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夢想行者:15則活得精彩的人生閱歷
.
地獄的難題:世界警察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理想主義者的養成:如何在衝突世界下,推動人道干預的精神
The Education of an Idealist: A Memoir
作者:
薩曼莎.鮑爾
譯者:
何志海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Beyond
出版社:
衛城出版
出版日期:2025/10/1
ISBN:9786267645918
書籍編號:kk0600905
頁數:672
定價:
900
元
優惠價:
79
折
711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理想主義者的養成:如何在衝突世界下,推動人道干預的精神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理想主義者的養成:如何在衝突世界下,推動人道干預的精神 內容簡介 與川普政策背道而馳的象徵 從在戰場上奔馳、到進入政府體系,最後被川普裁撤 國際開發總署署長 薩曼莎・鮑爾 如何用生命來述說被美國遺棄的普世價值? 當現實與理想互斥,你是否有把握做出更好的選擇? 當選擇攸關人命與國家安全,你是否敢做出決定? 榮獲《紐約時報》、《時代》雜誌、《經濟學人》、《華盛頓郵報》年度最佳選書 「這本極具個人色彩與深度省思的回憶錄,是所有關心美國在世界中角色的人必讀之作。」 —— 美國前總統 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 在聯合國代表國家談判、在白宮與總統並肩、在家中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是當代最重要的女性外交官。2003年,薩曼莎・鮑爾以《地獄的難題》一書批判美國對種族滅絕的冷漠,讓她榮獲普立茲獎,她曾為了理想而成為戰地記者,卻從未想過有一天,她得走入政壇、直面理想與現實的衝撞。 2008年,鮑爾受歐巴馬團隊邀請,開啟了她的從政生涯。她曾經大力批判美國,從政後卻時不時得為「毫無作為」的政府辯駁,這樣的處境讓她痛苦不已。「理想」是否注定帶有旁觀的意味?從政是否就得面臨犧牲誰的困局?當她在敘利亞化武危機、俄美角力、蘇丹南北分裂、伊朗核協議、LGBTQ+人權議題等外交現場周旋時,這些問題成為她內心最痛苦的問題。然而,她從未否認過任何道德矛盾,反而誠實地寫下自己面對殘酷世界的困惑與嘗試。 從一名來自愛爾蘭的移民,到成為戰地記者,再走入政壇、先後擔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與國際開發總署署長,最後遭川普裁撤,薩曼莎・鮑爾的一生象徵著美國政策的轉向,更是對「理想與現實」持續對話的自我剖析。她努力在多重身分中維持平衡,奮力在男性主導的權力核心維持真誠、柔軟而堅毅的影響力,這是一位駐聯合國大使,一位普立茲獎記者,一位母親,在全球政治舞台上穿梭的真實紀錄。 薩曼莎・鮑爾的人生軌跡 1970年 出生自愛爾蘭 1979年 移民美國 1993-1996年 擔任自由記者,前往南斯拉夫報導內戰,第一線揭露波士尼亞的慘況 1998-2002年 擔任哈佛甘迺迪學院人權政策研究員 2008年 加入歐巴馬競選團隊 2009年 進入歐巴馬政府國安會 2011年 推動軍事干預利比亞戰爭 2013-2017年 擔任美國史上最年輕的駐聯合國大使 2021年 出任國際開發總署署長 2022年 烏俄戰爭爆發,國際開發總署支援超過20億美元 2023年 推動支援非洲飢荒問題 2024年 川普二次當選 2025年 薩曼莎・鮑爾被撤換、國際開發總署被裁撤 本書特色 1.理想主義與權力現實的深層對話: 鮑爾的書不只是外交回憶錄,而是一部探討理想主義如何在現實政治中摸索、受挫、妥協與重塑的生命史。作為曾譴責國際社會對種族屠殺無所作為的記者,她走進了歐巴馬政府核心,面對敘利亞內戰、俄美角力、蘇丹分裂等重大議題,既是施力者,也是道德判準的守望者。她誠實記錄「行動」與「信念」的碰撞,使這本書成為理解當代國際政治倫理的珍貴文本——不只是如何做決策,更是如何在責任中保存信念。 