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夢想行者:15則活得精彩的人生閱歷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山高水長:葉聖陶傳
作者:
劉增人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中國文化名人傳記15
出版社:
業強(明田)
出版日期:1994/5/1
ISBN:9576832292
書籍編號:sb0058964
頁數:304
定價:
220
元
優惠價:
79
折
174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暫停販售
暫無供應商:尋找供貨商中(也有可能出版社已結束)。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山高水長:葉聖陶傳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總序
出版緣起 《中國文化名人傳記》是業強出版社的一項宏大計畫;它旨在打破時空限制,讓當代讀者直面中國文化群巒上的奧林匹斯諸神,在與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精英們心靈交感和精神對話中,尋找和確定我們當代人安身立命的價值取向。 人類在不斷反省中進步。當我們步入本世紀的最後十年,又一次面對世紀末的種種困擾之時,我們更需要靜心反思我們走過的路,尤其是這一百年來,我們究竟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一百年是歷史長河中極其短暫的一瞬間,但是,中西文化的撞擊和交融,新舊文化的蛻變與交替,使這個時代包容了中國文砲史上從未有過的豐富性。本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在這洶湧的文化變革中付出過特別沈重的代價,因此也最有權利要我們充分重視他們的實踐經驗,從他們為開創新文化蓽路藍縷的艱難歷程中,獲得走向未來的智慧和勇氣。也許,二十世紀的文化只是這座巍峨的奧林匹克最底層的部分,但是,路必須由最下面往上走。 文化名人是一個涵蓋面很廣的概念,它包含思想、哲學、文學、藝術、科學以及一切文史領域中曾經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們,無論是以高尚人格和創造性發明進入成功者的行列,還是以失敗的代價成為後來者前進道路上的一塊階石,只要是為中國文化的繼往開來認真付出過心血與才智,只要是曾經為尋求真理,捍衛真理而不屈鬥爭過,這樣的人,這樣的知識分子,都應該成為樹碑立傳的主人,因為他們的一生,是當代思想文化發展的最好見證。 這是一項意義,同時又很艱巨的工程。作為第一步,我們準備先出版現代文化名人傳記,進而再推向古代;在各種領域範圍中,將先出版文學家傳記,進而再推向文史各類。我們不想好高騖遠,只求腳踏實地,成功一種出版一種,以涓涓細流匯集起濤濤江河。 這套叢書系列將是海峽兩岸學人通力合作的結晶。大陸近年湧現出一批見解深刻,膽識俱全的中青年學者,他們在文革廢墟中成長,帶著對人生、社會和歷史的獨特理解去研究文史學科,尤其是研究現代文化和文學。他們從資料的搜集到觀念的更新,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本系列願意將他們辛勤耕耘的成果及時介紹給臺灣的讀者,以起到真正溝通兩岸學術思想,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的作用。
■序
