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大陸當代思想史論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性別與社會學入門讀本套書:妳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格差浪潮
作者:
上野千鶴子, 山田昌弘
譯者:
陳介, 許郁文
分類:
哲學•宗教
/
當代哲學思潮
叢書系列:邊境
出版社:
這邊出版
出版日期:2025/7/9
ISBN:8667106521574
書籍編號:kk0598740
頁數:424
定價:
660
元
優惠價:
79
折
521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性別與社會學入門讀本套書:妳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格差浪潮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性別與社會學入門讀本套書:妳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格差浪潮 內容簡介 日本家庭社會學兩大權威 用最深入淺出的方式,帶你了解牽一髮動全身的性別與社會! 《妳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東大教授寫給女孩與女人的性別入門讀本》 Girls, be ambitious! 從家庭、校園、感情、職場到社會, 無處不在、無所不包性別議題,妳意識到了嗎? 性別的刻板印象是怎麼形成的? 想當全職主婦難道不行嗎? 所謂的「女子力」其實是一種詛咒!? 錯的明明是色狼,為何受害的女性還會被譴責? 女性專用車廂算是一種逆向歧視嗎? 身為女兒就應該負責照護年老的父母? 女性求職路上陷阱一籮筐!? 性別歧視是不是沒有終止的一天? •東大名譽教授、《厭女》作者上野千鶴子力作 •完整收錄2019年度東京大學開學典禮致詞 書中內容大大突破性別分野,我認為不分性別的青少年都該閱讀,若有父母因為沒有養育女兒就錯過這本書,那就太可惜了。……我們一定要相信自己擁有「覺得不對勁」的權利,而且不分性別,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自由選擇,過得自由自在。──諶淑婷(文字工作者/性平教育講師) 這是一本為女孩而寫的書,家長、老師也應該看一看,沒有集合全宇宙的力量,要達成性別平權的目標,仍會走得跌跌撞撞。……上野教授以女性主義者及教育者的角度,為女孩寫下此書,社會不動,女孩自己動,一代一代地接力打造一個「任何人都不拘泥性別的社會」。──謝美娟(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 身而為人,人人都擁有特定的一套生理條件,也必然會發展出與他人相同又不同的生命經驗──真正的重點只有一個,就是問清楚自己想要活出怎樣的人生?無論那是什麼色彩的人生,只要是全力以赴,必然光彩奪目,也必然會為其他女性帶來光芒,為年輕女孩的未來照見新的道路。──許菁芳(作家) 2019年,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女性主義者暨知名作家上野千鶴子以性別為切入點,在東大的開學典禮上向新生致詞,開頭便提及前一年(2018)東京醫科大學入學考試不公的醜聞──校方為了壓低女學生的錄取率,長期透過人為手法操縱分數使女考生落榜,消息曝光後,頓時輿論譁然。而這樣的歧視與不公平,正是日本女學生所置身的現實。 至於貴為日本最高學府的東京大學,即便沒有這類性別歧視的黑箱作業,隱形的歧視仍舊無所不在。突破重重「男」關、考上東大的女學生比例出乎意料地只有兩成,東大男學生還會忌憚和自己一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優秀女生,只願意找崇拜東大生的外校女子大學生聯誼。在致詞中,上野教授更一針見血地指出,等在所有學生面前的,是「就算努力也得不到公正回報的社會」,不僅努力無法獲得回報,還有更多人(尤其是女性)會在發憤努力之前就被周遭的人潑冷水澆熄了志向。