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大災變:你必須面對的全球失序真相
此作者無相關書籍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行動改造大腦:行為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
Mind in Motion: How Action Shapes Thought
作者:
芭芭拉・特沃斯基
譯者:
朱怡康
分類:
科學•自然
/
一般•科普
叢書系列:FOCUS
出版社:
行路
出版日期:2020/9/2
ISBN:9789869891332
書籍編號:kk0517820
頁數:352
定價:
480
元
優惠價:
79
折
379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行動改造大腦:行為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行動改造大腦:行為如何形塑我們的思考 內容簡介 美國心理科學會會長芭芭拉・特沃斯基最新力作 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推薦: 「流暢練達,讓您與博學而迷人的心靈相會,沉浸於一對一的交流。 本書引導你檢視自己的經驗,告訴你思索(人類)思考的新方式。」 ▎頂尖心理學家為人類認知提出重大嶄新理論:思維的基礎是行動,而非語言。 在思索我們如何思考時,我們很難不想到文字。的確,有人說語言是思考的原料。可是,圖像遠比文字好記,圖像描繪面貌、場景和事件的能力更非文字能及。每當你在心中默想捷徑、下棋、打籃球或調整家具位置,你都是在做一件很特別的事:進行抽象思考——但不用文字。 在《行動改造大腦》這本中,心理學家芭芭拉・特沃斯基指出:「空間認知」不僅不是思考的邊緣面向,反倒是思考的基礎,它讓我們能從我們的身體及其行動中獲得意義。我們在現實空間的行動,會轉化為思維裡的心理活動,它們經常自動由身體發而為姿勢。此外空間思考亦是繪製和使用地圖的基礎,也是組合家具、規劃橄欖球戰術和設計機場的根本。沒有空間思考,我們難以了解人流、交通、水流和觀念的流動。空間思考甚至是釐清語言結構與意義的基礎:為什麼我們會說「推進」觀念、「拆解」觀念、期待「上升」,或是跟某人「距離越來越遠」——這都跟空間思考有關。 這本書讓我們用全新的方式思考人類如何思考,以及空間在思考中的角色。 ▎本書各章要點(更詳細內容可參見目錄的小標) ►►第一、二、三章:基本要點,以及感知和行動如何形塑我們對生活空間的思考; ►►第四章:探討空間思考和空間能力的多樣和變化; ►►第五章:探討姿勢如何反映及影響我們的思考; ►►第五、六、七章:關於空間和其他幾乎一切事物的討論和思考; ►►第八、九、十章:關於設計和運用認知工具、地圖、圖表、標記、圖示、圖解、視覺化、說明、漫畫、簡圖、設計和藝術。 ▎本書行文中闡述的影響思考傾向的九大認知習性: 認知第一定律:好處必有代價,或說「付出代價就有收穫」。 認知第二定律:行動形塑感知。 認知第三定律:感覺先行。 認知第四定律:心智能蓋過感知。 認知第五定律:認知反映感知。 認知第六定律:空間思考是抽象思考的基礎。 認知第七定律:心會填進遺漏的資訊。 認知第八定律:當思考超出心的負荷,心便將思考放入世界。 認知第九定律:我們依我們組織心裡的東西的方式,來組織外界的東西。 各界好評 ►「流暢練達,讓您與博學而迷人的心靈相會,沉浸於一對一的交流。本書引導你檢視自己的經驗,告訴你思索思考的新方式。」——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著有《快思慢想》 ►「本書作者是相關研究的世界翹楚,對空間思考與推理、語言和文化的之間的緊密關連,提出耐人尋味的探索。」——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哈佛大學心理學系莊斯東(Johnstone)講座教授,著有《心智如何運作》(How the Mind Works) ►「本書引人入勝。特沃斯基告訴我們:動作、行動和身體是人類思考方式的根本。心智從大腦和身體延伸到世界和環境,建立起感知和操控自身身體和周遭事物的方式。本書不但令人著迷,也相當重要。」