序 張中行 青島大學劉增人先生著《葉聖陶傳》,以及主編這套傳記叢書的上海陳子善先生,都寫信來,希望我為這本大著寫一篇序。讓我寫,想是因為我與葉聖陶生生有較深的關係。說起這較深關係,可以概括為時間和道術兩方面。時間是自一九五一年與他初相識起,直到一九八八年送他往八寶山止,近四十年,沒有斷過交往。道術指他文的成就中的一個方面,語文,比如認為,要有什麼樣的內容,如何表達才算好,我們是同道。這樣說,所謂較深關係的深,我只能考個中等。能考上等的,限於我的師長,也不少,如朱自清先生、顧頡剛先生、俞平伯先生,可惜都先後離開這個世界了。較深關係還有單方面的,是他品格稀有,我敬仰。也就因為敬仰,就在他辭世的那一年,我寫了一篇紀念文章,《葉聖陶先生二三事》,發表於《讀書》一九九○年一月號。其後不久,我又寫一篇,標題為《葉聖陶》,編入《負暄續話》。為什麼又寫一篇?後一篇的開頭有說明,主旨是,前一篇是說公話,由恭敬的角度寫;後一篇是說私話,由懷念的角度寫。恭敬加懷念,表示我有話說,而且可能說得對頭。劉、陳二位先生大概是這樣想的,所以我辭謝而未能獲准;新老世故都說,人不能不識抬舉,所以只好寫。 寫,作文抄公總不好,縱使是抄自己的。那就由遠及近,暫躲開人,先說史傳。記得某有名文人說過:「與其讀經,無寧讀史。」其意是,聽教訓不如看事實。這說得很對,理由顯而易見,事實勝於雄辯是也。但是章實齋在《文史通義》中說:「六經,皆史也。」這也對,因為見諸文字都是有所記,所記當然是史。史是記往事的,以人的活動為中心,何以值得讀?先說最切要的,是我們生而為人,要活,而且要活得好,就不能不重視生活之道,而這道,其形成,要以昔人的為材料,其評價(據之而定取捨),要以昔人的為參考。其次,也與生活之道有關,只是鬆散一些,是鑑往而知來。還可次再退一步,有如我們在河道的下游漂浮,如果同時也能熟悉上源的情況,必當有些意思。讀史正是這樣,以小之又小的事為例,茶餘飯後,想到很遠的,莊子和惠子曾經在濠水之上抬槓,不很遠的,侯方域和李香君曾經在秦淮河畔調情,所謂「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不是也很好嗎?史,有以記事為主的,如紀事本末之類就是。有以記人為主的,《孟子》、《晏子春秋》之類也可以算;但最典型的為太史公司馬遷所創,由《史記•伯夷列傳》起的多篇列傳是也。(本紀為帝王之傳,係大事多,性質特殊。)由上面提到的讀史的幾項用途方面衡量,讀以記人為主的傳,所得會更多,因為生動、親切,有利於「能近取譬」。 傳,可取之點不盡同。有的屬於「殷鑑不遠」,今語所謂反面教材一類,如秦始皇的焚書阬儒,魏忠賢的亂殺良善,不值得耗費筆墨,可以不表。只說正面,可以流芳的。流芳,也可稱為不朽。《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說:「大(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這三不朽的說法,精神是力爭上游,所以反面人物,如魏忠賢之類就不能算;一些希見的,或稱為奇人,或稱為怪人,如張宗子《五異人傳》所記,張潮《虞初新志》所收的一部分人也不能算。我的看法,讀傳,泛覽,範圍無防放鬆些,就是說,也讀《五異人傳》之類;如果時時不取法乎上,那就還是聽信三不朽的說法為好,只讀,至少是多讀,真正流芳的。 這看法,顯然,對寫傳的選人就會有較大的影響,具體說是,為魏忠賢,為五異人,都無妨立傳,但總不如為孔子,為管子,為荀子,因為這三位,有的立了德,有的立了功,有的立了言,是不朽或說流芳的人物,如果讀時意不只在於知往昔,而且在於取法乎上,他們正是值得取法之上。由這個角度看,劉增人先生為葉聖陶先生立傳,就算做了一件大好事,因為選人不只是選對了,而且是雙料的對。這樣說,理由可以用簡單的加法,是葉聖陶先生的出類拔萃,竟有許多流芳人物難於企求的,是三不朽中占了兩項,立德和立言。不說立功,是依舊說,他不是廉頗、藺相如那樣的人物。關於立言,他不只著作等身,而且方面廣,由板著面孔的論文,直到哄孩子的童話,幾乎無所不寫,印為各種集,陳列於各種書架,舉目可見,可以不說。關於立德,就不像立言那樣,舉目可見,尤其是同他沒有交往的。在這方面,我在那兩篇紀念文章裡談了不少,這裡只抄幾句概括的: 中國讀書人的思想,漢魏以後不出三個大圈圈,儒道釋。攙合的情況很複雜,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陽儒陰道;有的人儒而兼釋,或半儒半釋,有的人達則為儒,窮則修道,等等。葉聖陶生生則不攙合,而是單一的儒,思想是這樣,行為也是這樣。這有時使我想到《論語》上的話,一處是:「躬行君子,則吾未有得。」一處是:「學而不厭,悔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兩處都是孔老夫子認為雖心嚮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葉聖陶先生卻偏偏做到了。 