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江澤民其人連環畫集
.
歷史的凝結──197
.
暴力與詩歌──高雄事
.
走向美麗島──戰後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
書碼:BC0114
作者:
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編
分類:
軍政•法律
/
政治
叢書系列:歷史與現場
出版社:
時報
出版日期:1999/12/1
ISBN:9571330345
書籍編號:bk0035923
頁數:380
定價:
300
元
優惠價:
79
折
237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 內容簡介
二十年來,「美麗島」三個字幾乎已成了台灣民主運動的同義詞。發生在 1979 年的「高雄事件」,以及隨之而來的軍法大審,是台灣民主化歷程中的分水嶺,也是 70 年代台灣人民的共同歷史記憶。 繼 1947 年的「二二八」事件之後,「美麗島」是讓最多台灣人民印象最深刻的政治事件。當年大逮捕時的風聲鶴唳,電視上一再播放的施明德懸賞通告,以及在軍事法庭上被告慷慨激昂的發言,依然存在許多人的記憶深處。 雖然二十年前的景象彷彿昨日,時間畢竟是無情的。隨著時間一天一天的流逝,我們心頭對「美麗島」的印象也會一點一滴的被沖刷、淡化,進而模糊。更令人擔憂的是,隨著年代愈久遠,一些寶貴的歷史文獻資料散失零落的情狀愈嚴重。「高雄事件」到底是怎麼發生的?施明德、張俊宏、黃信介等等黨外人士,又是如何走向「美麗島」? 70 年代這股強沛的黨外運動力量,是如何匯集而成的?對於這些重要的問題,今日我們如果不做有系統的研究整理,到了下個世紀,「美麗島」恐怕只是一個模糊不可辨識的紀念碑。 有感於研究整理這段重要歷史的急迫性,「新台灣研究文教基會」在中國時報、中研院台史所和吳三連史料基金會的協助之下,著手這項艱難的「美麗島事件史料出土運動」。 三年來,「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動員了 12 位專業研究者,對 94 位「高雄事件」相關人士進行訪談,其中包括黨外人士、國民黨高層人員、軍警情治相關人員、事件的見證者等等;並蒐集了 70 年代黨外運動重要的文獻資料,包括 70 年代選舉相關資料,黨外雜誌、美麗島政團的相關史料、政府單位、國民黨內部相關的文件資料,軍法大審的相關紀綠,「高雄事件」之後國內外相關的報導、評論與研究,此外還有數千張重要的歷史影像資料。 這項研究計畫終於完成了。整個研究成果整理成六百多萬字的口述訪談,五百多小時的錄影計畫。「新台灣研究文教基會」除了將整個研究成果交由中研院台史所承管典藏,以為日後專業研究之用外,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此一具有台灣民主化里程碑意義的重要事件,基金會並將整個研究成果精華部分結集成書,由「時報文化公司」出版。 這套書訂名為「珍藏美麗島:台灣民主歷程真記錄」分為四大冊共約 60 萬字,以及五百多張珍貴的歷史照片: 第一冊:《走向美麗島──戰後反對意識的萌芽》 書中訪談了四十多位當年黨外反對運動的參與者,並以系統性的分類呈現。從他們的生命史中,可以瞭解到當年他們投入反對運動、走向美麗島的心路歷程。 第二冊:《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 書中對「美麗島政團」這個「準政黨」的發展做了詳盡的記載。本書將 1977 年到 79 之間,台灣黨外運動的發展過程,完整而真實地呈現出來,是瞭解台灣政治發展過程的重要文獻。 第三冊:《暴力與詩歌──高雄事件與美麗島大審》 內容包括「高雄事件」的前因後果,軍法大審、到「美麗島事件」的後續影響。本書是二十年來對「高雄事件」最有系統而完整的研究。 第四冊:《歷史的凝結──台灣民主運動影像史(1977-1979)》 蒐集了近五百張重要歷史照片,包括從 1977 年以來黨外運動發展、「高雄事件」以及軍法大審的的重要影像記錄。 本書並不企圖為「高雄事件」翻案,也不為任何人平反。只想透過最全面、完整、翔實的第一手採訪調查,讓 70 年代台灣政治反對運動的圖象更真實地呈現出來,讓那段歷史更完整地保留下來。 全書除由「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施明德先生,以及中國時報社長黃肇松先生作序,說明出版緣起之外,並由靜宜大學陳芳明教授導讀。整套書將於 12 月 10 日「高雄事件」 20 周年之際正式上市,作為對台灣民主運動史的紀念。