——唐・諾曼(Don Norman),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設計實驗室主持人,著有《設計的心理學》(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對於我們的身體動作和周遭的人的動作如何形塑我們的意識,本書提出十分詳盡的解釋。內容扎實,資訊豐富,有心深究的心理學迷一定會感興趣。」——《科克斯書評》(Kirkus) ►「靈活遊刃於資料、科學理論及傑出的個人洞見之間。特沃斯基優雅鋪陳空間思考的重要性,指出它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核心。本書精緻而廣博,橫跨物理學、語言學和設計,將作者的專才精鍊為令人信服的事實幾何學。不論專家或一般讀者都能樂在其中。」——寶拉・安東涅利(Paola Antonelli),現代藝術博物館建築與設計部資深策展人
作者簡介 芭芭拉・特沃斯基Barbara Tversky 芭芭拉・特沃斯基與她已故的夫婿阿莫斯.特沃斯基同為世界知名的認知心理學者。阿莫斯.特沃斯基與諾貝爾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長期合作,研究人類的認知偏差,以及人們如何處理風險等。芭芭拉・特沃斯基本身則是史丹佛大學心理學系榮休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教授,目前擔任美國心理科學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會長。她已發表超過兩百篇關於記憶、空間思考、設計和創意的學術論文,也經常在全球各地跨學科會議和工作坊演講「體現認知」(embodied cognition)。她不僅樂於與心理學家合作,也有幸與語言學家、科學家、哲學家、電腦科學家、設計家、藝術家等各方專才共事。芭芭拉・特沃斯基目前住在紐約。 譯者簡介 朱怡康 專職譯者,守備範圍以宗教、醫療、政治與科普為主。譯有《怎樣談科學》、《棋逢對手:中東與美國恩仇錄》套書、《二十一世紀生死課》、《漫畫哲學之河》、《漫畫心理學》、《人性較量:我們憑什麼勝過人工智慧?》、《自閉群像:我們如何從治療異數, 走到接納多元》等書。其他歷史、科普譯作散見於《BBC知識》月刊。 臉書專頁「靈感總在交稿後」:www.facebook.com/helpmemuse
目錄 ►►楔子:空間中的動:思考的基礎 ▎第一部分:心裡的世界 ►►第一章:身體的空間:空間中的行動 I. 身體及其部分 II. 統整身體:行動與感覺 III. 了解別人的身體 IV. 鏡像神經元 V. 運動共鳴 VI. 協調人我身體 VII. 補記:其他心中的心,其他身體中的身體 ►►第二章:環繞身體的泡泡:人、地、物 I. 物(things) II. 層級組織 II.1基本層 III. 人 III.1 這是誰?臉孔 III. 2 臉和情緒 III.3 眼睛是靈魂之窗? III.4 臉和特質 III.5 身體與情緒 III.6 身體與行動 IV. 地點:行動和事件的場景 IV.1 改變視盲 V. 區分類別比區分幅度容易 VI. 心智蓋過感知:不確定、假設與確認偏誤 VII. 人、地、物 ►►第三章:此地,此時;那裡,那時:環繞我們的空間 I. 我們周遭的世界 II. 變換視角 III. 攤平框架:地圖 IV. 腦中地圖:空間及其他 V. 從認知地圖到概念地圖 VI. 心中地圖:認知拼貼 VI.1 空間思考,抽象思考 VI.2 旋轉(Rotation) VI.3 對齊(Alignment) VI.4 層級組織 VI.5 參照點 VI.6 視野 VII. 認知拼貼 ►►第四章:轉換思考 I. 表徵和轉換 II. 心像旋轉(mental rotation) III. 兩種視角:內在視角與外在視角 IV. 創造圖像:在心中畫圖 V. 動態圖像: 一步步漸進完成 VI. 空間能力 VI.1 測量空間能力 VI.2 空間能力對哪些領域有益? VI.3 習得空間技能 VII. 空間能力的範圍 VIII. 意義 ▎第二部分:世界裡的心 ►►第五章:身體說的是另一種語言 I. 手會說話 II. 手的比畫 III. 手勢的種類 IV. 手勢透露想法 V. 手勢演出想法 VI. 手勢有助說話 VII. 手勢有助思考 VIII. 表徵手勢如何發揮作用 IX. 手勢改變別人的思考 X. 手勢應用於數學和音樂 XI. 姿勢作為社會黏著 XI. 1 對話 XI. 2 合作 XI. 3 設計 XI. 4 舞蹈 XI. 5 指揮 XII. 