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台灣這裡有貓
.
鷹與心的追尋(柯斯塔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向晚的飛行
Vesper Flights
作者:
海倫•麥克唐納
譯者:
韓絜光
分類:
科學•自然
/
動物
叢書系列:walk系列
出版社:
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3/9/1
ISBN:9786267317662
書籍編號:kk0571306
頁數:320
定價:
420
元
優惠價:
79
折
332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向晚的飛行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向晚的飛行 內容簡介 黑暗卻閃爍微光,無比輕盈卻充滿力量。 從心靈向自然提問──《鷹與心的追尋》作者最新散文集 ◆本書賣點 ◆本世紀最重要的自然作家、《鷹與心的追尋》作者海倫•麥克唐納,在這本字字珠璣的散文集中,邀請讀者從她個人的自然觀察角度,思索圈養與自由、遷徙與飛行的概念,走進最私密的經驗。 ◆文筆優美、節奏獨特不凡,無比輕盈卻充滿力量。透過她的眼睛,可以遨遊天際,也可以匍匐山林之間,重新體驗人類如何理解周遭的世界。 ◆內容簡介 ★Amazon2020年8月選書 ★華盛頓郵報2020年十大最佳書籍 ★入選紐約時報、娛樂周刊、時代雜誌、Literary Hub文學網站夏季最佳書籍 《紐約時報》暢銷書《鷹與心的追尋》作者、薩繆•約翰遜紀實文學獎得主,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寫下超俗不凡的散文集。 動物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開導人類,但牠們總會在無意間做到,而且動物所教導的事,很多都是關乎我們自身、我們自以為早已知曉的事。 海倫•麥克唐納在這本散文集中,彙集她最愛的散文,加入近期的新文章,主題從對鄉間風景消失的鄉愁,涵蓋管理鴕鳥農場的哀愁,乃至她自身入睡前的晚間禱告。 思索圈養與自由、遷徙與飛行的概念同時,海倫邀請讀者走進她最私密的經驗:在帝國大廈頂樓觀察鳴禽大規模遷飛、在匈牙利目睹成千上萬的灰鶴、在薩福克郡的白楊林尋覓英國最後的金黃鸝。她用令人心有戚戚焉的澄澈目光,書寫野豬、雨燕、採蘑菇、偏頭痛、鳥巢的特點,也寫我們觀看野生動物時,意外獲得的指引和安慰。 出自本世紀最重要、見解最深刻的自然作家,這本散文集不只堪為典範,也令人心馳神往。描寫觀察、描寫迷戀,也描寫時間、記憶、愛與失落,以及我們如何理解周圍的世界。 名人推薦 古碧玲 《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 林思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優聘教授/台灣猛禽研究會理事長(審訂) 林政道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審訂) 胖胖樹王瑞閔 金鼎獎科普作家 徐仁修 財團法人荒野基金會董事長/自然生態文學作家 張卉君 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 張東君 科普作家 麥覺明 導演 黃一峯 四屆金鼎獎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黃宗慧 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黃宗潔 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黃美秀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廖鴻基 海洋文學作家 劉崇鳳 自然書寫作家 從心推薦 各界佳評 海倫•麥克唐納透過她真摯優美的散文,把聲音還給動物,還給環境。