這番振聾發聵的致詞發表後,不僅立刻在日本國內引發諸多迴響,也獲得海外各國的廣大共鳴。 另一個鄰近的亞洲國家南韓,儘管握有先進國家的資源,性別意識卻仍落於人後,不只有82年生的金智英暴露出傳統與保守的側面,性別爭議更在2022年的總統大選中成為關鍵因素,由於性別政策而引起撻伐的尹錫悅甚至選上了總統。至於台灣,我們有民選的女總統,更有許多女性議員與立法委員,但在乍看女力當道的表象下,卻動輒必須承受針對女性身分的歧視發言與不理性的人身攻擊,甚或淪為家暴受害人。在標榜性別平權的現代社會,隱而未顯的刻板印象和明目張膽的厭女言論卻仍無所不在,不只流露在個人的言行舉止間,也反映在社會風氣與大環境裡。 上野千鶴子教授長年投身性別研究與女性運動,在本書中,她著眼於家庭、校園、感情、職場與社會等面向,透過淺顯易懂的筆法,以一問一答的QA形式回答44道乍看單純卻十分值得深入討論的性別議題,囊括女孩子在成長路上與出社會之際會面臨的各種困境,令人對性別意識有更多的認識和啟發,既是一冊性別教育的入門讀本,也可以視為一門女性主義的先修課,從學生、教師到家長,人人必修的性別學分。 專文推薦 許菁芳|作家 諶淑婷|文字工作者/性平教育講師 謝美娟|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監事 (依首字筆畫排序) 誠摯推薦 王如玄|財團法人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 王婉諭|前立法委員 李屏瑤|作家 杜瑛秋|財團法人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 律師娘林靜如 烏烏醫師|禾馨婦產科醫師 陳怡嘉|作家/教師/學習策略專家 陳珊妮|音樂創作人 張美蘭(小熊媽)|親職作家/閱讀推廣人 張瑋軒|吾思傳媒(女人迷) 創辦人 郭葉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副教授 覃玉蓉|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祕書長 番紅花|作家 黃越綏|財團法人國際單親兒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作家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依首字筆畫排序) 日本亞馬遜網路書店5星好評 上野教授以女性主義的觀點痛快地一刀砍向男性社會的荒謬!採用一問一答的QA形式,讓讀者不管從哪一篇開始都可以輕鬆地閱讀,此外書中還收錄了備受好評的東大開學典禮致詞,希望接下來要思考未來方向的中學生與高中生都能讀到這份熱切的訊息。──瑪蒂達圓舞(マチルダ円舞) 我前陣子正在煩惱自己到底算不算是女性主義者,但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可以肯定地說自己就是一名女性主義者,這本書給了我這樣的鼓舞。因為是由上野教授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回答學生的問題,所以不論從哪一題開始讀、想讀幾遍都可以!而且這本書真的很老少咸宜,不僅是青少年,希望大人也可以讀讀看,而且不管是什麼性別都好,真希望那些既得利益者也都能一讀。──松本美優(松本ミユ) 《格差浪潮:從家庭、教育、工作、地域到消費的後疫情社會學讀本》 新冠疫情導致過往社會已經存在的「格差」加倍擴大, 從未婚與少子化問題到資訊與城鄉的差距等, 家庭、校園、職場與地域之間的落差變得更具體可見, 面對未知的未來,我們該如何突破這樣的困境、創造新的時代? 「格差」意指差距、落差,如今也用來指稱社會上階級分化與僵化的現象。 新冠疫情就像人際關係與社會問題的引信,不僅讓人們的生活型態為之改變,還促使過往潛伏在水面下的格差浮出水面,甚至進一步拉開了差距。 本書將從社會學的五個觀點剖析因新冠疫情而加速變化的社會格差──其實早在疫情爆發之前這些格差就已存在,但疫情卻助長了這一切,讓情況越演越烈。