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大開悟經典
.
學佛的思路決定出路
.
學佛的觀點決定終點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佛教中國化思維九講
作者:
釋剛曉
分類:
哲學•宗教
/
佛教
叢書系列:大眾佛學
出版社:
大千
出版日期:2022/9/2
ISBN:9789574473809
書籍編號:kk0560042
頁數:320
定價:
399
元
優惠價:
88
折
351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佛教中國化思維九講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佛教中國化思維九講 內容簡介 只有部分事實,不等於是事實 釐清印度佛教與中國佛教之異同, 對實修者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大事。 本書作者是從中國佛教史談論佛教中國化思維,釐清印度佛教與中國佛教之異同,對實修者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大事。列舉如下以供讀者思維: 1. 佛是人不是神,佛教最初傳入中國,曾以神靈觀待,這與大乘自性化身佛有何不同? 2. 印度佛教與中國佛教對「孝」的觀念有何異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出家是否違反中國孝道? 3. 中國佛教以老莊思想解讀般若思想是否正確?老莊思想是否等同佛教思想? 4. 中國佛教獨有的禮儀、儀軌、制度,與印度佛教實修有何關係? 5. 中國禍延子孫的因果觀,與印度佛教因果觀有何差異? 6. 中國格義佛教與反格義佛教的適應與不適應? 7. 中國魏晉玄學與佛教般若學有何異同? 8. 中國禪宗「祖師禪」為何有高於印度「如來禪」之說? 本書是作者跟學院學生上課的講話內容,談「佛教中國化思維」不外乎是為了更進一步理解佛教中國化的過程,對研究佛教與修行之實踐,有很大的裨益。因此,並不是為了研究佛教中國化,反而分化了佛教與中國文化。應該朝正向思維,以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釐清其中的主客關係,令正法久住。 儒家最開始覺得引進佛教沒有什麼,而且漢明帝在歷史上,也是一個好皇帝。但《牟子理惑論》裡頭說佛是大道,惹怒了儒家。在我們中國這裡,儒家才是大道啊!你們佛教要來爭道統啊!儒家就槓上佛家,以儒家質疑佛教。從此中國就開始排斥佛教。當時皇帝請佛教過來,是很尊重的。就因為道統之爭,佛教招到一連串的打壓與質疑。中國第一本佛書《牟子理惑論》書中提三十七個問題,在當時的社會,可說是拋出三十七個震撼彈,這是佛教初傳中國時,必經的磨合過程。這包含儒家提出和尚不懂禮貌的禮教之辯,孝道觀之差異,布施和勤儉的衝突。當道家槓上佛家,就以道家的觀點質疑佛教,以道家解釋佛教。其中有神魂滅不滅,以及事人、事鬼神之辯?有沒有鬼魂?還有道家辟穀不食的長生術,以辟穀長生挑戰佛教的食榖涅槃!……等等。 有關般若進入中國文化精英階層的問題,當《道行般若經》、《放光般若經》、《小品般若經》、《大品般若經》等等,傳進來的時候,從竺法雅開始提出來格義問題……。也就是說儒家是怎麼解釋般若,道家又是怎麼說的。有人說道家的解釋比較貼近,其實不是道家說的對。佛家的「空」用道家的「無」來解釋,人們搞不清楚般若經典裡頭的空到底是啥!那個「無」跟「空」,到底該怎麼個區別呢?尤其是法師講到般若與空的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宣說,實際上「空」根本就不是「無」。因此以老莊語詞解釋佛教,應必要加以釐清。 關於佛性的問題,竺道生第一個提出,人人都能成佛,壞人也可以成佛,這個觀點當時是無法被接受,結果竺道生被趕出了僧團。等到《大般涅槃經》傳入中國被翻譯出來後,大家才相信他的觀點。 為何壞人(一闡提)也能成佛?《大般涅槃經》的核心即是「人人本具佛性」,也就是佛性潛藏在自己的心中。學佛不相信自己有佛性,這是人們不能成佛的重要原因。在本經的觀念中,可說只有不行善的人,沒有不具善心的人,這正是儒家常說的「人皆有惻隱之心」,行事殘暴惡劣的人,仍舊有慈悲的本質。眾生成佛的根本依據在於人人都有一個本性無瑕的淨心,即是清淨心性。 佛教的普世價值與精神,無非是從入世的修行開創理想的人生。而這只有從佛性入手才是根本,大般涅槃經正是佛性論的根本經典。透過本經,可以從一切有情身上看見他們與自己的佛性,讓您在成佛的路上,照見自心、頓悟佛性、成就生命的圓滿與大自在。
作者簡介 剛曉法師 1990年2月於宜陽縣靈山寺依上紹下梵法師剃度出家,1992年于河南洛陽白馬寺受戒。1992年至2001年在九華山佛學院讀書、任教;2010年畢業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本科);2012年獲得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 曾任杭州市佛教協會副秘書長、杭州佛學院常務副院長,《甘露》主編。現為浙江佛學院(總部)教授,中國邏輯學會因明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因明》副主編、《靈山海會》主編。 出版有《漢傳因明二論》《佛教因明論》《正理經解說》《釋量論講記》《集量論講記》《量理寶藏論解說》《正理滴點論解》《定量論釋義》《攝大乘論解說》《唯識二十頌》《解惑錄》《剛曉隨筆》《話說佛教》等著作,發表論文十餘篇。
目錄 佛教中國化思維(一講) 只有部分事實,不等於是事實 開篇:迎請佛教 佛教中國化思維(二講) 從中國第一本佛書起——《牟子理惑論》 佛教中國化思維(三講) 中國佛教歷代祖師難脫中國傳統思維 佛教中國化思維(四講) 中國格義佛教與反格義佛教的適應問題 佛教中國化思維(五講) 中國有了佛教,第一步就是「中國化」 佛教中國化思維(六講) 佛教翻譯大師,摻入大量中國人的思想 佛教中國化思維(七講) 西來僧以神通獲得皇權支持佛教弘化 佛教中國化思維(八講) 中國佛教的主流與非主流: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 佛教中國化思維(九講) 《沙門不敬王者論》將佛教法文化轉為符合中國的思維方式
星雲說喻 中英對照版
邀您同坐 Pleas
穿越知識邊界:李虹慧
.蔡志忠漫畫大珠慧海
廣論止觀初探 第四卷
浩浩師恩:星雲大師的
怎麼聽
六朝隋唐佛教展開史
看見改變的力量
行三好 淨三業:擁抱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