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世外異人:揭祕中國世外異人奇事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數位癡呆症:我們如何戕害自己和子女的大腦
作者:
曼福瑞德.施彼策
譯者:
李中文
分類:
科學•自然
/
科學人文
出版社:
暖暖書屋
出版日期:2015/7/30
ISBN:9789869184205
書籍編號:kk0404976
頁數:344
定價:
380
元
優惠價:
79
折
300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數位癡呆症:我們如何戕害自己和子女的大腦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內容試聽下載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數位癡呆症:我們如何戕害自己和子女的大腦 數位科技不是萬靈丹,你的大腦正在衰退中 《明鏡周刊》排行第一名 施彼策:德國最重要的腦科學研究者之一,觀點引爆德國正反兩面熱議。 銷售超過25萬冊,佔據德國排行榜長達58週,至今仍在分類榜前十名,售出13國版權。 孩童應該用粉筆、黑板和紙筆,還是用電腦鍵盤來學習? 數位化學習其實不利於腦部發展,且會造成心智衰退: 健忘、注意力缺失、專注力失調、語言和學習障礙、壓力、浮躁、憂鬱症、睡眠障礙、暴力傾向、情緒淡漠、反應遲鈍、喪失自制力、社交能力萎縮…… 我們把大腦給點擊掉了! 數位媒體:電腦、智慧型手機、遊戲機乃至於電視,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 電話號碼→儲存在手機 � 開車路線→靠導航系統 � 工作和私人的行程表→放在手機或PDA中 � 想要查什麼→Google搜尋 � 寫報告和作業→複製和貼上 � 照片、信件、電子郵件、書籍和音樂→儲存在雲端 � 安撫孩童→丟給螢幕褓姆 -→你還有自己思考、記憶、判斷和真實的人際互動嗎? 作者以各種實證數據為依據,絕非危言聳聽: � 事情處理得越有深度,對記憶儲存就越好,但數位媒體卻造成了淺薄處理。 � 數位媒體無助於大量資訊下思考和批判能力的培養。 � 三歲以下孩童在螢幕媒體前所花費的時間不僅白費,且有害心智發展。 � 螢幕媒體的暴力場景,對人造成實境感受的遲鈍和麻痺。 � 電腦和網路具有像菸酒一樣的成癮潛力。 � 網路有比真實世界更多的謊言、欺騙和霸凌。 � 社交網路造成社交腦的萎縮,降低社交能力,導致人的孤立和淺交。 � 電子書的學習效率比用印刷書來得差。 � 同時使用多種媒體進行多工處理:注意力受妨礙、喪失自制力 � 數位財團跟菸業集團一樣大力推廣產品,甚至反黑為白,散播假資訊。 腦不僅是我們體內最複雜的、更是最活躍的器官,它會隨著使用而改變。要是不使用它,神經細胞這種硬體就會衰亡。而過度依賴和頻繁使用數位媒體,隱藏著莫大的危害,會造成大腦的衰退。「癡呆」比「健忘」更糟糕,數位癡呆不僅指年輕人似乎越來越健忘,而更牽涉到心智能力、思考和批判能力的喪失。 兒童和青少年花在數位媒體的時間是上課時間的兩倍多,後果是語言和學習障礙、注意力缺失、壓力、憂鬱症和逐漸增加的暴力傾向。更有越來越多的初成年者,有記憶力、注意力、專注力的失調,以及情緒淡漠和反應遲鈍。這種病症就是「數位癡呆症」,我們的社會基礎已經陷入危機。 作者舉出各項實證數據,結果令人警醒:長期使用數位媒體會損害身體,尤其是心智。當我們在搜尋、瀏覽、聊天和張貼時,便疏忽了心智工作。多工作業影響了記憶力和專注力,並養成了淺薄的吸收,欠缺處理深度。尤其是青少年越來越對電腦遊戲上癮。線上社交網路的虛擬友誼,也影響了社交行為並促發憂鬱症。有鑒於這種令人憂心的發展,如果不採取行動,就會有大規模的損害。
