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台灣限時批:100個新世代尋夢藍圖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我是兒子,我來照顧:28位兒子照顧者的真實案例,長照路上最深刻的故事
作者:
平山亮著/上野千鶴子解說
譯者:
薛寧心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社會科學
叢書系列:人文
出版社:
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19/5/1
ISBN:9789570532043
書籍編號:kk0486902
頁數:300
定價:
360
元
優惠價:
88
折
317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我是兒子,我來照顧:28位兒子照顧者的真實案例,長照路上最深刻的故事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原文書名:迫りくる「息子介護」の時代 28人の現場から 中文書名:我是兒子,我來照顧:28位兒子照顧者的真實案例,長照路上最深刻的故事 內容簡介 父母老後,如果只能依靠你, 身為「兒子」的你,準備好了嗎? 台灣社會終將迎來漫漫長照路, 身為兒子,該怎麼因應這項切身的課題? 身為男人,又該如何面對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 而我們的社會,是不是也已經做好準備? 當父母失能或失智,當女兒與媳婦照顧者消失, 當職場與社會的網絡被切斷,當官方政策鞭長莫及, 誰來傾聽閉鎖在家庭裡的兒子照顧者心聲? 男人不一定會成為丈夫或父親,卻一定都是某個人的兒子, 面對老後的父母,那些深陷照顧漩渦的「兒子」們, 或許正在暗夜裡無聲地求助。 「兒子照顧者當街掌摑中風父親」、「不忍父親長年臥病,兒子照顧者殺害父親後自縊」──社會學研究中,兒子照顧者經常被視為潛在的施虐者。因為在家庭照顧者當中,他們往往最容易失去內部支持,並與外界隔離而孤立。但在這些聳動的社會新聞背後,透露的正是人數日漸增加的兒子照顧者不願吐露、難以求援的困境。 退一步來說,身為主要照顧者的兒子,若有妻子或其他手足,是不是就可以高枕無憂?在兒子照顧的封閉結界中,假如丈夫一手包辦照顧父母的大小事,做太太的就只要顧好自己的小家庭即可?假如哥哥一肩扛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做弟弟的就可以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事情當然沒有這麼簡單。這當中有著物理與心理層面的差異與糾葛,無法用二分法來劃分,而這正是本書所要探討的主題。 當兒子成為主要照顧者,他們與妻子或手足之間的關係會變得如何?他們該怎麼面對做不慣的家事?該如何照顧父母?如何兼顧工作?人際關係又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本書罕見地以男性角度切入,深入訪談28位兒子照顧者的經驗,剖析他們所面臨的長照困境,更是台灣社會終將面對的切身課題。 兒子照顧是否真是沒有出口的迷宮?想要擺脫泥淖,我們應該先試著了解兒子照顧的真實情況,也因此更需要聆聽兒子照顧者內心的想法。畢竟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適當的理解與適時的關懷,讓兒子照顧者知道自己並非孤立無援,將能為看似黑暗的漫漫長照路帶來一絲曙光。 知名社會學家/上野千鶴子 專文解說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 TED╳Taipei講者/朱為民 專文推薦 兒子照顧者•全方位藝人/唐從聖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理事長/郭慈安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陳正芬 真情推薦 「現實中,兒子照顧的情形明明就在增加,可是實際狀況卻最不明朗。