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大開悟經典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中國近代佛門人物誌(第一集)
作者:
于淩波
分類:
哲學•宗教
/
佛教
叢書系列:人文叢刊4016
出版社:
慧炬
出版日期:1997/1/1
ISBN:9575180704
書籍編號:bk0035463
頁數:422
定價:
200
元
優惠價:
85
折
170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中國近代佛門人物誌(第一集)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 內容簡介
■ 序
作者 代序 中國近代佛教復興與佛門人物(代序) 佛教傳入中國,迄今近兩千年。這其間,歷經漢魏兩晉佛經傳譯,南北朝時代法義的傳播,在社會上奠下了深厚的基礎,到了隋唐時代而開花結果,有了豐碩的收穫;大乘八宗次第建立,教理宗義燦然大備,完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唯自唐武宗會昌法難之後,佛教即開始走下坡。唐代末年,藩鎮割據,戰亂頻仍,五代十國,王朝交迭。斯時也,寺院荒廢,經籍散逸,隋唐時代興盛近三百年的佛教,至此衰微不堪。 宋代建國,太祖志在振興文教,佛教有復甦之勢。惟此時西土可供傳譯的經典漸少,國內闡弘經義的高僧漸稀,以致後繼乏力,成就有限。至未徽宗時,崇奉道教,曾有排佛之舉。宋室南渡,佛教益發不振。元人入主中國,崇奉喇嘛教,中土僧侶,唯有「摳依接足,丐其按顱摩頂」而已。明季以民間祕密宗教盛行,政府為鎮壓邪教,法令嚴苛,也限制了佛教的發展。明未雖有祩宏、憨山、紫柏、智旭諸大師出世,融和佛儒思想,希望復興佛教,而為時未久,滿清入關。清繼元朝作風,崇奉喇嘛以籠絡邊疆民族,至此中土的傳統佛教,益發衰微不振。 清季二百七十餘年,佛門人才寥落,不必說有如早期道安、慧遠、玄奘、慧能輩的龍象出世,即與明末相較,如蓮池、憨山、紫柏、智輩的大師也絕無其人。寺院成了貧無所依者的謀生之所,教失去了其早期人才輩出的開拓精神,只抱殘守缺,苟延殘喘而已。 清季中葉以後,一方面是西方宗教的傳入,降低了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清季社會繼承明代遺風,民間有名稱不勝枚舉、披著佛教外衣的祕密宗教盛行,把正統佛教擠得無容身之地。這種情形,尤以北方社會為然。觀乾嘉之世的「川陝楚三省教匪之亂」,繼之以「天理教之亂」可知,而南方社會,咸同年間的「太平天國之亂」,棋掃東南十餘省,兵連禍結十五年,太平軍所過之處,「無廟不焚,無像不滅」,至此使佛教受到無情的摧殘,所以到了同治、光緒年間,佛教不絕如縷,幾瀕於滅亡的境地。 然而,剝極而復,貞下起元,佛教在山窮水盡之際,居然現出一線曙光,轉入復興的契機,這其間的關鍵性人物,是石埭楊仁山居士。仁山以偶然機緣,讀《大乘起信論》而學佛。時當洪楊之亂以後,社會上欲求一本佛經而不可得,他發願刻版印經,延佛慧命,因而聯絡同道,創辦了金陵刻經處;他曾刻印單行本的大藏輯要兩千餘卷,並曾由日本搜求我國唐代散佚的經疏著述三百餘種,刻版重印;他曾創設祇洹精舍,培育佛教弘法人才,這是中國近代佛教復興的轉捩點。 當然,佛教的復興,決不是楊仁山居士一人之力,而是說,他是一位開風氣之先的人物。有了金陵刻經處之後,各地的刻經處相繼設立;有了祇洹精舍之後,各地的佛學院也相繼剖辦。尤其是在楊仁山居士之後,相繼出現了許多具有真才實學的高僧,熱心護法的居士,闡揚教義的學者。這些高僧大德、學者居士,有的講經說法,弘揚教義;有的中興寺院,改善制度;有的踴躍捐輸,護持佛門;有的創設各種佛教團體,舉辦各種佛教事業:發行刊物,興辦院校,培育人才,以至於賑災、救濟等等。這樣才使衰微到不絕如縷的佛教,在民國初年以後,逐漸步入復興的路途。 在近代佛教復興的過程中,前述無數的高僧、居士、學者,都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奉獻了他們的心力。然而,時序流轉,這些曾為佛教奉獻過心力的人物,多數已被現代佛門人士所遺忘。加以大陸四十年來摧殘佛教,使這些人的生平史料,大多湮沒無聞,若干年後,將成為佛教史上的一段空白。筆者不自量力,想為這些佛門人物保留一些史料,所以兩岸開於後,曾兩度赴大陸搜集資料。