想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就必須打造一個讓更多伴侶能因為愛情結合的環境、透過教育讓每個人擁有新時代所需的各種能力、試著弭平職場第一線的各種格差、奠定一個便於各式各樣的人居住與建立人際關係的地域社會,並透過不同的方式滿足每個人被認同的欲望。 雖然僅憑一己之力難以力挽狂瀾、無法阻止格差愈見擴大,但如果能知道這股洪流正往哪個方向去,或是知道在這場土石流中能稍作休息的陸地在哪裡,存活的機率或許就會大幅提升,即便面對未知的將來也會充滿希望。 【家庭格差】 未婚人口愈來愈多,少子化現象愈見嚴重,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使人加倍害怕破壞現有的生活,不願輕易結婚或生育。失業率提升與薪資的低迷使家庭生活受挫,夫妻之間平常不太在意的價值觀差異,也因為疫情浮上檯面。 【教育格差】 整個社會逐步邁向全球化與資訊化,新型態社會所需的外語與數位資訊等能力卻很難透過現行的學校教育徹底習得,孩子的教育也因父母的財力與受教程度產生落差,想靠教育翻身愈來愈困難。 【工作格差】 正職與非正職之間的格差愈拉愈開。當遠距工作普及,社會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落差,那就是「可遠距進行的新型數位經濟工作」與「不能遠距進行的傳統產業」之間的落差。 【地域格差】 人口稠密的大都市與人口不斷流失的鄉下之間的格差愈來愈大,都會與鄉間、富裕階級與貧困階級所居住的地區涇渭分明。 【消費格差】 消費型態變得多元,個人特色消費的模式也產生了變化,許多人將購買的商品上傳至社群網站以得到認同,疫情則讓這股趨勢愈演愈烈。
作者簡介 上野千鶴子 女性主義者、社會學博士、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1948年出生於富山縣。1977年京都大學研究所社會學博士課程修畢,專門領域為家庭社會學、女性學/性別研究。1994年以《近代家庭的成立與終結》(岩波書店)榮獲三得利學藝獎。 曾任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社會系研究科教授,亦曾赴海外擔任西北大學、芝加哥大學客座研究員,以及哥倫比亞大學、波昂大學、墨西哥學院客座教授。現任「認定NPO法人Women’s Action Network(WAN)」理事長,致力於發揚各項女性主義主張、連結各種女性活動、傳遞有助於實現性別平等社會的資訊,藉以推動女性發揮自身力量改變所處的不利環境。 已出版中文著作有《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裙底下的劇場》、《一個人的老後》、《一個人的臨終》等。 山田昌弘 日本家庭社會學權威。 1957年出生於東京。1981年自東京大學文學部畢業,1986年於東京大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科修畢博士課程,現任中央大學文學部教授。 研究專長為家庭社會學,長年以來從這個角度出發,探究日本人的家庭(婚姻、戀愛)與性別議題,也從「金錢」與「愛情」兩個領域探討年輕世代的變化。 於1997年首創「單身寄生族」一詞,指稱從學校畢業後維持單身並長期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此外更是第一個提出「婚活」概念的學者,即指非自願單身的現代人尋求另一半的活動,引發一陣風潮,至今仍是日本社會大眾之間約定俗成的流行語。 已出版中文著作包括《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立緒)、《失控的逐底社會》(大是)等。 譯者簡介 陳介 兼職譯者,目前最大的心願是疫情退散、世界和平。 許郁文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畢業。因對日文有興趣,於東吳日語教育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曾擔任日商多媒體編輯、雜誌日文採訪記者,現職為專職譯者。 譯作包含《東京歷史不思議》(麥浩斯)、《至死不渝的高速閱讀法》(如何)、《家事的科學》(PCuSER電腦人文化)、《三明治研究室》(麥浩斯)、《三日間的幸福》(台灣角川)、《海賊王的時代》(馬可孛羅)等。 歡迎大家透過臉書認識我: Facebook:baristahsu Email:baristahsu@gmail.com
