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有毒污泥愛你好:揭開黑心公關的祕密檔案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揭開讓我們選擇沉默的人性機制
Why We Act:Turning Bystanders Into Moral Rebels
作者:
凱瑟琳・山德森
譯者:
林凱雄
分類:
軍政•法律
/
社會議題
叢書系列:普羅米修斯系列
出版社:
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0/8/8
ISBN:9789864778881
書籍編號:kk0517770
頁數:320
定價:
390
元
優惠價:
79
折
308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暫停販售
暫無供應商:尋找供貨商中(也有可能出版社已結束)。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揭開讓我們選擇沉默的人性機制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揭開讓我們選擇沉默的人性機制 內容簡介 為什麼人們面對暴行卻不願挺身制止? 道德勇氣並非與生俱來,無所作為才是人性! ──不是現代人冷漠,而是人類天生明哲保身── 2011年,中國佛山市一名兩歲的小女孩被車輾過,在她倒地流血的十七分鐘內,至少十八個行人路過,卻無人伸出援手。 許多惡行、暴舉發生的當下,並不是沒有目擊者,但大多數的人選擇保持沈默、無所作為、不去介入。 根據研究,這種狀況並不是單純的冷漠,而是肇因於同樣因素: 對事件本質感到困惑、旁觀者不覺得對此有個人責任、誤判社會規範、害怕插手的後果。 ──好人袖手旁觀,來自誤判狀況與權衡風險── ●旁觀者效應:69%人在有旁人在場時不會主動伸出援手。他們假設別人會出手相助。 ●評價顧慮:81%人不會介入夫妻即將暴力爭執的情境。他們怕搞錯狀況會很尷尬。 ●社交代價:69%護理師曾看到同事未遵循規範卻沒指正。他們擔心被當成告密仔。 ●從眾壓力:37%人會故意給出錯誤答案,以求與其他組員一致。他們寧可犯錯也不願被排擠。 ●生理機制:腦部活動對被社交排擠的反應,相當於經歷肉體疼痛。 本書作者凱瑟琳・山德森教授,將從心理學、腦科學、生物學、經濟學等不同角度, 探究惡行發生當下,這群「良善之人」為何受制各種因素冷眼旁觀,又如何成為惡行背後的隱形推手。 ──從學校到職場,人人都有能力挺身而出── 只要情境得宜,即使好人也可能不自覺地作惡,或是面對他人惡行沉默無為。 本書將會檢視校園霸凌、大學性騷擾、職場不當行為等特定現實情境, 有哪些因素會克制旁觀者的行動,並提供實用的應對方式與技巧, 學習那些勇於發聲的「道德叛客」的共通特質,克服生理與心理上的機制, 使我們能在別人亟需救援時更勇於採取行動,找到破解「無所作為」的最後防線。 【挺身推薦】 蘇逸人/長庚大學行為科學所副教授 謝伯讓/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 黃益中/公民教師 「《為什麼好人總是袖手旁觀》是探究人性與道德拉扯的精彩之作。作者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文獻為基,揭示人們面對他人惡行或困境時,為何多保持沉默,僅少數挺身而出。本書也戮力觸及三個旁觀沉默充斥的領域—校園霸凌、大學不當性行為及職場惡行,提出務實的對應見解。對於當前屢見不鮮的道德爭議,本書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蘇逸人,長庚大學行為科學所副教授
作者簡介 凱瑟琳・山德森Catherine A. Sanderson 任職於安默斯特學院的生命科學/心理學院,2012 年時被普林斯頓評論(The Princeton Review)評為全美 TOP 300 教授之一。山德森教授的相關演講、文章散見於各大媒體,如《華盛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大西洋》雜誌、CBS電視網、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等。 譯者簡介 林凱雄 三腳渡人。英文、法文翻譯,自由撰稿人。譯有《為什麼傷心的人要聽慢歌》(商周出版)、《文學大數據》(創意市集)等書。 各方賜教、工作聯絡信箱:linsulaire.ft@gmail.com
目錄 第一篇:好人為何默不吭聲 第1章:禽獸的迷思──尋常人也會做出糟糕事 第2章:誰該負責任? ──人類在群體中天生傾向不作為 第3章:模稜兩可之惡──解讀情勢與害怕誤判的顧慮 第4章:伸出援手的高昂代價──人會權衡風險以免自找苦吃 第5章:社群內的從眾力量──融入群體要比異於旁人舒服多了 第二篇:加害人與旁觀者 第6章:學校篇:對抗中小學校園霸凌──讓學生獲悉同學對霸凌的真實感受 第7章:大學篇:減少大學的不當性行為──破除對男性雄風抱持誇大的理想 第8章:職場篇:培養職場倫理──以問責文化避免踩上犯錯的滑坡 第三篇:學習行動之道 第9章:了解道德叛客──獨立自信且堅持信念的勇氣 第10章:成為道德叛客──從踏出勇敢的一小步開始
台灣史上最大罷免:深
為愛而罷:公民做主,
大罷免大啟蒙套組(《
120+萬封給臺灣的
正常由誰定義?:撕下
巨浪後:國安法時代的
大凍卵時代:一場關於
善意與信任:世界上最
我碎裂的父親
和光同塵:一位外交官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