曼福瑞德.施彼策 曼福瑞德.施彼策(Manfred Spitzer) 生於一九五八年。德國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和大學教授,因演講以及持續撰寫的科普書而知名。是德國最重要的腦科學研究者之一,幾乎沒有人能像他那樣強調並生動地呈現科學知識。 在佛萊堡大學時期,他同時修習醫學、心理學和哲學,畢業後隨即從事精神病學。一九九○至一九九七年間,擔任海德堡大學醫院精神病科主治醫師。曾兩度擔任哈佛大學客座教授,也在奧勒岡大學意識暨決策科學研究所深造過。一九九七年接任烏爾姆大學新設立的精神病學教席,成為截至當時為止德國最年輕的精神病學教授。一九九八年起擔任烏爾姆大學醫院精神病科主任。 不久之後擔任《神經醫學科際研究學刊》的主編,自二○○○年起,每年發表「精神、大腦和和神經醫學」專欄文章。二○○四年,烏爾姆大學醫院成立神經科學暨學習的技術轉移中心,他兼任該中心主任,專攻神經教育學。 他每星期還在巴伐利亞電視台阿爾發頻道主持「心智與大腦」節目。發表過許多本書,當中包括《學習》和《當心螢幕!》等暢銷書,並有英、日、波蘭、西、葡等多國譯本。
前言 導論:Google會讓我們變笨嗎? 哪裡出了問題? 不思考的人成不了專家 守舊、懷古、敵視科技? 這關乎我們的孩子 第一章 倫敦的計程車 導航:在腦內和外界 在腦內的學習 結論 第二章 我在哪裡? 失智症 空間中的定位 訓練:神經元好比肌肉 記憶痕跡 心智衰退 舊腦中的新細胞 結論 第三章 學校:用複製和貼上取代閱讀和書寫? 處理的深度 膚淺:數位媒體降低處理深度 一學童一筆電? 教室的筆電和電子白板:現實情況 學校的電腦和網路:數據狀況 妨礙學習機器的故事 科學對上經濟 結論 第四章 儲存到腦部,或是雲端? 一有不知道的,就會想到Google 忘記已經解決的事情 在網路比在實境忘得更多 結論 第五章 社交網路:臉書取代面對面 匿名性 大量的臉書,越小的腦? 腦部大小和社群大小 腦隨著群體規模而成長 結論 第六章 嬰兒電視節目和小愛因斯坦光碟 兒童和老年病 貪食的誘餌 精神食糧 嬰兒電視節目 嬰兒用螢幕學華語? 《小愛因斯坦》光碟 螢幕對教育有害 褓姆機器人 結論 第七章 幼稚園的筆電? 快速對上精確 當大腦成長時,成長的是什麼? 腦部發育取代教師 藉由掌握來學習 手指操和數學 掌握世界 鉛筆或鍵盤? 結論 第八章 數位遊戲:不好的成績 電腦遊戲和在校成績 用《魔獸世界》來學習? 附贈壞成績 社交接觸和跟父母與朋友的聯繫 談話性節目也有愜意的麻痺 結論 第九章 數位原住民:迷思和現實 數位原住民的生活 網際網路的黃金未來 Google世代:天才或蠢材? 膚淺取代解釋 電子書取代教科書? 結論 第十章 多工處理:注意力受妨礙 所有事情同時:現象的描述 多工處理使人靈巧? 控制自己的思緒 結論 第十一章 自制力對上壓力 克制自己:工作記憶、克制和應變力 學習意欲好比學習說話 健康、快樂和長壽 壓力就是自制力不足 逐漸喪失自制力 用電腦訓練注意力? 結論 第十二章 失眠、憂鬱症、成癮和身體方面的後果 睡眠 憂鬱症 成癮 結論 第十三章 埋頭沙中?為何不見任何動靜? 跨黨派的無視 沒有動機的命案 這本書會有什麼遭遇 政府部門、教會、學術界、國際特赦組織呢? 給家長和老師的射擊遊戲 結論 第十四章 怎麼辦? 心智衰退:到達最後高度 用大腦教育對抗大腦衰退 從處理其它危害來學習 網路執照? 媒體能力? 大腦慢跑? 別被媒體鼓吹者給剝奪了理性 性與犯罪 醫療和教育 結論 致謝 參考資料 圖片來源 譯名對照表
量子物理好學圖鑑:全
AI好學圖鑑:全面快
量子紀元:一場將要改
這樣做生醫研究才好玩
快速掌握氣象與天候:
齊物逍遙 2024
齊物逍遙 2024
多重宇宙、平行世界是
記憶決定你是誰:探索
世界汽車史100:探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