2. 一位女性在外交高壓場域中的實踐與書寫: 本書亦是少見深刻描寫「女性在國家權力體系內部」掙扎與定位的回憶錄。在聯合國、白宮這些權力交匯之處,鮑爾以一位母親、政治幕僚、發言人多重身份身處其中,真實呈現女性在體制與性別期待下的身心調適。她不迴避個人情緒,也不遮掩決策壓力,以文學式筆法穿越制度縫隙,將外交書寫帶回人之所感與情之所思。對關注性別政治與國際參與的讀者而言,這是理解「女性如何成為國際主體」的重要範本。 專文推薦 廖 美 紐約市立大學研究中心經濟學博士 感動推薦 李可心 美國臺灣觀測站共同編輯 范 雲 立法委員 邱師儀 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 文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做為一名理想主義者與進入體制幾乎是矛盾的兩件事,但鮑爾透過自傳告訴我們,要達成社會的改變及必須不斷地『在自己的真理中尋找錯誤』。支持人權、反對威權,投身政壇卻對權力保持批判,她是當代不可多得的務實性理想主義者的典範。」──劉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非虛構作品如果可以讓讀者調動情感投入,從而結出理性果實,即不枉展讀。這部厚實的著作提供美國處理國安和外交事務的動態細節,以及近二、三十年來重要的國際事件,且讀且停、且停再讀,儘管國事如麻、俗世如網,總能藉由閱讀,走向世界。」──廖美,紐約市立大學研究中心經濟學博士 「薩曼莎・鮑爾從體制外走入體制內,從戰地記者到執政團隊的工作者,不斷在『理想』與『務實』的角力中摸索。這本書不僅見證政治中人權的重量,更展現她作為人、記者、政治工作者、妻子與母親的多重角色,她真誠的筆觸,讓人感受到力量與熱情。推薦給對人權與政治工作抱有關懷的朋友。」──范雲,立法委員 「這是一本精彩絕倫的作品……薩曼莎・鮑爾將個人生命史、家庭故事、外交歷史與道德思辯交織成篇,行文誠實無欺、流暢動人。」──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世界是平的》作者 「鮑爾文筆極佳,讓閱讀這本政治回憶錄變得格外有趣且引人入勝……整體閱讀體驗令人愉悅。」──瑞秋・梅多(Rachel Maddow),MSNBC 主持人 「鮑爾書寫得動人至深……這是近年來最出色的政治回憶錄之一。」──法理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革命的年代》作者 「在歐巴馬政府的回憶錄浪潮中,鮑爾的這一本尤其值得一讀。她不只是寫得比多數人好(她早在從政前就是普立茲得主記者與作家),也經歷了更多值得書寫的事件……這是少見不該跳過她早年經歷章節的政治回憶錄。」──《Slate》雜誌 「鮑爾寫她的成長過程,橫跨愛爾蘭、匹茲堡與亞特蘭大,她的文字極具情感張力,描寫創傷尤其動人……但全書不乏幽默,歐巴馬總統貢獻了幾則最讓人捧腹的段落。」──《華盛頓郵報》 「引人入勝……這是一本既是外交政策的內部觀察,也是極為個人的生命紀錄。」──《經濟學人》 「文字鮮活、情感真摯……鮑爾描寫自己登上國際舞台的過程極富畫面感與說服力。」──《Vogue》雜誌 「書中貫穿一段出人意表而溫柔的愛情故事,讓政治生活的壓力多了一絲喜悅……令人著迷的一本書。」──《浮華世界》 「鮮明坦率又帶點自嘲的語氣,這本回憶錄提醒我們:在外交政策的制定中,良知依然有其一席之地。」──《時代雜誌》 「一位外交政策專家,以坦率筆觸揭示她多重身分,這是一部橫跨多重角色的壯闊自傳。」──《歐普拉雜誌》(O Magazine) 「鮑爾是一位極富敘事魅力的說故事高手……這是一本關於局外人成為權力中樞人士的精采自畫像,她誠實面對這樣的轉變所帶來的種種掙扎與挑戰。」──《愛爾蘭獨立報》 「鮑爾以驚人坦率與細緻筆法,重建她在白宮與聯合國的高壓時刻。她在記錄暴力與政治僵局時真切動人,而在平衡外交與母職的日常中展現了機智幽默。」──《Booklist》雜誌,星級書評 「鮑爾強調:關心、行動、堅持,仍是改變世界的關鍵。她筆力豐沛、敘事奔放,洞察人性,讀來令人難以釋卷。」──《Publishers Weekly》,星級書評 「這是一本既具啟發性又引人入勝的回憶錄──從運動記者夢想到普立茲得主,從移民女孩到美國總統內閣成員……特別值得女性與公共事務志業者閱讀。」