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思維遠見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抵達安康:在身邊的越南移民故事,企業千金、計程車司機、市場與美甲店的阿姨……
作者:
高雅寧、王光輝、江婉琦、吳姿樺、周兆鴻、金其琪、洪敏真、宮相芳、徐俊文、陳亮妤、陳品鴻、彭翠瑛、曾祥宇、黃馨慧、詹佳惠、廖啟均、蔡佳璇、羅漪文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大眾傳播
叢書系列:眾聲
出版社:
聯經
出版日期:2024/4/4
ISBN:9789570873108
書籍編號:kk0580022
頁數:240
定價:
380
元
優惠價:
79
折
300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抵達安康:在身邊的越南移民故事,企業千金、計程車司機、市場與美甲店的阿姨……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同類推薦
抵達安康:在身邊的越南移民故事,企業千金、計程車司機、市場與美甲店的阿姨…… 內容簡介 「家的所在,即是認同所在。」 意想不到的隱藏版越南/臺灣史! 大歷史下,最親近你我,生猛有活力的小歷史。 他們是你的老師、同學、朋友、鄰居, 你認識他們,卻從來不真正了解。 政治大學「興隆安康.共好文山」USR計畫採訪作品 記錄越南移民在臺灣的動人故事 歷史課本裡找不到,社會課本也不見其身影。 如今,他們現身說法…… 13段藏在巷弄中的移民史 17位年輕作者,透過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方式,採訪在安康社區、校園、巷弄、市場、街邊小吃店的越南移民,以13個生命故事串聯出一段隱藏的越南/臺灣史。 說故事的人有計程車司機、賣米線的老爺爺、市場雜貨店的阿姨、美甲店老闆;有過去是跨國企業千金的奶奶、在西貢經營布行的一家人,還有中文老師、跨國轉學生。 他們是近在我們身邊的活歷史,串聯臺灣與越南,無比重要卻大隱於市。 《南海血書》、華僑「歸」臺……追求自由與安康之路 移民以遷徙的軌跡書寫歷史,反映時代的動亂、社會的變動。本書從1970年代起始,訴說因南北越戰爭,人們如何流離輾轉、拚盡全力想抵達安康之所。1980至1990年代,在越共統治之下的華人如何過生活,又怎樣透過當時國民政府推出的「仁德專案」追尋自由。最後探究經由婚配、依親、遠赴海外讀書而來臺定居的移民,在學業、事業之間,他們如何站穩腳步,成為照亮他人的光? 以遷徙的軌跡,書寫生命的故事 臺灣的移民社會真貌,究竟是什麼模樣?平凡老百姓的小故事提供具體而入微的視角,補足大歷史失落的一環。 這些「有越南經驗的移動者」在不同的年代輾轉流離,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他們的故事並未因靠岸而結束,仍在繼續,不停繼續。 ▍本書特色 ★ 臺灣歷史課本應該要有,卻從來沒寫到! ★ 近代臺灣移民社會形成的重要一環。 ★ 第一手訪談,深入、親切,別處看不到的生命故事。 ★ 現正進行中,你我身邊活生生的歷史。 ★ 挖掘市井小民生動精采的個人史,與大歷史相扣合。 國內外好評推薦 ▍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序) 吳宜蓉|歷史小巨星/歷史科教師 呂昱達|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創辦人 李岳軒|新媒體《移人》總編輯 夏曉鵑|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教授 陳慧女|臺北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公民教師 楊小梅|貢寮國民小學校長 廖雲章|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 蔡宜岑|高雄市民族國中歷史科老師 簡永達|作家、自由記者 藍佩嘉|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專文推薦、導讀 李蔡彥|政治大學校長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 高雅寧|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暖心推薦 安康社區,是我所孰悉的地方嗎? 受邀請為《抵達安康》寫推薦時,腦中浮現的是一家十二口擠在十四坪房子裡的畫面,晚上要上洗手間,還必須小心翼翼地跨過睡在客廳的三個哥哥,地方狹小,但卻是一家人團聚、充滿愛與幸福的地方。 每每經過這裡,我總是找尋父母親曾經走過地方的身影、小時候買過零食的雜貨店、安康市場內越南雜貨店和美食,如今已都成回憶。 看到書中作者娓娓道來在安康社區生活的點滴,內心是喜悅的。正愁著自己不知道如何與孩子述說從越南離鄉背井,舉家一無所有到這裡生活的種種,現在可從書中找到自己欠缺的一部分。 