對生態多樣性的珍惜,讓她深知不能把其他生命縮限為科學定義下的生物,書中所滿溢的、對生命尺度與生命目的思索,必能深深觸動真心關切自然的讀者。──黃宗慧,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向晚的飛行》是自然神奇的眼藥水,用了它,世界不變,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將有所不同。──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 理性與感性兼美之作──鑲嵌於生態網絡之中,人類無法自外於自然,萬物靈光俯拾即是,只需開放與覺察。──張卉君,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 坐在電腦前分析資料久了,反而愈來愈少與大自然接觸。海倫的散文,提醒我自然觀察才是研究的本質。──林大利,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 麥克唐納實驗節奏與風格,彷彿在不同高度試飛後,發現自己能隨心所欲,以任何速度、循任何方向、前往任何目標,她的風格就是這麼靈活。她寫鳥類的遷飛模式與風暴,寫鳥巢作為家庭的隱喻,也寫以自然作譬喻的危險。我不禁聯想到蒼鷹,羽毛如此豐密,力量大得能撲殺一頭鹿,可重量卻不過幾百克而已。這也是麥克唐納的散文所展現的矛盾特色──無比輕盈卻充滿力量。──《紐約時報》,蓓魯•塞嘉爾(Parul Sehgal) 這本書意義重大。麥克唐納透過這些散文,重新審視作家的理念:身為作家,她有責任思考評估自然世界發生的事,傳達自然界生命的價值。──《華盛頓郵報》 想透過他人之眼觀看自然世界,很難找到比海倫•麥克唐納更好的一雙眼睛……(她的)寫作輕巧卻扎實,實屬不可思議,而且文筆優美之至,我在文稿影本上折角做記號,折到都不成樣了。她能成為如此優秀的觀察者,除了謙遜,還因為她願意懷抱敬畏、敞開心房。──《舊金山紀事報》 麥克唐納的寫作捕捉到生命難以言喻的韻律……硬要形容的話,(她的)文章是這個不祥年代發出的呢喃──黑暗卻閃爍微光,擾動心之深處。──《今日美國》 令人振奮……沒人能用更有力或更美麗的方式描述自然界的日常。──線上雜誌《Slate》 目不暇給……麥克唐納提醒我們,即使人類持續限縮自然世界,但與人無涉的世界對我們來說,大部分依然顯得陌生而令人驚奇。──《華爾街日報》 今年對很多人來說,廣大的戶外成了難及的遠方,很難產生與自然合一的感受。所以本書是現在不可或缺的讀物,但也是隨時皆可品味的一本著作,兼具智慧和優雅,啟迪耳目之外,也有醉人的魅力。──《明尼亞波里斯明星論壇報》 令人印象無比深刻的文集……書寫動物與人類世界交會的典範之作。──《柯克斯書評》(星級評論) 引人入勝的散文集……揉合驚奇、懷舊與愁緒。──《出版人週刊》 架構豐美,影響複雜,啟示驚人。──《書目》雜誌(星級評論) 書寫自然、人性和失落的重要作家。麥克唐納的字裡行間充滿對我們周圍野生動物的鮮活描繪。──《時代》雜誌 對生命與自由的深度思索。──《娛樂周刊》
作者簡介 海倫•麥克唐納(Helen Macdonald) 作家、詩人、插畫家及自然學者,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附屬研究學者。著有暢銷書《鷹與心的追尋》,以及隼屬猛禽的文化史,書名就叫《隼》(Falcon)。另包含《沙勒的魚》(Shaler’s Fish)在內,出版有三本詩集。曾任劍橋大學耶穌學院研究員,也曾是專業養鷹人,並協助管理歐亞各地的猛禽研究及保育計畫。現為《紐約時報雜誌》撰稿作者。 審訂者簡介 動物專有名詞──林思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優聘教授、台灣猛禽研究會理事長。 植物專有名詞──林政道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 譯者簡介 韓絜光 台大外文系畢業,人文科普專職譯者。從尚未收尾的蝌蚪開始養了兩隻目前四歲的角蛙,漫漫翻譯路上感謝生物的陪伴。譯有《創客精神》、《追尋寧靜》、《沒有媽媽的超市》及《探險家學院》系列等。
