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中外歷史大事酷搜本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破譯邊疆.破解帝國:印度問題與清代中國地緣政治的轉型
From Frontier Policy to Foreign Policy: The Question of Indi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Geopolitics in Qing China
作者:
馬世嘉(Matthew W. Mosca)
譯者:
羅盛吉
分類:
社會•人文•史地
/
歷史地理
叢書系列:歷史•中國史
出版社:
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2019/2/1
ISBN:9789570531862
書籍編號:kk0482925
頁數:512
定價:
680
元
優惠價:
88
折
598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破譯邊疆.破解帝國:印度問題與清代中國地緣政治的轉型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破譯邊疆.破解帝國:印度問題與清代中國地緣政治的轉型 內容簡介 新清史2.0重量級鉅獻! 國際漢學名家馬世嘉一舉打破過往對清代邊疆政策的論述, 將文化史、思想史、地理學、政治學的研究融為一爐, 以清晰的思路娓娓論證── 清王朝並不是一個無力控制其邊緣地域的失敗政體, 而是擁有複雜的資訊獲取體系,以處理與邊疆共同體間的關係。 18-19世紀的清王朝,是否真如歷來所論, 是一個忽視對外關係、閉關自守的帝國? 答案若否,那麼清朝對邊疆的治理是採取什麼樣的模式? 此一模式又如何影響其對外的政策,乃至鴉片戰爭前後的表現? 馬世嘉學識淵博,以漢文、滿文、蒙古文及歐美文獻, 呈現第一手史料的銳利,考證翔實,刺穿陳見, 他以當時的英屬印度為核心,爬梳清朝的邊疆知識系統與治邊理路, 重探清帝國從邊疆政策到對外政策的轉向內幕, 並重新思考清王朝的世界觀和鴉片戰爭的歷史背景。 ★亞洲國際關係學家和歷史學家必讀之作 ★重新認識清朝對外關係的經典之書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內陸歐亞學系博士╱蔡偉傑 專文導讀 清朝初期,政府對印度的理解充斥著各種歧異矛盾的觀點。這些觀點,有的來自漢朝至明朝的文獻,有的來自佛教徒、穆斯林、基督徒等背景的文獻,也有蒙古與西藏學者們的資料。儘管各異的地理世界觀交叉傳播、相互影響,仍存在著專有名詞、宇宙論、宗教、政治意涵上極為根本的歧異。 甚至到乾隆朝,朝廷四處蒐集的印度報告還是充滿陌生字彙。乾隆因此組織多語言團隊進行翻譯、整理、解釋,官員們還是靠著一些去過的人與傳教士,才能畫出大清帝國邊外領域的地圖。縱然花了這麼大的努力,對印度的理解也還停留在瞎子摸象。 時序進到19世紀,最初那幾年,清廷不甚清楚的世界觀,使得戰略與軍事已經落後其他亞洲與歐洲鄰國,而大英帝國當時已成為南方邊疆上的唯一強權。對多數與清廷有所接觸的外國觀察家而言,亞洲強權儼然產生革命性的翻轉。英屬印度的報告透過不同管道送到北京,仍然充斥不同地區習慣用語,就算北京當局開始對情況有些了解,也因為不同地理名詞,而認定不列顛在印度的擴張規模並不大。 乾隆之後,漢人文士研究地理與邊疆事務解禁,他們掌握更多資料,得以用更宏觀的角度審視帝國邊疆,也警醒到大英帝國的活動無所不在。身為清朝官員的魏源主張將地理名詞標準化,認為有助於整合大清對外的政策,可惜提案未被採納。而鴉片戰爭後清朝在對外關係所顯露的破綻,也使其面臨更大的挑戰。 馬世嘉在書中運用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大英圖書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國家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國立故宮博物院、日本東洋文庫等處的眾多檔案與圖書,並爬梳中、英、滿、日、法、德、藏、蒙、波斯等多種語言的史料,以印度為核心,條理清晰地重現清廷對外政策的世界觀。本書修正了歷來對清代與英屬印度強權之間的理解,並分析邊疆政策與對外政策在一個多民族帝國中的緊張關係,為關注亞洲的研究者與讀者提供了寶貴的思想養分。