安康社區是越南難僑因仁德專案來臺灣被安置的處所,如今已成歷史,取而代之的是興隆住宅,或許過幾年這地方已被淡忘,但《抵達安康》卻記錄下當時越南移民在臺灣生活的一部分,讓尋根的遊子可以找到他成長的足跡,與孩子述說當年,更讓這段歷史留下軌跡。 ──楊小梅|貢寮國民小學校長 家的所在,即是認同所在! 1970年越南華僑移民歷史如此深刻的描寫,讓身在自由國度臺灣的我們很難想像,當時的華僑為了遠離共產政權,從中國逃亡到寮國,輾轉再到越南,沒想到又碰上南北越戰爭,越南全面赤化,僅能透過各種管道逃至第三地,只為了自由。這些年大家對於「脫北者」這個詞有著深刻的認識,殊不知在臺灣這塊土地上有一群越南華僑是在越戰後,輾轉透過國民政府的「仁德專案」定居在臺北木柵,由政府安置的──安康社區,而小小社區乘載著大家最初的夢想──自由與安康。 臺灣與越南的關係甚深,在教學現場也有許多新臺灣之子,其母親就是來自越南,然而我們對越南的理解,卻只有歷史課本中那一、兩行文字,僅知是一個共產國家統治的落後地區。當我們在大啖越南美食時,能否對這些移居在臺灣的新住民多一些同理與支持,因為,他們是臺灣這個多元國度的新動能。 ──蔡宜岑|高雄市民族國中歷史科教師 來自不同時空、背景與文化的兩群人,如同兩條平行線的生命歷程,在因緣際會下交會,留下珍貴的歷史紀錄,撼動人心的不只是書中的故事,成書背後的因緣,同樣令人動容。 ──李蔡彥|政治大學校長 這本《抵達安康》,可能是目前最全面的書寫。「仁德專案」的越南難民集中在木柵安康社區,作者群以此地為地理核心,深度訪談在周圍開店的越南華僑。……是無可取代的個人生命史,也是當今臺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在臺灣歷史書寫的軌跡中,很少看見同這本書一般的歸國華僑視野。題材難得之外,大學生們生氣蓬勃的筆觸及願意關懷的精神更是令人欣喜。 ──呂昱達|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創辦人 延伸閱讀 《誰是外來者:在德國、臺灣之間,獨立記者的跨國越南難民探尋》,黃文鈴/著。 《扭曲的正義:檢察官面對的殘酷真相,走向崩潰的檢警與媒體》,吳忻穎/著。 《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從外交、制度、重大議題全面解析臺美關係》,US Taiwan Watch:美國臺灣觀測站(陳方隅、李可心、李昱孝、許亞傑)/著。 《受苦與反抗:陳健民.獄中書簡》,陳健民/著。 《斷裂的海:金門、馬祖,從國共前線到臺灣偶然的共同體》,何欣潔、李易安/著。 《移動的世界史:從智人走出非洲到難民湧入歐洲,看人類的遷徙如何改變世界!》,玉木俊明/著、林巍翰/譯。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克里斯多佛.高夏/著、譚天/譯。 《柬埔寨:被詛咒的國度》,喬.布林克里/著、楊芩雯/譯。 《從暹羅到泰國:失落的土地與被操弄的歷史》,夏恩.史崔特/著、譚天/譯。
編者簡介 高雅寧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異地安身:臺灣的東南亞故事》主編。2014年冬天第一次到越南北部少數民族地區趕廟會,跟越南結下不解之緣,2018年開始在政大周邊社區進行社會服務,結識了從越南移居來臺的移民,開啟了移民生命史的訪談工作,並促成此書的誕生。目前致力於移民兒童華語教學的推動,並著手跨國銜轉學生的教育民族誌寫作,希望以華語教學與民族誌寫作做為一種行動,打造移民兒童的社區支持網。 作者簡介 王光輝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生。生於馬來西亞,畢業於澳大利亞蒙納許大學(Monash University),曾在澳大利亞從事移民相關行業。2012年決定重返校園,2016年獲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移民社會研究,特別是海外華人歷史與文化之研究。 江婉琦 臺南關廟人,先後受過電影與人類學的訓練,在大學困惑6年後,從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畢業。在學時經常在學校外的世界探索,自2015年開始關注移工、移民議題,2022年出版書籍《移工怎麼都在直播》,獲2022年Openbook好書獎、臺灣金鼎獎、讀墨年度華文大獎非文學類前十大作者。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吳姿樺 政治大學民族所碩士,臺中人,自國中便啟發對歷史的愛好,北上求學已逾十年。研究所踏入民族學的領域,結合田野方法與文獻資料完成論文,研究領域為清史、臺灣歌仔戲性別議題,目前從事教育相關行業。 周兆鴻 周兆鴻,馬來西亞沙巴人,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學士,現為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媒體研究系專任講師。 