目錄 序 每個作者書寫的所有內容,背後都藏著同一個主題。可能是愛,可能是死亡,也可能是背叛或歸屬;是家、是希望,或是放逐。我喜歡想:我的主題應該是愛。 1 巢 假如把隼蛋湊近嘴邊,發出輕柔的咯咯叫聲,蛋裡即將孵化的幼雛也會輕聲回應。於是我站在那裡,在恆溫的孵化室裡,隔著蛋殼對著某個小生命說話 2 是豬非豬 野豬站定不動,允許我用手指輕輕梳理牠的黑毛圓背。觸感就像一把插了太多鬃毛的梳子,而手柄不是木頭,而是厚實的肌肉。鬃毛底下有一層絨毛。 3 督察來訪 就在那一剎那,人與動物之間我見過最美麗的互動,忽然在眼前上演。安特克莊重地向鸚鵡點頭道別,鸚鵡也彬彬有禮地深深鞠躬回禮。 4 自然圖鑑 我小時候,自然圖鑑的魅力有部分就在於它的物質性,掂在手中的重量和排版裝幀之美。我會細看圖鑑裡蝴蝶和鳥類的彩圖,分辨這種和那種的差異,將那些彩色圖像牢牢記在腦中。 5 泰科斯莊園 草地現在看上去,就是那個人認定應有的樣子:單調、整齊、平坦、易於行走。一個中年女人嗚咽哭泣,不是為了她的童年,不完全是,而是為了此地遭到抹除的一切。 6 摩天高樓 天空一如海洋,其實是個充滿生機的遼闊棲地,有蝙蝠和鳥類,有會飛的昆蟲,有蜘蛛、隨風飄飛的種子、微生物、漂浮的孢子。 7 成群的人 和巨量的鳥類如此靠近,對每個人的影響都不太相同:有的人樂得大笑,有人動容落淚,也有的人頻頻搖頭或粗話連連。 8 學生的故事 一個洞不只是鴿籠的一格。洞是兩物之間的空隙。烏拉米語的一個詞與波斯語或英語的一個詞之間的落差,是一個洞。過去與未來之間的縫隙、舊人生與新人生之間的接縫,也是一個洞。 9 飛天螞蟻 在我頭頂上演的進食盛況,不下於熱帶海洋中的誘餌球現象,差別只在於主角是螞蟻和黑脊鷗,不是鯷魚和鯊魚。 10 先兆 我們這些偏頭痛患者個個都是否認大師。我們很清楚那是什麼感覺,很熟悉眼窩和心臟彷彿被人用指尖按壓,我們知道它就在那裡,但同時也認定它不存在。 11 性,死亡,蕈菇 如果採集蕈菇是為了食用,又不想意外被毒死或遺下重患,你唯一可仰賴的只有辨認物種的專業能力。採菇這項活動有不怕死的一面,和反覆賭命、挑戰未知風險是一樣概念。 12 冬日森林 因為生命在冬天的森林裡不那麼明顯,所以生命苟延之處特別引人注目,比如明亮的星形苔蘚,或是借助充滿抗凍蛋白的細胞、熬過霜凍的真菌子實體。 13 日食 我們每個人的差異在絕對至高的存在面前,都不再具有意義。當你站在那裡,看著太陽覆滅又重生,你不會再去區分誰是他們,在場的只有我們。 14 她的軌道 「我們等於是坐在樹枝上,又自己把樹枝鋸斷。所以,我們要不盡快體認到自己的處境,要不生命照樣演化下去──只不過會換個方式。」 15 野兔 我看到的是歐洲野兔,一共五隻,兜著圈子又跑又跳,不時用後腿站起來互相揮拳,在蒼茫潤澤的銀灰色天空下,將泥巴踢濺得到處都是。 16 一度徬徨,但終將追上 為了追上其他獵犬,牠不停奔跑,狗群的叫聲吸引牠循著濕濡的道路不斷向前,彷彿牠置身於水底,為了呼吸,必須拚了命游向那唯一的亮光。 17 天鵝普查 船隊上的人員懂得划船,懂得在複雜的水域間穿行,懂得捕捉天鵝,懂得布陣圍攻,也懂得妥善處置一隻體型大得像狗、脖子纖長可彎曲、翅膀一揮可以打斷肋骨的鳥。 18 巢箱 在英國,階級體系影響著一切,就連巢箱也含括在內。市面上可以買到外型像酒館或教堂等比模型的巢箱,正面有詩詞或花卉彩繪裝飾,或黏有迷你的柵欄和大門。 19 車頭燈下的鹿 牠先是嚇得繃緊肌肉僵在原地,下一秒便將自己彈向空中,全身發亮,彷彿靜止不動,有如十八世紀狩獵畫裡伸長四肢的蒼白馬匹。 20 遊隼與高塔 都柏林的這個地點,伊蒙幾乎天天來,至今已經持續多年。他是在經歷了喪親之痛後,開始習慣到普貝格發電廠來觀察遊隼,因為看鳥「……能夠遠離」,他這麼跟我說。 