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愛LOVE:電影寫真書+愛的紀錄
.
南方,寂寞鐵道:我們
.
餐桌上的電影物語:美
.
故事的秘密:寫在劇本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銀簪子:終究,我得回頭看見自己
作者:
蕭菊貞
分類:
電影戲劇
/
影劇小說
叢書系列:蕭菊貞作品
出版社:
時報
出版日期:2001/9/3
ISBN:9571334782
書籍編號:kk0064717
頁數:256
定價:
250
元
優惠價:
79
折
198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銀簪子:終究,我得回頭看見自己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同類推薦
內容簡介
清大經濟系畢業的蕭菊貞理應走上證券金融這條路,然後以分析師或投顧專家的姿態接受採訪或寫書,但她卻成為紀錄片導演,以《紅葉傳奇》獲得九九年「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並以《銀簪子》獲得兩千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 二○○○年四月,《銀簪子》曾在真善美戲院做商業上映,創下的票房佳績令許多商業片都相形失色,改寫了「紀錄片是票房毒藥」的刻板印象。 這部以外省老兵的鄉愁為體材、以蕭菊貞父親為拍攝主軸的影片,觸及了台灣社會最敏感的族群問題。但是蕭菊貞以平實而真摯的拍攝手法,反而跨越族群融合口號的侷限,拋棄了政治的激情,回到人性關懷的基點,引領觀眾重新看待一個我們如此熟習、卻又如此陌生的外省老兵的世界。 但是就如這部片子還有數千呎的底片沒有呈現在觀眾面前,影片的背後,其實牽引出更多沒有說出的故事、沒有回答的問題……。每一部電影的完成,背後都有一個更顛沛曲折的故事。這本談《銀簪子》怎麼拍起來的書,正是一個鮮活的佐證。 蕭菊貞的筆調儘管充滿喜劇性的自嘲,卻如實披露了獨立製片過程中,種種匪夷所思的挫折與辛酸。一個自願放逐於生活底層的人,奮力紀錄著另一群被迫放逐到社會邊緣的人。
序
▼ 鴻鴻序 身是眼中人 ──蕭菊貞的浪漫與執著 ◎ 鴻鴻 跟不認識菊貞的人描述她,我能想到的前三個形容詞是性急、富正義感、情感豐富。然後懂星座的朋友斷言:一隻典型的牡羊。是呀,我不由得驚訝,菊貞真是牡羊座。一年多前認識她,因為共同的理想,跟幾個朋友一起誤打誤撞地辦起了影展、開設了網站、竟然還發行了錄影帶。一直都是她追著所有人跑,讓我們沒有偷懶的藉口。在一個團體裡,她永遠是那個最積極的人;路見不平的時候,她也是第一個把刀拔出來的人。濟弱扶傾的俠義精神,讓她理所當然的拍起白色恐怖、拍起紅葉少棒、拍起了老兵。 讓人以為她永遠不會累──然而不,事實上她經常地,陷於沮喪的深淵。常聽她說「我再也不想弄了!」「我拍不下去了!」或是不只一次半夜打來電話:「怎麼辦,我的車拋錨了……」「我的狗狗生病了,我已經好幾天沒睡……」 但是沒兩天,她又打來了電話:「喂那個DM有沒人去補貨呀?」「喂誰那篇稿子交了沒你要不要去催一下?」……地球又開始轉動起來,比以前還快。 覺得這個人就是有本事在生活不斷的困頓當中,奮力尋找出口。 她的電影也是一連串尋找的過程。《紅葉傳奇》執著地追尋生命從輝煌到凋零的真相,《銀簪子》則追尋紀錄著整整一代人的失落。