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有毒污泥愛你好:揭開黑心公關的祕密檔案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
作者:
川北稔
譯者:
陳令嫻
分類:
軍政•法律
/
社會議題
叢書系列:綠蠹魚Read It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2021/9/29
ISBN:9789573292876
書籍編號:kk0538859
頁數:272
定價:
360
元
優惠價:
79
折
284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 內容簡介 這是臺灣的未來嗎? 七、八十歲高齡父母,扶養四、五十歲中年子女, 全家陷入孤立無緣的絕境…… 當人生遭遇挫折,脫離常軌, 我們總還以為「家」可以靠,誰知道早就不能靠了? ★深度探討日本重大社會議題──「8050問題」之專書! ★精神科醫師、作家【蔡伯鑫】專業審定! 人口高齡化與未婚化、就業環境嚴苛、社會安全網不甚完備、「成年兒童」日益劇增、親子關係沒有終點……多重因素造成「7040問題」「8050問題」浮上檯面──七、八十歲的年邁父母與四、五十歲無業或繭居的子女同住,導致家境貧困,與外界失去連結。 2019年,日本發生一起震撼社會的弒親悲劇──七十多歲的前外交高官忍痛殺死四十多歲的繭居兒子。正當輿論圍繞在繭居族、啃老族等各種標籤,對當事人議論紛紛時,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一個家庭會陷入如此孤立無援,甚至走上絕路的地步呢? 現代家庭的深層困境──從「依賴共生」到「孤立無援」,最後「分崩離析」 【困境1】過度高漲的家庭期待 當需要他人伸出援手,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多半是家人;當雙薪夫妻需要他人照顧子女,也是先拜託自己或配偶的父母;當一個人鑄成大錯,大眾總是一味指責原生家庭。 ──「是家人就該幫忙!」「爸媽是怎麼教的?」這樣的單一價值觀成為每個家庭沉重的枷鎖。 【困境2】子女遭遇人生挫折,陷入「繭居」狀態 受到霸凌、遭逢事故、失去工作、經濟困頓、離婚喪偶……一旦在社會上碰了壁、脫離既定的人生軌道,只剩下「家」能接住這群人,於是家庭被迫承擔全責。 ──「家」成為唯一的安全網,但究竟能撐到什麼時候呢? 【困境3】兩個世代的雙重孤立 社會普遍對「健康」的青壯年容忍低、支援少,無業或繭居的子女認為:「我做錯事了……」父母則感到「可恥」,同時自責,於是關起門來自行解決「家醜」。 ──事實上,現代的家庭並不具備讓孩子心靈「復原」與重返社會的功能,使得子女問題更加隱蔽且長期化。 【困境4】從「7040問題」到「8050問題」,再到「9060問題」 隨著時間流逝,家庭資源耗盡、父母衰老死亡,脫軌的孩子依然回不了正軌,更失去了最後一道安全網。這個重擔將消磨整個家庭,直到分崩離析為止。 ──親子關係沒有終點,最後全家「一同倒下」! 用「復原」的概念,拯救瀕臨崩潰邊緣的「極限家庭」 ■ 孩子獨立與否,並不完全是父母的責任。 ■ 遭遇人生挫敗的子女,需要的不是重新教育,而是被視為一個「成年人」。 ■ 「自立」,並非完全不倚賴他人,而是分散依賴對象。 ■ 高齡父母積極使用長照、家事服務;繭居子女認識義工、與同好交流興趣……有助於進一步向外公開家庭內部的困境。 ■ 家人相互扶持的同時,也邁向各自的道路、過上各自的生活。 ──當每個家庭成員滿足各自現階段的需求,不再執著於身為「父母」或「孩子」的角色,就是走上「復原」之路。 本書特色 [1]全臺第一本深度探討日本重大社會議題──「8050問題」之專書!從社會學視角與第一線支援人員互相對話,剖析現代家庭的深層困境。 [2]今日日本,明日臺灣!對於專業人員與政策制定者,本書直搗問題核心,並提出具體解法與嶄新視角。對於一般讀者,身處在高齡化與單身化的現代社會,「8050問題」將是必然且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隱性貧困、孤立無援、兩代相殘,可能發生在你我的身上! 各界推薦 ★王浩威|作家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陳景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 ★楊斯棓醫師|年度暢銷書《人生路引》作者 ──重磅讚譽!(依姓名筆畫順序) 「臺灣社會目前對於繭居族尚未特別重視,但隨著人口老化與無業在家的年輕人愈來愈多,勢必步上日本後塵。本書廣泛蒐集日本實際案例,詳細剖析形成原因,也提出處理對策,相當值得臺灣社會參考。」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本書不斷提醒兩代之間都要有所警惕,致力往獨立的目標發展。無法獨立,可能是父母過度付出,也可能是子女需索無度所造成。對專業人員或政策制定者而言,本書更像是一記當頭棒喝──錯誤的政策,導致繭居問題變得更嚴重。」 ──陳景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
