簡單,但要批評想做好事的好人很困難。但滿足需求,不等於解決問題。所以,宣稱透過販賣商品或服務,就可以有效解決社會問題,這種社會企業主張就是我極力反對的說法。”──徐沛然 關於本書 社會企業主張「用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其「邊賺錢邊做好事」的口號,描繪了一個美好的願景,它告訴我們,光靠善意跟消費,就可以拯救世界。社會企業的概念近年來被引入臺灣,在產官學界的共同推動下,越受矚目。然而在各種振奮人心的成功案例下,卻鮮少人討論,這套神奇的商業模式,有沒有任何潛在的風險或問題?社會企業真的能解決社會問題? 本書作者徐沛然用批判之筆,深入社會企業的本質進行剖析,並提出質疑:「將社會問題商品化,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甚至可能僅是靠著社會問題來營利。」他在書中就社會企業此一概念提供更具歷史性、社會性的批判分析,並探討國內外案例。藉此帶領讀者,重新評估社會企業的效應,並思考公益這條路該指向怎樣一個未來。 名人推薦 王增勇 政大社工所教授 余孟勳 台灣公益責信協會 理事長/創辦人 邱毓斌 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台灣人權促進會執委 陳信行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 張鐵志 政治文化評論家 褚士瑩 國際NGO工作者/作家 好評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社企已然成為全民運動:教授帶大學生解決社區問題,想像著大學生的創意可以創業;企業的一日志工讓在辦公室吹冷氣的上班族到偏遠地區體驗底層文化;社福組織推動社企,想像有一天可以賺錢回饋做服務。不是參與者沒反省,而是利之所趨,讓人不願戳破這個美夢,因社企是產官學利益分配的新風潮。沛然帶頭喊出國王沒穿衣服的事實,令人好奇,國王是否會因此面對產業升級的困境、青年就業的瓶頸、社會安全網的破洞與福利保障的缺位?──王增勇 對關心社會發展的讀者而言,本書除了讓社會企業的圖像更清晰,更重要的是跳脫常見框架的爭論,得以深潛觀看制度安排的內涵;對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者來說,可以比對自身解決方案的設計,進行更多思辨對話;那怕是本書批判對象的支持者,或可以從對立面的思想有所領會。───余孟勳 這是一本來得及時的書。在「社會企業」成為當紅名詞以及流行解方的當下,作者透過國內外社企實踐經驗來提醒我們:無心碰觸社會實質的矛盾,同時又缺乏民主參與機制的社會企業,其凸顯出的問題,恐怕遠比解決的還要多。想要認識或投身社會公益事業,這是一本既標明了沿途美麗風景、同時也清楚定位路上荊棘的絕佳指南。───邱毓斌 本書所探討的「社會企業」的個案,及其所分析的各種弊病,應該讓我們好好檢視,這會不會是深思辯論大問題找不到出路時,一種偷懶的習慣性思考?這些個案往往花更多時間精力在募資行銷與形象打造,而更少在探究服務對象的需求、讓服務對象能夠發聲參與。如果換到選舉政治的場域,人們或許就容易辨識出某種風格的政黨或候選人是來騙票的,跟以前那些差別不大。但是,把自己擺在企業與市場中,這些風格反倒顯得清新了。──陳信行 「社會企業」這幾個字,就像過往的樂活、有機、國民幸福指數一樣,陷入望文生義但概念模糊不清的窘境,鮮少從本質被思考、被質疑,徐沛然從批判的觀點來分析社會企業,無疑是勇敢的。如果我們能夠因此意識到,社會企業並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萬靈丹,將社會問題商品化也不等於「解決社會問題」,且我們對於解決社會問題真正需要的能力、使用的邏輯以及必須具備的態度,必須重新思考;那麼,或許對於正在找路的夢想家,這本書就能成為一記難能可貴的當頭棒喝。──褚士瑩
作者簡介 徐沛然 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曾就讀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大學時參與學生運動,對許多社會議題開了眼界,也將志趣由自然科學轉向社會人文領域。就讀政大新聞系期間,開始參與網路獨立媒體《苦勞網》的運作長達近八年。曾任《苦勞網》記者,主要報導臺灣社會運動和各種社會議題。並曾輾轉任職於公民團體、環境保護團體以及非營利組織。近年來關注跨國社會運動、貧窮與發展議題以及社會企業。 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作品散見於《苦勞網》、《NPOst 公益交流站》、《udn鳴人堂》、《轉角國際》、《端傳媒》等媒體。
目錄 前言 第1章社會企業與新自由主義 社企定義分歧:歐陸VS.美國 各國社企法規與發展概況 臺灣社會企業發展概況 新自由主義的興起 社會企業與新自由主義 第2章既賺錢又做好事?營利與公益間的衝突 企業難,社企更難 大企業霸凌小社企? 古巴的有機農業 是解決問題,還是靠問題營利? 私有化還是公共化? 第3章為什麼社會企業不能拯救世界 低利潤有限責任公司(L3C)的夢想與現實 社會企業的「社會」究竟是什麼? 社會企業的「企業」又是什麼? 臺灣農夫的勞資爭議 第4章《大誌》:幫助街友的一份雜誌? 臺灣《大誌》,受年輕世代歡迎的一份雜誌 殺出紅海,臺灣《大誌》的成功策略 英國《大誌》,社會福利才是關鍵 小結 第5章微型貸款:一顆包裹糖衣的毒藥? 尤努斯的葛拉敏銀行 微型貸款是否有效? 微型貸款發展簡史 包裹糖衣的毒藥 第6章發展中國家:社會企業實驗場 產出電力的酷炫足球 發展中國家的用水議題 當發展中國家成為實驗場 「社會問題」商品化帶來的問題 小結 第7章貧窮旅遊與體驗型社會企業 貧窮旅遊的爭議 貧窮體驗,幾個案例 體驗型社會企業,以黑暗對話為例 小結 第8章金字塔底層商機 「雅芳小姐」前進非洲 夏克提計畫,搶占新興市場 聯合利華社會企業? 破解話術:做好事的社會企業 破解話術:做生意不等於做好事 曲解經濟行為,賦予道德詮釋 結語 謝辭 推薦序 推薦語
台灣史上最大罷免:深
為愛而罷:公民做主,
大罷免大啟蒙套組(《
120+萬封給臺灣的
正常由誰定義?:撕下
巨浪後:國安法時代的
大凍卵時代:一場關於
善意與信任:世界上最
我碎裂的父親
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