不只是因為人數少,主要是因為兒子照顧者不會主動談自己的事情、不會向外人求助、也拒絕其他人的介入。這使得兒子照顧就像是黑洞一般。要靠近這個黑洞相當困難,而且我們已經知道,在這個黑洞裡,似乎發生了一些不尋常的事。」 ──上野千鶴子 「作者從日本『兒子照顧』的現況談起,談到照顧者與自己、妻子和其他手足的關係,談到照顧者如何在照顧的脈絡下兼顧工作,更談到男性身為照顧者面臨的難題。不同面向的深刻梳理,讓每個讀者可以了解男性身為一個照顧者,會遇到哪些問題、哪些挫折,而其他的家人、朋友甚至社會更可以知道,如何來幫忙那些陷在照顧漩渦裡的『兒子』們。」──朱為民
作者簡介 平山亮 1979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東京大學文學部、東京大學人文社會系研究科碩士課程畢業,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研究所博士課程畢業。Ph.D. in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專長為生涯與家庭社會學、性別研究。現任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福利與生活照顧研究團隊研究員。 上野千鶴子 1948年出生於日本富山縣。為知名社會學家、東京大學名譽教授、NPO法人WAN理事長。活躍於女性學、社會性別研究和照顧研究等領域。 譯者簡介 薛寧心 1961年生於臺南,現居臺北。自幼喜歡閱讀,只要是文字都愛看。1983年畢業於東吳日文系,自大學時代起兼職翻譯,至今數十載,透過翻譯閱讀也成為自己的閱讀方式之一。曾與多家出版社和翻譯社合作,也曾為日本台翻譯連續劇、卡通,並擔任婚禮雜誌的文字編輯和校對。 hnshns1122@gmail.com
目錄 推薦序 面對日漸年邁的父母,身為「兒子」的你,準備好了嗎?/朱為民 序言 【提醒您!寫給身居照顧和社福第一線的人員與學者】 第1章 兒子照顧的「現況」 ──從統計資料可以看出的趨勢,和只看統計資料無法理解的經驗 「照顧父母」這件事正在變遷──媳婦照顧減少,親生孩子照顧增加 為什麼兒子的「中選必然率」提高了? 有妻子、有手足、跟父母分開住的話,照顧這件事便「與我無關」? 應該問誰才對?──本書的訪談對象 第2章 照顧父母這件事與「妻子」的關係──當已婚的兒子成為照顧者 (一)「有丈夫看顧,妻子樂得輕鬆」──那可不一定 妻子很難做到「袖手旁觀」 「看顧」父母的確實是丈夫,但是…… 妻子「就算不照顧父母也要照顧家庭」 「已婚的兒子照顧者」是特殊角色 「兒子等同主要照顧者」──沒有妻子的付出,這一點就無法成立 仰賴妻子承擔「照顧基礎」的案例非常多 (二)兒子照顧者及其「夫妻情況」 第一組:與父母同住、「失去」妻子的兒子們 第二組:在一個屋簷下,「跟妻子一體同心」 第三組:「多虧妻子幫忙,才能看顧父母」 別忘了關懷支持自己的妻子 妻子對於照顧方針有巨大的影響力 妻子的資訊網能夠支援丈夫 妻子的影響力也要丈夫「肯聽」才能發揮 第四組:決定獨力看顧的丈夫們──隔開妻子跟父母的考量 「一個屋簷下」才會產生的摩擦 「夫妻感情因為照顧而更緊密」只是丈夫一廂情願的想法嗎? 「不是主要照顧者」造成妻子的心理負擔 為了不讓妻子有「罪惡感」 兒子照顧會「減輕媳婦的負擔」嗎?──讓男人感覺刺耳的話 第3章 「為什麼不是手足,而是自己……」──關於照顧責任的理論和回應 (一)兄弟:非兒子照顧者的其他兒子 「長子」並不是成為兒子照顧者的主因 「偶然」劃分了弟弟和我 不受制於長幼順序 不讓你一個人當「一般男人」 找不到「適當」的分擔方法 非長子的兒子為什麼認為「只得自己做」 「繼承家業的兒子」這個地位的分量 「『禮尚往來』是人之常情」的優缺點 (二)姊妹:跟出嫁姊妹之間的互動 是「幫了我很大的忙」還是「煩死了」呢? 