21 向晚的飛行 雨燕曾被稱作「惡魔鳥」,想必是因為這些黑色十字架群聚在教堂周圍尖聲鳴叫,看起來不像光明使者,更像來自黑暗的魔物吧。 22 無畏禁錮 大螢火蟲只有雌蟲能如此發光。牠們無法進食,無法喝水,也不能飛行,白天終日隱身在草枝之間或落葉堆下,待夜幕降臨。 23 太陽鳥與羊毛團 眼前這一群青少年尚未換上成年的外衣,全身柔滑,是小鹿似的淡黃褐色,像是用名貴的羊絨毛捏成的團子,卻戴上了黑絲絨的晚禮服長手套。 24 賞鳥基地 這些全都是野鳥,可是牠們現在在這裡,溼地被燈光照亮,好比倫敦西區的劇院,而牠們溫順得像農場裡的鴨子,埋頭在舞台中央進食。 25 威肯沼澤 威肯沼澤讓我明白,即使我知道哪些動物棲息在這裡,我也不一定能看見牠們。不僅如此,知道動物在哪裡,卻不知道是什麼動物,有時還更勝於實際看見。 26 雷雨 構成雷雨的並不只有物質,暴風雷雨也是譬喻和記憶的產物。我的奶奶每遇雷雨就會心情消沉;對她來而言,雷聲喚起了二戰時倫敦大轟炸的恐懼。 27 群飛 這是前所未見的現象。科學變為浪漫主義。這超乎想像且不為我們所有的大群生命,從神祕不可知的地方起飛越過天空,點點變化之美被一分鐘一分鐘地記錄下來。 28 屋裡的杜鵑鳥 杜鵑鳥有如情報員頭子派遣幹員執行滲透任務的鳥界翻版。為了尋找適合下蛋的巢,杜鵑鳥會站在「方便瞭望的制高點,用銳利而獨特的目光探查環境」。 29 白鸛中箭 報紙披露長矛來自於遙遠的異國,這隻白鸛被命名為「Pfeilstorch」,意思是「箭鸛」。這隻白鸛一時馳名遠近,因為德國的鸛鳥都在哪裡過冬的謎團,這下子可以解開了。 30 梣樹 城市的天際線的風景改變,與好幾英畝滿棲著甲蟲的森林消失,意義並不相同:樹支撐起複雜又相互依賴的生物網絡,當森林慢慢不再豐富多樣,世界失去的不光是樹而已。 31 一把穀子 人在餵食動物時,還是想照我們的規矩走,而不是順著動物的意。我們期望動物在一個不言而喻的社會階序中安守自己應有的地位。 32 漿果 漿果生長的目的是讓動物吃掉,不是拿來裝飾居家。漿果經過代代演化,大多數核仁周圍都包裹著豐富的脂肪和醣類,是植物給鳥兒的獻禮,有些甚至含有對哺乳動物有毒的生物鹼化合物。 33 櫻桃核 這些外來者是蠟嘴雀,一種椋鳥大小的雀科鳥類,體格健壯,身披鮭魚粉、黑、白、鏽紅、灰色調摻雜的羽毛。壯碩的鳥喙能橇開櫻桃核,活像一把斜口鋼鉗,夾斷人的手指頭大概也非難事。 34 燕雀與鴻鵠 這兩件鳥界盛事,反映出我們與自然界交流的方式,長久以來存在分歧。一種觀點認為自然是不可褻玩的外物,人只能觀察或記錄;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自然可以被帶進屋內,與人緊密互動。 35 隱匿 隱身是一個很難戒除的習慣。藉口觀察而在暗處窺看那些看不見你的東西,帶給人一種可疑的滿足感,這種感覺深植於我們的文化中。 36 悼友 看著周圍的感察範圍和景物細節慢慢縮減,我想起史都,想起發生於他的事,想起他的家人,想起在生命中漫長夏天的盡頭、世界將我們拆散時終將面對的事。 37 救援 你得以認識一個與你不甚相似的生物,你必須充分瞭解牠,不只為了幫助牠活下去,也為了將牠放回去,像一片拼圖,放回牠在世界留下的那一格空缺。 38 山羊 你推牠,牠也會推回來,你用力,牠也會更用力,有點像比腕力,只是更好玩,而且山羊永遠會贏。 39 山谷派來的消息 威爾斯低垂的天空下,在一群驚駭的牛隻眼裡,我是不知打哪兒冒出的鬼影,穿著自製偽裝服、手舞足蹈、滿身泥巴,像一頭怪物。 40 神祕的平凡 自然經驗予人的神祕感,有部分源自於難以預測。刻意尋找,注定是徒勞。就我的經驗來看,如果一心期待獲得啟示,出去野外只會敗興而歸。 41 動物教我的事 照顧這一座迷你動物園,讓我學會很多動物飼育的竅門,但於今回想,我的動機是自私的。拯救生物,讓我對自己觀感良好;被生物包圍,讓我覺得不那麼孤單。 謝詞
與路共生:道路生態學
我們的星球【藍星+綠
遠東冰原的貓頭鷹
座頭鯨赫連麼麼:小說
國家地理終極昆蟲百科
超微昆蟲圖鑒
傷獸之島:我當野生動
黑潮尋鯨:遇見噴風的
重返藍色星球:發現海
鳥兒在唱歌:生活與藝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