我曾走過北京、上海,蘇杭、西安等許多地方;也曾拜訪過《弘一大師年譜》作者、八十多歲的林子青居士,和中國佛協常務理事、中國佛學副院長傳印法師等許多人士。然而,結果使人很失望,林子青老居士感慨萬端的告訴我:「一把大火,燒得乾乾淨淨(指文革十年浩劫),現在上那裡還能找到這些人的資料?」 雖然如此,並沒有灰心,我就我手頭已搜集到的片斷資料加以整理組合,為這些人物各撰寫一篇簡傳。三年多來,一邊斷續撰寫,迄已寫出一百五十多人。這些人,或為佛門高僧,或為護法居士,或為佛教學者,他們對於中國近代佛教各有頁獻,都值得後人的尊重與敬仰。 如今部分人物均撰完成,行將結集出版,而惶恐之心油然生。這部書,在時間上跨越十九、二十兩個世紀,在空間上涵蓋各地及各種身分的人物,加以資料不足,錯誤及遺漏在所難免,尚祈佛門賢哲大德不吝指教,俾於將來再版時修正。
■ 目錄
序 釋聖嚴 序 陳慧劍 中國近代佛教復興與佛門人物(代序) 于凌波 近代居士佛教的啟蒙者楊仁山(一八三七──一九一一) 附錄一:金陵刻經處創辦始末 附錄二:祇洹精舍與楊仁山門下弟子 一代禪門宗匠虛雲老和尚(一八四○-一九五九) 赤山老人釋法(一八四四-一九○五) 八指頭陀釋敬安(一八五一-一九一三) 重建天寧寺的釋冶開(一八五二-一九二二) 光大毘盧寺的釋印魁(一八五六-一九○九) 創辦「觀宗學社」的諦閑法師(一八五-一九三二) 創辦華嚴大學的月霞法師(一八五八-一九三二) 蓮宗十三代祖光大師(一八六一-一九四○) 「佛教江西傑」之首的桂伯華(一八六一-一九一五) 附錄:桂伯華致楊仁山書 早期佛學家未平子(一八六二-一九一○) 史學家夏曾的(一八六三-一九二四) 鳥目山僧釋宗仰(一八六五-一九四五) 早期唯識學張克誠(一八六五-一九二三) 倡修《新續高僧傳》的釋道階(一八六六-一九三四) 佛學慧星譚嗣同(一八六六-一八九八) 白龍山人王一亭(一八六七-一九三八) 國學大師章太炎(一八六八-一九三六) 創辦佛教夕誓會的釋式海(慈舟)(一八七○-一九三二) 南園主人簡照南(一八七○-一九二三) 雙清居士能齡(一八七○-一九三七) 宜黃師歐陽漸(一八七一-一九四三) 附錄一:支那內學院始末 附錄二:支那內學院與武昌佛學院法義之諍 附錄三:歐陽竟無語錄 早年弘化南洋的釋轉道(一八七二-一九四三) 《金剛經講義》作者江味農(一八七二-一九三八) 附錄一:《金剛經講義》問世的經過 附錄二:江味農整理敦煌石室殘經 《名山遊訪記》作者高鶴年(一八七二-一九六二) 附錄一:高鶴年三十年的賑濟生涯 附錄二:關於高鶴年的《名山遊訪記》 上海佛學書局編輯余了翁(一八七三-一九四一) 《中國佛教史》作者蔣維喬(一八七三-一九五0) 附錄:蔣維喬的著作 《佛學研究十八篇》作者梁啟超(一八七三-一九二九) 華嚴座主釋應慈(一八七三-一九六五) 創辦「閩南佛學院」的釋會泉(一八七四-一九四二) 革命詩僧蘇曼殊(一八七四-一九一八) 《佛學大辭典》編者丁福保(一八七四-一九五二) 附錄:《佛學大辭典》與《丁氏佛學叢書》 護持西北佛教的朱子橋居士(一八七四-一九四一) 弘化東北的釋倓虛(一八七六-一九四二) 淨土行者江易園(一八七五-一九六三) 《初機淨業指南》作者黃涵之(一八七五-一九六一) 《佛法要領》作者劉洙源(一八七五-) 上海淨業社的發起人簡玉階(一八七五-一九五七) 一生盡瘁佛學的史一如(一八七六-一九三七) 創辦「大乘佛教弘化院」的胡子笏(一八七六-一九四三) 編輯《法相辭典》的朱芾煌(一八七七-一九五五) 佛門教育家釋慈舟(一八七七-一九五八) 宣揚念佛法門的吳璧華(一八七七-一九二六)
■ 作者簡介
于凌波,河南洛陽人,一九二七年生。 國防醫學院畢業,公務員特考甲種衛生行政人員及格,中華學術院研士。曾任醫師、主任、院長、董事長。一九六三年與李炳南、朱斐等創辦佛菩提醫院,任院長。創辦菩提救濟院,任常務董事。一九七0年創辦台中開明高級中學,任董事長。生平執業從公之餘,不廢寫作。著有醫學、文學、佛學著作二十餘種,其中佛學部分為《向知識分子介紹佛教》、《般若心經蠡解》、《簡明佛學概論》、《中國歷史上的朋白蓮教》、《唯識學綱要》、《釋迦牟尼與原始佛教》、《中國近代佛門人物誌》等多種。
星雲說喻 中英對照版
邀您同坐 Pleas
穿越知識邊界:李虹慧
.蔡志忠漫畫大珠慧海
廣論止觀初探 第四卷
浩浩師恩:星雲大師的
怎麼聽
六朝隋唐佛教展開史
看見改變的力量
行三好 淨三業:擁抱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