目錄 《妳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東大教授寫給女孩與女人的性別入門讀本》 【推薦序】賦予未來世代自由選擇的機會(諶淑婷) 【推薦序】為自己和社會而讀(謝美娟) 【推薦序】為年輕女孩的未來照見新的道路(許菁芳) 妳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為了不折斷女孩的翅膀 第1章 學校裡,為什麼女生總是排在男生後面? 為什麼老是男生在當學生會長? 不像男生就不行嗎? 顏色也分成女生的顏色和男生的顏色嗎? 成為理工科的研究者是男生的目標?! 點名簿上的第一位為什麼總是男生? 該怎麼看待沒有辦法全心投入工作的人呢? 第2章 在家裡,為什麼老是感到鬱悶? 把時間都花在工作上的錯 光是上課還不夠 我想當全職主婦! 我才不想變得跟媽媽一樣! 當女生真是吃虧?! 男生和女生的升學方向為什麼不一樣? 就算是女生也想上東大! 女學生佔兩成 社會上所謂的合乎常識與不合乎常識 應該怎麼稱呼另一半呢? 關於「女」字邊的詞彙 全職主婦的年金 「扶養」的陷阱 有哪些支援多樣化生活方式的機制? 關於夫妻不同姓這件事 說到墳墓的事就讓人覺得很沉重 應該照護父母的是我嗎? 第3章 感情生活太充實,其實也很辛苦?! 控制狂男友 戀愛才算是現充 結婚的條件 「女子力」的詛咒 嘴上說不要,心裡卻很喜歡? 什麼是對等的性? 不是異性戀者難道就不行嗎? 這樣算是逆向歧視嗎? 遇到色狼是我的錯嗎? 只有高中女生可以打的工 要不要辭掉工作呢? 邁向婚姻的路只有一條? 第4章 我們該怎麼改變社會? 女性部長和議員人數是不是太少了呢? 沒有我想投的候選人 女性的求職路上陷阱一籮筐!? 歧視沒有終止的一天嗎? 應該選擇綜合職或是一般職呢? 正式僱用與非正式僱用 女性主義者都是什麼樣的人呢? 自己的事自己作主 女性人數增加的話會怎麼樣呢?日本所謂的「男女共同參劃」目的是什麼? 二○一九年度東京大學大學部開學典禮致詞 後記 《格差浪潮:從家庭、教育、工作、地域到消費的後疫情社會學讀本》 前言 新冠疫情造成了不可逆的變化 階層社會化的不安 第一章 家庭格差──戰後型家庭的極限 疫情的衝擊力道比震災更強 自殺的年輕女性增加 不斷加速的少子化現象 夫妻之間的愛情格差 因新冠疫情而惡化的家庭格差 新型家暴 戰後型家庭因新冠疫情而走到盡頭 第二章 教育格差──雙親格差的延續 支持中產階級意識的教育 家庭所得減少造成的學習格差 新冠疫情造成的教育力落差 數位格差、溝通能力格差、英語格差 因新冠疫情而浮上檯面的家長格差 才小學四年級,人生就已經定型了? 教育格差導致大學遭淘汰 第三章 工作格差──中產階級加速崩壞 三種格差浮上檯面 必要工作者與遠距工作者 必要工作者的困境 遠距工作者的活躍 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分水嶺 遠距工作造成的現實弊端 觀光業與餐飲業的勝負 第四章 地域格差──地域再造的生命線 地域社會的普遍性與必要性下滑 遷出人口高於遷入人口的首都 是否有讓人得以度過人生每個階段的環境? 高學歷者的出生地 勝出與落敗的地區 在地社群消失的結果 「住宅大富翁」無法發揮作用 富裕階級外移與貧困階級滯留 教育與年薪、地價之間的關係 「有餘力提供幫助的人」與「需要幫助的人」 強調自我責任的階級社會 賴在家中的「單身寄生族」 繭居族多達百萬的日本社會 從「點」到「面」的地方再生 地域格差的關鍵在於多元性 第五章 消費格差──反映時代的鏡子 消費改變了富足的定義 積極型幸福與消極型幸福 為了得到認同的消費童話 家庭消費的系統 個人消費興起 超越家庭與個人的極限之後 對個人特色消費的另一層期待 結語──令和格差的趨勢
為什麼要為別人而活:
再製女神:當代台灣女
哲學論述
手機時代的孤獨哲學
韓流憑什麼!:全方位
善惡:一場價值觀創造
擁抱不眠夜:反轉失眠
這裡有些問題:迎戰生
金牌的代價:歧視、飲
電玩即政治:駕馭改變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