曾擔任政治幕僚、獨立書店店員、行銷規劃與公關執行員、在臺北創業賣過海南雞飯。相信多元、渴望和平;喜歡叩問強權,關懷弱勢。 金其琪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生。生於中國浙江,30歲前於北京、香港獨自生活,在臺北生活數年。創作《流離之書》,小誌《Collecting Blue》,Podcast《Kiki的聲音筆記》。曾獲卓越新聞獎,臺灣文學基地駐村作家。 洪敏真 電視媒體從業人員,現居高雄,特別關注族群文化、母語復振、人權、長期照護等高齡生活及在地老化等議題。 求學經歷從族群文化到紀錄短片拍攝製作、多媒體網頁製作,臺、華、英語三語主持轉播、節目企劃、採訪配音、網路節目製作。 於政治大學攻讀傳播研究所,加入政大「興隆安康.共好文山」USR計畫與安康社區結緣,願和平,不分貴賤,共享、同樂,持續共好! 宮相芳 民族學系老手、育兒界新手,在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打滾近十年,進入育兒界僅3年,目前育有兩寶。在陪伴孩子的同時,努力擠出時間寫些文字,讓腦袋及身體感受短暫自由的新鮮氣息。常聽人們比喻寫文章如同孕育小孩,寫不出來即難產、寫完後的成品如同自己的小孩般極富成就感,是的是的,全天下的母親都是如此。民族學讓我成為一個人,帶給我無比厚實的底蘊,向內觀照自己的生命,並讓我在向外觀看事物時,能看見更多不同的樣貌。 徐俊文 桃園新屋客家人,政治大學民族所碩士,《異地安身:臺灣的東南亞故事》收錄之〈【遷移vs.認同】一個來自臺灣的「𠊎人」〉作者。 大學時期,因為越南移工朋友關係,開始接觸越南及學習越南語,並探究東南亞華人認同與社會關係。前往越南讀書後,2023年以越南客語人群𠊎人研究獲得「客家研究優秀碩士論文獎」。短暫地在泰國清萊擔任華語教師,並從事客家相關事務,推廣客家文化中。 陳亮妤 臺南人,政治大學民族所碩士,平時關注原住民族土地、永續社會等議題,現為國科會計畫助理。 陳品鴻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畢業。彰化人,臺馬新住民二代。對東南亞移民議題感興趣,並於大學修習相關課程。曾參與《流連民族學電子報》編撰、於公共人類學課程規劃跨國銜轉生葉家明畢業的畫展。 彭翠瑛 越南籍華人,臺灣廣播電臺越南語節目主持人。初來臺時就讀國立臺東大學學士班,開始認識多元文化社會,後就讀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並參與USR計畫,結緣校園與社區夥伴,進而關注新住民、跨國銜轉學生、移民等議題。 曾祥宇 字湘君(父母起的),號傻凡(自己起的),諡號還沒想到。但這年頭沒人在乎字號,所以只是取著好玩。 政治大學民族所碩士,臺中南屯楓樹里人,外省第三代,專情領域是神話傳說與民間故事。曾任政治大學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專任助理,並在科博館擔任考古現場人員,親歷龍井、鹿寮、牛埔等考古遺址發掘與環評工作。 黃馨慧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與統計系雙學位畢業。曾和安康社區及政治大學校園中來自東南亞的合作夥伴,共同規劃以移動故事為主題的展覽「移動者的旅行箱」。目前投身於博物館的教育推廣領域。 詹佳惠 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碩士學位學程、中國文學系畢業,曾任政大「興隆安康.共好文山」USR計畫社區與兒童華語班華語教師、北部大專院校華語講師。有著藝術家性格,卻以教育為志業,並樂此不疲。數年來的教學體悟是:成功的語言教學由師生雙方共同成就,如樂團指揮與各部樂手,共譜和諧有序的動人樂章。期許每位華語生都能透過華語學習,察覺「他者」與「自我」在語言文化上的異同,知己知彼,進而照見更多真實自我。 廖啟均 臺南人,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畢業,曾任政治大學「興隆安康.共好文山」USR計畫兼任助理,目前是一名北漂的上班族。 蔡佳璇 獨立影像工作者,現居臺北,特別關注女性、兒童、多元性別、跨國移動等議題。 求學經歷從科學跨越到人文,再游移到影像。於大學時期受《T婆工廠》啟蒙與感動,2016年起投入影視製作領域,並進入政治大學傳播研究所。 2019年完成第一部紀錄片作品《游移之身》,獲得新北市紀錄片獎第二名,入選臺灣國際酷兒影展、臺灣國際女性影展 羅漪文 出生於越南西貢,13歲移居臺北,清華大學中文系博士。曾獲第8屆臺北文學獎散文首獎,第24屆臺北文學獎寫作年金入圍。著有《我當司法通譯的日子》。
短波時代:從冷戰到民
人如其視:螢幕背後操
自媒體時代的溝通學!
我不做英雄:一個台灣
新聞傳播、兩岸關係與
數位魅影:歷史的典藏
台灣新移民族群傳播的
經典 The One
革命前的寧靜:激進想
向獨裁者說不:諾貝爾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