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建築與美學的對話
.
日本民藝紀行:探索雋
.
和紙之美:柳宗悅給惜
.
民藝之國日本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茶與美
作者:
柳宗悅
譯者:
李啟彰、李文茹
分類:
藝術•美學
/
形上學•美學
叢書系列:書房
出版社:
日日學
出版日期:2018/12/19
ISBN:9789869519489
書籍編號:kk0478968
頁數:384
定價:
399
元
優惠價:
79
折
315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目前缺書中
目前缺書中:暫時性存量不足,或需與供應商確認後才能訂購。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茶與美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原文書名:茶と美 中文書名:茶與美 內容簡介 從「用之美」到「無為之美」, 了解柳宗悅如何引領人們的生活美學, 從實用晉升到最高的精神層次─無為。 柳宗悅《茶與美》成書於1940年代。集結了柳宗悅對於「茶」與「美」這兩個議題的重要觀察與批評。柳宗悅既指引出通往美的道路,又同時對當時社會的亂象發出警語,尤其對茶聖千利休以降的茶道現況,與聞名遐邇的樂燒提出嚴厲的批判。日本在1940年代茶道盛行,茶道儀軌與茶器鑑賞吸引了相當多對於茶文化有興趣的人群。然而對於美的直觀的匱乏,與對茶道斷章取義的理解,讓柳宗悅懷著茶與美的傳承是否正向的憂慮與省思。 此刻正值茶文化盛行的當下,1940年代《茶與美》的發聲似乎振聾發聵,其中所指對於茶的誤解,對於賞器的扭曲,對於人心的做作,居然都有著與今天大比例的吻合…… 為了儘量拉近中文版讀者與書中精髓的距離,譯者決定在譯文之外,於原文的每個章節後以導讀的形式作出說明。 導讀涵蓋了幾個層面的用意,首先是釋義,將幾個難懂與具有文化差異的觀念或名詞,重新以現代的語言闡明。再來是跨時代的應用,1940年代的背景與當代雖有不少的差異,但柳宗悅一針見血的論點,反而給予今日的我們一個深入反省的契機。譯者交叉以歷史或當代的角度,作出必要的呼應與補充。最後是展望,希望進一步反思《茶與美》中的民藝論或美學觀,並探討能給予我們什麼新的指引。日文原書成書後已歷時約80年,相較於1940年代,當今科技發達,全球人口突破70億,欣欣向榮的背後卻是利益的爭奪讓人心更加紊亂。 藉由《茶與美》,能協助我們更理解這個世界的美與價值。 本書特色 ◎從「用之美」到「無為之美」,了解柳宗悅如何引領人們的生活美學,從實用晉升到最高的精神層次─無為。 ◎從知識分子使用的語彙「侘寂」,到日本市井小民都朗朗上口的日常用語「澀味」,是什麼讓日本全民都具備了一把穿透美的鑰匙? ◎從「西洋之眼」到「日本之眼」,日本如何藉由禪與東方藝術的特質重塑對美的話語權? ◎柳宗悅強烈地批判日本茶聖千利休與傳承至今450年歷史的樂燒,所謂為何? ◎什麼是柳宗悅貫穿全書的兩點審美精髓「直觀」與「無心」?