──《圖書館雜誌》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鮑爾的回憶錄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觀點──當我們面對最棘手的國際問題時,理想主義該如何落實實踐。」──布萊恩・史蒂文森(Bryan Stevenson),《正義的慈悲》作者、人權律師 「這本回憶錄既誠懇又鼓舞人心,不僅揭露國際外交運作的細節,也成為一盞指引年輕世代的明燈。書中關於尊嚴、同理與包容的篇章,對當今世界極為重要。」──桃樂絲・古德溫(Doris Kearns Goodwin),美國總統傳記作家、普立茲獎得主 「這是一本罕見的政治回憶錄:誠實、幽默、文筆優美。」──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 「身為備受推崇的作家與外交官,薩曼莎・鮑爾是當代國際事務中最重要的聲音之一。這部誠摯而精采的回憶錄,揭示了她在歐巴馬政府中所面對的艱難抉擇,也為志在改變世界的年輕人帶來寶貴的思考。」──瑪德琳・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前美國國務卿 「這是一本關於我們所處時代,以及我們必須問自己的問題的美麗書寫……我無法將它放下。」──雪兒・史翠德(Cheryl Strayed),《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作者 「誠實、私密、深刻……記錄了一位年輕女性如何培養出堅韌與自知。」──柯姆・托賓(Colm Tóibín),《布魯克林》作者
作者簡介 薩曼莎・鮑爾(Samantha Power) 美國知名政治作家、學者、外交官和人權工作者,長期關注國際人權議題。鮑爾從2013年到2017年間,擔任歐巴馬政府人權顧問與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投入提倡難民保護、女性與LGBTQ群體權利、宗教弱勢群體權利等人權改革,2011年推動國際軍事干預利比亞戰爭。 鮑爾在2002年出版《地獄的難題:世界警察為何無法阻止種族滅絕?》,該書榮獲2003年普立茲非虛構類獎、甘迺迪圖書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以及美國非虛構寫作獎盧卡斯獎等大獎。鮑爾本身亦曾獲選為《時代》雜誌與《富比世》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並在2015、2016年獲頒巴納德傑出獎章與亨利•季辛吉獎。 鮑爾目前為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公共政策教授,在國際開發總署被川普裁撤前,擔任最後一任署長。 譯者簡介 何志海 臺南人,相信世界需要多種視野而投入翻譯工作。現為專職譯者、全職貓奴,偶爾寫稿。
目錄 推薦序 序言 一、愛爾蘭 二、美國 三、失去 四、尊嚴 五、坦克人 六、實踐派 七、冒險 八、黑暗之心 九、「告訴柯林頓」 十、長壽的秘訣 十一、「記得,加油」 十二、「地獄的難題」 十三、挺身者 十四、前進華府 十五、蝙蝠洞 十六、我們做得到 十七、怪物 十八、勝利 十九、沒有操作手冊 二十、我們可以回家了嗎? 二十一、四月二十四日 二十二、好轉 二十三、工具箱 二十四、革命 二十五、一切必要措施 二十六、讓我們祈禱他們能有所成就 二十七、一次機會 二十八、「不能兩個都當」 二十九、紅線 三十、「有化學武器被使用」 三十一、當美國打噴嚏 三十二、顛倒是非之國 三十三、我們和他們 三十四、免於恐懼的自由 三十五、依靠他人 三十六、杜桑 三十七、金色大門 三十八、叛離、抗議與忠誠 三十九、縮減改變 四十、尾聲 後記 致謝 註釋
武則天攻略:一旦下定
江南案與我的一生:吳
離異之域:我家的兩岸
十里天下:史欽泰和他
一代藥學人的突圍:北
從北大到臺大:一位歷
我在通用的日子:My
為台灣經濟奮鬥一生:
視而不見:【震驚全球
泥濘裡奔馳的青春:台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