作者簡介 川北稔(Kawakita Minoru) 1974年出生,神奈川縣人。愛知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名古屋大學研究所博士後期課程修畢。從社會學的角度調查與研究兒童拒絕上學、青壯年與中高齡繭居等孤立相關課題。 合著作品包括《社會學角度探度「繭居」──媒體、當事人、支援活動》(Minerva書房),個人著作包括《「貧困兒童」系列4 長大成人,建立社會》(明石書店)等。 審定者簡介 蔡伯鑫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作家。現任職於基隆長庚醫院。著有《空橋上的少年》。 譯者簡介 陳令嫻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喜歡閱讀、旅行與陶瓷器。 聯絡方式:reikan0412@hotmail.com 作者簡介 川北稔(Kawakita Minoru) 1974年出生,神奈川縣人。愛知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名古屋大學研究所博士後期課程修畢。從社會學的角度調查與研究兒童拒絕上學、青壯年與中高齡繭居等孤立相關課題。 合著作品包括《社會學角度探度「繭居」──媒體、當事人、支援活動》(Minerva書房),個人著作包括《「貧困兒童」系列4 長大成人,建立社會》(明石書店)等。 審定者簡介 蔡伯鑫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作家。現任職於基隆長庚醫院。著有《空橋上的少年》。 譯者簡介 陳令嫻 輔仁大學日文系學士,東京學藝大學國文系碩士。喜歡閱讀、旅行與陶瓷器。 聯絡方式:reikan0412@hotmail.com
目錄 【推薦序】把自己藏得太久的人 ──精神科醫師/沈政男 【推薦序】破「繭」而出的新家人關係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 【繁體中文版編序】臺灣「高風險家庭」 序言 嚴重衝擊社會的兩大事件 中高齡繭居狀態者的現況 高齡化、不婚化,以及八〇五〇家庭 從社會學角度與第一線支援人員互相對話,探討繭居問題 如何克服八〇五〇問題? 第一章 育兒生活沒有盡頭 繭居問題總是關上門解決 何謂「繭居」? 日本的繭居人口超過一百萬人 繭居狀態形形色色 繭居的原因與期間 工作經歷與家庭結構 繭居的背景 開始繭居之際 【個案1-①】女兒因為母親的一句話而受傷/後悔過去的育兒方式 【個案1-②】兒子求職失敗/確診為發展障礙 家長的心理導致繭居問題遲遲無法解決 家屬會調查 僵化的親子關係 遭受子女的言語或肢體暴力 父母因為子女繭居而感到羞愧 支援窗口的問題 痛苦的諮詢經驗 思考自己死後的子女生活 父母究竟要當到幾歲? 育兒沒有盡頭所招致的後果 第二章 社會網絡薄弱日漸普及與八〇五〇問題 引進長照服務時發現有人孤立無援 繭居與拒絕長照服務導致雙重孤立 銀髮族諮詢中心接到的諮詢有八成是:「該拿沒工作的孩子怎麼辦?」 【個案2-①】照護成為與外界接觸的契機 【個案2-②】親子雙方都拒絕支援 造成外人難以介入的背景 難以區分是否為繭居 「可能陷入孤立無援」的家庭 終身單身率節節高升與不離家獨立 可能導致全家一起垮的經濟因素 第二次嬰兒潮世代與非勞動力人口的比例 任何人都可能陷入孤立無援 全家一起倒下引發的棄屍事件 鄰里的角色是發現孤立無援的家庭 接納所有人的支援窗口 造訪支援窗口的年邁母親 窗口過去經手的繭居個案 錯過諮詢階段的家庭 【個案2-③】腳踏實地建立信賴關係 【個案2-④】「領低收入戶補助還不如死了算了」 【個案2-⑤】錯過支援時機 支援獨自留在家中的繭居狀態者 個人隱私與介入支援 支援人員的難處 本人與家人都並未察覺自己的困境 如何支援繭居狀態者與八〇五〇家庭? 第三章 繭居支援的線索 針對無業或繭居狀態者的支援 代表性諮詢窗口 【個案3-①】支援端向心急的父母提出建議 階段性支援體系 【個案3-②】建立歸屬型支援協助案主與同儕重建關係 【個案3-③】透過就業輔導了解自己的專長與弱點 【個案3-④】藉由醫療恢復身心穩定 針對身心障礙者的制度與福利 支援體系的極限①──年齡造成的「斷裂」與「障礙」 支援體系的極限②──就業輔導的對象範圍縮小 支援體系的極限③──拒絕心理諮商 支援體系的極限④──家屬身心俱疲 目前的制度無法避免支援中斷 【個案3-⑤】根據家屬給予的資訊接近案主 必須提供資訊與選項 擴大繭居狀態者接受支援的機會 突破過去支援體系的嘗試①──就業輔導 突破過去支援體系的嘗試②──生活支援 建立關係、守護、介入 支援單位緊密合作促成多方支援 【個案3──⑥】陪同前往獸醫院 【個案3──⑦】契機是提供食物 從解決日常生活的煩惱開始 何謂「接受支援的能力」? 提升接受支援的能力 結合體制內與體制外的支援 【支援個案A】繭居原因/繭居情況/支援方式/支援端分析 【支援個案B】繭居原因/繭居情況/支援方式/支援端分析 第四章 如何拯救瀕臨極限的家庭? 不想給旁人添麻煩 家庭規模逐漸縮小,結構日益脆弱 對於家庭的期待高漲 重視子女的家庭主義 親子關係長期化 子女何時獨立?父母何時卸下育兒重擔? 隱性貧困 不想給孩子添麻煩卻又放不下 為何這些家庭陷入封閉狀態? 社會開始以育兒為優先 平成時代家庭所面臨的矛盾 既有的支援體系所面臨的極限 「復原」的概念 何謂「多方支援家屬」? 全方位蒐集資訊,了解個人需求 繭居狀態者的自由與責任 如何接納個人自立門戶? 如何界定單憑家屬守護的「極限」? 如何拯救極限家庭? 跨越「親子依賴共生」的方法 【支援個案C】繭居原因/繭居情況/支援方式/支援端分析 【支援個案D】繭居原因/繭居情況/支援方式/支援端分析 結語 孤立無援可能發生在你我身上 不了解八〇五〇問題的實際面貌 主要參考文獻
台灣史上最大罷免:深
為愛而罷:公民做主,
大罷免大啟蒙套組(《
120+萬封給臺灣的
正常由誰定義?:撕下
巨浪後:國安法時代的
大凍卵時代:一場關於
善意與信任:世界上最
我碎裂的父親
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