那都是她的生命未能參與的部份,她卻任性地要用電影去追討回來。越認識菊貞,我越覺得,甚至拍電影都只是給她自己一個理由,讓她可以盡情關注跟參與那些失敗者的命運,試圖重建那些失敗者的尊嚴。 會有一顆這麼善感的同情的心,我不禁想到:或許是因為像她這樣、在台灣喜歡拍電影的人,也就等於選擇了失敗者的命運吧!頂著這個獎那個獎的榮光、「藝術家」或「導演」的漂亮稱號,卻無繼於朝不保夕、三餐難繼地輾轉於生存困境的事實。創作基於一股浪漫的衝動,但維繫電影創作的衝動卻要承擔不足為外人道的現實壓力。每一部電影的完成,背後都有一個更顛沛曲折的故事。這本談《銀簪子》怎麼拍起來的書,正是一個鮮活的佐證。菊貞的筆調儘管充滿喜劇性的自嘲,卻如實披露了獨立製片過程中,種種匪夷所思的挫折與酸辛。一個自願放逐於生活底層的人,奮力紀錄著另一群被迫放逐到社會邊緣的人,這情景何其壯觀!雖然菊貞會天真地說:我只是在拍我爸爸而已。 透過電影,我們認識了她爸爸,和那一代人的漂泊。透過這本書,我們認識了蕭菊貞。然後你會發現,這是同一個故事。 ▼ 聞天祥序 我們的父親母親 ◎ 聞天祥 半年前我已經為蕭菊貞這本書寫過一篇序了。沒想到半年後,書的內容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不再只是一本紀錄片拍攝教戰手冊或導演甘苦談,而更接近創作的本質,字裡行間盡是菊貞的本色,而非電影的附屬品。 於是乎,原先寫的序也勢必改變(有興趣看看第一個版本的朋友請自行參閱2001年3月號的世界電影雜誌),我決定抽掉所有討論台灣紀錄片現況或蕭菊貞影像風格的文字,重新來過。 簡單地講,紀錄片「銀簪子」是導演以女兒的角度來看父親與父親那個族群的故事。菊貞的父親當年到南方考大學,沒想到國共戰爭誤了應考時機,兄長要他跟著軍隊回湖南老家,沒想到一跟卻撤到台灣來,之後在此結婚生子,落地生根。宿命般的巧合在歷史的荒謬劇中,不斷上演,我則欣賞菊貞不僅拍他的父親,也輻射出去捕捉父親的朋友、以及屏東榮家老兵的面貌。我原本擔心電影會因此「岔題」,後來才發現她運籌帷幄得十分妥貼,因為這些老兵對戰爭、對家鄉、對生命的感懷,像是蕭爸爸某部份的延伸,也使得「銀簪子」不僅是家庭相簿式的紀錄片,更是一個女兒試圖理解父親所象徵的那一個世代及族群的有情之作,面向放大,層次也跟著分明。 有趣的是,縈繞全片的銀簪子,是祖母唯一留下來的東西,開放探親後,老家的伯伯們將它交給蕭爸爸作為紀念,沒想到他卻認為女兒長大必須嫁人,所以又把簪子還給老家的兄長,由子嗣傳遞下去。從片中我感受到菊貞對於祖母的遺物必須由長孫而非孫女傳承的疑惑與輕微的抗議。諷刺的是,接收銀簪子的堂兄卻沒保管好。電影最後沒拍到簪子,但簪子的意義卻由菊貞的電影,給細細完成了。我相信蕭爸爸沒把銀簪子留在身邊,難免有遺憾;但這部「銀簪子」,會是更大的安慰。 老實說,我還是不太理解菊貞為什麼要找我寫一篇文章放在她╱《銀簪子》的書裡。我第一次看片後的詭異態度,應該不至於讓她發覺「銀簪子」是她至今所有作品中,我的最愛。後來她提到一個有趣的計畫,我們為什麼不能來「寫」自己的父親呢?就如同她認為最應該看「銀簪子」的,不見得是大家以為的老兵、榮民,而是我們這一輩,不瞭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的年輕人。 老實說,我對爸爸的印象很模糊,因為他去世得早,甚至連我穿上小學制服的樣子都來不及看到。記憶裡,覺得他有點嚴肅,只有老友到訪,操著家鄉話,盡講一些我聽不懂的腔調,方才顯露平日少見的激動情緒。