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
註冊
|
會員中心
|
結帳
|
培訓課程
魔法弟子
|
自資出版
|
電子書
|
客服中心
|
智慧型立体會員
書名
出版社
作者
isbn
編號
5050魔法眾籌
|
NG書城
|
國際級品牌課程
|
優惠通知
|
霹靂英雄音樂精選
|
中華寶石創作設計圖鑑:溫麗絲精華作品集(隨書附贈DVD光碟、書腰折價券)
.
漢寶德歐洲建築散步
文學小說
文學
|
小說
商管創投
財經投資
|
行銷企管
人文藝坊
宗教、哲學
社會、人文、史地
藝術、美學
|
電影戲劇
勵志養生
醫療、保健
料理、生活百科
教育、心理、勵志
進修學習
電腦與網路
|
語言工具
雜誌、期刊
|
軍政、法律
參考、考試、教科用書
科學工程
科學、自然
|
工業、工程
家庭親子
家庭、親子、人際
青少年、童書
玩樂天地
旅遊、地圖
|
休閒娛樂
漫畫、插圖
|
限制級
漢寶德:境象風雲.寫藝人生
作者:
漢寶德、黃健敏
分類:
藝術•美學
/
綜論
叢書系列:藝術設計
出版社:
暖暖書屋
出版日期:2014/9/27
ISBN:9789869091022
書籍編號:kk0385995
頁數:336
定價:
650
元
優惠價:
79
折
514
元
書價若有異動,以出版社實際定價為準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
訂購後立即為您進貨:目前無庫存量,讀者下訂後,開始進入調書程序,一般天數約為2-10工作日(不含例假日)。
團購數最低為 20 本以上
評價數:
(請將滑鼠移至星星處進行評價)
目前平均評價:
文字連結
複製語法
漢寶德:境象風雲.寫藝人生
圖片連結
複製語法
分
享
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書籍目錄
同類推薦
漢寶德:境象風雲.寫藝人生 台灣現代建築思想的啟蒙者 大乘的建築觀╳情境主義 完整介紹漢寶德階段性的開創過程: 東海建築→自然科學博物館→台南藝術學院→世界宗教博物館。 並收錄他十二件具代表性或得獎的建築作品及其設計構思歷程。 ◎建築:東海大學 建築是為人而存在的,它的意義與人類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 設計家的教育必須先是人文的教育,然後才是創造力的發揮。 美感的品質與工程的知識只是達成這些目標的工具。 ◎科學:自然科學博物館 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就是眾妙之門 博物館以展示的技巧達到大眾科學教育、文化普及的目標。 把科學轉變成一個趣味性的展示,使觀眾樂於接受。這裡頭蘊含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是創造和美感,不管課題是科學還是非科學,其展示的本身就是一種創造。 ◎藝術:台南藝術大學 建造代表學校精神的核心建築、校園的永恆象徵。 今天的建築中將培育出創造明天的偉人,是一種非常人性、非常人文的態度。 散發大學校園的人文氣息,在建築環境上增添一些紀念性、垂之永久的精神。 ◎生命:世界宗教博物館 宗教建築是了解一個宗教最直接的媒介 一個宗教,窮我們一生也難以了解其深奧的教理。但作為一個訪客,只要在廟宇或教堂前瞻望片刻,或到殿堂中靜坐一會兒,就可感受其內在精神。 ◎人文:建築藝術 大乘的建築家應該是愛人群、愛生命的人,不是孤高自賞的人。 大乘的建築,要設法在建築過程中理解大眾的觀點,以大眾可接受的美學呈現。但並非譁眾取寵,而是心存大眾之念。 ◎代表性建築作品介紹 1972救國團洛韶山莊|1975救國團溪頭活動中心|1978救國團天祥青年活動中心(1979第一屆建築師雜誌獎金牌獎)|1980救國團澎湖金龍洞青年活動中心(1981第三屆建築師雜誌獎金牌獎)|1980花蓮鍾外科(1981第三屆建築師雜誌獎銀牌獎)|1983救國團花蓮學苑|1983彰化縣文化中心(1983第五屆建築師雜誌獎銀牌獎)|1983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1984救國團澎湖觀音亭青年活動中心(1984第六屆建築師雜誌獎金牌獎)|1985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中心|1985聯合報南園|1999人權紀念碑 ◎建築雜誌的開創與省思: 《百葉窗》、《建築》、《建築與計劃》、《境與象》 本書以全面而完整的角度,呈現台灣現代建築思想的啟蒙者漢寶德,在他不同的生命階段所經歷的一連串開創過程,包括東海建築系的改革與成長、自然科學博物館的籌備與規劃,台南藝術學院的紀念性院落建築,以及世界宗教博物館以空間與影像呈現理念的生命教育。 自1982年離開東海教職之後,他的建築觀也有了改變。由於他看到在民主時代、多元價值觀之下,人類的普遍性美感與民族的獨特性美感的互相激盪,建築出現豐富面貌,故提出「大乘的建築觀」,主張建築要理解大眾的觀點,以大眾可以接受的美學呈現出來,但非譁眾取寵,而是心存大眾之念。接著,他再提出一個與大乘觀相連接而更加完備的觀點:「建築的情境主義」,指基於人性、以人類的行為結合心靈的需要而產生的建築。 本書還收錄他十二件具代表性或得獎的建築作品及其設計構思歷程,以及早年開創和推動台灣現代建築思潮所編的建築雜誌創刊號文章,並編有完整的作品年表和著作目錄。 ●今年九月是漢寶德老師的八十大壽,本書的出版除了誌賀之外,也完整呈現漢老師的生命發展歷程,別具意義。