作者簡介 馬世嘉(Matthew W. Mosca) 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博士,師承孔飛力(Philip A. Kuhn)、歐立德(Mark C. Elliott)與濮德培(Peter C. Perdue)。曾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與香港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現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包括中國與內陸亞洲史,尤其關注大清帝國的對外關係以及清代地理與史學思想史。 譯者簡介 羅盛吉 著迷於歷史與語言,現為自由譯者。
目錄 導讀 清朝的情報蒐集與邊疆政策的轉型╱蔡偉傑 中文版序 致謝 翻譯說明 導論 .重新思考清朝對外關係 .重構清朝地緣政治的世界觀 .本書的計畫 .關於「印度」的說明 第一部分 | 清帝國的世界視野 第一章 許許多多的印度: 清朝地理學常規中的印度,一六四四─一七五五 .清初中國的外國地理學常規 .清初印度觀,一六四四─一七五五 第二部分 | 鍛造一個多民族帝國:邊疆政策的頂點 第二章 征服新疆與「欣都斯坦」的出現,一七五六─一七九○ .乾隆宮廷學術成果的元素 .「欣都斯坦」及其戰略重要性,一七五八─一七六四 .乾隆朝對綜合印度知識之企圖 .小結 第三章 圖繪印度:製圖學脈絡下的地理不可知論 .康雍時期之宮廷測繪 .乾隆朝宮廷測繪地圖之創生 .宮廷測繪地圖上印度之複合圖像 .宮廷測繪與耶穌會士地圖之證據地位 .小結 第四章 發現「披楞」:從西藏看英屬印度,一七九○─一八○○ .一七九○年之前清朝對喜馬拉雅山以外區域的認識 .英清接觸的第一步:廓爾喀戰爭 .廓爾喀戰爭對馬戛爾尼使團的影響 .馬戛爾尼使團的餘波 .戰略、地理學與資訊流傳 .小結:乾隆朝的結尾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 第三部分 | 轉變的時期,一八○○─一八三八 第五章 十九世紀初英屬印度與清朝的戰略思想 .從中國沿海看英屬印度 .在西藏邊疆的英國人 .木爾克喇夫在新疆邊疆之遠行 .比較視角中邊疆政策的邏輯 第六章 在中國沿海發現英屬印度,一八○○─一八三八 .對海疆印度作私家研究之興 .阮元與《廣東通志》企畫 .地理不可知論的敵人 .英屬印度步入清朝地理學書寫中 .小結 第四部分 | 對外政策及其局限 第七章 鴉片戰爭與英帝國,一八三九─一八四二 .林則徐對英屬印度之理解的演變 .帝國、財務、種族以及清朝戰略 .內亞鴉片戰爭 .小結 第八章 對外政策的浮現:魏源與清朝戰略思想對印度的再詮釋,一八四二─一八六○ .鴉片戰爭後私家地理學對英屬印度的追蹤 .鴉片戰爭後地圖學在地理學研究中的角色 .作為戰略工具的地理學知識:魏源對外政策的發展 .邊疆政策、對外政策與清帝國,一八四二─一八六○ .透視魏源 結語 邊疆政策與對外政策之間 譯後記 附錄 別名一覽 人名拉丁字母對照 地名、事項對照 參考書目 索引
聽首席專家講中華文明
大先生:中國人民大學
醫療與帝國:從全球史
朝鮮半島六百年史:政
真假丈夫:馬丹蓋赫返
臺灣政治有意思!若林
雜碎:美國中餐文化史
盧比孔河:509–2
歐洲歷史的轉捩點(3
追尋北一:日治時期台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