■ 序
■ 目錄
序 英靈與冤魂 施明德 編者序 歷史與記憶的拔河 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 導論 鑄造史詩型的豐碑 陳芳明 第一章 選舉萬歲 一、桃園:許信良 二、南投:張俊宏 三、彰化:張春男 四、雲林:蘇洪月嬌 第二章 合法的鬥爭 一、桃園的群眾嘉年華 二、政治蒼蠅的反效果 三、清廉訴求、政治平反 四、黃、康助講,學生助選 第三章 中壢事件 一、做票就是共產黨 二、人民憤怒了 三、包圍高雄法院 四、《選舉萬歲》的效應 四、國民黨之驚 第四章 選舉假期結束後 一、陳菊被捕 二、投入選戰的夏潮 三、施明德的婚禮 第五章 黨外助選團 一、康黃矛盾 二、「黑拳」助選團 三、助選列車開動 四、中山堂事件 第六章 未竟的選戰 一、陳婉真、陳鼓應訴求青年 二、呂秀蓮的斷交警語 三、王拓、楊青矗投筆參選 四、姚嘉文的憲政訴求 五、台灣之音 第七章 斷交與停選 一、停止選舉的震撼 二、黨外的社會壓力 三、斷交談判 四、黨外國是會議 五、國民黨的革新 第八章 橋頭遊行 一、余案的警訊 二、走上橋頭 三、黃順興的憂慮 第九章 政治迫害的救援 一、夜訪康寧祥 二、人權委員會 三、聲援許信良 四、余案開庭 五、情治機構的錯估 六、縣長的生日晚會 第十章 建構無名政黨 一、省議會的《潮流》 二、《八十年代》創刊 三、呂秀蓮的「同心圓」 四、黨外候選人聯誼會 五、黃順興的服務處 六、黨外總部 第十一章 五人小組 一、〈黨外國是聲明〉與「五人小組」 二、籌辦《美麗島》 三、《黨外文選》風波 第十二章 籌辦《美麗島》 一、省議會「大軍壓境」與許信良休職 二、《美麗島》的領導班子 三、發展組織的觸媒 四、黨內外看《美麗島》 第十三章 黨外的內部矛盾 一、《美麗島》VS.「聯誼會」 二、《美麗島》VS.《八十年代》 三、「潮流事件」 第十四章 中泰賓館事件 一、疾風吹向美麗島 二、疾風吹過的效應 三、《疾風》從何來 第十五章 黨內外溝通 一、關中的任務 二、六人溝通小組 三、王昇的邀宴 第十六章 無招牌的縣市黨部 一、政團的基層結構 二、地方服務處紛紛成立 三、中央與地方的互動 第十七章 統獨紛爭 一、海外的美麗島印象 二、黨外的美國變數 三、美麗島的統獨紛爭 第十八章 衝突邊緣 一、台中晚會的火炬 二、誰砸了服務處 三、暴力邊緣的風險 附錄
■ 作者簡介
張建隆(編者) 1950 年生,台北淡水人,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現任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韋本(編者) 1965 年生於台南市,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現任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陳世宏(編者) 1965 年生,台南人,法國巴黎第二大學政治學碩士,現任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黃建仁(編者) 1969 年生,台北縣人,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現任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黃惠君(編者) 1966 年生,彰化人,法國巴黎第五大學文化社會學博士候選人,現任新台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工作室總策劃。
地緣新秩序(2冊套書
地理的未來:太空如何
親密敵人:錯抱中國共
政治為什麼會失敗:如
毛氏美國:親歷文革的
歐盟視角:二十一世紀
華年心緒從頭理:回憶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
我是胡志強,今天來報
關鍵十年:美國對抗中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