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中外歷史大事酷搜本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餐桌上的文化人類學:從產地、烹調到進食,與我們密不可分的飲食奧祕與演化史
作者:
班哲明.阿爾德斯.烏爾加夫特(Benjamin Aldes Wurgaft)/梅莉.懷特(Merry I. White)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歷史地理
出版社:
日出出版
出版日期:2024/7/1
ISBN:9786267460405
書籍編號:kk0587573
頁數:304
定價:
480
元
優惠價:
79
折
379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餐桌上的文化人類學:從產地、烹調到進食,與我們密不可分的飲食奧祕與演化史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餐桌上的文化人類學:從產地、烹調到進食,與我們密不可分的飲食奧祕與演化史 商品簡介 一盤食物揉合了自然史(我們烹煮的動植物之演化經過)與 人類史(我們藉以「引導演化」、繁殖且烹煮這些動植物之方法), 飢腸轆轆的你,是否願意先停下腳步探究這些? 這是本由人類學家和歷史學家帶路的人類飲食發展史。 我們在超市或許會短暫停留,端詳起一種從沒看過的水果(可能是火龍果),還會在冷凍魚貨區問起某種外貌駭人的魚(也許是鮟鱇魚),思忖著誰會吃、怎麼煮(或要不要煮),抑或望著某樣熟悉的東西(如一整袋穀麥),然後赫然驚覺我們居然完全不知這是怎麼製成的。 本書探討了飲食可能迫使我們提出的問題,還有關於食物的歷史如何影響當代人的口味和飲食偏好,以及文化是如何帶領我們的雙手拿起、採剪下一顆草莓,一心想著一道美味的甜派。這顆馴化後的草莓不是自然的野生品種,而是已隸屬實作及信仰的範疇,亦即我們稱作「文化」的一部分。若非人類的干預,玉米也僅是另一種青草罷了。 舉凡遷徙、政治與群體身分的變化, 皆形塑出人類的飲食, 而我們正可學著從餐盤到廚房、工廠,乃至田野, 一路追溯這些社會力量所曾遺留的軌跡。 從農業的起源到料理真實性的當代論辯,從波斯帝國的盛宴到日本職人對刀具的講究,帶領讀者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飲食文化之旅,從而一窺堂奧。歷史學家班哲明.阿爾德斯.烏爾加夫特與人類學教授梅莉.懷特透過訴說迷人的故事、深究歷史的經過,提出了全新的視角,以供人們瞭解飲食的自然史、文化史,和形成料理的社會規範之間,存在著何種關聯。 ──三大主題,深入淺出地探討人類飲食方式的演變、文化意涵以及背後的歷史脈絡。 ▌主題1:飲食的起源與文化根源 農業的誕生與人類飲食的轉型 帝國的盛宴:飲食、權力和文化認同 感官的盛宴:飲食文化的人類學觀察 ▌主題2:全球化進程中的飲食變遷 香料之路:全球貿易與飲食交流 殖民主義的遺產:飲食、權力和文化同化 工業化的影響:飲食生產、消費和科技革新 ▌主題3:現代社會的飲食文化 飲食認同的追尋:傳統、全球化與文化焦慮 飲食的示能性:餐具、禮儀和文化實踐 飲食的未來:永續發展、文化多樣性和飲食倫理 【名人推薦】 「食物構成人類史的方式錯縱複雜,宛若充滿著故事的地下墓穴,等待我們去發掘、揭曉、訴說。班哲明.烏爾加夫特與梅莉.懷特的文字中盡是飲食的相關內容,而這些,也正是人類生活中不容改變的事實。《餐桌上的文化人類學》帶我們踏上了一段驚心動魄的人類靈魂之旅。」──猶太裔英國名廚暨詹姆斯.比爾德獎(James Beard Foundation Award)獲獎作家約塔姆.奧托倫吉(Yotam Ottolenghi) 「有誰能比一個結合了歷史學家和民族誌學家的團隊,更擅於闡述「吃」在人類生活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呢?