作者:漢寶德 著名建築師暨建築學者,台灣現代建築思想的啟蒙者。1934年生,成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哈佛大學建築碩士、普林斯頓大學藝術碩士。主要經歷為: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中興大學理工學院院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籌備主任及館長、國立台南藝術學院籌備主任及校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理事長、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文建會委員、台北市文化局顧問、漢光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等。 回國初期設計之洛韶山莊、天祥青年活動中心等作品,呈現出強烈的現代建築立體派風格,爾後其思想轉念為大眾而設計,產生融合當地地貌情境之溪頭青年活動中心,此後,無論是墾丁青年活動中心、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南園等案例,更結合其長年從事古蹟修復工作之經驗,以現代技術來詮釋民族與鄉土形式建築。其建築作品屢獲建築師雜誌建築獎。 早年就學期間便創辦了《百葉窗》,爾後至1970年代,陸續編輯《建築》雙月刊、《建築與計畫》、《境與象》等建築專業雜誌,致力推動台灣現代建築思潮,及探討建築設計思想與社會人文之關聯等課題。 著作等身,至今仍持續創作中,包括:《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漢寶德談美》、《美感與境界》、《設計型思考》、《漢寶德建築行》、《建築.生活容器》、《建築.歷史.文化》、《東西建築十講》等。曾為中國時報人間副刊、聯合報副刊、中華日報副刊、天下雜誌、大地雜誌、探索雜誌、人本教育札記、明道文藝雜誌撰寫專欄。 1994年獲教育部一等文化獎章、2006年獲得國家文藝獎第一屆建築獎、2008年台灣大學榮譽博士、2009年雜誌最佳專欄金鼎獎、2010年中國建築傳媒獎─傑出成就獎、2012年第二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終身成就獎。 編者:黃健敏 中原理工學院建築系學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建築碩士,現為黃健敏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1993年起參與台灣公共藝術政策與執行之工作,鼓吹「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理念。 曾任基隆市╱台北市╱台北縣╱新竹市公共藝術審議委員會委員、台北市都市發展局公共藝術委員、台北市捷運工程局公共藝術委員、台北市立美術館諮詢委員、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理事、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理事。2002-2004年任建築師雜誌社副社長兼主編。2006年任《建築》雜誌總主編,所編刊物入圍2008年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最佳科學及技術類」。 編作有《1999年公共藝術年鑑》、《2000年公共藝術年鑑》、《2001年公共藝術年鑑》、《空間美學新發現:公共藝術的教育.參與.創作》、《都市美感心體驗:公共藝術的多元.跨界.場場域》、《都市美學力:台灣.法國公共藝術》、《2001年台灣建築獎專輯》、《2002年台灣建築獎專輯》、《2003年台灣建築獎專輯》、《建築桂冠:普立茲克建築大師》等。 著有《貝聿銘的建築世界》、《台灣建築的先行者》、《美國公眾藝術》、《生活中的公共藝術》、《百分比藝術》、《慶典公共藝術嘉年華》、《藝術盡在街頭》等。
序言:另類的回憶錄╱黃健敏 1.建築:東海大學 從五年制看我國未來的建築教育方向 東海建築系成長之回顧 2.科學:自然科學博物館 自然科學博物館的開發與經營╱黃小芳整理 眾妙之門: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自然演化展示 懷念葛登納先生 3.藝術:台南藝術大學 校園建築的古典與浪漫 一條粗石砌成的流水 學院與校園 閱讀台南藝術大學建築 4.生命:世界宗教博物館 宗教建築與文化 宗教、感情與建築 虛擬聖境 5.人文:建築藝術 大乘的建築觀 建築的情境主義 6.作品:大地風景 引言╱黃健敏 一九七二 救國團洛韶山莊:幾何形設計的邏輯╱夏鑄九記錄 一九七五 救國團溪頭活動中心:竹林、木屋、茶 一九七八 救國團天祥青年活動中心╱一九七九第一屆建築師雜誌獎金牌獎 一九八○ 救國團澎湖金龍洞青年活動中心╱一九八一第三屆建築師雜誌獎金牌獎 一九八○ 花蓮鍾外科╱一九八一第三屆建築師雜誌獎銀牌獎 一九八三 救國團花蓮學苑 一九八三 彰化縣文化中心╱一九八三第五屆建築師雜誌獎銀牌獎 一九八三 救國團墾丁青年活動中心 一九八四 救國團澎湖觀音亭青年活動中心╱一九八四第六屆建築師雜誌獎金牌獎 一九八五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一九八五 聯合報南園:我與南園 一九九九 綠島人權紀念碑 建築作品年表╱黃健敏 7.雜誌:開端?新 前言 建築.人群:《百葉窗》發刊辭 我國當前建築之自覺運動:《建築》雙月刊發刊辭╱附錄:一年來的《建築》雙月刊 過去、現在、未來:《建築與計劃》雙月刊改刊辭 一個不是宣言的對話:《境與象》╱附錄:題外話 8.附錄 漢寶德著作目錄 漢寶德生平年表 謝 誌
托爾斯泰藝術論(百年
科技藝術的未來圖譜:
類博物館定向與產業
中國藝術史【全新修訂
歷史從未終結:王墨林
這些魔王級藝術家,太
帕格尼尼的手:死亡之
徐悲鴻論藝境:審美是
美學無界1994—2
美學修煉:看見不一樣
為了保障您的權益,新絲路網路書店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七天的鑑賞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鑑賞期內寄回(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內外包裝、隨貨文件、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