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中華寶石創作設計圖鑑:溫麗絲精華作品集(隨書附贈DVD光碟、書腰折價券)
.
山鳴谷應:中國山水畫
.
移動的桃花源
.
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
作者:
石守謙
分類:
藝術•美學
/
綜論
叢書系列:藝論叢書
出版社:
石頭出版
出版日期:2010/6/1
ISBN:9789866660092
書籍編號:kk0500777
頁數:448
定價:
1800
元
優惠價:
79
折
1422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石守謙教授自1994至2007年間陸續發表的十五篇論文,共分五個單元,以元明繪畫為主,上溯五代,下及二十世紀。作者以中國繪畫史的論述架構為經,以不同研究論題為緯,探索並示範中國繪畫的研究方法。 自二十世紀中期以來,關於中國繪畫研究的方法與模式已有長足發展,其中以風格學的形式分析貢獻最力,在時代風格的確立與特定風格系譜的建立方面,成果卓著,但另一方面也出現了侷限。作者對此作了回顧與反思,質疑以西方狹義的「再現」(representation)標準來研究中國繪畫的適當性,進而提出「畫意」作為一種觀看中國繪畫的方式。「畫意」一詞原出自中國傳統畫史,但作者試圖從藝術品與觀者互動的角度予以考量,力求將作品還原至創作初始的文化情境來理解其「畫意」。全書以「畫意」一旨貫串,於風格分析的基礎之上,一方面開展新議題,一方面對傳統的議題提供新視角,如以族群衝突、交融的觀點解析豐富多元的蒙元繪畫、或以區域競爭的角度觀察地方畫派等,其中對於「文人畫」發展的重新審視與解讀,更是前所未發之真知灼見。 作者就不同研究個案的題材與性質,選擇切入視角與適當的研究方法,同時展現了藝術史微觀的深入與宏觀的淵博。本書不僅可提供中國繪畫愛好者一窺中國繪畫精髓的管徑,更為中國藝術史提供一組多元、開放而可行的研究方法,是不容錯過的一部佳著。
作者簡介 石守謙 石守謙教授,1951年生,藝術史研究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及考古學博士。1984年留學歸國後,即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為第29屆中央研究院院士,現任中研院史語所特聘研究員。曾任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教授、所長,及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等職。 其過往研究主要以文化史的視角,對中國繪畫史及其相關之歷史發展提供與二十世紀八○年代前不同的理解,大致可分為探討畫史風格轉變與文化環境間的關係、區域發展、中日交流、與雅俗問題等。近年主持中央研究院深耕計畫「移動的桃花源」及主題計畫「東亞文化意象之形塑」,研究重心轉移至藝術品創作意旨與觀眾反應互動的微觀研究,以及涵蓋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藝術史的宏觀研究,尤著重於此三個區域間的互動現象。 重要著作除了《風格與世變──中國繪畫史論集》(1996)、《從風格到畫意──反思中國美術史》(2010;2011年榮獲行政院新聞局第35屆金鼎獎)、《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2012),並曾主編《大汗的世紀:蒙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2001)、The History of Painting in East Asia: Essays on Scholarly Method(2008),以及與顏娟英合編《藝術史中的漢晉與唐宋之變》(2014)。另有〈賦彩製形──傳統美學思想與藝術批評〉(1982)、〈有關地獄十王圖與其東傳日本的幾個問題〉(1985)、〈明代繪畫中的帝王品味〉(1993)、〈浪蕩之風──明代中期南京的白描人物畫〉(1994)、〈古傳日本之南宋人物畫的畫史意義〉(1998)等論文。
目錄 導論 從風格到畫意 I 觀念的反省 1. 對中國美術史研究中再現論述模式的省思 2. 中國文人畫究竟是什麼? 3. 洛神賦圖—— 一個傳統的形塑與發展 4. 風格、畫意與畫史重建——以傳董源《溪岸圖》為例的思考 II 多元文化與文士的繪畫 1. 衝突與交融——蒙元多族士人圈中的書畫藝術 2. 元代文人畫的正宗系統——由趙孟頫到王蒙的山水畫發展 3. 隱逸文士的內在世界——元末四大家的生平與藝術 III繪畫與文人文化 1. 隱居生活中的繪畫——十五世紀中期文人畫在蘇州的出現 2. 沈周的應酬畫及其觀眾 3. 雅俗的焦慮——文徵明、鍾馗與大眾文化 4. 董其昌《婉孌草堂圖》及其革新畫風 IV區域的競爭 1. 由奇趣到復古——十七世紀金陵繪畫的一個切面 2. 神幻變化——由陳子和看明代閩贛地區道教水墨畫之發展 V 近現代變局的因應 1. 繪畫、觀眾與國難——二十世紀前期中國畫家的雅俗抉擇 2. 中國筆墨的現代困境 註釋 附錄:本書論文出處
類博物館定向與產業
中國藝術史【全新修訂
歷史從未終結:王墨林
這些魔王級藝術家,太
帕格尼尼的手:死亡之
徐悲鴻論藝境:審美是
美學無界1994—2
美學修煉:看見不一樣
江賢二:以美淨化人心
美學的意義:關於美的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