讀者將會發現,兩位作者同時呈現來自特定書籍、工匠、農人的鮮明描述,以及進展快速、迷人又啟發人心的飲食史。」──《帝國與料理》(Cuisine and Empire: Cooking in World History)作者瑞秋.勞丹(Rachel Laudan) 「本書思慮周延、見解獨到,邀請大家經由文化審視飲食,亦經由飲食審視文化。擁有烏爾加夫特與懷特這對母子相伴,帶領眾人歷經從『農業誕生』到『現代東京可頌麵包裡層壓技法』的一切,其樂無窮,且惠我良多。」──《叉子哪裡來:人類烹飪及飲食史》(Consider the Fork: A History of How We Cook and Eat)作者碧.威爾森(Bee Wilson) 【媒體推薦】 「人類從逐漸改變對新石器革命的理解,一路到改造有機體的基因,追求速食、慢食,乃至折耗環境的研究中,仿若劃出了一道優美的弧線,而我們所關注的,在於那弧線後繼的延伸。」──《美酒的世界》(World of Fine Wine) 「飲食向來提供了表達文化認同、地域差異、品味程度與經濟地位的方式。懷特與烏爾加夫特追蹤了數百年來,這些過程跨越全球所留下的軌跡。他倆綜整而出的結論值得慶賀,卻也發人省思。」──《內幕》(Inside Story) 「究其核心,《餐桌上的文化人類學》是封寫給飲食史及飲食人類學的情書。」──《時事》(Current)
作者簡介 班哲明.阿爾德斯.烏爾加夫特(Benjamin A. Wurgaft) 作家暨歷史學家,曾先後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紐約新學院與衛斯理安大學(Wesleyan University)任教。他也是麻省理工學院的人類學訪問學者,以食物和其他主題為題的撰文,經常出現在《食品研究期刊》(Gastronomica)、《洛杉磯書評》(Los Angeles Review of Books)與《刺蝟評論》(Hedgehog Review)等知名期刊上。著有《肉食星球:人造鮮肉與席捲而來的飲食文化》(積木文化)及《公共思考:史特勞斯、列維納斯、鄂蘭》(Thinking in Public: Strauss, Levinas, Arendt)。 梅莉.懷特(Merry I. White) 美國波士頓大學人類學教授,著有《日本咖啡生活》(Coffee Life in Japan)及《完美的日式風範:在動盪的時代下建立家庭》(Perfectly Japanese: Making Families in an Era of Upheaval),曾獲日本政府頒贈「旭日章」(Order of the Rising Sun),表彰其在日本人類學之貢獻。 譯者簡介 侯嘉? 英國新堡大學筆譯所畢。 任職於中央政府多年,專責中英迻譯,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心,與心臟的人類史》、《質感生活編輯術》、《檔案:一部個人史》等書。
目錄 引言 短文1 杜奇歐的伊甸園 Chapter 1 農業起源之本質與文化 短文2 西明石的明石燒 Chapter 2 古時的主要糧食帝國 短文3 咖啡與胡椒 Chapter 3 中世紀的口味 短文4 辛奇之前 Chapter 4 哥倫布大交換╱世界的重塑 短文5 烈酒保險箱 Chapter 5 社交飲品與現代性 短文6 巴拿馬之真實性 Chapter 6 殖民與咖哩 短文7 冰櫃 Chapter 7 食物的工業革命 短文8 Bricolage Chapter 8 二十世紀的飲食文化╱大型食品業者及外界對其不滿之處 短文9 菜單上的Nem Chapter 9 飲食的方式 作者註記 參考資料
醫療與帝國:從全球史
朝鮮半島六百年史:政
真假丈夫:馬丹蓋赫返
臺灣政治有意思!若林
雜碎:美國中餐文化史
盧比孔河:509–2
歐洲歷史的轉捩點(3
追尋北一:日治時期台
拜占庭帝國:324-
金融的世界史:泡沫經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