補記 ►►第六章:點、線與觀點:言談和思考裡的空間 I. 說話和思考 II. 談論和思考空間 II.1 觀點 ►►第七章:箱、線和樹狀圖:對其他幾乎一切事物的談論和思考 I. 談空間 II. 心的幾何:形式 III. 框:放物件和概念的容器 III.1 世界裡的框和心裡的框:種類(kinds) III.2 世界裡的框和心裡的框:地點和部分 IV. 樹狀圖:將龐大的概念切割成部分或種類 IV.1 樹狀圖 IV.2 網 IV. 3 社會網絡:六度分隔 V. 線:依序排列概念 V.1 心裡的線和世界裡的線 V.2 線上的時間 V.3 時間上的他中心觀點 V.4 扭曲 V.5 圓圈:時間是環狀的嗎? V.6 方向性(Directionality) V.7 談時間:未來在前面還是後面? VI. 順序:誰第一? VI.1 數量、偏好和價值——所有能在一個向度上排序的事物 VI.2 不只人類會排序 VII. 排列數字 VII.1 概數系統 VII.2 排序的意義 VII.3 確切數字系統 VIII. 邊界:另一種線 IX. 箭頭:不對稱的線 X. 觀點 X.1 近與遠 X.2 從上往下和由內朝外;外在和內在 X.3 路線/俯瞰;枝節/總覽;程序/組織;解決/問題空間 XI. 言詞:開箱見真章 XII. 語言與空間 XIII. 思考與想法 ►►第八章:我們創造的空間:地圖、圖示、簡圖、說明書和漫畫 I. 把想法放進世界 I.1 種類的定義 II. 認知設計原則 III. 空間:地圖 IV. 地圖設計和其他設計的經驗法則 IV. 路線圖的認知設計原則:呈現路線和轉彎 IV.1 認知設計原則的三P:製作(Production)、偏好(Preference)和表現 (Performance) V. 數字和記數 V.1 數學圖與文化 VI. 符號:邏輯與物理 VII. 符號:音樂與舞蹈 VIII. 時間 VIII.1 因果 IX. 事、人、地與物 X. 說明書 XI. 圖示的語意 XI.1 狄德羅 XI.2 空間中的位置 XI.3 自然而然繪圖所顯示的事:垂直攸關價值,水平是中性的,閱讀順序很重要 XI.4 中心/邊緣 XI.5 空間中的標記:字符 XI.6 路線圖的要素:點、線、塊 XI.7 點 XI.8 線 XI.9 集合(containers):塊、圓、方塊、長條 XI.10 線和框 XI.11 箭號 XI.12 動畫 XI.13 與介面互動:手勢 XI.14 顯眼好記 XII. 圖示好,效果好 XIII. 創造效果良好的圖、圖示、圖表、表格和資訊圖表 XIV. 論述的形式:描述、解說和故事 XV. 故事:漫畫! XV.1 漫畫對我們好,對我們的孩子也好 XV.2 圖比文字好記 XV.3 圖能呈現,文字能訴說 XV.4 漫畫鼓勵檢視,也獎勵檢視 XVI. 故事有開端、中段和結尾 XVI.1 開端 XVI.2 中段:分割 XVI.3 中段:連結 XVI.4 中段:不連結 XVI.5 中段:框內 XVI.6 結尾 XVII. 創造意義 XVII.1 多元視角 XVII.2 字詞等等 XVII.3 對比字和圖 XVII.4 修辭手法 XVII.5 多重意義 ►►第九章:用紙對話:設計、科學與藝術 I. 用畫的來看和發現 II. 用畫的來理解和學習 III. 用畫來創作 IV. 創意 IV.1 觀點取替 V. 預測與觀點取替 VI. 觀點:內在視角和俯視視角 VII. 藝術與人生 ►►第十章:世界是張圖 I. 設計世界 II. 設計自己 II.1 移動得更遠,也更便捷 II.2 提升心智 III. 思考 IV. 人類設計的世界說空間的語言 ▎認知九定律 認知第一定律:好處必有代價,或說「付出代價就有收穫」 認知第二定律:行動形塑感知(Action molds perception) 認知第三定律:感覺先行 認知第四定律:心智能蓋過感知。 認知第五定律:認知反映感知。 認知第六定律:空間思考是抽象思考的基礎 認知第七定律:心會填進遺漏的資訊 認知第八定律:當思考超出心的負荷,心便將思考放入世界。 認知第九定律:我們依我們組織心裡的東西的方式,來組織外界的東西。 ▎圖片版權 ▎參考書目
半導體簡史:超石器時
令人大開眼界的趣味魚
怪奇事物所:你知道嗎
鐵道的科學(暢銷修訂
令人大開眼界的貓頭鷹
齒顎不正:一個隱藏的
基礎建設全圖解:秒懂
臺灣藥用植物圖鑑(典
機器中的惡魔:從薛丁
臺灣熱帶植物圖鑑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