但是有段時間,我必須每天早上去醫院報到,聽起來像通俗劇的煽情情節,但是爸爸在牽著我去醫院的這段路上,卻是溫柔無比的。暖暖的掌心,有時還留有一些他作畫時沾染的油彩,當他發現,拿出手巾要擦拭時,總是改變主意先擦擦我流汗的額頭,才去擦自己的手心。其實我一點都不介意爸手上有顏料,因為如果我能趁機把他的手握緊一點,也在手上印一些痕跡的話,就可以向幼稚園的小朋友吹噓「我爸爸是畫家」了--雖然這跟事實有些出入,他曾經鬻畫為生,但沒有任何名氣,也為時不久,頂多只是一個不得志的畫匠罷了。 但我很清楚地知道媽絕不這麼想,否則從小逆來順受的媽媽,不會在那個保守的年代,義無反顧嫁給家徒四壁的老爸。我的父親母親和菊貞家庭類似的,也是本省與外省的結合。不同的是,蕭爸爸當年被誣陷為匪幹,差點被綑綁起來丟到大海餵魚;我爸爸則不幸被關進監獄,從民國四十五年開始,整整六年。可惜我對爸爸印象稀微,原因是我還沒上小學,他就去世了,坐牢的事還是我上國中以後,媽才肯告訴我的。我也終於懂了為什麼大阿姨順順利利憑媒妁之言嫁給在鐵路局上班的外省姨丈是家族喜事,媽媽自由戀愛嫁給我爸爸卻被視為大逆不道。外公外婆是有充分理由反對女兒嫁給一個窮政治犯的,但也讓我更敬佩我媽的執著與勇氣。 一直到高二那年暑假,媽媽也因病去世後,我才翻出她一直藏在爸爸舊公事包裡的東西:判決文、出獄證明、幾張照片、第一封情書,和一本沒有封面的詩集--全是爸爸用鋼筆寫的。我才多瞭解一點父親,和母親的無怨無悔。也猜測掛在舊家牆上那幅貝殼畫,應該是爸爸當年在綠島「受訓」的成果! 所以,菊貞的「銀簪子」自然是讓我有多一點感動和羨慕的(羨慕她為爸爸拍了這部電影)。而我則做了一個無足輕重的決定:把藏在公事包裡,媽媽穿著旗袍、梳個包包頭、挽著西裝筆挺的爸爸拍的黑白結婚照,仔細裱起來,取代了原本兩張分開擺的個人遺照,放在床頭。我猜想那是他們最美麗、最快樂的時候。 菊貞大概很難想像她的作品對我造成的影響,我把它寫在第一篇序裡,沒想到對我來講不太容易寫就的文字(我不太習慣在文章直接坦露太隱私的部分,或許這也是我悠遊在評論裡的原因)又讓她突發奇想給了我第二個考驗,一如菊貞在本書後記寫道,在「銀簪子」上片前的記者會,我和鴻鴻一干人被她有點像「打鴨子上架」地趕上台,以外省第二代的身份談自己的父親。這讓習慣在黑暗的電影院中放肆感動、燈亮後就理性寫影評的我,十分尷尬。我笨拙地跟一群恐怕一點興趣也沒有的記者講前面所寫的這些事情,然後聽著其他人相繼談著類似的經驗:我們是如何從不瞭解父親那個世代的思維到逐步懂得他們的情感,而完全不管台下的媒體作何想了。 沒想到幾個禮拜後,在母親這邊家族的一個葬禮上,許久未見面的小阿姨提到她在報端看到我說爸媽的事情,我不曉得是哪位有耐心又沒遲到的記者聽完我這個被排在第一個發言的人所講的故事,而這三兩行的報導又讓阿姨給看到,拜「銀簪子」所賜,她不必再絞盡腦汁想什麼時候才該告訴我父親曾經是個政治犯、含辛茹苦的母親原來如此浪漫大膽的家族秘辛,而我也不必回答她這些我早已經知道了! 也許「銀簪子」對我最大的影響不是來自紀錄片或電影美學的啟發,而是鼓勵我面對或者能夠說出我的父親母親。光是衝著這點,為菊貞至情至性的新書「重寫」一篇序,也是應該的回報。
目錄
