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父母一定要給孩子的30種智能提升術:0~3歲幼兒早期智能啟蒙全書
.
大腦簡史:生物經過四
.
都是大腦搞的鬼:KO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為何三歲開始說謊?:探究心智起源,解開0-15歲孩子的大腦與行為之謎
作者:
謝伯讓
分類:
醫療•保健
/
懷孕育兒
叢書系列:學習與教育
出版社:
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23/7/26
ISBN:9786263055438
書籍編號:kk0569947
頁數:304
定價:
450
元
優惠價:
79
折
356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為何三歲開始說謊?:探究心智起源,解開0-15歲孩子的大腦與行為之謎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為何三歲開始說謊?:探究心智起源,解開0-15歲孩子的大腦與行為之謎 內容簡介 跟著腦科學權威科普作家謝伯讓 探究從人際情緒、認知、語言到社會互動 在意想不到的實驗發現中 一窺孩子大腦與心智的不可思議 身為台灣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家,並不斷致力於科學普及教育的謝伯讓,在2014年誕育孩子的七年之後,以「育兒教養挫敗專家」之姿,再度寫下此腦科學科普書,以記錄撰寫科學故事的方式,分享自己的教養體悟,以及對腦科學研究學習心得,同時配合觀察孩童並對照發展心理學文獻,希望以「知識引路人」的角色,幫助讀者透過理解人類心智起源與大腦發展歷程,更懂孩子的內心世界,擁有足夠知識選擇合宜的教養方法,以期把握學習與發展的關鍵期,提升孩子心理更健康發展。 這本書適合誰? 1. 對腦科學科普知識有興趣的青少年、成人 2. 對0-15歲孩子的大腦與行為感到好奇的親師 3. 研習大腦與心智發展的教育工作者 關於人類的心智起源,本書帶你深入探索以下重要問題: ★ 零歲的人腦,如何逐步萌發出複雜的心智? ★ 嬰兒如何習得語言? ★ 知識與概念,是先天帶來,或是後天習得? ★ 孩童能否推敲人心,進行道德判斷? ★ 孩子的本性,是善或惡? ★ 關鍵期與神經細胞新生,如何影響人類學習? ★ 青少年的大腦與心智如何變化? ★ 人類的意識本質是什麼? 你知道嗎?———— ▍十八個月大的孩童雖然還不會說話,卻已經會主動幫助別人。 但可別因此以為嬰兒就是「性本善」,因為他們的善惡偏好是有但書的,研究發現,嬰兒不僅是功利主義者(喜歡對自己有利的人),還是種族主義者(喜歡和自己同類的人)。 ▍嬰兒喜歡父母逗他玩,因為他們已有能力想主動參與社交互動。 日常親子互動不僅會影響孩子當下的壓力反應,也會決定他們未來如何面對壓力。幼年時期擁有足夠安全感與良好社交經歷,有助心理健康發展。 ▍對三歲的孩子而言,說謊是常態 說謊是孩子正常的認知發展,不妨正向看待,引導成為孩子適應複雜社會的正面能力。強調說實話的正向好處,是減少孩子說謊行為的最佳策略。 ▍青少年的叛逆冒險行為,其實目的是為了降低社交風險。 引領孩子透過同儕力量去認同正面的態度和行為,取代過去對抗式的「高壓管教」與被動式的「理解疏導」。 本書特色 ➤ 匯聚綜整50+腦科學實驗,探究大腦與心智的研究趨勢 ➤ 透過簡短有趣的科學故事,為想像力與創造力帶來啟發 ➤ 深度認識兒童腦科學,建立教養自信,幫助孩子健康發展 各界好評 謝哲青 /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葉丙成 / 台大教授、PaGamO創辦人 蔡宇哲 /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黃榮村 / 考試院長 黃瑽寧 /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張淑玲 / 昶心蒙特梭利實驗教育負責人 張輝誠 / 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楊斯棓 / 醫師、《人生路引》作者 周育如 / 清華大學幼教系特聘教授 洪裕宏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心智哲學所榮譽教授 何翩翩 / 牧村親子共學教室負責人 朱家安 / 哲學作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透過腦科學的研究,人類真的可以,更了解自己嗎?腦科學研究已知已經拓展至認知行為神經科學領域,甚至涉入社會、心理與文化研究的範疇。透過伯讓的文字,除了讓我們更深入淺出於腦科學對「發展」與「認知」的新發現,也進一步領悟王爾德說過的:「對我而言,生命的任何理論,都無法與生命本身相比擬。」 —— ——謝哲青 /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不少人對教養書的看法多是:「要教我具體方法來幫助孩子。」這種應用類型的書固然好,但其實我也很愛看科普書。謝伯讓老師的文筆洗鍊,將與發展相關的腦科學娓娓道來,就像看一本故事書一樣吸引人。 —— ——蔡宇哲 / 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作者簡介 謝伯讓 美國常春藤聯盟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認知神經科學博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腦與認知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曾任新加坡 Duke-NUS Graduate Medical School 助理教授,現為台灣大學心理系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持人。主要研究領域為視覺及意識,著重腦照影技術,諸如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腦電圖 (EEG),以及心理物理學等行為研究。科學期刊著作五十餘篇。 曾獲獎項包括科技部國際年輕傑出學者、教育部玉山青年學者、美國達特茅斯學院莫瑞中心傑出研究獎、2006年美國年度最佳視幻覺競賽前十名、美國國家科學促進學會傑出科學獎等。除此之外也致力於著作與翻譯以推廣科普知識,著有《大腦簡史》和《都是大腦搞的鬼》,合著有《波士頓》、《指指點點玩美國》。譯有《用物理學找到美麗新世界》、《糧食戰爭》、《水資源戰爭》等十多本書籍,同時也是《國語日報》專欄作者和台灣《科學人》中文版譯者及專文作者。
目錄 作者序 赤子初心 Chapter 1. 天生就有數感? ────基礎認知能力 皮亞傑的孩童認知發展四階段 嬰兒也會「習以為常」 五個月大的嬰兒明白物體不會憑空消失 嬰幼兒的核心知識 十二個月大的嬰兒可進行邏輯推論 Chapter 2. 為何嬰兒喜歡盯著人臉看? ────心智理論能力 探討心智理論能力的聰明豆測試 rTPJ 腦區──負責人類的心智理論能力 刺激 rTPJ 腦區,會改變人類心智理論能力判斷結果 五歲孩童可以臆測他人心思 為什麼五歲才能展現心智理論能力 心智理論能力隨年齡增長逐步發展出來 心智理論能力是天生帶來或後天習得 猴子天生愛看臉 人類也是天生愛看臉 兒腦造影研究的醫學展望與應用價值 Chapter 3. 當你需要幫忙時,為何幼兒總會伸出援手? ────道德判斷與利他行為能力 人類在權威下的「平庸之惡」 孩童喜歡自己的隊友 眼珠顏色實驗的種族歧視反思 六個月大的嬰兒能分辨善惡且喜歡好人 嬰兒喜歡和自己「同一國」的同類 十八個月大的孩童會主動幫忙不求回報 黑猩猩也會展現無私的利他行為 Chapter 4. 