也就原於有這樣的認識,幾十年來,我總是把葉聖陶先生看作人之師表,高山仰止,縱使我還有必做不到的自知之明。 自知做不到,而又高山仰止,所以聽到劉增人先生為葉聖陶先生立傳,我很高興,因為有了詳細的傳,就可以使許許多多比我年輕的,也會高山仰止。我同劉增人先生不熟,但我知道,他是研究葉聖陶先生的專家,曾經編印《葉聖陶研究資料》(與馮光廉合編,一九八八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並寫了一些有關葉聖陶先生的論文。這本傳的原稿我看過一部分,覺得材料豐富翔實,敘述有重點,評論能深入,所以可以斷言,出版以後,一向喜歡讀葉聖陶先生著作的,研究現代文學的,以及一般喜愛文學尤其傳記文學的,都將看作一本既有價值又有興趣的讀物。
【目錄】
序 引言 第一章 平民之子 一、忠厚篤實的家風 二、「書塾」內外 三、馬鈴瓜的誘惑 四、「夏侯橋畔」氣象新 五、「放社」小盟主,「掮槍」懷天下 六、創作與出版的嘗試 第二章 辛亥風濤 一、喜慶大漢新生 二、改號「聖陶」不稱「臣」 三、失望後的探索 四、從舊文學走向新文學 五、鳧進了文學《新潮》 第三章 從小學教到大學 一、痛苦的「言子廟」 二、天作之合 三、難忘的「角直五高」 四、「擊槳聯床共曦月」 五、北大•復旦•協和 第四章 文學研究會的中堅 一、應和著歷史的潮湧 二、「為人生的」文學戰士 三、躋身第一代新詩人 四、用小說改良社會 五、愛與美的真誠歌者 六、中國創作童話的第一人 七、《小說月報》:從投稿到主編 第五章 面對淋漓的鮮血 一、「五月卅一日急雨中」 二、「公理」何在? 三、為人道而抗爭 四、在歷史轉折關頭 第六章 商務•立達•開明 一、商務事業 二、立達學派 三、開明風度 第七章 「扛鼎」的小說家 一、劃一時代的《倪煥之》 二、中國知識者的心靈史 三、教育小說之集大成者 四、艱危世象的掃描 五、在文朋詩友中 第八章 風塵巴蜀 一、國難聲中 二、棄家入蜀 三、樂山被炸 四、蓉桂之旅 五、西川縱橫 第九章 在大變動中 一、木船江漂返滬瀆 二、時代風雲與開明盛衰 三、又一次歷史的轉折 第十章 老有所為 一、定居北京 二、語文泰斗 三、悼亡•賦閒 四、「這個世如何能厭?」 五、「死生亦大矣!」
■書前語
葉聖陶,原名紹鈞,字秉臣,出生於平凡質樸、和易溫馨的江南市民之家。辛亥風濤後,鑑於清廷覆沒,改號「聖陶」不稱「臣」。五四前後的文壇上,他不僅以詩名世,更有大量的短篇小說、童話及論文發表;教育是他終身從事的事業;而出版編輯才是他真正格外崇奉的工作,是中國新文學史上少見的集文學家、教育家、出版家三位於一體的文人典型。
■書後語
《中國文化名人傳記》是海峽兩岸學人通力合作的結晶:它旨在打破時空限制,讓當代讀者真面中國文化群巒上的奧林匹斯諸神,在與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精英們心靈交感和精神對話中,尋找和確定我們當代人安身立命的價值取向。 文化名人是一個涵蓋面很廣的概念,它包含思想、哲學、文學、藝術、科學以及一切文史領域中曾有傑出貢獻的人士。我們準備先出版現代文化名人傳,進而再推向古代;在各種領域、範圍中,將先出版文學家傳記,進而再推向文史各類。
■作者簡介
劉增人,一九四二年生,山東濰坊人,一九六三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學院中文系。現任青島大學中文系教授,山東現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主要編著有《中國新文學發展史》、《中國現代文學》、《現代小說選講》、《魯迅生平自述輯要》、《葉聖陶研究資料》、《王統照研究資料》、《臧克家研究資料》、《臧克家作品欣賞》等。
為台灣經濟奮鬥一生:
視而不見:【震驚全球
泥濘裡奔馳的青春:台
我是孫佳琪:不被定義
擁抱智慧,從敏捷到傑
喬治.歐威爾之妻的隱
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
漫畫版世界偉人傳記(
自君別後:陳大禹及其
漫畫版世界偉人傳記(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