推薦序 身是眼中人──蕭菊貞的浪漫與執著 文/鴻鴻 我們的父親母親 文/聞天祥 生猛又細膩的蕭菊貞 文/陳博文 數字正在滴滴倒數──蕭菊真的銀簪子 文/駱以軍 在那種來去匆匆的過程裡,我腦袋裡想的全是拍電影的焦慮。但有一天,忽然眼前閃過了一個畫面,我發現我的爸爸老了。動作慢了,頭髮白了,記性變差了,背也開始挺不直了…… 父親走到巷子口送我們離開,他自個站在那兒,一個老頭子。口中一直叮嚀著「開車要開慢一點啊!」「累了要休息……」車子繼續往前走,我們越來越遠,他的身影也越來越模糊。 那天,我掉了兩滴眼淚。 •家 •家族 •結婚這檔子尷尬事 •銀簪子 •想家 •開麥啦! •拍自己的家人好難 •騾子老爸 •周伯伯 •災難 •人群恐懼症 •屏東榮民之家 •紅色 •殘酷──必要之過程 •凝視 •不肖的女兒 •差點要命的車禍 •準備回老家 •九二一 •大海的那一邊 •大家好! •憂鬱的三伯 •殘破的老屋 •簪子不在家 •離別 •啊∼ •金馬獎之後,妳的下一部作品是什麼? •噩耗 •再一次回到榮民之家 •聽寫員──老爸 •或許,我太年輕了……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首映 •獻給父親和榮民伯伯們…… •周伯伯走了 •謝謝收看! •後記 •導演於是說 附錄 都是你!該打三十大版! 文/蕭政賢 不能忘卻的紀念 文/蕭任難
作者簡介
蕭菊貞,目前自由寫作和影像創作。 大家說:經常在報章媒體上看見她的文章,或凶悍的直批電影政策,或熱情的與許多創作人交會。她拍了很多紀錄片,得了很多獎,尤其是 1999 年<紅葉傳奇>、2000年的<銀簪子>,更讓她蟬連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且成為近年來國際紀錄片影展中耀眼的新星。 我說:她只不過是帶著流浪的大狗,在台北晃來晃去的女人。喜歡賴床、喜歡窩在家裡搞些花花草草、喜歡自由,飛來飛去。如此而已。 ◎ 作品及經歷年表 1994 紀錄片《博盛,這孩子》。 獲 1994 年金穗獎紀錄片優等、1994 年金帶獎紀錄片評審團獎 1996 紀錄片《端午》。台灣第一次盲人划龍舟的紀錄片。 1996 紀錄片《陽光愛情》。 獲 1997 年金穗獎最佳紀錄片 1997 紀錄片《火鶴》。 獲 1998 年金穗獎紀錄片優等 1998 實驗劇情短片《不可信之事實》。 1998 年女性影展放映 1998 紀錄片《血染的青春》。 本片入圍 1998 年台北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1999 南韓人權影展 、新加坡影展 1999 年初巡迴美國四大城市放映 台北電影節《短片成年禮》∼台灣廿年短片回顧展總策劃。 紀錄片<紅葉傳奇> 入圍日本山形紀錄片影展、韓國釜山影展、阿姆斯特丹影展 獲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2000 紀錄片<銀簪子> 獲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入圍瑞士尼恩國際影展、日本山形紀錄片影展、亞太影展 2001 9 月出版個人第一本電影書
背著善宰跑:劇本集〔
印象・
全面管控(劇照版封面
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
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
第一次寫劇本就上手:
好電影如何好?—教你
職場上司惡靈退散符∼
即興:全球暢銷40年
鬼們之蝴蝶大廈電影紀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