為何嬰兒喜歡你逗他玩? ────行為理解推論與社交互動能力 十八個月大的幼兒知道你喜歡吃什麼 三個月大的寶寶會主動想參與人際互動 幼年時的安全感與良好社交經歷,有益心理健康發展 一歲的幼兒會引導你的注意力,並分享自己的關注與興趣 催產素會促進雌鼠的親子互動行為 你可以「選擇」親子關係,全心全力照顧寶寶 基因和生理,也可以主宰人類行爲嗎 Chapter 5. 孩子感到害怕,是先天帶來或後天習得? ────行為反應與學習能力 先天論淪為政治操弄,負向優生學衍生許多爭議 因為錯誤科學認知被強制絕育 行為主義崛起成為主流,制約學習名留千史 恐懼可經由後天制約習得 操作制約常運用於育兒、教學,以及動物行為訓練 建議用「正向強化」與「負向處罰」管教孩子 正向處罰的重點在於「立即」且「確定」 Chapter 6. 把孩子送進明星學校,為何不能保證升學順利? ────基因對人類生理、心理與認知的影響 單一基因就能主宰人類生理 基因對生物特徵具高影響力 全基因體關聯性研究的重要價值 基因對人類的影響遠大於後天因素 尊重個體差異,順著孩子的天生個性教養 人類的氣質會隨時間與親子互動等環境因素而變化 表觀遺傳會將某些「記憶」傳給下一代 Chapter 7. 語言是先天帶來的能力? ────語法與認知能力 認知學派主張語言發展是天生的認知能力 語言學習的第一步:找出語音中的重要音素和單字 語言學習的第二步:學會斷句與語音分割 孩童可以推論語詞中的對象和意義 Chapter 8. 為何學習語言愈早愈好? ────關鍵期神經可塑性對學習力的影響 學習語言必須把握最佳時機 支持學習關鍵期存在的重要證據 神經細胞用進廢退,會造成不可逆結果 神經可塑性隨年齡出現不同變化 神經的連結修剪與細胞新生 重啟關鍵期,讓大腦有機會重新學習 重啟關鍵期利弊得失,該如何選擇? Chapter 9. 視覺發育也有學習關鍵期? ────視覺與跨感官認知能力 人類天生可以連結視覺與觸覺經驗 「光明」計劃 視覺科學大儒──海爾德 天生盲人恢復視力後無法轉換視覺與觸覺 Chapter 10. 為何三歲開始說謊? ────關於說謊的心智理論與執行控制能力 對三歲的孩子而言,說謊是常態 「心智理論」與「執行控制」能力 強化道德理解能力 強調誠實正向結果 觀察社會學習 正向看待孩子說謊,引導成為適應複雜社會的能力 Chapter 11. 青少年的衝動叛逆,其實是為了降低社交風險? ────「追求風險」與「感覺追尋」 「不畏風險」的背後是「感覺追尋」 多巴胺開啟人類尋找愉悅的便利途徑 DRD4 基因與 MAO 基因影響人類的感覺追尋人格 感覺追尋在十九歲達到顛峰後漸緩 同儕影響與社交排擠焦慮讓青少年選擇冒險 青春期的的前額葉大腦可塑性高 建議利用同儕力量引領青少年正面認同 用智慧化解人際衝突與憾事 Chapter 12. 女孩的數理能力一定比男孩差嗎? ────男女大腦結構差異與行為表現大不同 刻板印象讓你以為哲學家都是男性 從小就能看出行為和語言表現差異 男女的大腦結構與運作方式不同 不同社會經驗形塑大腦神經結構 每個人都擁有男女人格特質 人類的腦與心智可能不是「非男即女」 社會文化偏見與刻板印象影響男女行為表現 「訓練效應」能消弭男女差異誤解 後記 人類的意識之謎 ──腦科學對人腦與心智探索的意義 關於失去意識 關於改變意識 無意識的刺激可以改變人類行為 意識能預測人類知覺與行為 透過意識研究,預判醫療效果與學習表現 應用意識研究開發腦機介面,並預測語言內容 意識研究與測謊 「意識測量儀」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附錄 居家互動實驗練習 練習一:概念發展測驗 練習二:海盜測驗 練習三:莎莉與安測驗 練習四:公平的概念
10秒矯正姿勢練習操
減法教養:青少年家長
育兒「慢養」法則,自
失去山林的孩子【修復
0-6歲兒童成長手冊
破解幼兒「敏感期」,
蒙特梭利的育兒黃金三
3C時代孩子護眼全攻
生產坐月子圖解手冊(
0∼3歲寶寶14階段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