顧慮「媳婦角色」這個枷鎖 推翻「兄弟姊妹平等」的父母 「不請自來,真是煩死了」 難應付的姊妹,好處理的兄弟 不肯乖乖接受幫助的男人心──自立和自律的感受 會期待姻親手足協助嗎? 假如沒結婚的話就託給她了? (三)「準備周全」的兒子很少見 不論有或沒有手足,照顧都說來就來 心知父母老邁、心知遲早要照顧他們……但還是來得太突然了 第4章 兒子照顧者的「照顧方法」及觀點──身為男性的難處與希望 (一)男人對男人做家事的看法 技能不足「到我們這一代為止」 「我是男人」的藉口 「若是女性應該可以做得更好」!?──自我評價低落的原因 想要更上手的男人們「可以依賴的訓練師」 「外部評分」家事技能的必要性 (二)照顧母親的男人心 沒有「難為情」的餘地 可以緩解「難為情」的漸進性過程 集中精神在「照顧本身」而非「照顧對象」 照顧保險服務的支援 考慮一下老媽的感受…… 母親倚賴我這個兒子──自信提升的瞬間 所謂抗拒感放大的情形 母子關係不可能像母女那般 無法成為「感情好的母女」也有優點 就算是姊妹之間,跟母親的心理距離也不同 男人會為「切割情感的照顧方式」找很多藉口 (三)對父親的期待與對母親的期待 父母性別不同,獲取照顧經驗的方法也不同 開始照顧之後才認識到父親的另一面 父子「肩並肩」的關係──共同行動 老媽倒不如別跟著我這樣的兒子…… 比起朋友般的互動,更希望母親說聲「謝謝」 無法感受到母親的謝意而增加的徒勞感和焦躁感 照顧女性近親──要把一般的印象擺在一邊 「明明是母親卻不會做家事」的衝撃 (四)「最低照顧」的優點與缺點 不必花太多工夫的「最低照顧」方針 對他的「好照顧」,對她的「好照顧」 隔離「干涉太多」的家人 不容易被理解,還會起衝突 有時候男人會過度保護 兒子可以貫徹「最低照顧」的理由 持續「最低照顧」很困難 (五)以兒子照顧者的身分「繼續工作」的意義 為何要理解工作對照顧者的意義 「畢竟沒有工作就無法照顧」 既是「兒子」,也是「父親」的我 成為照顧者反而受罰的不合理 真正想要的是「可以一如往常工作的制度」 「投入照顧的自由」是什麼? 第5章 家庭以外的網絡──兒子在家庭外「當照顧者」 (一)兒子照顧者和「職場上的人」 邊工作邊照顧的男性在職場上是怎麼表現的? 職場上的相遇──有照顧長者經驗的人成為知心朋友 忐忑不安地找上司商量,卻有意外的發展 在工作崗位不是「礒野先生的兒子」,而是「○○部門的礒野先生」 工作支撐著照顧者「物質和精神兩方面」 被多數人包圍──只能假扮「一般的上班族男性」 無法扮演「非照顧者」時 「不存在」的兒子照顧者 (二)照顧父母和朋友關係 對兒子照顧者來說朋友是什麼? 已婚者是「重妻輕友」 對朋友關係的期待──解悶重於「提供有用資訊」 開心地交往,為的就只是開心地交往 「你聽、我說」的不協調感 五十多歲、六十多歲正好相反──「大家有同樣的煩惱,所以說不出口」 一路扶持,走到「相處開心且能互相吐露的階段」 比起同性友人,更容易向異性友人開口 與同性友人來往的痛苦──突顯自己所失去的 「男性牽絆」的歷史和真正價值──在照顧之前就已經清楚顯示 (三)在地的網絡 容易陷入孤立的兒子照顧──與在地連結的可能性 守護父母親的鄰居們 不想讓別人知道「我爸媽是失智症病人」? 母親帶來的在地緣分 跟「母親」有交情的女性在兒子照顧中的角色 感受到的視線、不一樣的照顧──意識到「有人正在看我」的重要性 女性所幫助的是母親──所謂的「女性緣」 也有想遠離的「緣」──被稱為親戚的外人 未來是全憑個人社交技巧的時代? 結語 所謂的「兒子照顧者」是誰? 兒子如何接受「女人的工作」? 為了我們的未來──人數一直攀升的兒子照顧者 解說 另一種「男性學」/上野千鶴子 後記
人類學反思三部曲:文
杜拉克印象:懷念我的
不受統治的藝術:東南
人類世的億萬塵埃:輕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
經典教育三十講,重溯
香蕉、海灘與軍事基地
胡耀邦:從國共內戰到
女工之死:後工業時代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