作者簡介 柳宗悅 やなぎ むねよし 1889年3月21日∼1961年5月3日 民藝運動創始者,是發起民藝運動的美學者、宗教哲學者及思想家。活躍於大正至昭和中期。在46歲(1936年)時,創設日本民藝館,有「日本民藝之父」的稱號。出身於東京府麻布區,父親是海軍少將柳楢悅。就讀學習院高等科,在學校時,與武者小路實篤、志賀直哉等,參加雜誌《白樺》的發行。積極推廣介紹神秘思想、基督教神學之研究和西歐近代美術。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哲學系,在友人伯納德.利奇(Bernard Leach)的推薦之下,開始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思想研究,這時也奠定柳宗悅的思想基礎。屢次到訪朝鮮半島,被朝鮮的日常生活中的佛像和陶磁器等工藝品之美所吸引,之後在在首爾設立「朝鮮民族美藝館」。回日本後,又和木雕佛像等相遇,從此之後,柳宗悅透過自己擁有獨特的審美眼光,尋找潛藏在於日常生活中的美感,讓毫不起眼的民藝品,也變的有實用價值。 1957年榮膺「文化功勞者」榮譽稱號。1960年獲得「朝日文化獎」。1961年5月3日逝世。日本民藝館的收藏品裡,新舊工藝品約17,000件,都是來自各國的陶磁器、染織品、木漆工品、繪畫、金工品、編織品等。 著有《茶與美》、《柳宗悦南無阿彌陀佛》、《日本民俗文化大系6柳宗悦》、《近代日本思想大系24柳宗悦集》、《柳宗悅宗教選集》全5卷、《柳宗悅蒐集 民藝大鑑》、《柳宗悅全集 著作篇》全22卷等。 譯者簡介 李啟彰 中國茶文化連鎖店「岩陶茶空間」發起人、器物藝評家、資深茶人;《茶日子》、《茶日子2》作者。 理科背景出身,專研茶葉安全、茶葉與中醫經絡關聯的養生議題;並深度探究兩岸與日本之生活美器。 擅長於同時以理性與感性分析茶與陶的內涵與美感。以分享「安全飲茶」與「茶陶之美」為其後半生的志業。 李文茹 名古屋大學博士(文藝)。現為淡江大學日本語文學系副教授。研究專長為日本近現代文學,殖民地台灣文學文化研究。 著有《帝國女性與殖民地支配:1930〜1945年日本女性作家的台灣表象》(日文)、《「霧社事件」與戰後的台灣/日本 性別・種族・記憶》(日文)等。 譯有《紅頭嶼研究第一本文獻》、《中心到邊陲的重軌與分軌:日本帝國與臺灣文學.文化研究(上)》、〈猫霧捒社番曲與巴布拉族─淺井惠倫臺灣影像資料探討〉等。
目錄 作者序 譯者序 編輯說明 壹、陶瓷器之美 所謂真正好的器,同時必定是意味著美的器。它超越了功利考量的境界。 導讀 美,對觀賞者也是一種修行 貳、看見「喜左衛門井戶」茶碗 不是所有的器物都藏有作者的匠意,一只茶碗之所以具有美的細節,是在產出過程當中隸屬於自然,在認知裡從屬於直觀。 導讀 審美精髓中的無我與直觀 参、作品的後半生 就算作者再怎麼努力創作,如果沒有遇見伯樂,美是無法呈現的;所謂器物之美,就是器物被看見之美。 導讀 從作品的後半生到前半生 肆、關於蒐藏 好的蒐藏是守護價值與將之彰顯,更進一步說是一種開發,是一種延伸至創作的闡述。 導讀 當代蒐藏的契機 伍、我心目中的茶道 在生活中因為能品味美,才是茶道最大的功德。茶道是超越個人的,茶道的美就是法則的美。 導讀 美中的隱與顯 陸、高麗茶碗與大和茶碗 我沒興趣去對任何東西進行排名。在此希望對器物的見解,製作方法,思考方法,都能得到深度真理。 柒、茶器 茶器的墮落是從銘問世時開始。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呢?這也告訴我們意識的道路是何等地苦行。 導讀 民藝之魂 捌、光悅論 光悅涉略土佐的歷史演變,如果回溯的話,平家的納經、扇面的古寫經、檜扇等是他美的泉源。他的畫風並非突如其來的原創;但是大和風的繪畫精髓是在他的突破與開創下呈現的美,這是毋庸置疑的。 導讀 聖者的硬傷 玖、工藝的繪畫 不論是哪一個國家的作品,民畫就是工藝的繪畫;如果沒有含括工藝的性質,就不屬於民畫。 導讀 從莫里斯、包浩斯到民藝的未來 拾、織與染 不論是織或者是染,不得不去思考如何讓天然的材料能夠活用起來。所以不論織法、染法,或染的顏色,絕不會做出無理的要求。樸實的產品才能有長久的生命。 導讀 織與染的現代環境議題 拾壹、茶之病 誰都能輕易地染上熟能生巧之人的病,熟能生巧也無妨,但要是被熟能生巧束縛,失去了心的自由,是身為人的墮落。畢竟「茶」與人的恬淡和內涵是有關的。 導讀 茶人的桃花源 拾貳、奇數之美 奇是相對於偶的字彙,暗示著哪裡有所不足。也就是奇數的樣子,指的是不完美的東西;數是奇數中殘餘的體現,在所暗示的不充分中,見到了茶精神。 拾参、日本之眼 整理「日本之眼」的內容是必須的,如果順利的話,讓世人瞠目結舌的「世界之眼」將指日可待。 導讀 超越二元對立的美 出處一覽表
到蘭嶼當五天的島民吧
無形.有影:發掘無形
宗教自然之美
日系暢銷配色公式:復
日本版面的法則:大師
為什麼他們都沒穿衣服
動漫人體結構表現技法
建築藝術的演繹,探索
街頭劇場
解讀當代建築大師:5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